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标准 Q/LC001-2004 家 用 燃 气 灶 具Domestic gas appliances 2004-10-05 发布 2004-10-15 实施中山市朗臣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发布 企业标准 家 用 燃 气 灶 具 Q/LS001-200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燃气灶具型号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单个燃烧器标准额定热流量小于5.23KW(4500kcal/h)、使用城市燃气的家用燃气灶。本标准所指燃气,应符合GB/T13611-92城市燃气分类,GB13612-92人工煤气的规定,对使用非标准燃气的家用燃气灶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GB191 包装储运指示标志GB 308 滚动轴承、钢球GB1497 低压电器基本标准GB174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1765 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GB2633 日用搪瓷制品检验方法GB2658 小型交流风机通用技术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2903 铜铜镍(康铜)热电偶丝及分度表GB3100-3102 量和单位GB3768 噪声源声动率级的测定 简易法GB3772 铂铑10铂热电偶丝及分度表GB3797 电控设备 第二部分;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 4706.1 家电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通用要求GB5171 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GB/T 9963 钢化玻璃GB10410.1 人工煤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GB10410.2 天然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GB10410.3 液化石油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GB12203 热电式燃具熄火保护装置GB12206 城市燃气热值测定方法GB12207 城市燃气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16410 家用燃气灶GB/T1690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T13611 城市燃气分类 GB/T6411 家用燃气用具的通用试验方法GB 13612 人工煤气GB16914 燃气燃烧器具的通用技术通则CJ3062 燃气燃烧器具使用交流电源的安全通用要求1 Q/LS001-2004 3 术语3.1 燃气灶具用本身带的支架支撑烹调器皿(锅等),并用火直接加热烹调器皿的燃烧器具。3.2 台式灶 直接放置在烹调台上使用的燃气灶.3.3嵌入式灶镶嵌在烹调台面使用的燃气灶具。3.4 智能灶 利用微电脑技术和模糊逻辑控制理论现特定功能的燃气灶。3.5 使用状态 指燃气灶维持使用时的状态,如燃气灶坐锅使用等。3.6高热值(Qh)在稳定压力下,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将燃气换算成0,101.3KPa,干燥的标准状态),包括燃烧产物中水蒸汽冷凝后释放的热量。3.7低热值(Qd)在稳定压力下,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将燃气换算成0,101.3KPa,干燥的标准状态),不包括燃烧产物中水蒸汽冷凝后释放的热量。3.8燃气相对密度(d)相等体积的燃气与空气的质量之比(15,101.3kPa,干燥的标准状态)3.9高热值华白数(Wg)燃气高热值与同一燃气相对密度平方根之比。3.10低热值华白数(Wg)燃气低热值与同一燃气相对密度平方根之比。3.11 离焰当火孔气流速度增加到某一极限值时,火焰根部脱离火孔燃烧的现象。3.12 回火火焰缩入火孔内燃烧的现象。3.13黄焰由于空气不足,燃气燃烧时产生的黄色火焰。3.14红火 燃气燃烧时产生的红色火焰。3.15爆燃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急剧燃烧现象,燃烧噪声超过80dB,燃烧火焰溢出燃烧室。