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_第1页
电力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_第2页
电力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_第3页
电力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_第4页
电力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卷 册 检 索 号江西武宁县2016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横大线新建工程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杭州鸿晟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证书等级:丙级 证书编号:工咨丙A233023962二一六年七月十八日 九江 .签 署 页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 录1工程概述41.1 设计依据41.2 工程概况41.3 设计水平年41.4 主要设计原则51.5设计范围配合分工52 电力系统一次52.1电力系统概述52.1.4历史负荷增长趋势及负荷特性分析92.2负荷预测及变电容量平衡132.3 电网规划1435千伏大洞变电站已列入1条支线路建设项目,为35kV大洞变10kV支线新建工程。142.4 工程建设规模及必要性143 线路部分153.1概述153.2线路路径方案153.3主要设计气象条件193.4 工程地质223.5 工程水文233.6 导、地线的选择及防振、防舞措施243.7 绝缘配合254 配套间隔扩建工程335 节能、环保措施分析345.1系统节能分析345.2 线路节能分析345.3 环保措施355.4 结论356 系统通信357 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357.1投资估算357.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367.3 经济评价367.4 主要结论378.1 附表37附表8.1 路径方案技术经济378.2附表38附录8.2线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88.3 附图381工程概述1.1 设计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02520号)(2)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306号)(3)江西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十三五”配电网规划及2016年配网项目可研工作方案的通知(4)九江供电公司配电网2014-2020年滚动规划报告(2014)(5)相关的工程设计规程及规范1.2 工程概况国网江西武宁县2016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kV部分)主要建设内容有:35千伏横路-大洞新建线路工程。详细情况如下: 表1.2-1 35千伏横路-大洞线路新建工程概况工程概况电压等级35kV线路起点横路变35kV出线构架线路终点大洞变35kV出线构架架设回路数单回线路长度(km)20.896导线型号LGJ-150/20地形条件丘陵48%、山地18.5%、泥沼33.7%杆塔总数(基)961.3 设计水平年工程的设计水平年为2016年,远景水平年为2020年。1.4 主要设计原则(1)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306号)、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江西省电力公司农网输配变电工程通用设计的要求,参照江西省电力公司关于编制220 及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初步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的通知(赣电规2009204 号文)深度要求,执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和规定。(2)在电网现状和武宁县“2014-2020”年配电网滚动规划报告的基础上,提出变电站的接入系统方案。(3)设计方案参照通用设计,遵循“两型一化”、“两型三新”建设导则;变电站布置尽量采用常规设备,布置紧凑,节约用电,结合地形合理布置站区,减少土方量。(4)提出国网江西武宁县2016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kV部分)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1.5设计范围配合分工(1)线路路径选择;(2)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2 电力系统一次2.1电力系统概述2.1.1 武宁县电网概述截止2015年底,武宁县共有110kV变电站3座,110kV主变6台,容量250MVA,110kV线路6条共189km;35kV变电站15座,35kV主变20台,容量123.8MVA,35kV线路21条共304km;10kV线路91条,线路长度1750km,10kV配变总容量484MVA。