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高血糖治疗选择课件_第1页
餐后高血糖治疗选择课件_第2页
餐后高血糖治疗选择课件_第3页
餐后高血糖治疗选择课件_第4页
餐后高血糖治疗选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餐后高血糖治疗选择 阿卡波糖or格列奈类 主要内容 过渡页TRANSITIONPAGE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餐后高血糖的定义1 摄食后1 2h血糖 7 8mmol L 大部分中国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 在流行病学筛查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 单纯餐后血糖升高患者的比例高达50 糖尿病前期中约70 为单纯性的糖耐量减低 impairedglucosetolerance IGT 2 1 1餐后高血糖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征求意见稿 药品评价 2015 12 23 第42 48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 7 447 498 50 70 糖尿病患者中 单纯餐后血糖升高比例 糖尿病前期 单纯性的糖耐量减低 IGT 比例 1 2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负荷后2小时血糖 而非空腹血糖和HbA1c 与IMT高度相关 RIAD研究 餐后高血糖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DiabetesCare2000 23 1830 1834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DECODE研究 餐后高血糖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欧洲13家医学中心 25 364例受试者 平均随访7 3年 Lancet1999 354 617 621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DECODA 2004 研究 餐后血糖比空腹更能准确预测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死亡多变量风险率 5个国家 5项前瞻性研究 6817例受试者 随访5 10年比较空腹血糖和OGTT2h血糖水平在亚洲人群中对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 Diabetologia2004 47 385 94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血管死亡风险与餐后血糖呈线性关系 DiabetesCare 2003Mar 26 3 688 96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NHANES 研究 视网膜病变与餐后高血糖密切相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151050 2hPG mg dL 34758694102112120133154195 DiabetesCare 1997 20 1183 1197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2小时餐后血糖 mg dL 冠状动脉管腔直径 mm 餐后高血糖对动脉管径的影响 MellenPBetal 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 2006 26 189 193 1 3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与餐后高凝状态有关 2011GuidelineforManagementofPostMealGlucoseinDiabetes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1 4餐后高血糖的致病机制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1 5餐后高血糖的药物控制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2011GuidelineforManagementofPostMealGlucoseinDiabetes 餐后血糖控制目标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对于老年人血糖目标适度放宽 以提高T2DM长期治疗的获益风险比 IDF老年病治疗指南 对于血糖目标适度放宽 2013IDFManagingolderpeoplewithtype2diabetesglobalguideline 第一章餐后高血糖概述 格列奈类 速效胰岛素促泌剂 糖苷酶抑制剂DPP 4抑制剂其它制剂 米格列奈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过渡页TRANSITIONPAGE 第二章阿卡波糖及米格列奈概述 第二章阿卡波糖及米格列奈概述 2 1阿卡波糖简介 机制 为 糖苷酶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 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1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可降低HbA1c约0 5 2 MARCH研究结果3 新诊断的T2DM患者采用阿卡波糖300mg d治疗 HbA1c降幅达1 1 可能包括部分安慰剂效应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腹胀 腹泻 恶心 肛门排气增多等 1 CochraneDatabaseSystRev 2005 2 CD003639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 7 447 4983 LancetDiabetesEndocrinol 2014 2 1 46 55 2 2米格列奈简介 机制 米格列奈是继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后的第三个格列奈类药物 通过关闭胰腺 细胞膜上ATP依赖性K 通道 造成Ca2 内流 使细胞内Ca2 浓度增加 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1 降低HbA1c0 5 1 0 2 特点 快开 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与生理性早期相胰岛素分泌相似 快闭 不会同时导致基础或第二相胰岛素分泌的升高 预防高胰岛素血症及减少低血糖 高选择性 特异作用于胰岛 细胞上Kir6 2 SUR1型K 通道 高剂量不会关闭Kir6 2rSUR2A型或Kir6 2rSUR2B型K 通道 心脏和骨骼肌 1 BritishJournalofPharmacology 2001 132 1542 1548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 7 447 98 第二章阿卡波糖及米格列奈概述 过渡页TRANSITIONPAGE 第三章MATCH 101研究 米格列奈对比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 开放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组长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申办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联合申办单位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统计单位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 CTTQMedicalDepartment 研究团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孙子林 袁扬徐州市中心医院梁军 司冬芹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马绍刚 李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刘艳梅 李政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晨光 徐志刚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飞 唐瑛统计单位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 过渡页TRANSITIONPAGE 