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能力的初中化学课堂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校:金道中学 作者:于晓明目 录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教学设计概述 2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教案5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学案1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课件13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课后诊断性练习及答案15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能力的初中化学课堂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思想教学准备环节,一般分为“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备教材”是指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对课程做出合理安排,而“备学生”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用紫甘蓝、玫瑰花、胡萝卜自制酸碱指示剂。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出发点,决定将本节课的呈现方式做如下处理。首先,在教学方式上偏重于演示实验。如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几种常见酸的性质、浓硫酸的腐蚀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利用多重感官对知识进行编辑有利于记忆。其次,加强社会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如自制的酸碱指示剂。请同学们利用紫甘蓝、玫瑰花、胡萝卜、紫薯制作指示剂,同时自己录制视频,拍摄制作过程。并将配置的植物汁液拿入课堂,请同学们验证哪种植物汁液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在这一环节中使同学们感受化学的神奇,同时掌握知识点。再如,讲解时,多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做铺垫,降低知识点难度,同时帮助学生建构更加稳固的知识结构。最后,利用表格做好知识点的归纳,如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浓硫酸、浓盐酸的性质。知识点呈现的方式是否合理也对对学生的理解记忆有一定的影响。P预测predict酸碱与自制指示剂反应浓硫酸腐蚀性实验白醋、雪碧、水果、蓄电池中含有的常见酸。酸碱使指示剂变色化学与生活POE教学策略酸碱使自制指示剂变色观察observe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药物盐酸麻黄碱制作也要用到盐酸。物质被腐蚀的现象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常见的酸、浓硫酸的腐蚀性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课题引入,展示生活、实验图片。哪种植物汁可做指示剂视频播放自制酸碱指示剂、浓酸性质、浓硫酸稀释。解释explain腐蚀性脱水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表格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浓硫酸、浓盐酸的性质。图1 教学思路概念图二、 教学解决的问题1、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自主能力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是本节教学任务首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近半年的共同学习,了解他们对现象明显,反应剧烈的实验感兴趣,同时对自己有点了解的知识讨论的更积极、接受更容易,讨厌枯燥的理论讲解,对没有进行编辑的知识记忆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偏重于实验和生活中的化学的形式呈现知识。充分利用学科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2、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包含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常见的酸、浓硫酸的腐蚀性三部分内容,三个知识点难度不大但相对独立,需记忆内容较多。在知识点转乘过程中,要做好衔接,尽量使知识点产生联系,避免孤立知识点对学生造成的识记困难。 三、教学设计的意义1、落实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盐酸硫酸的性质用途及浓硫酸的腐蚀性,难点则是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常见酸性质及用途。教学设计的意义就是突出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全部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利于学生建立稳定的知识结构。教学难点则是知识点琐碎繁杂,突破方法是将知识与原有知识及生活常识建立联系,降低记忆难度。2、 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强化验证实验、探究实验、对比实验等在化学学习研究中的作用,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本节教学设计侧重点在演示实验上,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预测结果,然后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逐步掌握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同时进一步完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方法。 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能力的初中化学课堂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荔湾区金道中学 于晓明课 题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课 型初三(一课时/40分钟)授课教师于晓明授课年级初三一、教学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常见的酸和碱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的内容,该课题要分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则包含三个部分内容,即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常见的酸、浓硫酸的腐蚀性。酸碱指示剂在之前的学习中是有所接触的,在第三单元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实验中有用到酚酞溶液,学生知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在第六单元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时,有使用过石蕊溶液,学生知道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学生对这两种指示剂并不陌生,只是缺乏系统的了解。而盐酸和硫酸在学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也都有接触过,因此对其性质也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对高浓度的两种酸并不熟悉。因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尽量与先前所学知识建立联系,使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同时完善巩固知识结构。同时作为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对本单元剩下的酸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等内容也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作为开篇之笔更应做好启下的作用。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三年级。授课班级的学习情况,为上册书期末测试平均分46分,往届同层次班级高中升学率不足10%,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不足自主能力弱。根据近半年的共同学习,了解到他们对现象明显,反应剧烈的实验感兴趣,同时对自己有点了解的知识讨论的更积极、接受更容易,讨厌枯燥的理论讲解,对没有进行编辑的知识记忆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偏重于演示实验,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尽量将知识与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建立联系,通过合理编辑降低知识记忆的难度。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 知道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制作过程,及如何检验植物汁液是否可以做酸碱指示剂。