具体接线见武宁县2015年35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规划示意图(附图2-1)。表2.1-1武宁县供电区2015年电网规模表(单位:MVA、km、MW)电压等级性质变电站线路座数总容量条数长度110kV公用3250618935kV公用15123.821304表2.1-2武宁县电网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统计如下表:序号变电站名称电压等级(kV)主变台数(台)容量构成(MVA)主变总容量(MVA)截止2016年6月最大负荷(MW)无功容量(Mvar)投运时间1武宁中心变电站110240+408069.78.42007-9-22南市变电站110240+409053.119.52010-11-123长坪变电站110240+40805.236.42015-8-314万福变电站35210+81815.62.222007-10-255泉口变电站351553.460.192007-7-126鲁溪变电站3526.3+511.37.221.62003-10-17大洞变电站351442.3212006-11-18横路变电站3516.36.33.6912013-2-279巾口变电站3526.3+1016.33.992.52012-12-710船滩变电站3524+6.310.34.541.32010-11-1811罗坪变电站351553.5912010-7-2812石门变电站35155212011-10-2613宋溪变电站35110108.80.42008-10-114上汤变电站351552.670.62007-9-715甫田变电站3516.36.31.890.42013-2-2716清江变电站351552.760.362007-6-1517联村变电站351551.410.92012-5-418田丘变电站3525+6.311.32.222011-5-6武宁县电网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统计如下表:序号线路名称起点终点电压等级(kV)导线型号线路长度(km)投运时间1南武线南义变电站武宁中心变电站110LGJ-15039.722003-8-62南鲁线南义变电站鲁溪变电站35LGJ-15011.842013-12-63南鲁线南义变电站鲁溪变电站35LGJ-9511.002003-10-14叶市线叶家山变电站南市变电站110LGJ-12059.31989-9-275叶长线叶家山变电站长坪变电站110LGJ-240152015-8-316长武线长坪变电站武宁中心变电站110LGJ-240302015-8-307长清线长坪变电站清江变电站35LGJ-185132015-8-318长甫线长坪变电站甫田变电站35LGJ-150102015-8-319长船线长坪变电站船滩变电站35LGJ-150202015-8-3110武市线武宁中心变电站南市变电站110LGJ-2402.52011-4-111武宋线武宁中心变电站宋溪变电站35LGJ-1508.21990-1-112武万线武宁中心变电站万福变电站35LGJ-18542007-3-2913柘市线柘林水电厂南市变电站110LGJ-12042.51972-5-1514万罗线万福变电站罗坪变电站35LGJ-15013.62010-3-815盘武线盘溪水电站武宁中心变电站35LGJ-12016.01996-10-116盘清线盘溪水电站清江变电站35LGJ-7019.01996-9-117盘联线盘溪水电站联村变电站35LGJ-15014.91999-7-118联石线联村变电站石门变电站35LGJ-7012.62004-3-119清船线清江变电站船滩变电站35LGJ-7019.01996-10-720船上线船滩变电站上汤变电站35LGJ-5010.02002-3-121宋甫线宋溪变电站甫田变电站35LGJ-7030.02002-5-122宋鲁线宋溪变电站鲁溪变电站35LGJ-7033.01990-1-823鲁巾线鲁溪变电站巾口变电站35LGJ-15013.82010-3-1724鲁泉线鲁溪变电站泉口变电站35LGJ-7019.01993-5-125泉大线泉口变电站大洞变电站35LGJ-1509.82010-6-1526源罗线源口水电站罗坪变电站35LGJ-7014.02010-8-2327横路变电站T接宋鲁线横路变电站35LGJ-701.21999-10-328高速线澧溪变电站田丘变电站35LGJ-7012.01974-11-20合计武宁县过去5年负荷增长迅速, 2009-2013年最大负荷和全社会用电量情况统计如下表: 年份项目20112012201320142015年均增长全社会用电量(亿kWh)3.7804.33855.0345.7576.1112.4%年最大负荷(MW)80.488.4100.5118.07118.4510.43%2.1.2 武宁县概述武宁县属于常规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湘鄂赣边界区域,修河中游,全县土地面积3506.6平方公里、人口40.