3.16 燃气体积流量(q v)单位时间流过的燃气体积(换算成15,101.3kPa,的干燥的标准状态)3.17 热流量(热负荷)()在相同状态下燃气热值(高热值或低热值)和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的乘积 。3.18 燃气灶额定热流量(Qb0)在额定燃气压力下,燃具使用基准气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 3.19燃气灶试验热流量燃气灶在试验条件下,使用试验气时的燃气灶热流量。 3.20热效率()有效输出的热量与输入的总热量之比(相同单位)。3.21 灶前压力(Pg)在燃气器具入口连接处,燃气器具正常燃烧时测得的相对静压力。3.22 点火燃烧器用火焰点燃主火燃烧的燃烧器。3.23 主火燃烧器燃气灶运行时,用于加热或煮食的燃烧器。3.24熄火保护装置当火焰意外熄灭时,自动切断燃气通道的装置。4. 分类4.1 家用燃气灶具的类别4.1.1按燃气种类可分为:人工燃气灶具、天然气灶具、液化石油气灶具。4.1.2 按灶眼数可分为:单眼灶具、双眼灶具、多眼灶具。4.1.3 按附属功能可分为:普通灶、熄火保护灶、防干烧灶、智能灶。4.1.4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台式、嵌入式。4.1.5 按点火方式可分为:压电点火方式和脉冲点火方式。4.2 家用燃气灶具型号4.2.1 家用燃气灶型号编制 代号 燃气类别火眼数 结构形式 设计编号 其它4.2.2 说明代 号:家用燃气灶用汉语拼音字母JZ表示燃气类别:19Y、20Y、22Y液化石油气 4T、6T、10T、12T、13T天然气 5R、6R、7R人工燃气火眼数: 1单眼灶、2双眼灶、3三眼灶、结构形式:T台式、Q嵌入式设计编号:燃气灶的设计款式序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其 它: 改进型,以英文大写字母A、B、C、D表示(X不作为改进序号) 4.2.3 示例: JZ 5R 2 T 20 A第一次改进型设计款式(20型)灶型(台式)灶的眼数(双眼)气源代号(人工燃气)家用燃气灶 5 技术要求5.1 家用燃气灶具的基本设计参数5.1.1 灶具前的燃气额定压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灶具前的燃气额定压力 kPa燃 气 种 类代 号灶具前燃气额定供气压力 Pa人工煤气5R、6R、7R、1000天然气4T、6T100010T、12T、13T2000液化石油气19Y、20Y、22Y2800注:使用非标准额定压力燃气灶应符合当地规定的燃气额定压力。5.1.2 两眼和两眼以上的灶具应有一个火眼,其额定热流量不宜小于2.91kW(2500kal/h)。5.1.3 在高原地区使用的家用燃气灶具,应考虑海拔高度对热流量的影响。5.2 家用燃气灶具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表2 家用燃气灶性能要求项 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燃气系统气密性a. 从燃气入口到燃烧器阀门(8kPa)0.4(耐用性后0.6)0.4(耐用性后0.4)7.2a. 从燃气入口到安全控制阀门(8kPa)0.5(耐用性后0.7)0.5(耐用性后0.7)a. 从燃气入口到喷嘴(堵塞喷嘴)(8kPa)0.25(耐用性后0.4)a. 从燃气入口到火孔(明火测试)1.5P0点燃,不向外漏 热 流 量总额定热流量精度9%7.3每个燃烧器额定热流量精度9%总额定热流量与每个燃烧器额定热流量总和之比88% 安 全 装 置熄火保护装置热电偶装置离子感应装置7.12开阀时间5S(耐用性后8S)3S闭阀时间45S(耐用性后60S)515S温控装置烧开水水沸腾后3min以内应自动关断气源7.13限温温度达设定值t10应自动关断气源定时装置时间达设定值(13%)T应自动关断气源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燃 烧 工 况性能要求无风状态火焰传递4S着火,无爆燃7.4离焰无熄火无火焰均匀性均匀、清晰、无连焰回火无燃烧噪声60dB(A)熄火噪声80dB(A)干烟气中CO浓度(=1,V%)0.45 (0-2气)7.5黑烟无7.4黄焰和红火不座锅状态无(指定点除外) (0-2气)座锅状态电极不应经常接触黄焰;正常使用时,锅支架不接触黄焰点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无熄火、回火、离焰、黑焰7.8超大型锅使用状态无熄火和回火7.9有风状态燃烧稳定性主火燃烧器无熄火和回火7.7点火燃烧器无熄火和回火超大型锅使用状态无火焰晃动和可见焰7.10点火装置点10次着火次数不少于9次,无爆燃。