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1d区和ds区元素通性 13 2铬与锰 13 3铁 钴 镍 铂系 13 4铜和银 13 4锌和汞 第十三章d区和ds区元素 13 1d区和ds区元素的通性 原子实 n 1 d1 10ns1 2 Pd为ns0 价电子构型都具有未充满或刚刚充满的d轨道 最外层仅有1 2个电子 个别除外 最外两个电子层都是未满的 均属于不稳定电子构型 容易发生变化 一 d区和ds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 一 d区和ds区元素的基本性质变化特征 过渡金属的原子半径一般较小 这是影响单质的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 随原子序数的增加 原子半径缓慢地减小 直到第VIII族元素后又稍增大 同族过渡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 但第五 六周期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十分接近 铪的原子半径甚至比锆还小 三 d区和ds区元素的原子半径 3 2过渡金属的电离势 3 3过渡金属的氧化态及其稳定性 一 同一元素 多种氧化态原因 n 1 d与ns轨道能量相近 部分 n 1 d电子参与成键 例 Mn 3 7均出现 主要 2 3 4 6 7 Fe 2 6均出现 主要 2 3 6 二 最高氧化态 B B族 最高氧化态 族数例 Sc 3 3d14s2Cr 6 3d54s1Mn 7 3d54s1 三 氧化态的稳定性 2 同一族 3 4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磁性 3 5过渡金属离子及化合物的颜色 自学 3 6配位效应对过渡金属离子半径以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3 7含有金属 金属键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13 3铁系元素 1 1铁系元素概述第 族过渡元素3d电子已超过5个 全部d电子参与成键的可能性逐渐减小 所以铁系元素不像其前面的过渡元素易形成VO3 CrO42 MnO4 那样的含氧酸根离子 铁系元素中只有d电子最少的铁 可以形成很不稳定的 氧化数为 6 如高铁酸根FeO42 的化合物 一般条件下 铁的氧化数为 2和 3 其中氧化数为 3的化合物最稳定 为什么 钴的氧化数可为 2 3 镍主要形成氧化数为 2的化合物 1 2铁1 3钴 镍 1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 氧化物铁 钴 镍均能形成 2和 3氧化数的氧化物 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FeOCoONiO 黑色 灰绿色 暗绿色 Fe2O3Co2O3Ni2O3 砖红色 黑色 黑色 铁除了生成 2 3氧化数的氧化物之外 还能形成混合氧化态氧化物Fe3O4 经X射线结构研究证明 Fe3O4是一种铁 酸盐 即Fe Fe Fe O4 Fe Co Ni的 2 3氧化数的氧化物均能溶于强酸 而不溶于水和碱 属碱性氧化物 它们的 3氧化态氧化物的氧化能力按铁 钴 镍顺序递增而稳定性递降 2 氢氧化物 铁系元素的氢氧化物均难溶于水 它们的氧化还原性及变化规律与其氧化物相似 还原性增强Fe OH 2Co OH 2Ni OH 2 白色 粉红色 浅绿色 Fe OH 3CoO OH NiO OH 红棕色 棕黑色 黑色 氧化性增强 其中 Fe OH 2很不稳定 容易被氧化 例如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碱 先得到白色Fe OH 2 随即被空气氧化成红棕色Fe OH 3 Fe2 2OH Fe OH 2 Fe OH 2 O2 2H2O 4Fe OH 3 实为水合氧化铁Fe2O3 xH2O Co OH 2虽较Fe OH 2稳定 但在空气中也能缓慢地被氧化成棕黑色的CoO OH Ni OH 2则更稳定 长久置于空气中也不被氧化 除非与强氧化剂作用才变为黑色的NiO OH 2 盐类 氧化值为 2的铁 钴 镍盐 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的强酸盐都易溶于水 并有微弱的水解 因而溶液显酸性 如 Fe H2O 6 2 为浅绿色 Co H2O 6 2 为粉红色 Ni H2O 6 2 为苹果绿色CoCl2 6H2O是常用的钴盐 它在受热脱水过程中伴有颜色的变化 52 25 90 120 CoCl2 6H2O CoCl2 2H2O CoCl2 H2O CoCl2 粉红 紫红 蓝紫 蓝 1 M 盐 2 M 盐 在铁系元素中 只有铁能形成稳定的氧化值为 3的简单盐 常见Fe 的强酸盐 如Fe NO3 3 6H2O FeCl3 6H2O Fe2 SO4 3 12H2O等都易溶于水 在这些盐的晶体中含有 Fe H2O 6 3 这种水合离子也存在于强酸性 pH 0左右 溶液中 由于Fe OH 3比Fe OH 2的碱性更弱 所以Fe 盐较Fe 盐易水解 而使溶液显黄色或红棕色 