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6335人)、2015年GDP为92.82亿元,同比增长8.43%、城乡居民收入2.5万元。武宁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霜期较短,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爽,冬季阴寒。2.1.3 武宁县经济社会发展概述武宁县区域内大广高速纵穿南北,永武高速横贯东西,1条国道、4条省道、16条县道、47条乡道、894条村道纵横交错、干支相连,加上刚刚建好的环城线和武宁西海大桥,一个衔接省市、沟通城乡、四通八达的城乡交通网已经形成。武宁县水利资源丰富,另外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钨矿,以及非金属矿产,如大理石、硅石、瓷土等。武宁县供电公司肩负着武宁县全县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为1021 km,供电人口为40.6万人。2015年售电量为5.2102亿kWh,供电可靠率为99.84%,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8.91%,一户一表率为100%。110kV及以下综合线损率为7.7%,10kV及以下综合线损率为9.07%。武宁全县用电户数为13.9688万户,2015年全县户均配变容量只有1.75kVA。武宁县供电区分为C区和D区,C区供电面积46.5平方公里,2015年最大负荷7.853万千瓦,用户数6.0573万户;D区供电面积974.5平方公里,2015年最大负荷3.992万千瓦,用户数7.9115万户。2.1.4历史负荷增长趋势及负荷特性分析2.1.4.1负荷增长趋势分析武宁县2015年最大负荷为97兆瓦,全社会用电量为1.3亿千瓦时,以第二产业为主,农业生产和小型加工企业用电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随着武宁工业园的加快发展,使得第二产业有较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电普及率增高,将使得居民和第三产业继续呈快速发展态势。随着武宁县工业园基础条件的日渐成熟,招商引资工作的工作的日趋深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武宁县供区今后用电负荷及电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表4-1 武宁县电量负荷历史数据年份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MW)全社会用电量(亿kWh)三产及居民用电量(亿kWh)人均用电量(kWh/人)人均生活用电量(kWh/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kWh/人)一产二产三产居民200532.001.2300 0.3600.4400.1200.310030.2957.63548.866201071.503.3200.210 2.340 0.260 0.510 81.77312.5615.172201180.403.780 0.2002.5200.340 0.72093.10317.7334.926201288.404.3384 0.1806 2.8859 0.3427 0.9292 106.8522.8864.448 2013100.50 5.03400.1356 3.35870.41791.1218 123.9927.633.339 2.1.4.2负荷特性分析(1)夏季负荷总体高于冬季,夏季典型日最高供电负荷出现在上午10:00时13:00时,晚间19:00时21:00时,最低负荷出现在凌晨1:005:00。对负荷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及生活等的基本照明、空调用电及其他电器。(2)武宁县2013年人均用电量为123.99千瓦时/人,主要原因是武宁县人口较少,矿产开采、竹木加工等用电量较大。人均生活电量为27.6千瓦时/人,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率还不高。(3)武宁县2000年电网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2085小时,2005年2012年电网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基本维持在46006000之间。主要是夏、冬季节性负荷增加。2.1.5 武宁县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2.1.5.1供电能力1.武宁县北部片区鲁溪镇、泉口镇、大洞乡、官莲乡、巾口乡、横路镇目前皆由瑞昌110kV南义变主供。35KV鲁溪变现有10kV出线6条,负责鲁溪镇、官莲乡的工业、居民等用电。2015年10kV鲁溪线最大负载率为80.75%,属重载。新建110kV鲁溪变电站,届时将使本部地区供电能力得到保障的同时,会彻底改善地区电网结构。2.武宁县现有35kV公用变电站14座,单线或单变12座,主变负载率80%的有2座。35kV线路22条(含T接线路1条),其中线径为LGJ-50的1条,LGJ-70的9条。