(耐用性后5次)7.8热效率嵌入式灶50%以上7.6台式灶55%以上温升操作时手触及部位(旋钮等)的表面温度金属部位:室温+25以下7.11非金属部位:室温+35以下操作时手触及部位(旋钮等)的周围部位的表面温度室温+105以下干电池外壳室温+20以下软管接头表面温度室温+20以下阀门外壳表面温度室温+50以下电点火器外壳及导线表面温度室温+50以下电子元器件表面温度室温+70以下灶具侧面,后面的木壁,灶具下面的木台表面温度室温+100以下使用超大型锅温升燃气灶侧面、后面的木壁,燃气灶下面的木台面表面温度室温+100以下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电气部件(直流电)绝缘电阻大于2兆欧7.14电压跌落到额电压的70%不妨碍使用及安全性(使用市电)电气部件绝缘性能绝缘电阻大于2兆欧7.14耐压不击穿电动机起动在额定电压的85%的情况下,应能起动电压变化在额定电压变化10%情况下, 仍能继续无故障运转耗气量额定功率精度额定功率的-10%+5%线圈温升A级绝缘;80以下 E级绝缘; 95以下B级绝缘; 105以下F级绝缘; 130以下H级绝缘; 155以下根据GB1497-79交流电源异常停电不妨碍使用及安全性电压低落不妨碍使用及安全性电源干扰(适用于有电子控制装置的燃气灶)不妨碍使用及安全性试验指试验不妨碍使用及安全性电气部件对其它电器影响(适用于有电子控制装置的燃气灶)不妨碍其它电器安全及使用(CJ3062)7.14耐用性能燃气阀30000次气密性合格,不妨碍使用7.15点火装置压电式30000次点火性能合格,不妨碍使用脉冲式50000次熄火保护装置10000次气密性及开闭阀时间合格,不妨碍使用电磁阀门30000次气密性合格,不妨碍使用胶管接头500次气密性合格燃烧器方法110次任命稳定性要要求方法2150次耐温性能手动阀门气密性合格,不妨碍使用7.16脉冲点火器能正常点火电子控制器 不妨碍使用电磁阀气密性合格,不妨碍使用耐振动性能振动后气密性合格,不妨碍使用7.17倾斜性能整机及零部件不得翻倒、脱落燃气承插部件气密性合格5.3 结构要求5.3.1 一般结构5.3.1.1 灶具的零部件应安全耐用,在正常操作中不得发生破坏和变形。5.3.1.2 灶具的结构应稳定可靠,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得产生滑动和倾倒现象。5.3.1.3 灶具整体结构向任何方向倾斜15时不得翻倒,零部件不得脱落。5.3.1.4 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必须设置燃气阀门,燃气阀门必须安全,便于使用和维护。5.3.1.5 每个燃烧器应能用火柴和点火棒点燃。5.3.1.6 燃烧器的燃烧状态应便于观察。5.3.1.7 在使用和清扫时手有可能触及的部位应不对人体造成伤害。5.3.1.8 灶具零部件的连接应采用标准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便于检修。5.3.1.9 零部件清扫检修时,利用常用工具应能方便地拆装。5.3.1.10 燃气导管(包括点火燃烧器燃气导管)应设在不过热和不受腐蚀的位置。5.3.1.11 燃烧器与喷嘴、点火装置、锅支架之间相互位置要准确,牢靠。5.3.1.12使用市电的灶具必须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接地装置。5.3.1.13带安全装置燃气灶,其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5.3.1.14 嵌入式灶底板应采用使用常用工具易清洗的结构。5.3.1.15嵌入式灶嵌入部位宜采用封闭式结构。5.3.1.16嵌入式灶火盖、承液盘等部件宜采用防溢结构。5.3.1.17嵌入式灶必须要有熄火保护装置。5.3.1.18嵌入式灶灶面宜采用金属材料。5.3.1.19嵌入式灶灶面如采用玻璃等非金属材料,必须采用防飞溅结构。5.3.2 灶具结构5.3.2.1 双眼灶和多眼灶灶眼中心距应按锅形尺寸确定。5.3.2.2应有一个火眼能够适应100mm直径的平底锅。5.3.2.3金属灶面荷载试验时,灶面的挠度应小于4mm。5.3.2.4玻璃非金属灶面荷载试验时,灶面中心部位的找度应小于1 mm,单眼灶无此要求。5.3.2.5承液盘应有适当的容积承受煮溢液。5.3.2.6嵌入式灶应有助燃用空气的供给口,空气供给口的位置、结构形式不得影响燃烧性能。5.3.3 零部件结构5.3.3.1燃气阀门及旋钮 燃气阀门及旋钮在室温及极限温度下开、关时,应灵活自如,旋钮“开”“关”位置应对应有明显的标志和方向,并应有限位和自锁装置;阀门火力调节平衡。5.3.3.2 喷嘴满足设计精度要求,应设在不易被异物堵塞位置,能用一般工具拆卸、安装和清洁。5.3.3.3 燃烧器a.外表涂层均匀,色泽一致,各件应坚固耐用和不漏气。b.焊接部位及其它部位应无影响使用的缺陷。c.孔加工精确,不应出现影响使用的缺陷或变形。d.由两个以上头部组成的燃烧器,相互间位置要准确。e.燃烧器与其它有关部件的相互位置要准确,在使用中不得移动和脱落。f.火焰不应使无关部分过热或损坏。g.燃烧器应易于清扫和装卸。5.3.3.4调风装置a.空气量应易于调节,调节后位置不得自行滑动。b.设有调节旋钮或手柄的,应设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5.3.3.5熄火保护装置a.燃烧器未点燃,中途熄火或火焰检测器(热电偶等)损坏时,应自动关闭燃烧器的燃气通通路。b.