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Pradaxa:向抗凝治疗三大误区说不.docx_第1页
达比加群Pradaxa:向抗凝治疗三大误区说不.docx_第2页
达比加群Pradaxa:向抗凝治疗三大误区说不.docx_第3页
达比加群Pradaxa:向抗凝治疗三大误区说不.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比加群Pradaxa:向抗凝治疗三大误区说“不”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率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心脏病的影响,房颤的全球发病率与日俱增,总发病率达0.4%,且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达10%1。在中国,房颤的患病现状更令人堪忧,据“全球预防中风行动”专家组发布的如何避免亚太地区卒中危机报告,目前中国约有800万房颤患者,数量超过欧美国家的总和,成为房颤“第一大国”2。 房颤患者在发病时,心房跳动的频率极快且不规整,每分钟“颤动”高达350-600次1,轻者会感觉心慌、气短,重者则会诱发脑卒中等血栓性疾病和心力衰竭。那么,只是“心律失常”的房颤,怎么会引发脑卒中呢?专家们指出,患者在房颤时,会使流过心房的血液流速变慢,容易淤积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粘在心房壁上,心房在颤动中,血栓就会脱落并随血流到心室,然后再达到全身。大多数情况下,心脏把血栓往上泵,堵塞脑血管后就会发生脑卒中,俗称“中风”。由于脑卒中会引发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各指南、共识,包括2012年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更新和新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都已将预防脑卒中列为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被证实能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影响血液凝固以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使血管畅通无阻,通俗点说,就是使血液在血管里“不堵车”。但根据2010年全球性房颤注册的调查数据,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率仅为10%3,“预防脑中风”显然已经成为了房颤治疗中的一句“空口号”。究其原因,主要是医生和患者对抗凝治疗存有误区。 误区一: 对抗凝药存在的出血风险“诚惶诚恐”,面对房颤背后的中风风险直接举白旗投降。事实上,任何预防中风的抗凝治疗都存在出血风险。影响出血并发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抗凝强度、抗凝时间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当出现出轻微出血症状时,医生和患者不必过分恐慌,而是应该及时了解出血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但绝不能因此而拒绝接受科学、积极的抗凝治疗,因为由房颤引发的中风可能导致比轻微出血更严重百倍的临床后果。目前,传统抗凝药华法林是最常用的抗凝剂,但一项针对华法林使用者的大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华法林的主要出血事件率在1%-3%之间4。与之相比,RE-LY研究指出,新型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Pradaxa,泰毕全)在疗效优于华法林的同时,能更显著地降低总体出血、颅内出血和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5,6。误区二: 未能知己知彼,缺乏对中风风险的精细评估,盲目用药。虽然一些患者和医生能够意识到预防房颤中风的重要性,但在用药时会因为缺乏精准评估,而没有根据“因人而异”的患者中风风险选择科学的治疗策略。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学会 (AHA)联合制定的2006年心房颤动指南,房颤抗凝治疗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卒中危险分层,不同的患者需要接受个体化治疗。一般情况下,中风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从积极的抗血栓治疗中受益更多。而对于中风风险较低的患者,则需要使用CHADS2等评分系统来谨慎评估7。CHADS2是目前最常用的卒中危险分层评估系统,通过通过心衰、糖尿病、年龄、中风史和高血压等方面进行卒中危险分层。随着CHADS2评分的增高,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也随之增高,用药类型和剂量也需要“量体裁衣”。误区三:对医嘱“熟视无睹”地乱用药,缺乏依从性。房颤患者犯起病来往往心慌得难受,但一般情况下不像冠心病那样会引发猝死,所以很多人不太重视。由于华法林等作用于不同凝血因子的维生素K拮抗剂存在许多条框,如起效慢;与许多食物同时服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如与酒精饮料、西柚汁、绿茶/花草茶、咖啡、花椰菜、甘蓝、豌豆、莴苣、菠菜、香菜、番茄等蔬菜水果,以及牛肉、肝等肉类均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此外,华法林与一些常用药物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和降脂药如吉非罗齐等都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抗凝作用。目前更有研究报道指出: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胺碘酮也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增加出血风险5,6。因此,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都需要终身进行凝血监测和调整剂量,导致一些患者拿捏不准而会擅自加量或减量,甚至停药。如果说50年来,患者和医生对于华法林的诸多“短板”无可奈何,那么如今,这些“短板”都已被全新抗凝药达比加群酯(Pradaxa,泰毕全)一一击破。达比加群(Pradaxa,泰毕全)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可提供有效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同时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或剂量调整,全面加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参考文献:1. 刘忠喜,浅谈心房颤动的研究与进展,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4)/Periodical_amykfyx-z201204037.aspx 2. 周自强,胡大一. 中华内科杂志. 2004;43(7):491-494.3. 我国800万房颤患者中国房颤卒中报告将发布:/n/2013/0325/c14739-20904658.html4. Gomes T,Mamdani MM, et al. Rates of hemorrhage during warfarin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CMAJ 2013 Feb 5;185(2):E121-7./literature/8301365. 房颤相关性卒中防治期待抗凝新药:/h/2009-09-22/170118703616.shtml 6.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view/72f3b718f18583d0496459c8.html7. Lip G et al. Chest 2010;137: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