规划年将根据区域负荷发展速度,对相应35kV主变、线路依次进行扩建、改造。3.武宁县2015年10kV重载线路5条。其中县城4条,北部地区鲁溪集镇1条。随着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新人民医院、新一中、“两馆一院”、市民服务中心等一系列项目建成投运,县城供电压力剧增,再者县城新区新建的10kV线路无间隔可进,只能T接于原10kV线路上。上述统计的重过载线路中县城II线、县城线承担老城区供电的同时接带了新城部分负荷。规划年扩建110kV中心变间隔,以及220kV武宁变10kV配套线路。保障新城用电需求的同时,对现有T接的10kV主干线路进行拆分。2.1.5.2电网结构1.武宁县现有110kV线路6条,分别由修水220kV叶家山变、瑞昌110kV南义变、柘林电厂向武宁110kV中心变(新武宁变)、南市变供电。武宁县自身缺少220kV电源支撑。2.中部片区:由35kV罗坪变至杨洲乡10kV线路总长达98km。线路运行年限久,安全性低,线路跳闸次数高。武宁县10kV杨州线线路走向图如图3-21。图3-2武宁县10kV杨洲线线路走向图杨洲毗邻庐山西海南码头,作为旅游乡镇,全年平均负荷虽不高,但社会各方关注高。地方政府连续三年作为县人大提案提交。规划年计划于杨洲乡新建35kV杨洲输变电工程,完善自身网架的同时,解决杨洲低电压及用电可靠性差的问题。武宁县35kV杨洲变规划供区图如图3-22。图3-22武宁县35kV杨洲变规划供区图2.1.5.3电网设备1.武宁县110kV主变、断路器运行年限皆在10年以内,架空线路运行年限在21-30年的有59.3km,30年以上的有42.5km。2.武宁县公用35kV主变18台,运行年限皆在20年以内,架空线路长度运行年限20年以上的有60.2km,规划年将对运行年限久、线路线径小的线路逐年改造,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3. 武宁县绝大部分10kV配电设备运行年限大部分在20年以内,其中运行年限在20年以上的10kV中压线路共有128公里,占全县线路的8,配变投运年限超过20年的共有42台,占全县配变的3.07%。规划年依据负荷发展情况对农村地区LGJ-70mm以下的10kV主干线进行改造。4.武宁县2015年全县户均容量为1.75kVA,其中农村地区为1.3kVA。规划年应注重对台区配套改造,解决重过载变压器,同时利用更换下的节能变压器对现有的41台高损变进行更换。2.1.5.4建设环境结合建设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分析配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变化与配电网建设发展的矛盾等相关问题。1.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力度不够,施工过程无法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造成林业、规划、城建、公路、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处罚不断。针对施工出现一些漫天要价的现象,乡政府即使出面协调,往往也是出于应付,问题解决不了,政府部门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2.涉及施工沿线的村委会和农民直接利益关系、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关系。造成协调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3.舆论压力大,随着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过程中由于某些不正确的宣传报告,企业承受着来着对环境的影响、居民用地的占用等各方面的舆论压力。2.1.5.5建设资金武宁县辖区3506.6km,至1998年电网改制以来,电网建设投资主要集中于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资金。2.1.5.6配电网建设项目和改造项目由于武宁县域面积大,网改启动晚、网改资金缺乏,部分农村配网线径小、供电半径长,目前还存在较多的老式不节能变压器,还有部分用户进户线为拆股线损耗高,电压质量差、安全隐患严重;另外前期已进行了农网改造的工程,采取了降低工程设计标准,部分农网设施已满足不了用电负荷发展需求。随着近几年用电量的增大,很多地方出现低电压,卡脖子现象,空调、电动机无法正常启动等情况,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面临再次改造升级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网改资金。2.1.5.7其他问题由于武宁县小水电资源丰富,水电站调节能力有限,大部分小水电站没有专线上网,采取“T”接在10kV配网线路上送电,所以导致部分地区电压波动大。丰、枯时期小水电对电网冲击较大,尤其是水电集中的西片的上汤、罗溪、石门和县城周边的罗坪、杨洲地区,系统电压严重偏高,武宁县电网系统电压的严重偏差造成现有设备的调压手段无法满足要求,供电质量大为降低。