火焰检测器(热电偶等)与燃烧器的相对位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保持不变。5.3.3.6点火装置a.电极与燃烧器、引火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应准确、固定,点燃后电极应不接触黄焰。b.点火燃烧器不得导致其它部件损坏。c.高压线带电部分应有效绝缘,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兆欧。d.对于其它电池的燃气灶,电池应易于更换。5.3.3.7电气部件应有要取有效的绝缘、隔热和防腐措施。5.3.3.8锅支架a.在使用不同类型的常用锅时,锅支架应稳定牢。b.锅支架上放置98.1(10公斤力)净载荷时不得产生变形或损环。c.锅支架自1米高处水平自由落到水泥地面上,不应有明显变形或损坏(对搪瓷锅支架允许有爆瓷) 。5.3.3.9燃气导管应符合下列要求:a.燃气导管应(包括点火燃烧器燃气导管)应高在不过热和不受腐蚀的位置。b.燃气导管用焊接、法兰、螺纹等方式连接时,其结构应保证其密封性能。c.连接形式:灶的硬管连接管口径G1/2管螺纹;灶的软管连接接头,应采用图1的两种结构形式(9.5mm或13mm)。d.当采用软管连接时,燃气导管不得因装折软管而松动和漏气。软管和软管接头应设在易于观察和检修的位置。图1 软管接头的形状及尺寸 注:应取 a 角(锐角); b 部分应为槽状,且在槽部涂以红色。5.4 材质与表面处理5.4.1 一般规定5.4.1.1能承受正常使用下的温度并具有足够的强度。5.4.1.2易腐蚀的金属材料应电镀、喷漆、搪瓷或其他合适的防锈表面处理。5.4.1.3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材料试验应按本标准7.18章执行,以材料试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 耐热性能:应符合规定要求。b. 耐腐蚀性能:表面应无腐蚀,镀层和漆膜应无气泡、脱落和生锈现象。c. 耐燃气性能:符合本标准5.4.2的规定。d. 搪瓷耐钢球冲击性能:搪瓷无脱离现象。e. 难燃性能:应是不燃或在1min内自然熄灭的材料。f. 耐冲击性能:无破损、不影响使用。g. 耐油性能:不变形、不影响使用。5.4.2 零部件选材及处理5.4.2.1 喷嘴和旋塞: 按宜使用熔点大于600的黄铜型材制造;5.4.2.2燃烧器应使用熔点大于700的金属材料,其厚度及表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铸件(如炉头)壁厚不得小于3mm,不得有明显的铸造气孔等缺陷,外表应作电镀、喷锌等防腐处理;-压铸件(如燃烧器底杯、分火器)壁厚不得小于1.5mm,不得有影响使用的缺陷;b.-不锈钢制品:燃烧器底杯、炉头、引射器、分火器等的壁厚不得小于0.3mm;c.-热浸镀铝钢材制品(如燃烧器底杯、分火器、炉头、引射器);壁厚不得小于0.4mm;d.-普通钢材制品的壁厚(如分火器);不得小于0.6mm,并对表面做防腐处理。用搪瓷进行表面处理进应做钢球冲击试验,搪瓷不得有脱落;e.-铜及铜合金制品的壁厚(如火盖):材料应为锻压铜材,壁厚不得小于1mm。5.4.2.3 调风板: 应使用熔点大于500、壁厚大于0.8mm的金属材料。5.4.2.4 燃气通路: 应使用熔点大于350的金属材料;5.4.2.5点火燃烧器导管:采用熔点大于500的金属材料;5.4.2.6锅支架:应采用熔点大于700的铸铁或采用壁厚不小于1.0mm金属板材制造,并进行表面处理;5.4.2.7承液盘:应采用熔点大于500金属材料;5.4.2.8炉脚: 与台面接触部位应采用橡胶等不宜滑动、具备一定的耐油性和硬度的非金属材料,炉脚应具有支撑灶体正常使用的强度;5.4.2.9密封材料a.-接触燃气的密封材料(橡胶等)和阀门用润滑脂(二硫化钼等)应与燃气性相适应。b.-橡胶件,经耐燃气性能试验后质量变化率应小于20%,且不应有有影响使用的软化及脆化现象,正戊烷试验后其渗漏量应小于0.005g/h 。c.-旋塞用润滑脂(如二硫化钼),应在-30+160条件下正常使用,经耐燃气性能试验后质量变化率,在20时应小于10%,在4时应小于25%。试验后的密封性能应良好,气密性合格。5.4.2.10低压导线 应采用带有编织阴燃硅胶保护皮的镀银铜芯导线。5.5 外观5.5.1 外形应美观大方、平整、轮廓清晰。灶具表面经处理后色调匀称,不应有其他有损外观缺陷。5.5.2 自由状态下,燃气灶金属灶面的弯曲度应在3mm以下。5.5.3自由状态下,燃气灶平型玻璃灶面的弯曲度弓形时不超过0.5%,波形时不超过0.3%;5.5.4标志、铭牌应清晰齐全,内容准确,符合产品性能特性;6 试验方法6.1 标准条件6.1.1 标准大气条件温度:0大气压力:101.3kPa试验室条件 温度:2015,允许试验室温度波动应5。大气压:60106.7kPa;一氧化碳含量:0.002%二氧化碳含量:0.2%相对湿度:90%注:电气试验时试验室的湿度要求,应参照GB2421S标准规定。6.1.3室温的确定方法:,在距燃具正前方、左及右各1m处 ,将温度计感温部分固定在与燃具上端大致等高位置,测量上述三点的温度,其平均值即为室温。