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的语法化思考.doc_第1页
“头”的语法化思考.doc_第2页
“头”的语法化思考.doc_第3页
“头”的语法化思考.doc_第4页
“头”的语法化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学年论文华 东 交 通 大 学学 年 论 文题目: “头”的语法化思考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2 学生姓名: 钟卫明 学号 20080710020227 指导教师: 徐紫云 完成日期: 2010年9月10日 “头”的语法化思考内容摘要: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语法化就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运用过程中,就会发现有许多实词具备虚词的意思,即语义逐渐虚化,其中,“头”也不例外。本文试就根据“头”的语意演化过程,理清其语法化的几条可能的途径和结果。这其中根据的理论主要是朱德熙先生和沈家煊先生的。关键词:语法化 语法化机制 “头”的演化 词缀 目录“头”的语法化思考3一、引言3二、“头”的语义发展过程4(一)“头”的本义4(二)“头”的引申义51、“头”在空间范畴的引申52、“头”在时间范畴的引申63、“头”的其他引申义8三、“头”的语法化及其动因和机制11(一)、语法化的结果111、词缀化112、量词12(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14四、结语15五、参考文献16“头”的语法化思考一、引言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1。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虽然要晚于国外,但到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中比较著名的如沈家煊2、朱德熙、董秋芳等语言学家。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语法化现象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在很多方面有分歧,但在一些基本的方面却达成了共识,首先,普遍认同的语法化现象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3:1) 实词虚化现象;2) 句法化现象;3) 词汇化现象;其次,语法化的机制主要包括:隐喻、转喻、重新推理、泛化等4。最后,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是由于语言交际和人的推理能力,即语言接触时引起的误解和误用。然而在这三种现象中,因实词虚化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所以经常有被误解为语法化概念本身的倾向,但也是研究的最多的。本文试就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头”的语义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历时阶段和共时阶段方向的整理,并分析促成其变化的语法化相关机制和动因。二、“头”的语义发展过程(一)“头”的本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头”的本义是:“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在过去很多的文献资料中,都只有这个本义,如:1) 子墨子见齐大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春秋*墨子)2) 故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见六王、五伯,将敲其头矣!”辨若此不如无辨。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战国*吕氏春秋)3)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事闻见两头之蛇。”(西汉 刘向世说新语)前面两例中的“头”指人的重要器官,即“脑袋”,第三个例子指动物的身上的器官。由于人类身体和动物身体上的相似性,“头”这一范畴很自然而然地被用来描述各种动物的最前面的部分,上面同样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进步,“头”的意义逐渐丰富起来。(二)“头”的引申义1、“头”在空间范畴的引申按照Lakoff和Johnson(1980)5的观点,人类身体本身的特征以及身体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前后”、“上下”、“远近”、“里外”等空间范畴。在建立概念系统工程过程中,人类以自身为为中心,把源于人类社会身体的空间范畴投射到其他范畴,把自己的体验引路到其他事物,如动物和植物身上,对它们进行分类和描述,从而赋予世界以秩序。从我们直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头部在直立状态时位于身体的最高处,在垂直方向上为身体的一端,而处于平躺的状态时,则在水平方向上位于身体的一端。自然而然,人们在表达方位时很自然会用到“头”来表示,如“前头”、“里头”。此外,“头”表空间方位时还被引申于其他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事物。4)、不能剧读,遂绝意于寻求。至二十左右,方复就观小说,往来者见床头有数帙书,便言学问,试就检,当何有哉。乃复持此拟议从邪?(六朝全刘宋文)5)、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头”指长江的上游,“尾”指长江的下游)6)、高速公路上堵塞很严重,长长的汽车队伍,从头到尾起码有数公里之远。