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5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5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5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5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5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5-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8)“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a重视商业b重视宗教的作用c重视军事实力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通过意大利分裂和英法两国崛起的原因的比较,说明魏源的观点是重视商业的发展在一国崛起中具有重要作用。此题应该选择a。答案:a4(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州、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根据材料信息“九州”“四海”可知,这是一本介绍世界地理方面内容的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答案:a5(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期中,41)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b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c改革力量弱小d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和所学史实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变革中国政体,故此题应该选择b。答案:b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严复翻译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规律,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这是严复为中国敲响警钟的理论依据,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由此判断,a正确。答案:a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下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答案:d8(2012年天津卷)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读懂诗歌是解题的关键,诗歌中明确地提出“中国不是在地球的中央”“地球是圆的”,这就冲击了当时国人的“天朝上国”“中国是世界的核心”的旧观念。故d项正确,a、b、c在诗歌中未体现。答案:d9(福建省南安一中2012届高三期中,14)“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a顽固派 b洋务派c维新派 d革命派解析:“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大意是说:国家是人民的公共财产,那些治理国家的人,不过是国家的“公仆隶”。分析选项a、b、d三个阶层不可能提出这样的思想主张,顽固派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不会提出“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革命派要将“王侯将相”推翻消灭。答案是c项维新派,这一思想的作者是严复,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答案:c12(山东省临沂市2011届高三一模,7)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a严复 b康有为c谭嗣同 d孙中山解析:康有为有两部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主张变法,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其思想特点是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答案:b二、非选择题13(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期末,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材料三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和西学东渐。第(1)问要对课本知识记忆较细,同时结合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即可。 第(2)问从材料可以直接归纳。第(3)问联系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思想、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即可。第(4)问的答题方向已经给出,较容易解答。答案:(1)达尔文进化论。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孔子改制考的出版;冲击了传统儒学思想。封建守旧势力强大。(3)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器物);思想文化。(4)民族危机、专制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西方文化。14(2012年广东卷)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解析:本题以“科学”“民主”概念的发展变化,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比较简单。选官制度可从材料中的宋人文集的描述判断为科举制。“格物致知”的目的结合课本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审准题意是关键,它要求回答从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原因,然后结合课本知识,就可轻松回答。第(3)问回答“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首先找出其变化,由民主既指直接民主、又指间接民主到民主仅指近代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