6.1.4室内不得有影响燃烧的气流。6.2 试验用仪表应符合附录1的规定要求。6.3试验用燃气条件6.3.1试验用燃气应使用城市燃气分类标准所规定的试验用气。当气源成分与压力与城市燃气分类标准所规定燃气差别较大时,应按当地气源实际情况配制试验用气。6.3.2本标准及其他燃气灶标准所使用的试验气条件,是以其燃气种类和压力表示的代号见表3按燃气条件代号表示:试验气的种类试验气的压力表3 试验气的条件试验气的种类试验气的压力0基准气压力1黄焰和不完全燃烧界限气1最高压力(1.5倍额定压力)2回火界限气2额定压力3离焰界限气3最低压力(0.5额定压力)例:01表示 基准气最高压力条件6.3.3配置试验气的华白指数波动范围应小于2%.7.检验项目及方法7.1外观结构7.1.1外观和结构可用目测或用适当的量具进行检验,燃气灶外形尺寸、燃气灶外形尺寸、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7.1.2检查各件安装位置正确,牢固。操作灵活,使用正常。火孔数目、加工精度、标志、表面处理、面板自由状态下的翘曲度。7.1.3载荷挠度检验将燃气灶按使用状态放置,在中心距最大的两个火眼的锅支架上面各加10公斤静载荷,持续5分钟后,检查灶面中心部位的挠度。7.2气密性检验7.2.1台式灶气密性检验7.2.1.1关闭手动燃烧器阀门或琴键阀门),(对带熄火保护燃气灶还要打开电磁阀),从燃气入口通入压力8kPa的空气,稳定后用检漏仪检测气密性,如检漏仪显示为压力变化,须计算出在标准状态下的泄漏量。7.2.1.2(对带熄火保护燃气灶)打开燃烧器阀门(旋塞阀门或琴键阀门),并关闭电磁阀,从燃气入口通8kPa的空气,稳定后用检漏仪检测仪检测气密性,如检漏仪显示为压力变化,须计算出在标准状态下的泄漏量。7.2.1.3从燃气入口至喷嘴孔口处,打开燃烧器阀门(旋塞阀或琴键阀),(对熄保燃气灶还要打开电磁阀),堵塞喷嘴孔,从燃气入口通入压力8kPa的空气,稳定后用检漏仪检测气密性,如检漏仪显示为压力变化,须计算出标准状态下的泄漏量。7.2.1.4检测方法同7.2.1.36.5 灶具安装状态本标准中没做特别规定时,灶具应按制造厂指定状态(安装说明书规定的状态)安装。7.3燃气灶热流量试验7.3.1燃气灶状态:按图2或各种燃气灶标准规定的方法连接,在点燃燃气灶前应使燃气灶前面气路上的旋塞处于最大通气状态。7.3.2试验气条件:应使用“0-2“气试验,当条件不足时,可使用当地气源气试验。7.3.3试验方法:在燃气灶点燃15min后进行试验。试验时间大于1min,重复测定2次以上,读数误差小于2%时,按7.3.3.1计算燃气折算消耗量。7.3.3.1试验燃气灶应按下式计算燃气折算消耗量。式中:qvs: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燃气灶灶前压力为Pg试验气相对密度为dmg的 设计气的消耗量,m3/h(101.3kPa,0); qv:试验时湿试验气的消耗量,m3/h(Pamb+Pg,t); Pamb试验时的大气压力,kPa; Pg试验时通过燃气流量计的试验气压力,kPa ; t 试验时通过燃气流量计的试验气温度; PV在温度为t时饱和水蒸气的压力,kPa ; dm标准条件下干试验气的相对密度;dsg标准条件下干设计气的相对密度;0.644标准条件下水蒸气的相对密度。7.3.3.2 当燃气的使用地点与检测单位的海拔高度差大于1000m时,检测单位宜在使用地点试验。7.3.4燃气灶的折算热流量:燃气灶的折算热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vsQd式中: qvs燃气灶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燃气灶前燃气压力为Pg时的燃气灶折算流量,KW;Qd设计时采用的基准干燃气的低位热值,MJ/m3.7.3.5按下式计算燃气灶的热流量偏差热流量偏差=(折算试验热流量-标准额定的热流量)/标准额定热流量100%7.3.6按下式计算燃气灶的热流量精度热流量的百分比值=(实测总热量/每个灶眼实测热流量之和)100%7.4燃烧工况检验7.4.1燃气灶燃烧工况试验时的燃气灶状态和试验气的条件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燃烧工况试验条件序号试验项目燃气调节方式试验气条件燃气量调节方式燃气量切换方式1火焰传递大、小全3-2(锅)2熄火大、小全3-1(锅)3-3(锅)3离焰大全3-1(锅)4回火大、小全2-3(锅)5火焰均匀性大大0-2(锅)6黄焰大大1-1(锅)7红火大大0-28平底锅大大1-1(锅)9燃烧噪声大大0-110熄火噪声大大0-111黑烟大大1-1注:a.气量调节“大”指阀开最大状态;“小”指阀开最小状态。b. 气量切换“全”指内外环火焰转换;“大”指全部燃烧状态。c. 以上检测时先用“02”将风门调节在恰当位置后进行。d. “锅指该项应在使用状态下进行(坐锅),其他未注明均为不坐锅状态。e. “A”指:液化石油气灶测试气压为2000Pa;天然气灶测试气压为1500Pa;人工燃气灶测试气压为600Pa;7.4.2燃烧工况试验方法7.4.2.1火焰传递:点燃主燃烧器一次火孔后,测试火焰传递到全部火孔的时间和有无爆鸣,点火方法按燃气灶标准的规定进行。