(“头”指车队的最前面,“尾”指车队的最后面)由于在指称无生命事物时,有些情况下,并不能够分出个轻重缓急,即认知上处于同等地位,那么这时候很自然两端都用“头”来指称,如下列例句中,7)、哑铃是两头儿粗,中间细。8)、崎岖的山路蜿蜒盘桓而上,尽头现出一座气势磅礴的古刹。9)、那个木棍的两头都上了漆,并且都包裹着一层铁皮。10)、春天来了,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2、“头”在时间范畴的引申根据常识知道,先有物质而后才有意识。近几十年的语言类型的研究工作都表明,各种语言中的时间范畴都是通过空间范畴的隐喻化来构造的。Lakoff&Johnson认为,空间范畴是基于人类自身的物理特征以及人类自己对于世界的体验,是更基本的范畴。在现代汉语中,“头”的一个重要的引申义就是在表时间方面的应用。如“头两个小时”、“头胎”、“头两个星期”等等,表示“时间上先的、过去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原因可以这样来说,一是从人类和动物的进货过程来看,“头”这种重要的器官是首先开始进化的;二是从人和动物的运动的状态来看,“头”总是处于时间和空间上(不管是水平还是垂直方向)的最前面。基于这两点依据,“头”用来表时间概念也就不足为奇。同理,“尾”也是如此。因此,在表示一个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时,可以分别用“头”和“尾”来表示。如以下几例:11)、小张办事兢兢业业,这次会议从头到尾都是他一个人在操办。(“头”指筹会议工作的开始,“尾”指会议的收尾工作)12)、当我赶到电影院时,电影才刚刚开了头。(同上)13)、小时候老爸经常教育我,做事要有始有终,干净利落,不能留尾。(同上)此外,“头”还可以表示某些事情的次序,如“头号(第一号)”、“头七(中国丧殡习俗,人死后的第七日)、“头茶(第一次摘取的春茶)”、“头阵(战时第一次交锋)”等等诸如此类。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共同点,即其所指的事情都是比较重要和突出的,因此在次序上的位置就靠前。3、“头”的其他引申义A. 等级前面提到,“头”是人类和动物身上最重要的器官,没有“头”就无法生存,将这扩展到社会组织中,就会有新的意义:一方面,表示某一群体(人类和动物)中地位最高的,其权力往往也是最大的,对该组织起着领导和指挥作用。比如:14)、小张公司挂牌成立时,当地的头头脑脑都来致贺。(此处“头”和“脑”都指重要人物)15)解放军费了好大劲才抓住土匪头子“坐山雕”(“头”指土匪的当家人,拥有生杀大权)16)、在工地上,工头才说了算,否则别想同意。(工头是监督工人劳动的人)17)、冬天到来时,大雁在领头雁的带领下飞往南方去过冬。(领头雁是雁群的核心,担护着保卫雁群的重任)在表示社会地位的重要性时,“上”也可以,此时,“头”和“上”是一致的。同理可知,“尾”就表示社会地位低及权力小的个体,这与“尾”在早期人类和动物身体上的位置所在是相关的,如:18)、在军队的编制里,士官属于兵头将尾。(即士官的等级要比士兵高但又要比将军低)19)、中国的古人们十分重视政治,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尤其强调领导者的权力要集中,否则下属权力过大,就会导致尾大不掉。(这里的“尾”指下属机构,附着在领导之后的,就如同动物的“尾巴”)另一方面,除了表示重要的个体之外,“头”还可以用来表示其他事物的等级,如品质的好坏,价值的高低,贡献的大小等等,这也是和“头”的空间分布相关的,如下面的例子:20)、一般来说,无论是飞机还是动车,头等舱要比经济舱贵很多。(头等舱是指设施和服务都更好的位置)21)、杨过来到一家客栈,要了一间头房住下来。(头房是客房中的上等房间)22)、在刚刚打响的NBA 2009-2010总决赛中,湖人队率先拿下一局,拔得头彩,奠定了主场优势。(“头彩”古时指科举考试高中,现在也可以用来指赌博或游戏中的获胜者)23)、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曾多次荣获头功。(“头功”其实就是一等功)B. 数量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头”来表示一些琐碎的东西或事情,如“布头儿”、“绳头儿”、“烟头儿”等等,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人的“头”虽然是很重要的器官,但占人体的比重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人的整个躯干,因而“头”自然被用来指物品的残余部分或是很小的数目。比如:24)、这块布头儿也没有什么用处,就留给你做双袖套吧。25)、一节课上下来,地上到处都是粉笔头儿和铅笔头儿。26)、张大哥做生意从来都很和气,碰上客人身上没带零钱,张大哥就徶去零头只收整钱。C. 方面前面提到“头”有表示事物的末端的意思,在这层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就可以表示具体事物的的多个方面,比如:27)、正确的价值观就是,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都要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利益总是两面的)28)、老张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魂不守舍的,做起事来顾了这一头顾不了那一头。在表示这种复杂事物的多个方面时,常和“绪”(本义指“丝或线的头”)连用,如:29)、这个案子疑点重重,头绪众多,很难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来,更别提短时间内破案了。(这个案子涉及很多方面,比较复杂)D. 范围由于人和动物的身体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因此在表示长形物体的一端时,也即确定了一个界限分明 的范围。