3) 知道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生活中的常见酸。4) 了解浓硫酸的腐蚀性,知道浓硫酸稀释操作及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1) 初步了解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进行物质研究。2) 初步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方法。3) 通过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及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实验,提高观察实验现象及通过分析现象归纳出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用植物汁液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浓盐酸硫酸的性质用途。 本节教学难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性质及应用。四、课前准备实验药品、仪器及用品: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浓硫酸、浓盐酸、植物汁液(紫甘蓝、玫瑰、胡萝卜、紫薯)、试管若干、纸、小木棒;学案;多媒体课件;课后诊断性练习设计。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复习导入 展示紫色石蕊溶液,提问:这是什么?我们什么时候用过?是二氧化碳使它变红的吗?还有谁能使它变红?说明使它变红的是一类物质,我们称这一类物质为酸。其实早在三百年前就有人用紫色石蕊进行物质分类了,他将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归类为酸,还有一类物质使石蕊溶液变成另外一种颜色,他叫这种物质为碱,我们现在任然用石蕊区分酸碱,但我们现在把石蕊溶液称为指示剂。什么是指示剂呢?大家一起读一下概念。我们现在常用的指示剂有两种,还有一个是(展示酚酞溶液)。我们在前面也使用过,是什么时候?对,在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时,知道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我们已经知道酸碱使指示剂呈现两种颜色。那氨水是酸还是碱呢?这两种指示剂与酸碱反应的另一种颜色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演示实验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稀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板书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酸红不变色碱蓝红那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如何利用这两种指示剂辨别酸碱呢,大家看我这里有一瓶没有标签的试剂瓶,我只知道它是一瓶酸或碱,我们怎么验证呢?指示剂是波义耳无意间将酸滴到了花瓣上,发现花瓣变色,从而发现有的植物汁液可以作为鉴定酸碱的指示剂。我们生活中很多植物可汁液以做酸碱指示剂?我们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些植物汁液,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制作的。视频播放自制酸碱指示剂他们制作的指示剂已经摆放在实验台上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步骤验证一下,哪种植物汁液可以作指示剂?探究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用倾倒法取2-3ml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2、取实验台上的植物汁液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入3-5滴;3、观察现象、记录信息;4、结论。【学生回答】“紫色石蕊溶液。”“学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是,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它变红。”“醋酸、盐酸。”【学生齐读】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 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学生回答】酚酞溶液。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学生回答】观察实验现象在学案上记录数据归纳总结如何利用两种指示剂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完成学案。【某位学生回答】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不变色(变红色)则是酸,变红色(变蓝色)则是碱。【学生观看自制酸碱指示剂视频】【学生实验】按照学案步骤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所的信息得出结论;完成学案相关内容。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旧知识建立联系,降低新知识难度,同时利于学生构建稳定知识结构。初步知道很早就有人利用指示剂将物质分为酸碱两类,再通过稍后的学习完善酸碱的概念,从酸碱理论发展史,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处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所有实验用品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完全可以用生活中的用品制作出酸碱指示剂,降低化学的神秘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验证方法实施探究实验得到信息或数据推测结论。【环节二】常见的酸一、展示浓硫酸1、 摇动试剂瓶观察;(两瓶有什么区别?)2、 打开瓶盖观察; 3、 闻气味;视频播放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总结2、3知道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没有。(敞口久置,浓盐酸质量变化?质量分数变化?)视频播放浓硫酸的吸水性敞口久置,浓硫酸质量变化?质量分数变化?吸水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PPT展示常见酸及用途教师讲授1、生活中常见酸a、食醋中的醋酸(乙酸CH3COOH),碳酸饮料中的碳酸;b、水果中的苹果酸、葡萄酸、柠檬酸等;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2、常见酸的用途a、汽车用铅蓄电池中有硫酸;b、盐酸用于制造药物;c、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d、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学生观察】观察;记录现象;分析信息,解答问题。【学生回答】浓盐酸质量变小,浓度变小;【学生观看】【学生回答】浓硫酸质量变大,浓度变小;物理变化。【学生倾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潜在信息,解决相关问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常见酸与用途,有一部分是学生很熟悉的,教师只需要简单介绍即可,还有一部分是学生知道一点却不了解的,所以这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环节三】浓硫酸的腐蚀性演示实验浓硫酸的腐蚀性教师讲解腐蚀性脱水作用浓硫酸能将这些物质中H、O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脱水性与吸水性的区别?视频播放浓硫酸的稀释注意: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讲解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学生观察】纸和木条变黑;整理学案。【学生倾听】【学生回答】吸水性物理变化,脱水性化学变化【学生观看】在学案上记录注意事项直观感受浓硫酸的腐蚀性,视觉冲击性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意外处理,遇事不惊慌,能够妥善处理突发状况。【环节四】本节小结一、酸碱指示剂: ( )色石蕊遇酸( ),遇碱( ); ( )色酚酞遇酸( ),遇碱( )。二、常见的酸: 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生活中常见的酸及用途。三、浓硫酸的腐蚀性脱水作用 浓硫酸的脱水作用; 浓硫酸的稀释。【学生群答】归纳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六、板书10.1常见的酸和碱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二、常见的酸 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2、常见的几种酸及用途 三、浓硫酸的腐蚀性 1、脱水作用 2、浓硫酸的稀释七、教学反思及教学评价反馈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首先是,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的兴趣。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尽量使学生感受化学的趣味性。其次,在探究实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基本得到实现。但有一个小遗憾是,在介绍完两种常见酸碱指示剂后,教学过程设计时是有一个问题设置的,“如何辨别某一失去标签的酸或碱?”,但在实施环节由于自己的紧张而漏掉了。