针对该问题,规划年将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电网的电压质量。2.2负荷预测及变电容量平衡2.2.1负荷预测本报告负荷预测值参考江西省九江供电公司2014年春季及中长期电力市场预测报告和武宁县“2014-2020”年配电网滚动规划报告(2014年)。预测结果如下表。武宁县电力电量预测表(单位:亿kWh 、MW)分区类型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十二五”后三年年均增长率2017年2020年“十三五”年均增长率合计80.4088.40100.5118.07 118.4518.00 144.6193.916.80 最大负荷(MW)79.287100.03112.5111.8630.05144.6193.913.142.3 电网规划根据武宁县“2014-2020”年配电网滚动规划报告相关内容,规划2017年新建横路35kV变电站至大洞35kV变电站35kV输电线路,具体接线见武宁县2020年35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规划示意图(附图2-2)。在2016年农网改造升级10千伏及以下项目中, 35千伏横路变电站已列入2条支线路建设项目:分别为 10kV横路线仓下支线新建工程, 10kV横路线角上支线新建工程;35千伏大洞变电站已列入1条支线路建设项目,为35kV大洞变10kV支线新建工程。2.4 工程建设规模及必要性优化武宁县西部电网网架结构,35kV横路变电站,供电容量6.3MVA,由35kV宋鲁线T接单电源供电。2015年最大负荷1.7MW,预测到2016年负荷1.8MW,到2020年负荷2.7MW。工程建设后既满足了该片区负荷发展需求,又使35kV横路变电站实现了双电源供电,满足“N-1”要求,提高了该区域供电可靠性。35kV大洞变电站,供电容量4MVA,由35kV泉大线单电源供电。2015年最大负荷1.0MW,预测到2016年负荷1.09MW,到2020年负荷1.4MW。工程建设后既满足了该片区负荷发展需求,又使35kV大洞变电站实现了双电源供电,满足“N-1”要求,提高了该区域供电可靠性。综上所述, 35kV横大线工程的建设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是必要和可行的。2.4.1 工程规模及投资新建35kV横大线全长20.896km,导线采用LGJ-150/20型号,地线采用一根JL/LB20A-35铝包钢绞线,随架空线路架设1根OPGW-2S1/24BI-35光缆,分别与变电站光端设备及OPGW接头盒连接。投资936.753万元。3 线路部分3.1概述线路以横路变电站35kV出线构架为起点,大洞变电站35kV出线构架为终点。新建线路长约20.896km,全线按单回设计。新建线路导线选用标称截面为150mm2钢芯铝绞线,采用单导线形式,地线一根选用JL/LB20A-35铝包钢绞线,另一根采用OPGW。3.2线路路径方案3.2.1 线路路径简介经我院设计人员现场实地踏勘,线路路径已基本确定,新建线路沿线经过武宁县横路乡、大桥港、下分水、洞口、大洞乡境内。本工程考虑两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3.2.2 线路路径概述本工程以横路变电站35kV出线构架为起点,大洞变电站35kV构架为终点。 荐方案(方案一)线路由横路变35kV出线间隔出线至终端塔,前进95米至J1,J1右转前进245米至J2,J2右转前进175米至J3,J3左转前进379米至J4,J4左转前进984米至J5,J5右转前进731米至J6,J6右前进788米转至J7,J7左转前进160米至J8,J8右转前进406米至大桥港J9,J9左转前进379米至J10,J10右转前进899米至J11,J11左转1407米至J12,J12右转前进1382米至J13,J13左转前进436米至J14,J14左转前进1516米至下分水J15,J15右转前进1713米至J16,J16左转前进2008米至J17,J17右转前进922米至J18,J18左转前进630米至J19,J19右转前进631米至洞口J20,J20左转前进396米至J21,J21右转前进244米至J22,J22左转前进390米至J23终端塔,J23终端塔前进至35kV大洞变电站进线构架。比选方案(方案二)线路由横路变35kV出线间隔电缆出线至终端塔,前进95米至J1,J1右转前进245米至J2,J2右转前进174.87米至J3,J3左转前进378.52米至J4,J4左转前进984.03米至J5,J5右转前进730.54米至J6,J6右前进787.36米转至J7,J7左转前进159.42米至J8,J8右转前进405.87米至J9,J9左转前进379.14米至J10,J10右转前进898.94米至J11,J11左转1406.88米至J12,J12右转前进1381.9米至J13,J13左转前进435.78米至J14,J14左转前进1515.33米至J15,J15右转前进1712.53米至J16,J16左转前进2007.71米至J17,J17右转前进921.79米至J18,J18左转前进629.71米至J19,J19右转前进1365.47米至J20,J20左转前进610.72至J21,J21左转前进418.35至J22,J22左转前进315.86至终端J23,J23左转至大洞变35kV进线构架。本工程路径周围交通条件较方便,线路施工、运行条件较好,沿线地形以丘陵为主,路径具体走向详见附图2-1 线路路径平面图。