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视角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doc_第1页
经济危机视角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doc_第2页
经济危机视角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doc_第3页
经济危机视角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doc_第4页
经济危机视角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危机视角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侯贤磊【摘 要】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沉睡多年的资本主义弊病终于在2008年又一次集中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被称为金融海啸的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全球化日益密切的当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所以,在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对资本主义再一次进行重新认识。这对于我们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经济危机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考察资本主义发展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激烈的斗争后,才逐步确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以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初,它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是积极和进步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的致命点也日益显现。这就是它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先进性是阶段性的,是历史性的。随着这个矛盾的凸显和加剧,资本主义社会逐渐从先前一个先进的社会形态变成一个腐朽的社会形态,并开始成为历史发展的桎梏。一、资本主义利用资本和雇佣劳动创造剩余价值来发展自己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资本作为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完全取决于资本作为对象化劳动同活劳动的关系,即资本同雇佣劳动的关系。所以,资本同雇佣劳动的关系就明显表现为资本通过雇佣劳动来创造剩余价值以实现其自身的增值。那么,我们就要首先从资本创造剩余价值说起。虽然资本是一种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但是它本身是不会独立生产出剩余价值的。也就是说,资本家想让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才能实现。这个工具就是雇佣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雇佣劳动者只是作为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存在的。资本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值,这主要是经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第一种方式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其方式是“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这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57页。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主要的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由于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资本家想最大限度的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主要是通过把工作日延长,让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中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但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即资本家不可能把一天24小时延长。工人要有吃饭、休息的必要时间,这些时间都包含在每天的24小时中。所以,资本家不可能无限期延长工人的工作日,否则工人就无法完成自身的在再生产。工人自身的再生产无法实现,就会出现雇佣劳动的断层,进而导致资本找不到与之相结合的雇佣劳动,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停滞。资产阶级当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但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又驱使他们想从工人身上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就出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的第二种主要方式。第二种方式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用各种方法缩短生产工资的等价物的时间,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57页。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变革。这就促使资产阶级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在保持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二战后的很长时间里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来实现资本增值的,这也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以上两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资本利用雇佣劳动一方面实现了自身价值不断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把雇佣劳动者扔进了贫困的深渊。这就必然会产生一对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益扩大和工人阶级购买力日益降低这样一对矛盾,也就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随着矛盾的出现并加剧,危机就会产生。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不可摆脱的弊病经济危机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一直存在的。在原始社会,人们的产品进行交换是一种物与物的交换,不通过任何媒介,这种交换过程具有直接的统一性,没有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的出现造成了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断层,在理论上包含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随着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积累,经济危机便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大混乱。具体变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生产资料被闲置,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量工人失业,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它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第一,从资本主义的动力机制上看,资本积累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资本家唯一目标是把剩余价值不断地转化为新的追加资本,同时尽可能限制工人的工资以最大限度地推动资本价值增殖。这种现象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一旦生产超过了工人的有限消费和需求,经济危机就有了爆发的可能。从资本主义的关系机制上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盲目性,使得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行的矛盾日益显露。当社会生产所要求的比例遭到破坏时,经济危机的爆发便具有了必然性。第二,从资本信用体系的运行机制看,生产规模的扩大引起信用规模的扩大,而信用的膨胀又反过来促进生产规模的膨胀。同时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创造出虚假的市场繁荣景象。但是,手中堆积着大量商品的批发商的资本回流速度却非常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银行催收贷款,而其为购买商品开出的汇票在商品卖出前到期,那么危机就发生了。 刘晋 李大棚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商业文化 2008年第12期。由以上分析可知,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必将导致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家为追求剩余价值,疯狂地扩大生产,疯狂地剥削劳动人民;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削的日益严重,日益相对贫困,购买力日益相对下降。当资本家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卖不出去时,便会出现产品积压,资本循环便会出现断层,进而迫使资本家缩小生产规模,大量裁员,失业人口就会增加。劳动者失去工作就会更加贫困,更加买不起资本家的商品,如此恶性循环,危机爆发便成必然。历史上自从英国1825年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每隔810年就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性和历史局限性。当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爆发在2008年9月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密切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一次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直接后果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2008年又一次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进入2009年,危机仍未见底。大量的银行倒闭,公司破产,企业停产,工人失业,全球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中。与历史上发生的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比,这次经济危机无论从范围上还是从对经济的破坏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它们。对于这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点:其一,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其二,美国货币当局奉行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其三,贪婪成性的金融机构过度投机;其四,美国整个金融业的腐败和共谋行为;其五,美国庞大金融机构高度官僚化;其六,美国人长期形成的低储蓄和高消费习惯走到极限;其八,表现为巨额贸易赤字的国际经济不平衡;其九,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耗费颇多又久拖不决;其十,货币金融市场天生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其十一,新自由主义政策矛盾重重日暮途穷。其十二,美国式资本主义痼疾使然。但是笔者认为,要真正找出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要分两步走。第一步,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次危机的“不变”与“变”;第二,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新的时代诠释。