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效果.doc_第1页
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效果.doc_第2页
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效果.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7月间接收的33例严重腹部损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8例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将其分为治疗组,未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的15患者(已达到损伤控制条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在肺部感染及年脸型肠梗阻,对照组患者发生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的概率要高,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并发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损伤控制手术;严重腹部创伤;治疗效果腹部损伤属于一种特殊急腹症类型,随着现代交通业的不断发展,腹部损伤的发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1。在以往传统的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治疗上经常忽略患者的生理状态,以手术的成功率放在首位,而损伤控制术的应用则更是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患者的生存放在第一位而取代传统的将手术成功率放在首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创伤中救治中的应用从理论到时间均给予高度关注,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2。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收的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采用损伤性控制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在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7月间接收的33例严重腹部损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手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采用损伤性控制手术的患者为治疗组,共18例患者,仅采用期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共15例患者。33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是车祸导致腹部损伤,2例患者高处坠落,3例患者被利器刺伤,3例患者由于激烈撞击受伤,2例患者因挤压受伤,其他受伤类型2例。腹部损伤的类型主要有20例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4例患者肾脏损伤,5例患者肝破裂,7例患者脾脏破裂,4例患者胰腺损伤),有13例患者为空质脏器损伤,有4例患者为实质脏器损伤合并控制脏器损伤。两组患者在性别,临床症状,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1.2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先进行一般的处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状态是否情况,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并对患者开放静脉通道,于此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先进行初步的了解,使用B超或者腹腔穿刺及CT对患者进行检查。对照组的患者采用1.2.1治疗组患者治疗方式早期手术:(1)控制患者出血情况:采用腹腔填塞,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压迫止血,对破损的血管壁采取修补方式,然后结扎暂时将出血血管进行阻断。(2)防止污染:对肠管破裂部分采用荷包修补方式,胃肠道造瘘。(3)对腹腔行暂时关闭。行损伤控制手术患者共18例,其中有8名患者脾脏切除,8例患者使用压迫止血,2患者全腹腔填塞止血,3患者行肠系膜结扎,3例患者小肠破裂使用单层缝合,3例患者行肝外胆管修补,2例患者结肠单层修补。术后复苏: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均收治与ICU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尽量减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大幅度的波动,将血容量降至正常值,改善患者内环境,调节其代谢的紊乱状态,严格控制临床证明避免出现恶化现象,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并进行记录,然后统计出检测的平均值,用于分析该段时间内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情况。待患者生命体征值恢复平稳,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后,再行确定性手术进行治疗。确定性手术:在早期手术进行过之后的2472小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情况做再次确定性的手术。治疗组18例患者均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治疗,其中有3例患者进行肝脏修补术,4例患者切除不规则肝叶,2例患者行十二指肠修补、胆道引流,3例患者行胆管修补术,3例患者行小肠修补切除吻合术,5例患者行结肠破裂外置造瘘手术,另外进行其他手术的患者7例,有2例患者计划外再手术。1.2.2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期手术治疗方式,患者使用常规血液置换术,患者在手术后同样在ICU进行术后苏醒。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死亡率及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死亡率对比治疗组1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前期手术中死亡,3例患者在术后苏醒中因为严重休克而死亡,2例患者在手术后因为多项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而死亡,共死亡患者7例,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8.89%,对照组15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首次抢救中死亡,5例患者术后苏醒因为严重休克及器官功能严重衰竭死亡,2例患者在术后因为多项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而死亡,共死亡10例,死亡率为66.67%,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治疗组的死亡率要高,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解数据参加如表一所示。表一: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n(%)组别例数术中死亡术后苏醒时死亡术后死亡死亡率治疗组182(11.11)3(16.67)2(11.11)7(38.89)对照组153(20.00)5(33.33)2(13.33)10(66.67)2.2治疗组合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由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1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术后感染率为33.33%,5例患者为腹腔感染, 5例患者手术伤口撕裂或者感染, 2例患者吻合口瘘感染,3例患者为黏连性梗阻感染,感染比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肺部感染,比率为60.00%,黏连性肠梗阻感染为7例,比率为46.67%,其余术后并发症和对照组的差别不大。治疗组患者在术后感染情况上,肺部感染及黏连性成梗阻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二。表二: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组别例数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裂开吻合口瘘黏连性肠梗阻治疗组186(33.33)5(27.78)5(27.78)2(11.11)3(16.67)对照组159(60.00%)5(33.33)4(26.67)2(13.33)7(46.67)3讨论近几年临床严重腹部创伤病例占比逐渐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交通意外增加导致的3。随着医疗技术进步,针对严重损伤的患者不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完整手术,而是选择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将治疗的重点从以往的恢复解剖结构转变为内环境的改善和代谢的恢复4。患者在发生严重腹部损伤后一般会导致休克,患者在休克之后会出现生理和代谢功能的失调,病人往往表现出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障碍“三联”征5,这三项特征会相互进行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导致患者生理功能恶化甚至丧失。患者在受伤后低温的状态很容易导致患者心率失常,心跳减缓甚至停止,使全身细胞的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患者血液流失量过大。患者低温状态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也就越高。所以给患者实施控制性手术可以有效的防止过多的热量丢失,并及时给患者进行止血,在第一时间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在稳住患者的基本症状之后,才有足够的时间让患者进行复苏,才能在确定性的治疗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应用。参考文献:1车军.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5153516.2谢贻祥,王传思,王劲松,张宇,吴永军,李后俊.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