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树花开满庭芳从文本细读到精彩课堂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保护环境主题的课文,讲了沙漠中的阿联酋人民,付出巨大的代价,把自己生活的环境从沙漠变成了绿洲。一次,我用这篇课文上观摩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中的文字,去体会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的?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说了很多:“我仿佛看到他们在炎炎的烈日下挖泥土,排水管。”“我仿佛看到他们花了很多钱,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花草和树木。”“我仿佛看到他们在精心地种植这些花草树木。”这时,一个学生回答道:“我仿佛看到他们是一把屎一把尿把这些花草树木拉扯大的。”这位学生的回答让我一愣,因为把这个词语用在此处似乎有些欠妥,于是我说:“花草树木毕竟不是人,这样说不够恰当,老师明白你的意思,是可以的。”课后,特级教师巫慧群评课时,很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细节,对我错失了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点表示惋惜。课文中曾两次把树与孩子进行对比:“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可见,作者的原意正是想表明,树木对于那里的人民来说,就是他们的孩子。那位学生之所以能用“一把屎一把尿”这样的语言来形容阿联酋人民种树的情景,不正是因为学生贴近了文字,走进了文本,从而由感而发的一种感叹,一种体悟么?如果当时教师能大加肯定,赞赏该同学的发言,并适时点评,相信会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我也在之后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同样一个学生回答,在我的眼中,看到的是用词的不恰当,而在专家的眼中,却能一下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呢?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对文本的把握,对词句的细读。回想这一次的经历,让我深感语文教师细读文本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一般的读者看来,课文中的这几段文字,的确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如诗的语言,但在有着教育目光的语文教师眼里,阿联酋人民对树的深情厚爱不是用“人力、物力、财力”去衡量的,而是一种对改变生存环境的迫切渴求,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强烈追求,使他们把种树这种在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人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做到了极致。两次与“孩子”的联系对比,给读者留下了强大的震撼和无尽的反思。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这样的解读,当我们听到那个学生说出“一把屎一把尿”的时候,我们才会流露出一抹欣赏的微笑,从而引领学生走向豁然开朗,走向满目繁花,精彩课堂也就水到渠成了。文本是个丛林,茂盛幽深,深邃神秘地诱惑着我们去探险,走进它的深处。同时,也因为它的琳琅满目,更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教师细读文本的过程是个“披荆斩棘”的过程。不断地探索,不断辨别方向,直到最后,才会找到一片“世外桃源”。为此,必然要追求合适的文本细读的方法,才能让我们在环境复杂的“丛林”中作出正确的判断,找到朝圣之路,并成为学生的开路人,引路人。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沉入文本庄子笔下的庖丁,杀了三年牛,练得“无以厚入有间”的本事,杀起牛来游刃有余。庖丁解牛的技术如此高超,是因为他“好者道也”。对于教师来说,文本正是我们要解的“牛”,如果我们也能像庖丁一样,“动刀甚微,謋然为解”,那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沉入文本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张平南老师有一个观点:备课是语感的心理体验。语言的审美效果首先是体现在语音、节奏和韵律上。涵泳诵读是走进文本的重要策略,声音的抑扬顿挫、起伏变化表现着读者对文本的了然程度。不妨将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朗诵名家,面对眼前的文本,孙道临会如何体现人物经历的风雨沧桑,瞿弦和又会如何举重若轻展现轻灵华章,鞠萍姐姐的童音又是怎样的娓娓动听在这种自我陶醉的想象中,积淀得以复活,表面风平浪静,心海波涛汹涌,与文本形成了频繁的亲密接触。沉入文本的第二步,多角度多层次去审视文本:站在作者的角度,站在教师的角度,站着学生的角度。有人认为阅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读者是阅读的核心,是解释文本的权威。余以为作品不是作者的丰碑,而是读者的乐曲,需要读者去演奏,去诠释。也正因为一个个不同的读者的参与,才使得作品的意义不断被揭示、创造,因此解读永无止境。虽不能穷尽,却须求逼近,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文本。读秋天的怀念,读出“好好活”。从母亲的“好好活”,到菊花的“好好活”,再到我的“好好活”,一唱三叹,“好好活”的种子就散播得开。读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从“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出发,读到文本中的“儿童多处”和“海棠开出”,读出“儿童”与“花儿”的旺盛活力,读出“儿童”、“花儿”和“春天”的内在关系,理解作者“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用意。才华卓异的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是一位“红迷”,她写有红楼梦魇一书。她有点讽喻、有点自得地在自序中说:我这人没有什么长处,但是只要是真喜欢的,就会什么都不管,这一本不厚的书,竟把10年工夫“掼了下去”。她还说,学者做考据是站着看红楼梦,等不及坐下来,而她呢,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了,不同的版本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一点的字会自己蹦出来。沉入文本,也正是要这样,不要“站着看”,要坐得住,沉下去,读进去。二、“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沉入词语我们教学生语文,不光要教学生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而这些文字背后的言说,往往就是从作者看似不经意,实则用心良苦的词语中传递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在写作时,绝不可能在重要的地方做记号,沉入词语,就是要对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他们的作用。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正是凭借他对语言那份敏锐的感觉,捕捉到了一个“笑”字,用他的教育智慧,于平淡处设疑,引导学生贯通全文,探究出了“笑”的丰富内涵。学生在他的引导下,通过这一个 “笑”字,读出了诸葛亮对曹操性格的了如指掌,对自己神机妙算的自信,对鲁肃的宽慰,对周瑜的揶揄。可以说是“一笑牵出众人物,一笑识得大英雄”。一个“笑”字,居然能深究到这般程度,让人不得不佩服!当然,沉入词语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要做到这一点,须得反复琢磨、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含义。特级教师窦桂梅这样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一个冷,而且还“冷极了”,已表达出冷的程度;加上雪,更冷;还有冬天的黑夜,又是一个冷。三个冷放在一起,层层推进。而且别忘了,这是大年夜,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该是个怎样的冷呀!细读之后,我们仿佛看到了那雪花纷飞、寒风刺骨的场面,原来这看似简简单单的环境描写,却让我们一下子就置身于故事的情境当中。读出了这样一层意味,后文中提到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就更能唤起读者的同情怜悯。可见,每一个用词后面,都有一份深长的意味,必需沉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材料力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闽江学院《接口自动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河学院《体育文献检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发展与教育理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建筑构造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海洋生物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制图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科技学院《互动设计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专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莆田学院《建筑制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内蒙古森工集团招聘工勤技能人员31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登销记以及运统46系统运用21课件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试题
- HY/T 112-2008超滤膜及其组件
- GB/T 4669-2008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4604-2006滚动轴承径向游隙
- GB/T 31315-2014机械结构用冷拔或冷轧精密焊接钢管
- Fanuc系统宏程序教程
- 腾讯云TCA云架构工程师考试真题
- 兽医产科学之公畜科学课件
- 动物育种学第四章生产性能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