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高考语文 艺体生专用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版).doc_第1页
【决胜】高考语文 艺体生专用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版).doc_第2页
【决胜】高考语文 艺体生专用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版).doc_第3页
【决胜】高考语文 艺体生专用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版).doc_第4页
【决胜】高考语文 艺体生专用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决胜2013年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版)【真题体验】1.(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 2.(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答: 【考点解读】1、考点要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考点剖析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知识整合】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表达方式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直接呐喊出心中的不满,表明了自己与权贵们决绝的决心。(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而是通过借景抒情、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通等方式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无比的喜爱之情。当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家人的思念跃然纸上。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要读懂诗歌就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象征、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用典等。(1)比兴欲言此物,先言彼物。比兴手法是古代诗歌中较常见的,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失偶起兴,引起所要叙述的恩爱夫妻被迫分离的凄楚故事,为全诗定感情基调。(孔雀东南飞)(2)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与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了鲜明的对照。(3)象征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4)运用典故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典的作用是作者的立论有根据,委婉含蓄,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等。(5)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客观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虚与实形成对比或相衬的关系,表达出作者寄寓的深沉感慨。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6)动静结合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3谋篇布局近体的律诗绝句,十分讲究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为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一二句写登山一事起,为引发诗情做铺垫;三四两句紧承一二句,写诗人对登高一事的主观感受;五六两句用“但”(只)字一转,拓展到对人世的感叹;七八借用典故凝重结尾。整首诗歌,一层进一层,显得情景交融、理趣深刻。词的一般结构是先写景后抒情。写景为抒情铺垫,抒情是写景升华。如苏轼的念奴娇,上阕状写赤壁之景物,下阕通过与周瑜经历的对比抒发“人生如梦”的感慨。其他谋篇布局的技巧有4.修辞手法的运用(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能突出事物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生动化。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特点。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发长“三千丈”,愁思深重啊!(4)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如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先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5)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6)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随堂演练】1.(13届山西四校高三上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念奴娇登石头城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答: 2. (13届甘肃武威六中高三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已,碧玉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注释: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碧玉:“碧玉 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劲气:寒气。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 3.(13届四川南充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答: 4.(13届黑龙江牡丹江高三下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答: 5.(13届福建福州高三上期末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唐多令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注:徒然。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答: 6.(13届陕西延安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诗歌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7.(13届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3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送叶梦锡陆 游家住东吴近帝乡, 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 百万呼卢锦瑟傍。身易老, 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 一事无成两鬓霜。注呼卢:古代一种博戏。锦瑟:琴之美称,此处代指歌女。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8.(13届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入清溪行山中唐李白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注】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桡(ro):桨。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答: 人感到趣味盎然。【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9.(13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张主簿草堂赋大雨元好问(金)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毛发凛余威。长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墟空落晖。【注】本诗写于正大五年戊子(1228年),金将领完颜彝在大昌原击败蒙古军。百年:代指人生,这里指诗人自己。请分析诗歌前两联描摹雨景的精妙之处。答: 【限时过关】1.(13届湖南湘潭一中高三第七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鹧 鸪 天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答: 2.(13届湖北宜昌高三3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蝶恋花 晏几道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这是一首怀旧词,请分析下阕是如何表现“凄凉意”的。答: 3.(13届湖北湘潭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忆秦娥郜郸道上望丛台有感曾觌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d)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 4.(13届河南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注】莫,莫非。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5.(13届衡阳八中高三第六次质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鹤林寺僧舍李 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注: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答: 6.(13届河南南阳高三上期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绍圣三年,词人被贬徙郴州。本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当时寓居郴州旅舍。幸自:本自,本来是。这首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 7.(13届黑龙江哈三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白居易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答: 8.(13届福建泉州高三毕业班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山北写望林逋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注】翠微:青绿色的山气。 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妙处。答: 9.(13届衡水中学高三下寒假自主验收)阅读下面这首后面题目。唐多令 惜别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注】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弟,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漫:空,徒劳。 “燕辞归、客尚淹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10.(13届包头一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 11.(13届湖北武昌区高三期末调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江月【注】苏 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答: 12.(13届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暑旱苦热 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