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文学史之七 明代诗文 一 明代诗文的发展 前期 洪武至成化 高启 吴中四杰 宋濂 刘基 台阁体 李东阳 茶陵派 中期 弘治至万历 李梦阳 何景明等 前七子 归有光 唐宋派 李攀龙 王世贞等 后七子 后期 万历至崇祯 李贽 童心说 袁宏道 公安派 钟惺 谭元春 竟陵派 张溥 陈子龙 复社 张岱 晚明小品文 一 高启与 吴中四杰 高启 1336 1374 字季迪 长洲 今江苏苏州 人 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 因自号青丘子 明初受诏入朝修 元史 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 1370 元史 成 拟任户部右侍郎 固辞不赴 返青丘授徒自给 诗兼采众家之长 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 又死于盛年 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 富有生活气息 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 风格雄劲奔放 有诗集 高太史大全集 文集 凫藻集 词集 扣舷集 国初称高杨张徐 高季迪才力声调 过三人远甚 百余年来 亦未见卓然有以过之者 但未见其止耳 李东阳 麓堂诗话 高太史諸集 格調體裁 不甚逾勝國 而才具瀾翻 風骨穎利 則遠過元人 昭代初雅堪禘禰 而弘正諸賢 揚榷殊不及之 用修 詩鈔 始加搜輯 至兩琅琊咸極表章 衆論遂定 然高下便應及楊 徐 張二子遠矣 胡应麟 诗薮 续编一 四庫全書總目 卷一百六十九 大全集十八卷 明高啟撰 啟字季迪 長洲人 元末避張士誠之亂 遁居松江之青邱 自號青邱子 洪武初召修 元史 授翰林院國史編修 官至戶部侍郎 後坐撰魏觀 上梁文 被誅 年僅三十九 啟天才高逸 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 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 擬六朝似六朝 擬唐似唐 擬宋似宋 凡古人之所長 無不兼之 振元末纖穠縟麗之習而返之於古 啟實爲有力 然行世太早 殞折太速 未能鎔鑄變化 自爲一家 故備有古人之格 而反不能名啟爲何格 此則天實限之 非啟過也 特其摹仿古調之中 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 譬之褚臨禊帖 究非硬黃雙鉤者比 故終不與北地 信陽 太倉 歴下同為後入詬病焉 列朝诗集 甲集卷四上启字季迪 长洲人 至正丁酉 张氏开藩平江 承制以淮南行省参政饶介为咨议参军事 季迪年二十余 介览其诗 惊异以为上客 季迪谢去 隐吴淞江之青丘 自号青丘子 洪武初 召入纂修 元史 寻入内府教功臣子弟 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 三年七月廿八日 与史官谢徽俱对上御阙楼 时已薄暮 擢户部侍郎 徽吏部郎中 自陈年少 不习国计 且孤远不敢骤膺重任 徽亦固辞 并赐内帑白金放还 退居青丘 先是 季迪以史事为祭酒魏观属官 雅相知契 观奉命守苏 为季迪徙居城中夏侯里 接见甚密 观改修府治 季迪作 上梁文 连坐腰斩 洪武七年也 年三十有九 季迪身长七尺 有文武才 无书不读 而尤邃于群史 王子充曰 季迪之诗 隽逸而清丽 如秋空飞隼 盘旋百折 招之不肯下 又如碧水芙渠 不假雕饰 翛然尘外 谢徽曰 季迪之诗 缘情随事 因物赋形 横从百出 开合变化 其体制雅醇 则冠裳委蛇 佩玉而长裾也 其思致清远 则秋空素鹤 回翔欲下 而轻云霁月之连娟也 其文采缛丽 如春花翘英 蜀锦新濯 其才气俊逸 如泰华秋隼之孤骞 昆仑八骏追风蹑电而驰也 李东阳曰 国初称高 杨 张 徐 高才力声调 过三人远甚 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过之者 吴晗 朱元璋传 翰林院编修高启作 题宫女图 诗 小犬隔花空吠影 夜深宫禁有谁来 元璋以为是讽刺他的 记在心里 高启退休后住在苏州 魏观案发 元璋知道 上梁文 又是高启的手笔 旧恨新罪一并算 把高启腰斩 祝允明 野记 魏守 观 欲复府治 兼疏溶城中河 御史张度劾公 有 典灭王之基 开败国之河 之语 盖以旧治先为伪周所处 而卧龙街西淤川 即旧所谓锦帆泾故也 上大怒 置公极典 高太史启 以作 新府上梁文 与王彝皆与其难 高被截为八段云 青丘子歌青丘子 臞而清 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 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屩厌远游 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锈涩 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 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 自吟自酬赓 江边茅屋风雨晴 闭门睡足诗初成 叩壶自高歌 不顾俗耳惊 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 和我此歌吹月明 但愁欻忽波浪起 鸟兽骇叫山摇崩 天帝闻之怒 下遣白鹤迎 不容在世作狡狯 复结飞珮还瑶京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 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 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 