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论文:关注动态生成资源.doc_第1页
小学英语论文:关注动态生成资源.doc_第2页
小学英语论文:关注动态生成资源.doc_第3页
小学英语论文:关注动态生成资源.doc_第4页
小学英语论文:关注动态生成资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 获 瞬 间 的 美 丽 关注动态生成资源【摘要】 本文理论结合实践论述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关注动态生成资源的必要性,以期探讨英语教学走向“和谐”的途径。【关键词】 动态生成资源 定义 意义 条件 教学案例“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我一直渴望感受这份意外的美丽,直到读到有关动态教学资源的内容才有了一丝感悟。一、动态生成资源的定义动态生成资源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具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相对于预设性动态教学资源,它是不可预设的,也是不可预知的。二、关注动态生成资源的意义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这其中也包括在师生互促中形成的动态资源。它犹如一剂“活水”让课堂显现盎然生机。1、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自三国志。刘备在逃往江东时曾对跟随他的人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当时刘备的意思是以人为资本(朱维铮),演绎到今天主要指以人为根本。强调关注生成性动态资源的课堂应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既把学生的情绪、行为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又立足于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主体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2、凸显“师生共长”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得到有效应用需要教师“抓在出现时,点在需要处,化在关键时,用在可用处。”这些都对教师的素质、修养、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提出了挑战。俗话说“知而获智,智达高远”。如此高远的境界必然会促动教师“再学习”的心弦。学而后思,思而后得。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成长。这不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师形象吗?另一方面,学生不经意的举动或称之为灵感的迸发如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指引必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兴趣及参与、交流的意识。久而久之,一支朝气蓬勃、自信满满、乐于创新的团队将适时涌现。三、生成动态教学资源的条件1、重塑课程知识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新课程合理地承认了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强调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它强调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在课堂上更多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创造力。只有具备新课程的知识观才能重视动态生成资源的价值。2、重塑教案设计观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并不等于说不需要备课。生成和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中的学生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经验不同,所以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会有不同的反馈。虽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布卢姆),但教师的预设愈周密,考虑愈详尽,那么转换为有效课程资源的可能性也就愈强。我们不妨试着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如此可以帮助我们“临危险”而“不自乱”,努力做到因“危险”而更“精彩”。3、重塑教师形象我们首推“亲和”。“亲”取亲切、亲近之意,“和”则指和气,祥和。有亲和力的教师会营造出“我口说我心,我口表我意”的民主氛围。在这种氛围烘托下方使得动态资源的生成变成可能。4、重塑教学评价观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也是实现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就课堂这方小天地,我们就常见到教师费尽心思“引导”学生往“标准答案”方向走,且本着不到目的地不罢休的坚持。当然 “沿途”中的“美丽风景”教师都顾不得欣赏。不加时日,学生便学会了揣摩教师的意思,承认同一个意见,说着同样的话语。这种追求“同一”的做法必然使鲜活的、需要头脑自主加工的某些动态教学资源消失怠尽。我们需要的评价应该是丰富的、个性的、发展的。四、动态生成资源偶拾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思维活动起来一定会产生许多的“奇思妙想”,也能让我们领略到精彩的生成性资源。如果我们有心,总会有收获。以下记录了笔者处理比较得当的几个案例。【案例一】 我才步入课堂,就有好几个学生埋怨说他们的活动手册还没有发到。我一瞧讲台,说了句 “Look, they are all here.”就没好气儿地想批评几句。突然想到今天我们要学习whose这个单词,一个任务活动“火眼睛睛”就新鲜出炉了。我打开实物投影仪,把讲台上的activity book翻开,一本接一本地放在上面,请学生根据笔迹来判断Whose (book) is this?当然我还做了一件高兴的事讲台上好久都没人认领的学习用品都找到了他们的主人。 想一想 偶发的事情也能生成资源融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你看,平时讲台上没人理、没人碰的东西瞬间“变身”为语言教学的道具,一件不经意的“麻烦事”能帮助学生演绎一段精彩的对话。如何巧遇巧用,化“干戈”为“玉帛”还需要我们细细斟酌。【案例二】课上发现学生A与学生B在讲话。以下是笔者与学生A.B.C之间的对话:T: (in a soft voice) Hi, C ! Look at A. What is he doing?C: He is talking with B.T: (A stops talking) What is A doing now?C: He is listening.T: Hi, A ! Are you listening to music?A: No, Im listening to you.T: B, are you listening to me ,too?B: Yes, I am.T: Good! 想一想学生在课堂上讲空话是每一位老师都遇到过的情景。如果我们简单地用 “Stop!” “Nonsense!”来制止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此的处理方法不仅生成了一个运用现在进行时对话的真实场景,也在保全学生面子的情况下指正了他们的错误行为。可谓一举两得!【案例三】There be 句型教学一小片段(学习完A部分Read and Write之后)T: Any questions?S1: Yes.T: Tell us, please.S1:The seventh sentence: There is a mirror, a bed and a closet. The eighth sentence: There are green curtains and two end tables. There be句型后跟的东西数量都是三,为什么第七句用is,第八句用are?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不,意见还有好多呢!(1)跟的东西不一样。(2)第七句三种东西数量都是一,第八句两种东西数量都不止是一。(3) curtains是两块布,所以第八句比第七句多了一件 “Who is right?”