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 :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 ;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至于获益,则实在 A. 费尽心机 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B. 费尽心机 道貌岸然 难分轩轾C. 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 难分轩轾D. 劳神费力 道貌岸然 难以名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劳神费力:耗费精神和力量。跟句文意可知,对于“非看不可的书籍”肯定要耗费精神和力量,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道貌岸然: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现多用贬义。此处根据语境“前者目的在求知”可知,读书应该严肃,所以应该用成语“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难分轩轾:轩和轾分别指古代车辆的车轮的外圆和内圆,很难区分其准确的大小,因此引申为不分伯仲,难以区分。此处根据语境是不分伯仲,难以区分的意思,所以应该用成语“难分轩轾”。故选C。【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A.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B.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D. 自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本题题干给出要求赏析“化虚为实”的手法,根据诗句辨析即可。题中AB项,把“烦恼”和“愁”化作可装载的东西,C项,把“愁”化作“春水”,为化虚为实;D项,将有形之“飞花”“丝雨”比作无形之“梦”“愁”, 为化实为虚手法。故选D。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 , 。 。 ? ?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好读书”却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由前文语境可以推知,后两句应先说“要读书”,再说“好读书”,据此可以确定。由后文“孔子说”可以确定应放在最后。是陶渊明的观点,“怎么能不求甚解呢”紧承,可确定的顺序,是对的进一步阐述,所以答案应为C项。4.下列关于三国演义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备伐吴兵败,退守黄龙镇,一病不起。临终时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说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如其不才,可取代之。B. 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陷入拉锯战,积劳成疾,命在旦夕。他于帐中点灯祈禳北斗以求延寿,不料因有魏军探营,廖化闯帐报告,不慎将主灯扑灭。诸葛亮禳星延寿失败。C. 曹爽派人到司马昭家探听虚实,司马昭装得老态龙钟,危在旦夕。当曹爽丧失了警惕,出洛阳城祭扫曹睿陵墓时,司马昭发动政变,逼迫曹爽交出权力,随即将其杀死。D. 邓艾兵临成都,刘谌妻触柱而死,刘谌割妻及三子头至昭烈庙,哭祭先祖,然后自刎。刘禅率着太子诸王和群臣,面缚舆榇,出北门而降,蜀汉灭亡。【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A项,“退守黄龙镇”错误,应该是退守白帝城。B项,“廖化闯帐报告”错误,应该是魏延闯帐报告。C项,把“司马昭”都改为“司马懿”。故选D。【点睛】从近两年考查的情况来看,选择题往往在十一部名著中考查五部,一部编写成一个选择项;而简答题则是在选择题之外的三部名著中选择两部考查,这一块是考查重点。方法上: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退本求源B. 以一少牢告庙 告:祭告C. 系燕父子以组 系:捆绑D. 本其成败之迹 本:依据,依托6. 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运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B. 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 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D. 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7. 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选自课内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8. 从选文看,庄宗亡国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答案】5. D 6. A 7. (1)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物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2)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浮游在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俨然是一个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的人。(3)我之所以忍耐着苟活下来,陷身于污秽的监狱中而不死去,是因为我遗憾内心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平庸地死了,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彰明于后世。 8. 天命不在,宠幸伶人,逸豫享乐,骄傲自满,不能居安思危。【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本”,结合“成败之迹”分析,“依据、依托”错误。应该译为考究、推究。句意:探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故选D。【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不在天命”错。结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分析,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故选A。【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积”,积累;“于”,介词,从;“忽微”,极细小的东西;“而”,连词,表并列;“智勇”,才智勇气;“于”,介词,被;“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岂哉”,难道吗。(2)“疏”,疏远;“淖”,烂泥、泥沼、泥淖、污淖;“之”,助词,的;“蝉”,名作状,像蝉那样;“于”,介词,从;“以”,连词,表目的,来;“浮游尘埃之外”,浮游(于)尘埃之外(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之”,助词,的;“滋垢”,污垢;“皭然”,洁白、洁净、清白的样子;“而”,连词,表转折;“滓”,污黑、污浊。