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重视诵读,提高朗读能力,力求读得好,读得快,能背诵并默写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2、 通过诵读,领会本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了解大同社会的实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教学重点1、 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大同”社会,并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教学方法1、 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拔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用PPT展示孙中山的题字“天下为公”。同学们听说过“天下为公”吗,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但大家知道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哪里吗?它出自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它给我们展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也就是所谓的“大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全班齐读)三、背景简介词语链接:(PPT显示)四书 :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 :诗经、尚书、礼仪、周易、春秋解读礼记:参照课本177页注释四、读准字音(PPT显示) 天下为公( wi ) 选贤与能( j ) 讲信修睦( m ) 矜( gun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5、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围绕问题找答案1、问题一:本文把人类美好的理想社会称为什么?学生明确:大同社会 问题二:怎样实施“大道”,构建“大同”社会? 用原文的话回答: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是构建大同社会的根本条件,大家来齐读一遍问题三:构建“大同”社会具体的说要做到哪几个方面呢?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三个方面。(第二、三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问题三: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6、 课文翻译1、 根据课文下注解翻译课文2、 全文4句话,翻译前以组为单位朗读课文,一组一句)3、 一句一句翻译,先解释关键字词 第一句:(第一组读一遍)首先点名叫学生自己翻译,接着老师纠正解释 关键词语解释: 大道之行也: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天下为公:天下,指政权(也可包括社会财富)。为(wi),是,属于 选贤与能:通“举”,推荐,选拔 讲信修睦:培养 句子翻译: “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为大家办事)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第二句:(第二组朗读) 解释词句: “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因此。独,仅仅。两个亲,前者意动词,以为亲,用作动词,这里可以译为奉养、赡养。 后者,名词,指父母。(所以人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不独子其子”:子,意动词,以为子。这里用如动词,可以译为抚育。子,名词,指子女。(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使老有所终”:老,老年人。所终,终其天年,养老送终。(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 “壮有所用”;壮,中年人。所用,为社会效力(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幼有所长”:幼,幼童、小孩。所长,顺利成长(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者,残废人。皆,都。养,供养。 “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有归宿) 第三句:(第三组朗读)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 ),憎恶。弃,抛弃。藏,私藏。(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最后一句(第四组朗读)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所以。谋,奸邪之谋,阴谋诡计。兴,发生。(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故,所以。外户,泛指大门。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4、 全班齐读课文5、 对照翻译,弄懂词句(PPT显示),全班齐读翻译7、 重点字词注意:(PPT归结) 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通“举”,推荐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以为亲;子:以为子8、 问题讲解: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归纳总结: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 2、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分析解答(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9、 课堂小结 文章以“天下为公”为中心,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描绘,展示出一个和平、安定、祥和的“大同”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动乱的现实社会的厌恶,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2完成练习册的练习。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掌握大同“社会”的特征,并能背诵默写课文教学过程1、 复习旧课2、 划分层次,深入理解课文1、 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采用什么结构? 选一个学生作答: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采用“总分总”结构。2、层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解读句子具体含义,并概括各层的内容 天下为公(主要特征) 根本(1)第一层(1):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选贤与能 特征 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第二层(23):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废人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 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第三层:(4)总结全文,折射现实3、 把握主旨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选一位学生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提问: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学生明确:三个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四、思考(学生思考,相互之间交流) 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运用对比的手法,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五、问题探究提问:“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学生思考,大家之间相互讨论 讨论并归纳: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风貌的艺术再现。大同社会里人人和谐、互敬互助、没有战争的安宁生活与“桃源”里的人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是一样的。两文的相似之处是:老人、小孩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和平、幸福,表达这个意思的语句是桃花源记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大道之行也里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