弥补方案,决定将此问题做为下一节课的复习问题。这件事说明无论课前做的准备多充分,真正上课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发状况。我们不可能将每节课上的都非常完美,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遗憾。而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何弥补之前的遗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也是我们新教师要进修的一门课程。 教学设计通常是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后,对课程的处理方式。而鉴定教学设计效果的方法之一就是课后的诊断性习题。上完本节课后,第二天用了十分钟进行了诊断性习题的测试。从测试效果看,正确率最高的是第一题和第五题,即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哪种植物汁液可以作指示剂。说明这两个知识点相对简单且课堂处理比较妥当。其次是第二题和第三题,利用常见酸碱剂鉴定溶液的酸碱性和浓硫酸的稀释。存在问题,有个别学生将颜色记错,或忘记稀释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由此推测上节课需记忆的东西较多,部分学生记忆混淆。说明在后续的课堂上,还要通过其他方式不断重复强调这些知识点。正确率最低的是第四题和第六题。前者是涉及其他章节内容,拓展性较强。后者是方法较多,学生考虑的不全。这一部分问题说明学生整合知识,处理综合性习题有一定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整合,尽力建立知识的联系,相信进入总复习时情况会有改善。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实施,感触最深的就是,上一节方方面面都尽如人意的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过程感觉很艰辛,但在此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却是常规课所不能给与的。可能这节课的呈现,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新教师,通过这样的一节课,却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八、参考文献翁伟彬.POE策略在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4):16-17陈泉.“ 酸碱指示剂”课堂学生活动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7) :25-26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0-54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3-70单保伟 付彩杨.鼎尖教案M.延边教育出版社. 2015:150-160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能力的初中化学课堂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1、会使用酸碱指示剂鉴别溶液的酸碱性,知道如何判断植物汁液是否可做酸碱指示剂;2、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知道一些常见酸的性质及用途;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知道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难点】重点:使用酸碱指示剂鉴定溶液的酸碱性及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难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性质及应用。【课前复习】1、将CO2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观察现象 ,如果将该试管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 ,原因是 (化学方程式)。2、如图,将装置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说明 (双选)。 A、 蒸馏水和酚酞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色。B、 浓氨水有挥发性。C、 空气中有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 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环节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实验10-1 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试管中跟别加入少量白醋、稀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完成下列表格。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后溶液后的颜色变化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总结: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酸碱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实验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与检验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植物汁液萃取的过程,并利用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仪器判断那种植物汁液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实验药品仪器:植物汁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试管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用倾倒法取2-3ml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2、取实验台上的植物汁液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入3-5滴3、观察现象、记录信息。紫甘蓝汁玫瑰花汁胡萝卜汁紫薯汁稀盐酸NaOH溶液(石灰水)是否可做指示剂4、结论: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的是 ,不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的是 ,所以做酸碱指示剂的植物汁液必须与酸碱反应,呈现 (相同、不同)颜色。【环节二】几种常见的酸实验10-2观察浓硫酸、浓盐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打开两种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完成下列表格。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打开试剂瓶的现象气味挥发性吸水性思考:如何利用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区分两者?练习:1、 写出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化学式常见的酸有: 胃酸中的 ( ), 汽水中的 ( ),食醋中的 ( ), 稀硫酸中 ( )。【环节三】浓硫酸的腐蚀性脱水作用实验10-3将纸、小木棒、布放在玻璃片上做下列实验实 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注意: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沿器壁慢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烧结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金属闪光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环保型防蚊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速公路雾区诱导设施完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教师版-文言断句
- 防汛措施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A (Pronunciation~2f) (内嵌音视频) 人教版(2024)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
- 物业租赁合同格式解析
- 年房屋买卖合同范本4篇
- 金融借款合同范本4篇
- 隔爆水棚替换自动隔爆装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 塑料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心脏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ppt
-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 锐捷兵法-售前学员版课件
- SLZ 552-2012 用水指标评价导则
-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ppt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
- 智能电子储物柜控制系统方案
- 成人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