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doc_第1页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doc_第2页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doc_第3页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目标:1、把握咏史怀古诗鉴赏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2、了解咏史怀古诗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教学重难点: 咏史怀古诗鉴赏类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过程: 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咏史怀古诗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哀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忧愁;“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感伤;。这些咏史怀古诗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走近诗人。一、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下表) 篇目 类别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石头城 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蜀相 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词中用事 扬州慢 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化用前人诗句 过华清宫奢侈淫逸 对比咏怀古迹(其三)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 借代、衬托二、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 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 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 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 语言:含蓄 ()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鉴赏步骤 (1)知人论世: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和写作此首诗的背景。在赏析这类作品的“抒怀”特点的时候,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月夜“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2)品味象境:即感受诗中所出现的意象,体会当时的意境。(3)把握感情:即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常见思想感情: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 例如: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 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五、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懂。即写什么? 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用典。高考试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用典都是学生熟知的,不可能出学生生疏的历史事实、陌生的历史人物或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典故。例如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三套诗歌赏析题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主旨相近,取用第一册的勾践灭吴的历史事实。对学生生疏的内容一般给出注释。 要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既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的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 要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怀古”二字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抒怀诗,那么作者在这首词中是侧重于借古讽今还是借古言态呢?从下阕作者对周瑜的描写赞美中可以发现,原来作者咏史,想要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经固亭怀古则既有借古讽今之意,又有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之心。 要分析作者的写法。咏史抒怀诗的写法多样。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要学会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 2.审。即审明题目要求。 3.书。即书写答案。要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4.查。即检查要点全不全,语言通不通。【鉴赏示例】 题目一: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题目二: 戏答元珍 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不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元珍: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所作。 首联的“春风”和“天涯”均有所比喻。说说这两句诗的内在含义。答:“春风”比喻朝廷的恩典,“天涯”比喻自己受贬远离朝廷。内在的含义是:大概朝廷是不会关注到我这个远贬的人了,重新有所作为的希望很渺茫。颔联中“犹”字和“欲”两字用得好,包含着诗人对于自己处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