(3)“所以”,的原因;“幽”,被囚禁;“于”,介词,在;“粪土”,监狱,污秽之地;“而”,连词,表转折;“恨”,遗憾;“私心”,内心的想法;“鄙”,鄙陋、鄙薄;“没世”,终结一世,即死;“而”,连词,表承接;“文采”,文章;“表”,显扬;“于”,介词,在;“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状语后置句)。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等分析可知,庄宗亡国的原因有天命不在,宠幸伶人,逸豫享乐,骄傲自满等。【点睛】参考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忆旧游别黄澹翁吴文英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暗里啼鸦。赋情顿雪双鬓,飞梦逐尘沙。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故人为写深怨,空壁扫秋蛇。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注】此词作于淳祐九年,词人在苏州仓台为幕僚。此词为词人在苏州送别友人黄澹翁时回忆起杭州姬妾而作。9. 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说“此恨有触即发,全不注在澹翁也,故曰送人犹未苦”,联系全诗,概括作者“苦”的原因。10. 下阙“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三句,历来为人称道,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答案】9. 别友;伤春;多病;怀人;思归。 10. 用典,虚写,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诗意,想象友人此去杭州景象,借探问离巢孤燕以求杭姬踪迹,表达对杭姬的思念与牵挂(或希望友人此次去杭代为探寻她下落的殷切之情)。【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联系全诗,概括作者苦的原因”,然后到诗歌中圈出引发作者之“苦”的内容,接着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从词题别黄澹翁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先应该有别离之苦;从“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片红都飞尽”可知,此时送别恰逢暮春,故而又引发伤春之苦;从“赋情顿雪双鬓”和“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可知,词人因送友去杭而怀念起在杭州的那位姬人,便不禁黯然伤神,双鬓一下子变白,此处有怀人之苦,而词人与杭姬劳燕分飞,有情人两地分居,又有相思之苦,哀叹自己得了消渴病处境十分凄惨悲凉,还有多病之苦;从“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可知,词人在送友之后独自带醉登上姑苏台,看着眼前一片惨淡荒凉的残阳,愁苦也如夕阳下的草一样,渐行渐远还生,不禁发出思归之叹以及思归而不得的惆怅。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阙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三句,历来为人称道,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然后把握诗句所写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句中的手法,分析效果。“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意思是“菟葵燕麦迷烟雾,问离巢的孤燕,将要飞栖谁家”,这是词人对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诗意的化用,是词人想象别离后友人去杭州的景象,属于想象,也是虚写,以一“问”字借对离巢孤燕的探问来询问杭姬踪迹,从而表达对杭姬的思念与关怀,或希望友人此次去杭代为探寻她的下落。考生主要围绕用典和虚写或想象来分析。【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乌鸟私情,_。(陈情表)(2)借书满架,_,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项脊轩志)(3)_?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5)明道德之广崇,_,靡不毕见。(屈原列传)(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屈原列传)(7)_,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8)_,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答案】 (1). 愿乞终养 (2). 偃仰啸歌 (3). 晓来谁染霜林醉 (4). 通古今之变 (5). 治乱之条贯 (6). 举类迩而见义远 (7). 悟已往之不谏 (8). 既窈窕以寻壑【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乞”“偃”“染”“迩”“悟”“壑”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幅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功谢大恩送大匾来了。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拖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他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哼呦哼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都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门后,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过了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架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去。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选自俗世奇人)【注】赛:天津地方土语,有“好像”或“似”之意。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B.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职业是医生,在医术上可谓是“正骨神医”,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C.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颇有点出人意料,读者在对苏七块的个性、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会对他油然萌生敬佩之情。D. 小说的故事性和传奇性很强,语言典雅优美。让人粗读故事会大呼奇妙,咀嚼文字又觉得精妙无比。13. 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4. 请探究小说为什么以苏七块还钱赠药为结尾。