如果一个动物 在该物体上朝任何一方向一停地移动,最终会超过这一头,即超越该物体的物理范围的极限,引申到抽象事物时,就可以表示行为或情感的合理的范围,尤其在描述某些极端的情况时,经常会用“头”的这一意义来表示,比如:30)、你这次可是勇敢过了头,明知不敌还要硬逞能。(“头”此处指“勇敢”这一抽象范畴地范围或合理的限度)31)、小明这次期末考试又是全班垫底,老爸都气过头了。(指关于情感范畴“生气”适度范围)32)、当时都怪老刘做的有些过了头,搞得自己和老张现在见面相当尴尬。(指关于行为范畴的某些合理的限度)33)、这一案件的关键点是,当事人在正当防卫过程时防卫过了头,以致酿出了人命。(指防卫行为超过了“正当防卫”这一法律限度)三、“头”的语法化及其动因和机制以上是对“头”的本义及引申义的一个梳理,虽然“头”的意义逐渐丰富,但其词性未发生变化,一直都是名词,但已经出现了语法化的趋势,即意义开始偏离本义,有虚化的倾向。下面是其他虚化的两个可能结果;(一)、语法化的结果1、词缀化“词缀(affixes)”这个术语是从西方语法学中借用来的一个术语,早在1949年我国语言学家薛祥绥先生的中国言语文字说略就提出了汉语中相关概念(即“语根”和“语系”)。目前,一般认为词缀应该满足以下三点6:第一, 词汇意义虚化,只表示某种抽象概括的语法类义;第二, 位置固定,即总是在词首或词尾;第三, 构词能力强,其中尤其以“语义完全虚化”为主要标准。 朱德熙先生曾明确指出,“词缀都是定位语素”,“真正的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成分上,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联系而没有意义上关系”7。 在现代汉语中,“头”被广泛作为词缀来使用,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从其实在意义虚化的结果。在这些词中的作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名词后面组成新的名词,也可以在形容词和动词后面组成新的名词,这里的“头”相当于名词标记;另一类作为方位词后缀,构成新的方位词。试举例如下:名词+头 :老张头 、馒头 、车头 、石头 、苗头 、木头动词+头 :吃头 、想头 、念头 、看头 、玩头形容词+头 :甜头 、苦头 方位词+头 :里头 、外头 、前头 、后头 、上头作为名词后缀和方位后缀的“头”是语法化的结果,已经失去其实词的性质,在音系结构上往往发生了变化,即“头”往往失去重音,读轻声。2、量词在古代汉语中,“头”作为量词的用法已经十分普遍,比如在古代汉语中的“头”可以用来指鱼类或昆虫,例如:34)、故使结为邑四为丘。丘十六井。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早井,有戎巴顿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众人,步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司马之法,一同百里。(东汉*史论*前汉纪*荀悦35)、五诣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有燕数千万头,衔土置厮上。百姓怜之。(同上)36)、潭中鱼可百许头。(唐柳宗元至小丘西石潭记)37)、捕得两三头(蟋蟀)。(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以上例36、37中的“头”的用法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但现代汉语中常说“一条鱼”和“一只蟋蟀”。为什么“头”可以用作量词?这主要是由于转喻作用的结果。人类和动物只有一个头,并且头又是身体上最重要的部位,根据“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头”可以转指人或动物,所以“头”可以为量词使用。这在古代语料中有例为证,古汉语中把一个人称为“一头人”。此外,“头”作为“量词”还可适用于某些植物,如“一头洋葱”和“一头蒜”。但这种用法一是转喻而转喻而是隐喻作用的结果,因为“蒜”和“洋葱”的鳞茎接近于圆形,与人类的头的形状比较接近。但这种用法比较有限,只限于某些长有鳞茎的水果或其他植物。(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世上没有无因之果,“头”的语法化也不是凭空发生的其动因有三,即语用、认知和重复8。Heine认为:“语法化可被解释成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这个过程的结果。它也是寻求调节交际,协调讲话人与听话人之间互动方法的结果4。”也就是说,源于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交际双方的互动,难免会发生对语言的误解和误用,然后不断地重复使用,最后也就得到社会普遍认同。至于其中涉及到的语法化机制9,以词缀化为例来分析。1、“头”依附于名词后形成新名词的情况主要是隐喻和转喻作用的结果,但具体因词而异。“老张头”是指姓张的老人,人们在年老的时候,最明显的标志是头发变白。“头”由于在认知上比“发”要凸显,因此“头”常常被用来指“头上生的发”,比如理发这一行的术语,比如“烫头”、“剪头”和“洗头”涉及的动作实际上都是针对头发的。人们的年龄往往在头发上得到体现,因此“老头”指年龄比较大。“馒头”和“石头”所指的事物与人类的头部存在形状上的相似性,因此用“头”来描述它们的形状。2、“头”依附在动词后形成名词的情况主要是隐喻作用的结果。如前面“头”表“等级”的引申义,指在社会地位、重要性、品质等特征的等级上处于较高或最高位置的事物。至于“吃头”、“玩头”、“念头”指的是某种具有一定重要性值得去做。如:38)、这些游戏没有什么玩头。39)、这日子总有个盼头啊。3、依附于形容词后构成名词的情况是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一些重要的认知器官基本都在头部,所以人们在品尝某些事物时首先是从头开始,并且很快传递到到其他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