第三章MATCH101研究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概况入排标准给药方案评价指标研究流程研究管理 入组情况一般资料比较入组时血糖比较 主要疗效指标 HbA1c次要疗效指标 空腹血糖次要疗效指标 餐后血糖不良事件比较合并用药情况 第三章3 1研究设计 13 8 36 7 米格列奈是否可作为对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AGIs 胃肠道不适患者的新选择 国外研究表明1 因副作用而退出治疗的患者中 阿卡波糖组较高 36 7 与安慰剂组有显著性差异 大部分是因为影响胃肠系统而退出 如腹胀 44 3 比3 3 腹痛 13 1 比3 3 腹泻 19 7 比1 7 1 1 DiabetesMetabResRev2008 24 611 616 2 米格列奈说明书 阿卡波糖是临床常用的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之一 在国内被广泛使用 但其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使部分患者无法耐受 米格列奈为新一代速效型胰岛素促泌剂 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 米格列奈在临床试验中胃肠道主要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率为 腹胀 1 7 便秘 1 2 腹泻 1 1 等消化道症状2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以阿卡波糖为对照药 评价米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3 1研究设计 3 研究概况 第三章3 1研究设计 年龄为18至70周岁 性别不限 根据1999年WHO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病程5年内患者 未用过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增敏剂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或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空腹血糖7 0 10 0mmol L之间 且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 0 10 0 备注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包含胰高糖素样肽1 GLP 1 受体激动剂 含GLP 1类似物 和二肽基肽酶4 DPP 4 抑制剂 4 入排标准 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 肝功异常 ALT AST为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者 肾脏损害 血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1 1倍或尿蛋白阳性者 严重心脏病 肝肾疾病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 因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 如Roemheld综合症 严重的疝 肠梗阻 肠道术后和肠溃疡患者 有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如甲亢 皮质醇增多症等 已知对研究药物或对照药物过敏者或禁忌者 3个月内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者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未避孕的生育期妇女 研究者认为 存在任何不适合入选其它因素 第三章3 1研究设计 248例受试者 A组试验组 B组对照组 对照组 阿卡波糖片1片 50mg 次 每日3次 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随访时剂量不变 试验组 米格列奈片1片 10mg 次 每日3次 每餐前15分钟服用 随访时剂量不变 备注 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受试者如因中度以上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需停药 予以米格列奈片治疗10mg 次 3次 日 继续治疗并随访12周 5 给药方案 第三章3 1研究设计 除试验药 对照药和研究医师要求增加的二甲双胍外 不得同时使用胰岛素和其他口服降糖药及具有降糖效果的中成药 如果因为患者病情所需必须使用时其他药物 所接受的所有伴随用药及其用药原因应完整记录在CRF中 5 给药方案 合并用药 第三章3 1研究设计 6 评价指标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 12周后HbA1c与基线相比变化值 次要疗效评价指标 4 8 12周空腹血糖 早餐后1 2小时的血糖 12周早餐后0 5小时血糖 其他 生活质量评估 药物经济学 依从性 治疗满意度 第三章3 1研究设计 体格检查和生命体征检查指尖血糖检查 标准早餐 12周增HbA1c 血 尿 生化 心电图检查生存质量评估和治疗满意度评估不良事件及合并用药记录研究药物发放与回收 换用法迪后随访 7 研究流程 第三章3 1研究设计 8 研究管理 在ClinicalTrials注册 获取NCT注册号 NCT02143765 研究管理 2014年3月28日在南京召开总启动会 2014年5月9日首例受试者入组 2015年6月最后一例受试者结束随访 2015年12月19日在南京召开总结会 临床研究进展 第三章3 1研究设计 1 入组情况全省6个中心共入组248例 各中心病例分布 入组病例数 248脱落病例数 24脱落率 9 68 剔除病例数 10剔除率 4 03 第三章3 2入组情况及可比性 2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 结论 两组病人在基线性别比 年龄 BMI值 糖尿病病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所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第三章3 2入组情况及可比性 3 两组病人入组时血糖的比较 结论 两组病人在入组时 指尖空腹血糖 指尖早餐后0 5h 1h 2h血糖以及HbA1c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所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第三章3 2入组情况及可比性 1 主要疗效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 两组病人用药后HbA1c观察及比较 ITT 两组病人用药前后HbA1c变化值观察及比较 ITT 结论 ITT集中 两组病人HbA1c水平在基线和随访结束时 均无显著差异 两组病人HbA1c水平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值 米格列奈组降幅较大 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第三章3 3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两组病人用药后HbA1c达标情况变化比较 结论 ITT集 HbA1c在6 5 7 0 的达标率 两组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所有 P 0 05 1 主要疗效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 第三章3 3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 次要疗效指标 空腹血糖 结论在ITT集中 两组病人空腹血糖水平在访视2 3 4 5时间点 均无显著差异 两组病人空腹血糖水平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值 访视4 米格列组降幅大于阿卡波糖组 P 0 05 其他访视点无差异 mmol L 第三章3 3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3 次要疗效指标 餐后血糖 结论 在ITT集中 两组病人餐后血糖水平在访视2 3 4 5时间点 均无显著差异 两组病人餐后血糖水平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值 所有访视点 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mmol L mmol L mmol L 第三章3 3疗效及安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