【答案】B(1)细节描写:通过外貌描写,先是写“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再通过特写“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突出他的个性、精神和干练;通过动作描写,“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突出他治病的手法娴熟,医术精湛。(2)侧面描写:文章结尾写及华大夫“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从侧面体现他扶危救困的善良品格。(3)欲扬先抑:先写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似乎是表现他的唯钱至上,但与后来写他张四治病,治好后给没药款的张四送药,以及不收华大夫代张四出的七块银元的内容比照看,意在赞扬他善良的本性。(1)情节上,通过情节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2)人物形象上,苏七块并非见死不救,无良心可言,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的规矩,是个极其有原则的人,这样写使苏七块的形象更加丰满。(3)主旨上,表达了对苏七块这类拥有高超手艺、人格独立、人性善良的俗世奇人的由衷敬佩,深化作品主题。【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欣赏人物形象、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做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描写内容和手法。B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分析错误,联系上文看,“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是针对“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来说的,是表明他瞧病规矩奇,并没有否定他医术和医德。从全文来看,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故选B。2.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先找到描写人物的片段,理顺情节结构,再从修辞、肖像、语言、动作、细节和人物间关系等多个角度人手,具体分析手法技巧及表达效果。从情节内容上看,作者先写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规矩,再写他如何给人治病,治好后还免费送药,以及“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不收华大夫代人出的钱,前后对比,意在赞扬他善良的本性,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对苏七块本身既有正面描写如“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也有侧面描写如华大夫“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如写其肖像、语言和动作时有许多细节描写,如“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从张四和华大夫等不同人物关系和出场情节中表现人物,是侧面描写。3.本题考查对文本结尾段作用的探究能力。做此类题目,要通读全文,把握情节与情节间的联系,从结尾段的内容、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文章主旨的表达等方面考虑。从情节上看,苏七块还钱赠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当中。苏七块是有个性的人,并不唯钱至上,这样安排,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苏七块并非见死不救,无良心可言,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的规矩,是个极其有原则的人,这样写使苏七块的形象更加丰满。从主旨上看,这样写可以深化作品主题,民国初年是没“规矩”的时代,苏七块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立下他“各色的规矩”,表达了对苏七块这类拥有高超手艺、人格独立、人性善良的俗世奇人的由衷敬佩。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金庸作品的魅力严家炎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像天龙八部通过萧峰之死所揭示的民族斗争尖锐年代造成的悲剧,包含多么巨大丰富、发人深省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心!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或赞美了郭靖、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为人生”、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的话,金庸小说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真知灼见,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的共同感觉。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焕然一新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人生理想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的封建价值观念,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所谓雅与俗,不同时代有不同看法。金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的出现,意味着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雅俗对峙问题,从实践上和认识上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金庸小说吸取“雅”“俗”两方经验又超越“雅”“俗”。他创造性吸收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等众多门类艺术经验,从而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同时借鉴、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使他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这是金庸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摘编自人民日报)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的文学要启人之蒙,有益人生,又要令人愉悦,给人艺术享受,这与金庸的小说观根本上是相通的。B. 金庸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里面的江湖世界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对时代和现实并不回避。C. 通俗小说因为要面向大众,供人消遣,形式通俗,它的题材和类型也限制了一些有素养、有追求的作家的写作。D. 