7.4.2.2熄火:在主燃烧器点燃15s后,目测每个火孔是否都有火焰。7.4.2.3离焰:在冷态点燃主燃烧器15s后,目测有1/5火孔离焰即为离焰。7.4.2.4火焰均匀性:在主燃烧器点燃后,目测火焰是否清晰、均匀、有无连焰。7.4.2.5回火:在主燃烧器点燃20min后,大小火气量切换速度为0.5s/次,两次切换间隔为5s,目测火焰是否回火。7.4.2.6噪声试验7.4.2.6.1试验气条件:噪声试验应使用表4中所规定的试验气。7.4.2.6.2试验方法7.4.2.6.2.1燃烧噪声试验 使用普通声级计,全部燃烧器点燃15min后,按图3所示三点进行试验以A档测定包括燃烧噪声在内的最大噪声。a. 试验点应放在距燃气灶外壳中心1m处,但不能受到排出烟气的影响。b. 环境本底噪声应小于40dB,或按GB3768表2修正。1m1m灶 具测定点测定点1m测定点正面 图3 噪声试验位置7.4.2.6.2.2熄火噪声试验:使用普通声级计,在主燃烧器点燃15min后,按图所示三点进行熄火操作,应读取噪声变动的最大值。a. 应用普通声级计快速档试验;b. 噪声最大值应加5dB作为试验值。c. 在熄火操作时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7.4.2.7黄焰和红火7.4.2.7.1在非座锅状态下,点燃主燃烧器30S后目视有无黄焰和红火(锅支架支脚、点火针、火焰检测器处允许有少量红火)。7.4.2.7.2在座锅状态下,从冷态点燃主燃烧器开始,到15min 期间内,目视有无黄焰。在任意1 min 内,点火针电极连续接触黄焰在30S以上时,为点火针电极接触黄焰。7.4.2.8黑烟:从冷态点燃主燃烧器开始到30min期间内,用净锅放在燃气灶上判断是否有黑烟生成(点 火时除外)。7.5烟气中CO含量试验7.5.1燃气条件:0-27.5.2按照图4所示连接好各测量器具,试验用锅按表5确定,取样器采用图5所示环形取样器。7.5.3测试时操作要求:a. 燃气阀门开到最大位置时进行;b. 取样器定位在距锅底20-40mm处,间隙与锅体保持均匀;c. 取样器用铜管或无缝钢管制造,进气孔不得堵塞;d. 在燃气灶处于正常工作条件下,主燃烧器点燃15min rg ,即可抽取烟气样,抽气速度为0.5-1升/分;e. 抽取的烟气样中,氧含量不得超过14%。7.5.4按下列计算过剩系数为1时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式中:CO=1过剩空气系数=1,干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CO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CO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O2烟气样中的氧含量,%。7.5.5试验用锅表5 试验用锅直径及加水量试验热流量kW锅直径cm加热水量kg1.10(950)161.51.40(1200)1821.72(1480)2032.08(1790)2242.48(2130)2452.91(2500)2663.36(2890)2883.86(3320)30104.40(3780)32124.95(4260)34145.56(4780)3616注:当燃烧器热流量与表5不符时,热效率应按前两种直径的锅分别进行试验,并按插入法进行折算;烟气应按下限锅进行试验。7.6热效率检验7.6.1试验条件:应采用0-2型试验气。7.6.2试验状态a. 试验用灶按图七所示的方法连接,搅拌器按图用八加工。b. 试验用锅应采用日用铝锅中的高锅,锅的直径和加水量应按表5选择。7.6.3试验方法a. 将燃烧器点燃并调整到燃气额定压力。b. 燃烧稳定后,将锅在燃烧器上,水初温取室温加5,水终温应取水初温加50.初温和终温前5均应开始搅拌.热效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燃烧器的热效率,% m加热水量,kg ; c水的比热,取0.0042(1)MJ/kg(kal/kg); t1水的初温,; t2水的终温,; Qd燃气低热值,MJ/m3(kal/m3); V燃气耗量,m3(干、0、101.3kPa);7.6.4同样条件的效率试验应进行两次,取其平均值.当大值与小值的差与平均值之比大于0.05时,应再重复试验,直到合格为止。7.7有风状态下的试验7.7.1试验方法:用家用变速风扇或任一个稳定的风源吹风,保证燃烧器放置在均匀的风速场内,采用3-2型的试验气,在风带1-1.2m/s吹送时,将燃烧器点燃,任一方向送风,观察火焰燃烧的稳定性。7.7.2熄火保护灶每次送风的时间3min,观察火焰燃烧的稳定性。7.7.3带熄火保护灶每次送风的时间3S,观察火焰燃烧的稳定性。7.8 点火器性能试验7.8.1燃气条件:“3-1”、“3-3”试验气。7.8.2点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试验(适用于有点火燃烧器的燃气灶) 按正常使用时的速度,边疆启动点火装置10次(每次点火应在点火器大致接近室温时进行),测着火次数及有无爆鸣现象。