我继续追问。此时,学生的智慧分析一一出炉。(1)老师说过,一般情况下主语是单数,be动词用is;主语是复数,be动词用are. 所以是三件还是四件都应该用are.(2)这五样东西都可以用来装扮我们的家,不能算不同类.“好。现在只剩下第二种意见了。即主语中名词都是单数的我们用is,主语中名词都是复数的我们用are. 那么,既有复数,又有单数组合成的主语我们该怎么确定be动词呢?”学生先找了一个这样的句子:There are two bedrooms, a kitchen, a bathroom and a living room.通过思考学生得出There be 句型中的be动词应由后面一串中的第一个来决定。(教师提出“就近原则”)我趁胜追击:“如果把a kitchen放在 two bedrooms 前,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句子呢?”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There is a kitchen, two bedrooms, a bathroom and a living room.”“比较一下课文中的句子和我们刚念的句子,哪一句更好呢?为什么?”学生读了读句子,看了看整篇文章,大多数同学还是认同用书中的句子比较好。他们还列出好多理由呢!(1)读得顺口呗! (2)单数名词撮一堆比较好。 (3)为了重点突出下面的文字主要集中在卧室的描写上。(4)为了特别强调baby rabbit有自己的房间了我感觉:以上每一步都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布局,掌握句型的运用并享受自己探索新知识的快乐。 想一想小学英语教学中引起学生质疑的内容一般都是词意、句意及时态句型的用法。这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体现趣味性和基础性的特点紧密联系。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交流中一定存在着“空白”和未知点。因此,我们就应引导学生挖掘、比较、思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古语有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成长。”当我们面对无法预约的问题时应学会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会使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案例四】教学完PEP 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之后,我请学生写一封邀请信。信的主要内容涉及如何到达某一地点的路线描述。在后一天的批改中,我发现学生思维跳跃得太快,语言组织不够严密。根据这一特点,我找出了一篇比较典型的文章,并根据它的内容做好了几个地址牌,在课一开始时做好摆放工作。上课时,我先请这篇作文的作者念他的文章,请另一位同学配合演出他邀请的对象。邀请者念一句,被邀请人走一段。走着走着大家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弊病。而后我请作者自己谈一谈该如何修改。通过这般“实地演练”,学生们的语言组织思路比较清晰,语言也不显繁琐。下面选取一篇优秀作文与大家共赏。Dear Moon:Please come to my twelfth birthday party at 7 p.m. on Friday. Now let me tell you how to come?1. Do you know the earth? Im a person on the earth.2. Do you know Asia? Im there.3. Im a Chinese in Asia. Welcome to China.4. I think you dont know Ningbo. Its in Zhejiang Province. Its my hometown.5. Start from the Carrefour Supermarket in Ningbo.6. Walk east for ten minutes.7. 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road.8. Find the white and red building on the right.9. Look for me near the door.Yours,Huang Yizhe 想一想学生错误的语句,不当的表达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它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作用后的结果。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切不可听之任之。【案例五】下课铃响,我正欲离开,一学生赶上我并问我香港片中常说的ICAC是什么意思?这一问让我颇感为难,我据实相告“I dont know” . 回到办公室,我开始查词典,请教同事,请教同学,但都说只闻其音,不知其详。无奈,我只好求助网络。第二天,我给学生清晰地介绍了ICAC(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一词的意义,并延伸到时下常看到的英语缩写词。像fans“粉丝”;PK单独挑战;IT信息技术;GMT格林威治标准时间;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当然最重要的是跟他们介绍了我是如何获取这一知识的。包括如何查词典,如何运用网络,如何发贴求助等等。 想一想教师被“问住了”的确有些尴尬。一直以来教师在小学生眼里就像个superman,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这种错误的意识在教师回答“No”后彻底消褪。虽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后续的工作必须跟进。因为对教师而言,被学生“问住了”的问题极有可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只要认真对待,全力以赴,您的威信依然不减。【案例六】PEP Unit 1 How tall are you?第六课时教学中S1: Whales also eat people. Why cant we see “people” in our book?T: You mean man is their food, right? S1: Yes.T: Good question. Lets think it over.(about 1 minute later)S2: Whales dont often eat people. Ss : Yes. (many students nod in approval)S1: But sometimes they eat people.T: When?S4: They are very, very, very hungry.T: And?S5: Some people want to kill them.由此,我们引发思考该不该提倡杀害这些巨型动物。最后达成共识Whales are our friends. Animals are our friends. 在课结束时,我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作业,就是用英文制作一种濒临灭绝动物的名片。要求注明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等。 想一想上述做法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并关注动物。既有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其间,又锻炼了学生搜集素材并合理利用、组合的能力。一篇课文学习完,并不意味着学文的终结,而应该是“动态生成”持续张扬的契机。我们鼓励学生从课本这方“小天地”走出来,投入到更广阔的“生活舞台”,以此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素养。五、动态生成资源运用应注意的问题1、忌“拿来主义”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处理完所有信息并不现实。所以我们应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做到有的放矢。记得在上师范学校时,文选老师在教苏东坡的词“赤壁怀古”前请我们提问。由于大家都有备而来,问题内容从背景到结果,从服饰到兵器,从人物到环境,可谓应有尽有。俞冬伟老师思虑片刻选择了一个大家颇感兴趣的问题“主题是英雄人物及事件,为何要提小乔初嫁了?” 俞老师“狡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