金庸小说中的武技较量,不是单纯的刀光剑影,而是武戏文写,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16. 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选项不符合金庸小说现代精神的一项是( )A. 金庸小说的武侠精神让人神往,比如天龙八部里乔峰聚贤庄以一敌众,快意恩仇。B. 郭靖站在战功赫赫的成吉思汗面前,却只道:“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留了多少孤儿寡母之类。”C. “义”是金庸小说之魂,郭靖行侠仗义,既有独立的个体人格,又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D. 鹿鼎记、碧血剑中,金庸对康熙、皇太极的才干表示出了欣赏,并不因为他们是夺走汉人江山的异族首领而随意丑化。17. 金庸作品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答案】15. C 16. A 17. 思想饱满,通俗而不媚俗;萃取传统,注入现代精神;跨越雅俗,铸就时代经典。【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它的题材和类型也限制了一些有素养、有追求的作家的写作”错误,金庸的成功就是例子,如文章第二段说“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的话,金庸小说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文章最后一段说“他创造性吸收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等众多门类艺术经验,从而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同时借鉴、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使他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由此可知,通俗小说的题材和类型并没有限制这些有素养有追求作家的写作。故选C项。【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选项不符合金庸小说现代精神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写金庸小说现代精神的内容,再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与之不符。文章主要在第四段谈到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本题中,A项,“比如天龙八部里乔峰聚贤庄以一敌众,快意恩仇”错误,该分析与文中金庸小说现代精神不符,参考第四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BCD三项与文章第四节关于金庸小说现代精神的分析一致。故选A项。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金庸作品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然后到文中圈出写金庸作品魅力的文字,再分点概括即可。如第一段“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如第二段“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真知灼见,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这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饱满,通俗而不媚俗;如第三段“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的共同感觉”,第四段“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说明金庸的作品萃取传统,同时又注入现代精神;如最后一段“金庸小说吸取雅俗两方经验又超越雅俗”“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使他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这说明金庸的作品跨越雅俗,铸就时代经典。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筛选概括并非简单的抄写文中的句子,要注意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小行星撞击地球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只是绝大多数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时候很快就和地球大气摩擦殆尽了。但是也有一些个头比较大的小行星,比如直径一米以上十米以下的小行星,大多数不会在大气层中摩擦殆尽,所以它们在空中闪过一道亮光之后,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陨石。如果小行星的个头再大一些的话,就会对降落的地点附近造成灾难性的事件了。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科学家们推测其直径八公里左右,被认为是地球生命史上可以考证的小行星撞击重大事件之一,地球上80%的生物物种在那次撞击中消失。(摘编自多大的小行星可灭绝生物?,科普世界2018年12月12日)材料二:15日,美国航太总暑公布远距离小行星“贝努”(Bennu)与地球及月球的合照。科学家预测,这颗小行星将于2135年穿过地球和月球之间。22世纪末,它将近距离接近地球,一旦撞上,威力是广岛原爆8万倍!对地球有巨大的潜在威胁。不过专家重中,现阶段不需要担心世界末日,因为预计贝努待下世纪才会接近地球,届时引力可能让贝努改变轨道,贝努会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掠过。目前预计,它撞向地球的几率是1/2700。(摘编自小行星下世纪飞过地球月球之间,撞击威力达原爆8万倍,联合日报2019年1月15日)材料三:目前全球已建立近地小行星观测网,寻找并监视一些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往往能提前数月甚至数年预判它何时会接近地球。但小行星进入大气的具体时间、姿态角度等具体细节,只有提前几个小时才能算出精确答案。在确定小行星轨道以后,就要选择合适的拦截点将它击碎,使它在落地前烧蚀殆尽。拦截点的距离要考虑对小行星质量和成分的判断,如果它密度较,不是很坚固,可以等它靠近些再打,有助于提高打击精度:如果它比较结实,就尽量远距离拦,必要时组织二次或多次打击。但要精确瞄准小行星却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会受云雾影响,另一方面不易判断距离,必须用多台望远镜同时观测,通过对空间角度进行解算,才能实现定位。(摘编自付毅飞若是小行星来了,人类举起怎样的“猎枪”?,搜狐网,2018年3月20日)材料四:有研究预测,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直径在40至50米左右危险小行星的威胁,其足以摧毁一座城市。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还设想了使用核武器炸毁小行星的计划,但该计划的执行可能产生大量的空间碎片,而且其也将受到禁止在太空部暑核武器条约的限制。不过在近期发表于地球和行星天体物理学期刊的论文中,作者之一、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Qicheng Zhang解释了激光如何使小行星移动,甚至使其气化的过程,从而避免地球受到撞击。