3.2.3全线地貌情况比较项目名称参数推荐方案(方案一)比选方案(方案二)线路长度20.89622.135曲折系数1.071.12平均档距200228交叉跨越220kV线路/110kV线路35kV线路10kV线路2325低压线及通信线5860公路3133高速河流1214地形情况丘陵48%、山地18%、泥沼33.7%高山16%,丘陵27%、山地39%、泥沼18%运距人力:0.3km,汽车:10km人力:0.8km,汽车:10km通讯影响无影响无影响文物区无影响无影响矿区不压矿不压矿3.2.4 工程造价比较 项目名称参数推荐方案(方案一)比选方案(方案二)单位线路长度20.89622.153km本体投资647.2995675.6171(万元)单位本体投资30.9830.49万元/km静态投资810.92856.3245万元单位静态投资38.8138.65万元/km动态总投资936.753956.4483万元说明:本工程电缆及OPGW光纤通讯不计入线路部分3.2.5 技术耗用指标项目名称参数推荐方案(方案一)比选方案(方案二)单位线路长度20.89621.135km杆塔数量9699基导线耗用1.73061.7306T/km地线耗用0.24010.2401T/km绝缘子耗用9596片/ km钢材杆塔4.144.53T/km基础0.490.67T/km混凝土125.66129.35m3/km3.2.6 各方案比较说明及推荐方案确定(1)线路亘长推荐方案(方案一):线路长20.896公里。比选方案(方案二):线路长22.135公里。结论:方案一线路路径比方案二线路路径短0.239公里。(2)线路路径情况方案一:线路所经区域离各城镇规划相对较远,不影响城镇发展。方案二:线路所经区域离各城镇规划相对较远,不影响城镇发展。结论:两方案均不影响城镇发展。(3)主要交叉跨越情况方案一:与沿线35kV线路10kV线路、低压线及通讯线交叉跨越.方案二:与沿线35kV线路10kV线路、低压线及通讯线交叉跨越结论:方案一比方案二少跨低压及通讯线4次,少跨越公路2次,少跨越河流2次。(4)交通情况 方案一:线路无跨越较高山脉,线路施工和运行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周边乡村公路来完成,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好。 方案二:线路跨越较高山脉,跨越河流较多,线路施工和运行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周边乡村公路来完成,交通运输条件较困难。 结论:交通运输条件方案一较方案二较好。(5)工程造价比较方案一:工程总造价903.5347万元。方案二:工程总造价923.23万元。 结论:方案二工程投资较方案一多19.6953万元。(7)方案确定综上所述,从交叉跨越、路径情况、工程造价等多方面比较,方案一均优于方案二。因此,本工程线路路径推荐采用方案一。3.3主要设计气象条件3.3.1 气象资料来源 (1)九江市气象台编九江市气象资料统计表; (2)沿线所在地区的已有线路运行情况; (3)2008年冰灾受损情况;(4)现场调查收集资料。3.3.2 设计采用气象条件的选定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由九江市气象台编九江市气象资料统计表得知武宁县历年最高气温为+41.9,历年最低气温为-13.5,年均温为+16.6,同时结合现有线路运行经验,本工程线路采用设计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10,年平均气温为15。本工程附近有武宁气象站。收集了武宁气象站 1959-2006 年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资料,历史最大风速换算为离地 10m 高 10min 最大风速,再对历年 最大风速的采用 I 型极值分布进行频率计算,得30 年一遇离地 10m 高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见下表。站台I 型极值分布资料统计年限九江建筑荷载规 范风压换算值武宁24.81959-200622.5气象站 30 年一遇离地 10m 高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成果表 单位:m/s本工程沿线均属武宁县范围,气候条件更为接近,因此本工程采用武宁 气象站资料统计最大风速成果(25.3m/s)。综上所述,本工程设计 30 年一遇离地面 10m 高 10 分钟平均最大风速采用 27m/s。电线覆冰是天气条件与线路特性综合影响的结果,在温度低于 0和一 定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下都可生成电线覆冰。其种类大致分为雾凇、雨凇、 雨雾凇混合冻结等现象。在一定环境中,由微小过冷却雾气(水蒸气)直接 与电线粘冻形成覆冰,称雾凇覆冰;由较大的过冷却雨滴与电线碰冻形成的 覆冰,称雨凇覆冰。但更多的是上述两种情况先后或同时发生的电线覆冰, 称混合性覆冰,在高海拔地区的电线覆冰基本属于此类,且随高度增加而增 大。本线路所经武宁气象站无覆冰观测资料,依据规范,可参考线路 100km范围内的覆冰观测资料。