Fe H2O 6 3 H2O Fe OH H2O 5 2 H3O Fe OH H2O 5 2 H2O Fe OH 2 H2O 4 H3O 若增大pH值 将会发生进一步缩聚成红棕色的胶状溶液 当pH 4 5时 即形成水合三氧化二铁沉淀 Fe3 的氧化性虽远远不如Co3 和Ni3 但仍属中强的氧化剂 能氧化许多物质 例如 2Fe3 H2S 2Fe2 S 2H 2Fe3 2I 2Fe2 I22Fe3 Cu 2Fe2 Cu2 在电子工业中 利用最后这个反应刻蚀印刷电路铜板 3 配合物 1 氨合物 Fe2 Co2 Ni2 均能和氨形成氨合配离子 其氨合配离子的稳定性 按Fe2 Co2 Ni2 顺序依次增强 Fe2 难以形成稳定的氨合物 无水FeCl2虽然可与NH3气形成 Fe NH3 6 Cl2 但此配合物遇水分解 Fe NH3 6 Cl2 6H2O Fe OH 2 4NH3 H2O 2NH4Cl由于Fe3 强烈水解 所以在其水溶液中加入氨时 不是形成氨合物 而是生成Fe OH 3沉淀 Co2 与过量氨水反应 可形成土黄色的 Co NH3 6 2 此配离子在空气中可慢慢被氧化变成更稳定的红褐色 Co NH3 6 3 4 Co NH3 6 2 O2 2H2O 4 Co NH3 6 3 4OH 对比Co3 在氨水和酸性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 可见Co3 很不稳定 氧化性很强 而Co 氨合物的氧化性大为减弱 稳定性显著增强 Ni2 在过量的氨水中可生成蓝色 Ni NH3 4 H2O 2 2 以及紫色 Ni NH3 6 2 Ni2 的配合物都比较稳定 2 氰合物 Fe2 Co2 Ni2 Fe3 等离子均能与CN 形成配合物 Fe 盐与KCN溶液作用得白色Fe CN 2沉淀 KCN过量时Fe CN 2溶解 形成 Fe CN 6 4 Fe2 2CN Fe CN 2 Fe CN 2 4CN Fe CN 6 4 从溶液中析出来的黄色晶体K4 Fe CN 6 3H2O 俗称黄血盐 通入氯气 或加入其它氧化剂 可将 Fe CN 6 4 氧化为 Fe CN 6 3 K3 Fe CN 6 深红色晶体 俗名赤血盐 2 Fe CN 6 4 Cl2 2 Fe CN 6 3 2Cl 在含有Fe2 的溶液中加入赤血盐溶液 在含有Fe3 的溶液中加入黄血盐溶液 均能生成蓝色沉淀 K Fe2 Fe CN 6 3 KFe Fe CN 6 蓝 K Fe3 Fe CN 6 4 KFe Fe CN 6 蓝 3 硫氰合物 Fe3 与SCN 反应 形成血红色的 Fe NCS n 3 n Fe3 nSCN Fe NCS n 3 n n l 6 n值随溶液中的SCN 浓度和酸度而定 这一反应非常灵敏 常用来检出Fe3 和比色法测定Fe3 的含量 Co2 与SCN 反应 形成蓝色的 Co NCS 4 2 在定性分析化学中用于鉴定Co2 因为 Co NCS 4 2 在水溶液中不稳定 用水冲稀时可变为粉红色的 Co H2O 6 2 所以用SCN 检出Co2 时 常使用浓NH4SCN溶液 以抑制 Co NCS 4 2 的解离 并用丙酮进一步抑制解离或用戊醇萃取 Ni2 可与SCN 反应 形成 Ni NCS Ni NCS 3 等配合物 这些配离子均不太稳定 4 羰合物 铁系元素与CO易形成羰合物 例如Fe Co Ni的几个羰合物 羰合物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 利用此性质可用于制备纯金属 例如高纯铁粉的制备 Fe 5CO Fe CO 5 5CO Fe 高纯 5 螯合物 Ni2 与丁二酮肟在中性 弱酸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形成鲜红色的螯合物沉淀 此反应是鉴定Ni2 的特征反应 丁二酮肟又称为镍试剂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是Fe 与血红素蛋白质形成的配合物 血红蛋白是血红细胞 红血球 中的载氧蛋白 在动脉血中把O2从肺部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 营销策划案品牌推广计划与执行
- 广东专本连读通知书
- 广州高压氧舱爆炸通知书
- 广西优先脱贫通知书
- 延长供暖报道通知书
- 张店区初中入学通知书
- 彭水鱼塘停电通知书
- 徐州上学延迟通知书
- 徐水大雨撤离通知书
- 《PowerPoint动态效果的设置》教学设计
- GB/T 19981.1-2014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1部分:清洗和整烫后性能的评价
- GB/T 17911-2018耐火纤维制品试验方法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修生管理规定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件
- DB33-T1214-202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
- 继电保护测试仪说明书
- 西方史学史教案
- 空气源机组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