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MarxistPoliticaleconomy 课程内容安排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任课教师 李筱光 张凤林 第1 2周 第二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资本运行特征任课教师 王东月 沈映春 第3 5周 第三讲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课教师 隋学礼 黄岩 第6 7周 第四讲全球化与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任课教师 胡庆江 高俊梅 第8 9周 注 第10 11周 讨论课 答疑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社会经济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四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 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 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 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 治理国家 拯救庶民的意思 b 西方文献 色诺芬 指家政管理 亚里士多德 谋生手段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 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 分配 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节约 精打细算 2 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 经济论 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 研究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 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 政治学 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认为 经济 是研究家务 即奴隶主经济问题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著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 重商主义 16 17c初 2 古典政治经济学 17c中叶 19c初 3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18c末 19c30s 4 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 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 重商主义学派 时代 16 17世纪初代表 法 蒙克莱田 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1615年 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 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此后 政治经济学 一词逐渐被广泛使用 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 不能把 政治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代 17c中叶 19c初代表 英 威廉配第 亚当 斯密 大卫李嘉图 法 布阿吉尔贝尔 西斯蒙第结束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上升时期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即经济学的产生 3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时代 18c末 19c30s代表 英 西尼耳 马尔萨斯 法 萨伊它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 到19c30s 它的各种学说如生产三要素说 以效用或费用为中心内容的价格论 三位一体公式 的分配论 萨伊定律等 已经开始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据统治地位 此后尽管出现各种流派 提出了或多或少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要求 具体研究经济现象形态的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 但总体上看 始终没有脱出庸俗经济学的范畴 4 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 a 19c70s初 杰文斯 英 门格尔 奥 和瓦尔拉斯 法 等几乎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试图代替劳动价值论 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 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杰文斯在 政治经济学理论 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 明确提出应该用 经济学 代替 政治经济学 更加符合学科研究的对象和宗旨 b 1890年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 边际效用论 生产费用论 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 建立起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 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 被称为 新古典经济学 该书的问世 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名称 使经济学这一名称得到承认和应用 到20c 在西方国家 经济学 就逐渐代替了 政治经济学 4 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 c 20c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新发展 1936年 J M 凯恩斯 英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提出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的有效需求原理 认为投资和储蓄不可能自动形成均衡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对所谓的新古典经济学发起 攻击 形成 凯恩斯主义 4 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 二战后 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 滞胀 病产生 反对国家干预 鼓吹恢复经济自由主义的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合理预期学派 供应学派等 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起了挑战 J K 加尔布雷思 美 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在反对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基础上 强调了社会经济的结构改革 c 20c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新发展 3 现代意义的经济学 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7c 19c末 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沿用这个名称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c80s以来 经济学已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 现在 我国有关部门将经济学科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被归入理论经济学学科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与产业革命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辩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 空想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三个层次的基本原理 1 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唯物辩证法原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 2 反映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原理 劳动价值论 价值规律等 3 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的原理 剩余价值论 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等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 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 研究的对象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 1 物质资料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 是指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 劳动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 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 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 的研究对象 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1 生产力的涵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社会生产关系的涵义 也称经济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 生产关系的内容 广义和狭义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4 生产 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5 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2 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 研究的对象 3 研究任务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1 经济规律的概念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 必然的 本质的联系 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2 经济规律的客观必然性 3 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4 经济规律的特点 5 经济规律的类型 4 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 社会性和历史性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a 唯物辨证法是根本方法 其本质是批判的 革命的 b 科学抽象法 包括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c 分析和综合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d 借鉴现代经济学方法 数学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 静态 动态分析方法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等 四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 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要求我们研究资本主义 1 其资本占有形式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2 其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3 其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 公平 的特点 4 其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 5 其根本性质没有改变 6 其发生了部分质变及其原因 7 其部分质变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预示 2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研究资本主义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两个必然的原理 2 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两种可能性 爆发式质变和非爆发式质变3 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二节社会经济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主要内容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进二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变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1 人类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 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 3 社会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a 经济制度 一定社会的性质取决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在生产关系中 最重要的是占统治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即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社会方式 这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 它构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经济制度反映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一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变 b 经济体制 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 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反映着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 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2 两种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经济体制的两种不同类型 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调节手段 反映着经济活动的组织与运行的不同特点 市场经济是人类通过自发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 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 即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计划经济是人类通过自觉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 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由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这一主要方式来实现 二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 自然经济及其特点 a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在自然经济中 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消费需要 而不是为了交换 C 自然经济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原始社会是完全的自然经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当今世界 自然经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国家和地区 2 商品经济 1 商品 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a 有用物品 b 劳动产品 c 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 d 必须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2 商品经济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 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3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 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 b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a 三次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产生 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 b 简单商品经济 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 商品生产者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 它存在于多种社会形态中 但从未处于支配地位 c 发达的商品经济 即市场经济阶段 最大特点 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进入此阶段 3 商品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商品经济并不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经济形式 它是同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高程度发展 商品经济最终会消亡 第三节 劳动价值论 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与价值二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货币三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价值规律四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与价值 1 商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起点2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3 劳动二重性理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4 商品的价值量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5 关于发展劳动价值论的两种思路 坚持还是否定 二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货币 1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1 价值形式的发展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值形式 即交换价值 价值形式四个阶段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货币是价值形式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2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3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 货币的职能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二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货币 三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价值规律 1 价值规律含义和表现形式 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即等价交换 3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机制 竞争规律 供求规律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2 价值规律的作用 1 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 这是在供求关系矛盾的影响下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2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通过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实现 3 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通过以上两对矛盾实现 同时也产生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局限性 自发进行 事后的调节 短期行为 三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价值规律 四 资本和剩余价值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1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a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b G W G 是资本的总公式 G G G G是剩余价值 c 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 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 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2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a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c 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 d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 是形成价值的源泉 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1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a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就是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即超过 一定点 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 一定点 就是劳动者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d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e 总体生产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生产劳动 直接和间接参与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 总体生产劳动者 直接和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人都是生产劳动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病变中的凋亡
- 安全教育计划 (一)
- 【解析】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育儿测评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摘要)
- 女电工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高考速写考试题型分布及答案
- AbMole精讲:Ferrostatin-1如何高效阻断铁死亡
- 2025年冲压检验考试试卷及答案
- 灼烫事故应急预案演练(3篇)
- 图木舒克市供热管理办法
- 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档案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座椅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
- 公司后勤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新生儿复苏操作规范
-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英语一模试卷
- 时空量子化研究-洞察阐释
-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课件新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2025年中考英语高频词汇分类记忆《背诵版+默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