线路 100km 范围内的九江、鄱阳气象站具有覆冰观测资料 气象观测站历史最大覆冰资料与 2008 年覆冰资料气象站2008 年前历史最大覆冰资料2008 年最大覆冰资料最 大 直 径出现时间最 大 重 量出现时间基本 覆 冰 厚 度最 大 直 径出现时间最 大 重 量出现时间基本 覆 冰 厚 度mm月/日/年g/m月/日/年mmmm月/日/年g/m月/日/年mm鄱阳409/2/197710225/1/19607.3142/1/2008九江452/2/20087032/2/20089.1注:基本冰厚为计算成果。气象站实测导线与输电线路导线在离地高度、线路走向、路径、档距、所处地形以及覆冰的重现期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气象站所计算的基本覆冰厚度进行修正。本工程线路走向订正系数 Kf、档距订正系数 KJ、地形订正系数 Kd 均采 用 1.0,只对气象站基本冰厚作下列修正:(1)高度订正(110kV 输电线路导线离地高度采用 10m)(2)重现期换算(3)线径订正(JL/G1A-300/40 型钢芯铝绞线线径订正系数取 0.782)(4)一般地形其订正系数取 1.0气象站基本冰厚与输电线路导线 30 年一遇标准冰厚计算成果见下表。气象站基本冰厚30 年一遇九江9.19.4鄱阳7.37.5气象站标准覆冰厚度计算成果表冰厚单位:mm根据气象站覆冰资料计算,九江站 30 年一遇设计标准冰厚为 9.4mm, 鄱阳站 30 年一遇设计标准为 7.5mm,均为轻冰区。总上所述,建议本工程线路设计覆冰厚度取 10mm。3.3.3 设计气象条件组合综上所述各种情况,本工程全线气象条件组合详见下表:气象条件温 度 风 速 m/s冰厚 mm最高气温+41.900最低气温-13.500最大风速-5270覆 冰-51010安装情况-5100外过电压(有风)+15100内过电压+15150年平均气温+1500冰的比重0.9g/cm3雷暴日713.4 工程地质3.4.1 地形、地貌拟建线路路径所经区域大部分为丘陵、高山,海拔标高一般在100300m之间,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发育较好。3.4.2 地层岩性根据1:5万江西省地质图及踏勘与调查,沿线地层主要有:1) 砂质粘性土(Qel+dl) 黄褐色,稍湿,可塑,刀切面较粗糙,粘土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震反应无。砾径大于0.2mm以上占1020%,呈次圆次棱角状,砾石母岩成分由石英组成。系第四系残坡积层,分布较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180KPa。2) 全风化花岗岩长岩(r3)浅紫红、灰白色为主,稍湿,岩芯呈似密实砂土柱状,风化裂隙发育,偶见铁锰质渲染。水浸易软化崩解,冲击钻进较慢。系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全风化层,分布较广,承载力特征值fak=230280KPa。3) 强风化花岗岩长岩(r3)浅紫红、黄白色为主,稍湿,细粒结构,岩芯坚硬碎块状,手易捏碎,风化裂隙发育,偶见铁锰质渲染。水浸易软化崩解,冲击钻进困难。属散体状结构,V类破碎岩体。系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强风化层,分布较广,承载力特征值fak=360KPa。3.4.3 地下水特征全线大部分区域属湿润区,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附录G表G0.1规定,环境类型属于II类,根据地区经验,线路地层渗透性主要为B型,按弱透水层地层渗透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4.4 地震效应按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线路所经区域大部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g,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3.4.5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勘察,线路途径地段地壳稳定,无活动性深大断层、断裂破碎带。未发现有溶洞、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3.4.6 矿产地质根据现场踏勘调查,全线铁塔基础受力层范围内无可溶岩分布,无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4.7 结论与建议1) 拟建线路路径途经区域地质构造稳定,适宜建设。2) 拟建线路路径途经区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3) 拟建线路路径范围地下水较深,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对砼中钢结构无侵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4) 拟建线路路径范围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5) 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板式浅基础。