1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危机的“不变”与“变”这次经济危机从美国金融业开始并迅速蔓延全球,在短时间里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大量的银行破产,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等。这些都是以往经济危机所共有的特点,在此不做过多的论述。关于这次危机的“变”的方面,即它与资本主义历史上的历次经济危机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新情况、新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危机的全球化加剧,突出表现在金融全球化。发生在2008年的这次危机起始于美国金融业,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蔓延全球,这是以往的经济危机无法相比的。这说明了金融全球化进程已经深入发展,全球经济联系已经十分密切。随着二战后生产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金融就有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这次危机在当代让人们感受到了世界金融全球化的到来。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即何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好的保护本国的金融安全,进而更好地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跃出资本主义社会范围给社会主义国家也带来了严重影响,是以往全球性经济危机所没有的新特点。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发生经济危机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无法预见到后他们死后一百多年的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复杂变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中国等少数社会主义国家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但是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就必须在建立后经历发展生产力的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客观上要求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要和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合作。这样,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参加到全球化过程中,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同资本主义竞争、合作,进而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在这种意义上,发生在当代的这次经济危机已经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了,而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的经济危机。2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新的时代诠释以前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都是从资本主义国家一国内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危机的产生。但是针对这次危机,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卖不出去,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买不起的新现象,如果还用老思维来考虑新问题就会产生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否为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的怀疑。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新的视角,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放到全球化中考察问题。众所周知,随着生产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分工几乎全球化。资本主义一方面面对本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了寻求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于是在全球开始寻找新的投资场所。比如,一双鞋子在美国生产成本要10美元,但是在中国生产只需1美元,这样,美国的资本家就会把生产鞋子等这样的生产部门搬到中国来,搬到成本底的任何国家中去。资本家通过这种在全球分配生产的方式,并没有提高自己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但却获得了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一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这种状态发展下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一些直接劳动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不发达国家,自己仅从事非直接劳动、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商为了营利,就会想法设法缩小必要劳动时间,就会造成不发达国家中工人的贫困和整个国家的贫困,这些国家人民的购买力就会相对下降。第二,发达国家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要在全球寻求消费者。但是,由于不发达国家的日益相对贫困,发达国家就找不到足够的消费者。就全球来看,这种供给与需求就会发生矛盾,经济危机就必然会发生了。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要求在全球合理组织生产,但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决定了单个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必然会打破这种合理的生产布局,或者根本上阻挠这种合理化布局的形成。这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时代就出现了有计划、有秩序的民族经济与无计划、无秩序的世界经济之间的矛盾,有组织、科学管理的跨国公司与盲目扩张、秩序混乱的世界市场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全球化的当代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四、在危机中认清资本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否认,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造成过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但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当代,我们要客观真实地看待当代的资本主义,这对于我们认清资本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意义。1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轨迹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中论述的是这样的:制度建立生产力巨大发展危机出现危机加剧并孕育革命革命爆发推翻制度。但是,发展了上百年的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无数次的危机却在当代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让我们不得不对经典作家的理论做新的研究和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决不能提供解决他们死后一百多年的社会现实问题的答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当代依然有如此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的解读。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资本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变化。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肆虐,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很多新措施,在具体制度上政策上做了很多调整,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政府积极介入经济生活,采用大量社会主义方式救市。第二,加强国际合作,尤其加强同社会主义中国的沟通,构建全世界共同应对危机的机制。当美国第一次拿出7000个亿救市的时候,许多人认为那是资本主义快要灭亡的前兆,社会主义运动高潮即将来临。有这样一种认识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是通过批判旧社会来阐释新社会的,旧社会是新社会的母体。那么在旧社会中出现一些新社会的迹象也是正常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长出社会主义因素,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吸收社会主义理念,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王占阳:新民主主义与新社会主义所以,结合当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轨迹笔者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制度建立生产力巨大发展危机出现并加剧制度自我修复并继续发展危机加剧并无法克服革命爆发推翻制度。2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结论,我们通常称之为两个“必然”。但是,马克思也曾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掌握马克思对两个“决不会”的论述,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两方面理解资本主义:第一,资本主义在它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同时,资本主义随着自身的不断调整,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有所变化,但最终也只是在一定的幅度里变化。在当代,社会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世界范围内仍然是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从自身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借鉴优秀的文明成果,对自身不断进行调整。从而使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对于那种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已经陷入绝境的看法,正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第二,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再容纳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当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力就只能停滞的时候,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替代。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3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同一个过程我们要有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一种认识,但是又不能把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资本主义不会主动灭亡,社会主义也不会自动胜利。我们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坐等资本主义灭亡后再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去发展社会主义,我们要认识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