7.9小火性能试验(无熄火保护灶) 采用0-2试验气,在30、80、120Pa压力下试验有无回火或熄火现象。7.10超大型锅使用状态试验 使用1-1型试验气,将燃气灶阀门开到最大,点燃燃气灶的各个燃烧器,座上比表5的试验用锅(下限锅)在4cm的锅,检查燃烧状态是否稳定。7.11一般温升试验7.11.1燃气条件:“0-1”试验气7.11.2试验状态:把燃气灶按图8所示安装在温升试验装置上,温升试验装置按图9设计制作。7.11.3试验方法:将燃气灶阀门开到最大,正常燃烧1h,在不关火的情况下检测各部位的温升。图9 燃气灶温升试验图10木壁、木台表面温度试验装置7.12熄火保护装置性能试验7.12.1点火时的开阀时间 采用0-3气,从点火操作算起,到熄火保护装置处于开阀状态进的时间;7.12.2熄火时的闭阀时间 采用0-1气,正常燃烧15分钟后,将阀门关小并即刻吹熄火火焰,记录从熄火保护装置处于关闭状态进的时间。7.13温控装置试验7.13.1燃气条件:“0-2”试验气。7.13.2烧开水功能试验以火眼标称额定热流量按表5选取下限锅,分别按表5对应锅的加水量的40%、70%、100%装水炼烧开,记录烧开后到自动熄火的时间。7.13.3限温保护功能试验使用24cm日用平底锅(高锅)加入1kg食用油,将锅座在燃气灶上,并将温度计放置在油深1/2处的中心位置,点燃燃烧器,检测限温保护功能。7.13.4定时功能试验 点燃主燃烧器,燃烧定时时间不小于5min,用秒表测定时开始到自动熄火的时间,计算其定时精度。7.14电气部件试验7.14.1绝缘性能试验:在温升试验前和喷水试验后,分别用500V兆欧表试验带电部位与有可能短路的不带电的金属间的绝缘电阻值。试验时应参照GB5171第6章和GB3797第4章和GB4706附录B有关规定。7.14.2耐湿热绝缘性能试验:器件在402温度下放置4h,然后放入湿度为90%2%,温度为 402的恒温箱内24h,在箱内恢复1h,立即试验其电器性能是否政党试验时应参照GB2423.3有关规定。7.14.3耐电压性能试验:在测完绝缘电阻后,把带电部位与有可能短路的不带电金属部位接上交流电 压试验,电压为1.5kV,时间为3S,泄漏电流为5mA.7.14.4电源干扰试验:燃具分别置于停止状态,运行状态。干扰电脉冲加到电源输入端,试验燃具是否起动、关闭和产生燃气泄露,试验时可参照GB3797第4章有关规定。7.14.5起动特性 试验方法:对装有电机的燃具,按额定频率和80%的额定电压接通电源,试验电机是否能正常起动。试验时可参照GB2658第11节有关规定。7.14.6电功率试验 试验方法:在电机功率基本稳定时进行。7.14.7线圈温升 试验方法:本试验应在温升试验后进行,对有风量调节的燃具应把风量调到最小,在燃具运行15min后,应按GB5171第4章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7.14.8试验指试验:本试验应参照GB4208、GB4706第8章进行。 试验方法:用试验指在燃具外壳上的各孔隙上试验,试验指上的压力为10N。对重量超过40kg的立式燃具,其背面和底面上试验的压力为10N。7.14.9电源异常试验7.14.9.1交流电源突然停电试验:燃具使用“0-2”试验气。在燃具点燃15min后,按下列时间条件停 电,并再次通电,试验燃具有无异常。(1)0.05s; (2)0.5s; (3)2min.7.14.9.2交流电源电压下降试验:使用“0-2”试验气。在燃具点燃15min后,按下列时间条件把额定 电压下降50%,然后恢复到额定电压,试验燃具有无异常。 (1)0.2s; (2)2s; 7.14.9.3直流电源电压下降试验:使用“0-2”试验气。在燃具点燃15min后,把直流电源从额定电压 慢慢下降到零伏,后恢复到额定电压,试验燃具有无异常。7.14.9.4电子控制器试验宜参照GB3797和GB4706及其附录B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项目最少应包括 下面内容:70%额定电压下(电池供电)和90%额定电压下试验(交流供电)的电气性能试验,高温、潮湿条件下的电气性能试验,耐用性试验,绝缘性能试验,应答时间试验和非正常工作条件下安全性试验等。7.15耐用性能试验7.15.1燃气阀门 使用阀体寿命专用试验机,按1020次/min的速度作开关动作,完成30000次后,按本标 准7.2进行气密性检测。7.15.2.1器件状态:器件与燃气灶处于分离状态或器件安装在燃气灶上。7.15.2.2试验气条件:“02”试验气。7.15.2.3试验方法:点燃燃烧器,加热热电偶10s,然后使热电偶用湿布冷却至60以下,这样操作为一 次,重复上述操作,待作完10000次后,应按本标准第7.2章进行气密性试验和按第7.12章进行 熄火保护装置性能试验。7.15.3燃气管路用电磁阀7.15.3.1器件状态:同7.15.2.1条。7.15.3.2 7.15.3.3试验方法:以每分钟1030次的速度反复开闭,待做完30000次试验后,应进行使用性能试验 和按本标准第7.2章进行气密性试验。7.15.4点火装置7.15.4.1器件状态:同7.15.2.1条。