他表示,轨道行星防御系统将有可能使小行星加热到气化的程度。当小行星开始喷出物质的时候,反作用力将会使它们离开现有的轨道。据介绍,如果DE-STAR具有大约100米宽的激光阵列,那它就能使一颗320万公里之外、直径约100米的小行星偏离方向。此外,另一个系统DE-STARLITE如果运行15年,便可以使一颗直径约300米的小行星偏移大约1.3万公里的距离。而中国在激光器的研究陆续进行了CO2激光(电激励、气动激励)、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和X射线光等探索,其中CO2激光和化学器的输出功率达万瓦级以上,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而在强光激光破坏研究方面,中国对激光的热和力学效应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在面对小行星撞击地球时,是有能力将其击毁的。(摘自400年一次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中国有能力应对吗?,趣头条,2017年4月9日)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地球生命史上可以考证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是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那次灾难,小行星的撞击致使地球上80%的生物物种消亡。B. 小行星“贝努”若撞上地球,其威力将无比巨大,但因为引力会让贝努改变轨道不会撞上地球,所以现阶段不需要担心世界末日。C. 只有对小行星进入大气的具体时间、姿态角度等具体细节进行精确计算,才能确定其运行轨道,从而选择合适的拦截点将它击碎。D. 激光改变小行星轨迹的原理是,激光给小行星加热,使其喷出物质,反作用力使其离开原有轨道,从而避免与地球相撞。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行星的个头大小关系着小行星碰撞地球时对地球造成的危害程度,绝大多数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的小行星,对地球几乎没有什么影响。B. 寻找并监视一些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提前精确算出小行星进入大气的相关数据。并适时对其采取措施,有助于降低其道击地球的风险。C. 在地球上精确瞄准小行星有不少困难,利用核武器炸毁小行星也有可能产生大量的空间碎片,但科技的进步总能让人类找到应对的办法。D. 利用激光技术制造强光激光器,输出达万瓦级以上功率强光,在面对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将其击毁,中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20. 科学家们如何应对“小行星撞击球”的威胁?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8. B 19. D 20. 了解不同尺寸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害程度,选择性地对相关小行星采取措施。建立近地小行星观测网,监视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提前做出合理判断。精确瞄准即将撞击地球的小行星,选择合适拦截点,精准击碎。研发各种新型技术,改变小行星运行轨迹,使其不再对地球构成威胁。加强国际间合作,及时共享重要数信息,共同应对危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或“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引力会让贝努改变轨道不会撞上地球,所以现阶段不需要担心世界末日”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届时引力可能让贝努改变轨道,贝努会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掠过。目前预计,它撞向地球的几率是1/2700”,由此可知,文中是说“引力可能让贝努改变轨道”,并非是“不会”,且文中的数据只能说明“撞上的几率低”,但不能说明“不会”。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利用激光技术制造强光激光器,输出达万瓦级以上功率强光,在面对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将其击毁,中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错误,从文中来看,材料四最后一段说的是“中国对激光的热和力学效应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由此可知,“满意的成果”是指“对激光的热和力学效应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所取得的成果,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科学家们如何应对小行星撞击球的威胁?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然后到四则材料中圈出科学家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举措,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和材料二,科学家了解不同尺寸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害程度,选择性地对相关小行星采取措施;如材料三“目前全球已建立近地小行星观测网,寻找并监视一些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往往能提前数月甚至数年预判它何时会接近地球。在确定小行星轨道以后,就要选择合适的拦戳点将它击碎,使它在落地前烧蚀殆尽”,这说明科学家建立了小行星观测网,同时精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门销售顾问培训课件
- 重庆驾驶员管理办法
- 长安区购药管理办法
- 院史馆捐赠管理办法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示范名校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 食品协管员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铁路局招聘及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紧急医学救援讲课文档
- 红领巾奖项管理办法
- 企业用电安全培训课件
- 职业技术学院运动健康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离婚后小孩学费协议书
- 初中学校学科竞赛策划工作计划
- 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嬗变轨迹与时代特征探寻
- DB31T 1373-2022 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
- 消防专职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第一单元 第二课 传感之古今未来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
- 电压的测量课件
- 医美知识培训课件
- 超声科报告书写规范及审核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