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型湿疹.doc_第1页
血虚风燥型湿疹.doc_第2页
血虚风燥型湿疹.doc_第3页
血虚风燥型湿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虚风燥型湿疹湿疹为常见皮肤病。它是一种变态反应疾病。古人称之为浸疮、旋耳疮、绣球风、癣等,其症状均为湿疹表现。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内服药和外用药同用。患湿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湿或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汤食用,或饮用青瓜、丝瓜汤亦有辅助治疗作用。该病中医治疗效果较好,湿疹表现以红斑、水泡、渗出、糜烂、瘙痒、丘疹为特点。由于湿邪存在,故反复发作。(1)湿热证:多见于急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成,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2)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湿疹。该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质淡嫩且胖,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药物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口服药物会对肠胃造成伤害,而外敷治疗又没有多大的效果。其实想要解决血虚风燥型湿疹需要由内而外的进行调理,芝元雪康组合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芝元雪康组合能调理除见血虚的症状外,还见倦怠乏力,气短,纳少便溏等气虚的症状。还能调理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精不足所致的血虚症或血虚所致的肾精不足症。芝元雪康组合配方优,功效全。辅以-胡萝卜素、大枣等成分,使其在纠正贫血的同时还能促进机体造血功能,促进失血性贫血的迅速恢复,对改善营养性贫血也有显著效果。此外,还可以采取针灸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加强效果:1针剂:取穴合谷、风池、血海;备用穴大椎、曲池、足三里。施补法,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l0次为l疗程。 2耳针:取肺、神门、肾上腺、肝、皮质下,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3头针:取双侧感觉区2/5或选相应部位的感觉区,隔日针刺1次。 4梅花针:先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用七星针在患处向心性轻巧叩刺,以少量出血为度,隔日1次。 以上针刺疗法有较为理想的止痒功效,适用于本证候以瘙痒为主的病种。 5灸法,取艾卷点燃直接灸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有祛风散寒, 活血止痒作用,适用于局限性皮肤肥厚者。 6刺络拔罐:先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大椎穴,取三棱针点刺,并立即拔火罐,少量出血为度,隔日或3日1次,10次为1疗程。适用本证候以瘙痒为主的病种。 7滚刺:先用75酒精棉球或以1:1000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后,再用滚刺筒在病变部位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