7.15.4.2试验气条件:同7.15.2.2条。7.15.4.3试验方法:以每分钟1030次的速度反复开闭,待做完压电点30000次(脉冲点火50000次) 试验后,应按本标准第7.8章进行点火器性能试验。7.15.5燃烧器7.15.5.1器件状态:同7.15.2.1条。7.15.5.2试验气条件:同7.15.2.2条。7.15.5.3试验方法1.点燃燃烧器,燃烧3h,然后使燃烧器冷却1h,这样操作为一次。重复上述操作,待 作完成10次后,按5.2作常规性能检测。7.15.5.4试验方法2.点燃燃烧器,燃烧15min,然后将分火器放入常温水中冷却,这样操作为一次。重复上述操作,待作完成150次后,按5.2作常规性能检测。7.15.6胶管接头7.15.6.1器件状态:同7.15.2.1条。7.15.6.2试验气条件:同7.15.2.2条。7.15.6.3试验方法:以每分钟1020次的速度反复以最大回转角转动,待做完500次后,应按本标准第7.2章进行气密性试验。7.16燃气灶部件耐温性能试验7.16.1燃气旋塞和其他燃气阀门把器件放在恒温箱中,将温度升到755(降到-155),然后恒温24h,取出后自然冷却(升温)至室温,应按本标准第7.2章进行气密性试验。7.16.2脉冲点火器把器件入在恒温箱中,将温度升到702(降到-202),然后恒温24h,取出后自然冷却(升温)至室温,应按本标准第7.8章进行点火器性能试验。7.16.3电子控制器和电磁阀把器件按正常使用加上额定负载,入在恒温箱中,将温度升到702(降到-202),然后恒温24h,取出后自然冷却(升温)至室温,试验有无妨碍使用的故障。7.17结构试验7.17.1振动试验 把燃气灶按运输要求捆扎好,水平放置在振动试验机上,以频率4HZ,全振幅5mm,做上、下、左、 右方向各30min的振动试验后,应检验其结构稳定性及按本标准第7.2章进行气密性试验。7.17.2倾斜翻倒 把燃气灶水平放置在试验台上,将燃气灶整体结构向任何方向倾斜15时不得翻倒,目测零部件是否 脱落。7.17.3燃气承插部件的强度 把插头、插座插好,在承插连接部位分别加上9.8Ncm的扭力,在轴向加上98N拉力,试验连接部 气密性。7.18材料试验7.18.1一般试验 按本标准5.5规定项目采用目测进行试验。7.18.2材料耐热性能试验把试样放入加热炉中,在 30min内缓慢升温到燃气灶技术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持续1h,目测材料是否会熔融。7.18.3耐腐蚀性能试验7.18.3.1电镀试样耐盐雾试验按GB/T1641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间24小时。7.18.3.2涂漆试样耐盐雾试验按GB/T1641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间24小时。7.18.4耐燃气性能试验按G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急诊急救技术应用专项能力测试(ECMO护理)考核试卷
- 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供应商合作模式考核试卷
- 2025年房地产行业工程质量风险防控能力考核试卷
- 2025年度建筑行业市场调控政策考核试卷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综合测试试题(解析卷)
- 操盘合同(标准版)
- 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泉州市泉港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重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2025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考试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
- 《TCSUS69-2024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临床专业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 交通银行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吉林地区
- 孵化器行业培训课件
- 造纸厂成品库管理细则
- 角膜捐献接受管理办法
- 《宪法是根本法》课件
- 国有企业十五五人力资源规划框架
-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
- 2025金融工作会议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化工(初级)安全生产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