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 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 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 后六朝 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 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 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北 二 吴中四杰 明初诗人高启与杨基 张羽 徐贲均为吴中人 诗多怀旧 题咏之作 称 吴中四杰 高启成就最高 四人明初均遭逢不幸 死于非命 杨基 字孟载 明初为荥阳知县 累官至山西按察使 后被谗夺官 罚服劳役 死于工所 张羽 字来仪 洪武十八年 1385年 流放岭南 未半道召还 投龙江而死 徐贲 字幼文 洪武十三年 以 犒师不周 处死 三 宋濂 刘基宋濂 1310 1381 字景濂 号潜溪 别号玄真子 玄真道士 玄真遁叟 浦江 今浙江义乌 人 宋濂元末受学浙东金华学派吴莱 黄溍等 为文强调经世致用 顺帝时召为翰林院编修 辞不赴 后从朱元璋 被称为 开国文臣之首 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 途中病死于夔州 代表作品有散文 送东阳马生序 阅江楼记 人物传记 秦士录 王冕传 等 文论 文原 答章秀才论诗书 等 刘基 1311 1375 字伯温 青田 今浙江文成县 人 故称刘青田 元统元年 1333 进士 历任江西高安县丞 江浙儒副提举 后辞官归隐 至正二十年 1360 受邀为朱元璋谋士 明初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又称刘诚意 著作集 诚意伯文集 二十卷 寓言笔记 郁离子 四 高棅 唐诗品汇 高棅 字彦恢 后改廷礼 号漫士 长乐 今福建 人 永乐初征为翰林待诏 后升为典籍 与林鸿 王偁等并称 闽中十子 唐诗品汇 是唐代诗歌选集 初编九十卷 后又补十卷 全书按五七言古 绝句 律诗及五言排律等诗体分类 将唐诗分为初 盛 中 晚四期 每一诗体又分为九品 以初唐为正始 盛唐为正宗 大家 名家 羽翼 中唐为接武 晚唐为正变 余响 方外异人为旁流 其以盛唐为典范 辨析诗体流变的思想 对明清诗歌创作及诗学理论影响深远 明史 高棅传 其所选 唐诗品汇 唐诗正声 终明之世 馆阁宗之 五 台阁体 明永乐至成化年间 内阁大学士杨士奇 杨荣 杨溥 号称 三杨 为首的馆阁文臣 以诗文相唱和 鸣天下之盛 这些作品多粉饰太平 歌功颂德的 应制 和应酬之作 内容大多比较贫乏 称 台阁体 沈德潜 说诗晬语 称 永乐以还 体崇台阁 骫骳不振 六 李东阳与茶陵派 李东阳 1447年 1516年 字宾之 号西涯 谥文正 茶陵 今湖南茶陵 人 寄籍京师 今北京市 天顺八年进士 授编修 累迁侍讲学士 充东宫讲官 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 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 预机务 著有 怀麓堂集 怀麓堂诗话 燕对录 等 1 李东阳诗歌创作及理论的由宋转唐 唐人不言诗法 诗法多出宋 而宋人于诗无所得 所谓法者 不过一字一句 对偶雕琢之工 而天真兴致 则未可与道 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 而卑者坐于黏皮带骨 至于江西诗派极矣 惟严沧浪所论超离尘俗 真若有所自得 反覆譬说 未尝有失 宋诗深 却去唐远 元诗浅 去唐却近 顾元不可为法 所谓 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 耳 麓堂诗话 2 对乐府诗的重视 拟古乐府 二卷 3 对诗歌抒发真情的重视 诗有别材 非关书也 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 然非读书之多明理之至者 则不能作 论诗者无以易此矣 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 真情实意 暗合而偶中 固不待于教 而所谓骚人墨客学士大夫者 疲神思 弊精力 穷壮至老而不能得其妙 正坐是哉 麓堂诗话 茶陵派 成化之后 台阁体逐渐衰退 以李东阳为首 提倡学习唐诗 重视诗歌创作的音声格调 主张诗歌表达真情 反对模拟 代表诗人有彭民望 谢铎 张泰 邵宝 何孟春等 多为李东阳门生 李东阳为茶陵人 故称茶陵派 七 李梦阳 何景明与 前七子 李梦阳 1472 1530 字献吉 号空同 庆阳 今甘肃庆城县 人 迁居开封 弘治七年 1494 进士 授户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代户部尚书韩文作疏弹劾刘瑾 入狱 被康海所救 正德五年 1510 刘瑾被诛 李梦阳升江西提学副使 为人弹劾 居家闲住 与何景明等倡言复古 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著有 空同集 六十卷 明史 卷二百八十六 瑾诛 起故官 迁江西提学副使 令甲 副使属总督 梦阳与相抗 总督陈金恶之 监司五日会揖巡按御史 梦阳又不往揖 且敕诸生毋谒上官 即谒 长揖毋跪 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 淮王府校与诸生争 梦阳笞校 王怒 奏之 下御史按治 梦阳恐万实右王 讦万实 诏下总督金行勘 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 梦阳伪撰万实劾金疏以激怒金 并构岳子涷通贿事 宁王宸濠者浮慕梦阳 