3.5 工程水文3.5.1 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规范1) 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2) 执行的有关技术规程规范:220kV架空送电线路水文勘测技术规范(DL/T 5076-1997)。3.5.2 水文气象勘测该线路工程大部分处于平地,线路沿线地势起伏不大。本阶段水文气象专业主要是提供沿线洪涝等水文资料及气象资料。3.5.3 洪涝情况本线路出线段所经地势平坦,受附近小河流洪水位的影响,泥沼地带会有少量的积水,但没有内涝淹没的影响;其余地段不受洪水影响。3.6 导、地线的选择及防振、防舞措施3.6.1 导线选型分析依据系统规划,本工程导线选用LGJ-150/20型钢芯铝绞线,一根地线采用GJ-35型镀锌钢绞线,另一根采用OPGW。导、地线均采用预绞式防振锤配合预绞丝护线条联合防振。3.6.2 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表类别导线地线型号LGJ-150/20JL-LB20A标称截面(mm)15035 计算截面(mm)铝芯145.6869.73钢芯18.8240.67综合164.5110.40计算外径(mm)16.6713.6股数X每股数铝股24X2.767/2.72钢芯7X1.85单位重量(kg/m)549.4295.1构造长度不少于(m)20001000瞬时破坏强度(N)4663036803.6.3 导地线计算原则根据规程要求导线安全系数不小于2.5,因此本工程导线LGJ-150/20的安全系数取2.5,最大使用应力为109.61N /mm2,在有防振措施的情况平均运行应力不大于破坏强度的25%,因此导线年平均运行应力为68.51N /mm2。 在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的距离应满足(气温+15,无风,无冰):S0.012L+1,式中: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米) L-档距(米)。3.6.4 导线的排列方式本工程单回路架设,导线排列方式采用水平排列以及三角排列。3.6.5 导地线防振措施根据规程规定,导线平均应力不超过破坏应力的 25,本工程导线采用FD-3型防振锤防振,地线采用FFR-1型防振锤防振。3.6.6 导地线防舞设计根据江西省电力系统舞动分布图(2013年版),可知本工程线路所经区域处于0级和1级舞动区(如下图),依据国家电网基建2010755号文件(附件:国家电网公司新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要求),新建线路处于不易发生舞动区域,因此本工程线路可不用专题考虑防舞设计。武宁县舞动区域分布图3.7 绝缘配合3.7.1 污区划分依据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52-2006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2) 江西省电力公司审定的江西省电网污秽区区域图2011版。3.7.2 泄露比距的确定本工程根据以下原则划分污秽区: 江西省电网污区分布图(2011 年版);附近已建的 35kV110kV 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经验;执行国家电网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关于防止电网污闪的有关技术规 定:沿线现场调查及考虑城镇发展对污秽区划分的影响。江西电网 2011 版污区分布图本工程 35kV 线路处于九江市境内。根据江西省电力公司审定的江西省电网污秽区区域图2011 版,全线污秽等级大部分处于 B 级污秽区,只有小部分处于 C 级污秽区,考虑沿线现阶段空气污染状况、自然污染、城镇污源、 厂矿污源、交通污源及其发展态势等,本工程设计考虑全线采用 D级污秽区(39.4mm/kV-50.4mm/kV)。本着“绝缘一步到位、适当留有余度”原 则 , 对线路沿线的污秽情况考虑一定的前瞻性,本工程线路的绝缘配置按 D 级污 秽区统一爬电比距的上限(43.3mm/kV)设计取值,统一爬电比距不低于43.3mm/kV。本工程海拔高度为 500m 以下地区,当绝缘子串风偏后,带电部分对杆塔 任何部分的空气间隙,在三种电压下,需满足下表的要求。最小空气间隙表大气过电压101.00操作电压150.70工频电压250.25带电检修101.00注:带电检修间隙对于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 3050cm。3.7.3 绝缘子型式和片数的选择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kV配电线路金具分册)(2013年版)绝缘配合原则,本工程悬垂串、跳线串采用4片结构高度为146mm的盘形悬式防污型瓷质绝缘子,耐张串采用5片结构高度为146mm的盘形悬式防污型瓷质绝缘子;本工程单回路铁塔中相跳线串采用4片XWP-7型绝缘子单联跳线悬垂串组合。0至15转角塔的内外角侧均使用单串绝缘子跳线串;15至40转角塔的外角侧加装单联跳线绝缘子串,40以上转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