尝请撰 阳春书院记 又恶岳 乃助梦阳劾岳 万实复奏梦阳短 及伪为奏章事 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 上疏论其侵官 不俟命径去 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 召梦阳 羁广信狱 诸生万余为讼冤 不听 劾梦阳陵轹同列 挟制上官 遂以冠带闲住去 亦褫岳职 谪戍澐 夺廷举俸 何景明 1483 1521 字仲默 号大复山人 信阳 今属河南 人 弘治十五年 1502 进士 授中书舍人 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诗歌创作学习汉魏盛唐 而能自成风格 与李梦阳并称 李何 著有 大复集 三十八卷 前七子 弘治间 李梦阳 何景明 徐祯卿 王九思 边贡 王廷相 康海等先后中进士 多为郞署官员 诗酒唱和 研讨艺文 以复古自命 认为诗歌当学习汉魏盛唐 文章当学习先秦西汉 重视诗歌的法度格调 不免有模拟剽袭之弊 复古派的主张 1 古诗学习汉魏 近体学习唐诗 2 格调论 李梦阳 夫诗有七难 格古 调逸 气舒 句浑 音圆 思冲 情以发之 七者备而后诗昌也 然非色弗神 宋人遗兹矣 故曰无诗 潜濳虬山人记 空同集 卷四十七 3 提倡比兴 真情 真诗乃在民间 李子曰 曹县盖有王叔武云 其言曰 夫诗者 天地自然之音也 今途咢而巷讴 劳呻而康吟 一唱而群和 其真也 斯之谓风也 孔子曰 礼失而求之野 今真诗乃在民间 而文人学士 顾往往为韵言 谓之诗 夫孟子谓 诗 亡然后 春秋 作 者 雅也 而风者亦遂弃而不采 不列之乐官 悲夫 李子曰 嗟 异哉 有是乎 予尝聆民间音矣 其曲胡 其思淫 其声哀 其调靡靡 是金 元之乐也 奚其真 王子曰 真者 音之发而情之原也 古者国异风 即其俗成声 今之俗既历胡 乃其曲乌得而不胡也 故真者 音之发而情之原也 非雅俗之辩也 且子之聆之也 亦其谱 而声者也 不有卒然而谣 勃然而讹者乎 莫之所从来 而长短疾徐无弗谐焉 斯谁使之也 李子闻之 矍然而兴曰 大哉 汉以来不复闻此矣 王子曰 诗有六义 比兴要焉 夫文人学子 比兴寡而直率多 何也 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也 李子闻之惧且惭曰 予之诗 非真也 王子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 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 李梦阳 诗集自序 空同集 卷五十 李何之争 何仲默与李献吉交谊良厚 李为逆瑾所恶 仲默上书李长沙相救之 又画策令康修撰居间 乃免 以后论文相掊击 遂致小间 盖何晚出 名遽抗李 李渐不能平耳 何病革 属后事 谓墓文必出李手 时张以言孟望之在侧 私曰 何君没 恐不能得李文 李文恐不得何意 吾曹与戴仲鹖樊少南共成之可也 今望之铭 亦寥落不甚称 王世贞 艺苑卮言 卷六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 李梦阳 驳何氏论文书 再与何氏书 明史 第一百七十四卷本传 景明志操耿介 尚节义 鄙荣利 与梦阳并有国士风 两人为诗文 初相得甚欢 名成之后 互相诋諆 梦阳主摹仿 景明则主创造 各树坚垒不相下 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 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 而其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工科工作汇报
- 窃血综合征的护理
- 2026届浙江省杭州西湖区四校联考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大健康员工培训方案
- 2026届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各地英语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南京鼓楼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誉恒联盟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急救抢救烧伤病情处理策略及答案解析
- 医院培训课件:《精神科暴力特征及实战技巧》
- 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第一单元》新版真题卷(含答案)
- 雅砻江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T/CACE 0128-2024一次性原竹餐具通用技术要求
- 湖北省2025届高三数学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含答案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优化教学策略:打造卓越课件的秘诀》课件
- 猪蹄供货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数学新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5年版)》解读
- 《拍摄校园微视频》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抗美援朝“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第11年迎回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