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_第1页
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_第2页
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_第3页
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_第4页
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 探求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目录1.引言42.案例展示 43.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现状分析 63.1.文化事业单位的现有经费无法维持日常运作63.2.文化事业单位遭遇专业人才窘境73.3.文化法制规范存在数多空白点,文化发展受阻 73.4法制监管的缺位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毒瘤”84.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现状原因分析 84.1.文化管理中的资金匮乏的原因84.2.文化管理中专业人才缺乏以及流失的原因94.3.文化管理中法制监管的不到位 114.3.1.法律法规空白点多,监督依据缺乏114.3.2监督主体监督障碍重重,监督效率低下 114.3.3监督方式单一滞后,权力监督不到位 125.解决方法及应对措施 135.1聚合多种渠道补足文化管理资金 135.2专业人才缺失问题 145.3完善制度法规,健全监督体系 15探求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文化管理对于国家乃至每一个个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文化管理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政府职能,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管理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对于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及社会风气的改善有深刻的意义。基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情,我国文化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和弊端。涉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及很多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都受到不同层次的影响,其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公众也承受着一定的利益损失,最终阻碍了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对于文化管理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索是紧急的迫切的,也是十分重要和关键性的。二、案例展示1.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听证会召开 各方激烈辩论z. /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c8a21580397634b968d4f38c3933fc239045c1b31a6fa7d644f5acec67f6d05ad494bea876c34685d34f2c688de45cacb973f5e8a30457b0bf24b05d269b8bb4d32b226872ae8b86896adf14284dea4c4a95644bb25120981e78a2a1765b97880652692a08e3b1e4810cbfa4012e82a013eef5257c746eee142797183e1ac5b5bb25ec7121180ae45a74f11a260d7086b2453d34b&p=9e769a42ca9811a05ee9c2624255&user=baidu 2005年04月13日23:50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案例一:3月22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客座教授张正春参观圆明园时,发现园内正在进行大规模铺设防渗膜的工程。由于担心铺设防渗膜将破坏圆明园的整体生态系统和古典园林风格,张正春立即将此事告知媒体。经媒体报道后,圆明园防渗工程引发极大的争议。3月30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组织专家召开论证会。随后,环保局、文物局、水务局等多家部门相继卷入争论之中。对于一片质疑之声,圆明园管理处回复称,防渗工程范围主要集中在重点景区的湖底,只做底层防渗,不做侧防渗,以保护原有的驳岸遗址和沿岸植物的生存环境。在防渗工程的技术处理手段上,采取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可以栽植水生植物,以保持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争议声中,环保部门随即介入调查,结果发现,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未按国家相关法律作任何环评报告,也未通过北京市环保局的环保审批。3月30日,已近完工的工程被紧急叫停。4月1日,“圆明园生态与遗址保护研讨会”召开,相关各方均有代表出席。其中,以官方身份出席的国家环保总局环评管理司司长牟广丰表示,对一些有影响的工程,施工、决策之前应该对社会公布。2.马芳.公共图书馆该不该收费? z./news/society/20050428/101397.shtml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8日l 案例二:新华社昆明4月28日专电 目前大大小小的公共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借阅图书服务时收取不同名目的费用,似乎已让人见惯不惊。那么,作为公益事业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到底该不该向读者收费?记者日前在云南省图书馆亲历了“读书难”:没有读者卡的人必须花1元钱办理当日有效的临时阅览证,才能在中文图书阅览室阅读图书和报刊,要把书借走则必须办理读者卡。云南省图书馆还设有自带书阅览室,读者需要购买1元的日卡,或者办理25元月卡、120元半年卡、200元年卡,才被允许到该阅览室自习。云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苏艳,每逢考试都到自带书阅览室复习功课,她说,“考试这段时间平均每月有15天在图书馆复习,得花15元。3.古籍修复人才极度缺乏/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8377 巴蜀文化网2006-4-6 9:57:32案例三:国家图书馆现藏100万册件珍贵善本特藏,其中轻度破损的有13万册件,中度破损的有26万册件,中度破损的也有12万册件,待修复文献超过半数。而馆内的古籍修复人员只有12名这一数字已足以让其他图书馆羡慕不已尽管他们的工作经验基本都在10年以上,修复技艺水平较高,但是普遍学历不高,多数是大专水平,而且年龄都超过了40岁,同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张志清说:“国图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几乎所有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称低、年龄老化、后继无人,另外综合素质较低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至少要大学毕业,比如在英国大英图书馆工作的古籍修复人员,就是由伦敦的两所大学专门负责输送的。” 4.谁来拯救重庆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z./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5492巴蜀文化网2005-7-1案例四:重庆图书馆是国内收藏民国时期历史文献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尤其是对二战时期文献的收藏,无论数量或是质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这些文献河古籍线装书、联合国资料一起成为重庆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现今馆藏的民国文献绝大部分受损,相当数量的书刊乃至孤本甚至无法成册,难以辨认和查阅。记者在位于重图历史文献中心六楼的民国时期出版物阅览室看到,100多个密集型书架上,挤挤挨挨地放满了当时的各种报纸、期刊和图书,其中,图书至少有20%-30%都用塑料袋装了起来,不少期刊则用绳子捆扎在一起。中心的另一位主任顾乐进介绍说:“因为损毁太严重,很多期刊和图书一碰就碎,无法还原成册,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保存。”3、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现状分析文化事业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近年来,由于政府不断深化改革,陆续贯彻和实施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文化事业管理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和不足:3.1.文化事业单位的现有经费无法维持日常运作文化事业单位资金的充裕与否关系到文化事业单位对内部资源的保护能力。就目前来讲,内地的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只有政府的公共投入。以图书馆为例,在广度上表现为上至财政重点扶持的国家图书馆,下到各个省市、地区、乡镇等地级图书馆都因为资金的缺乏难以维持长久运作而“病急乱投医”向来馆读者收取高额费用,致使民众怨声连连。同样,收藏有民国时期大量重要历史文献的重庆图书馆也面临没钱“救书”的困境。还有许多实际调查结果正在揭示着这类危机,笔者找到的一份迄今时间最近的资料称:“截至2000年底,某市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量064册,人均购书费094元,人均新书占有量0032册”。 一位业界人士向笔者吐露实情:“有的图书馆藏书老化,利用率不高,严重的时候甚至连日常的外借和阅览工作都不能维持;有的街乡图书室常年没有购书经费,图书陈旧,对读者没有吸引力。”3.2.文化事业单位遭遇专业人才窘境专业人才是文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案例三中提到古籍修复缺乏专业人才力量是目前国内图书馆遇到的普遍问题。除此以外,公共文化事业领域包括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同样出现因专业人才不足滞后工作进行的现象。如文化馆艺术门类多,专业性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高。8 .公共文化服务呼唤文化馆专业化建设 /lx/article/9107/200901/64415.html责任部门:芦溪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生成日期: 09-10-18 浙江省黄岩文化馆自1997年以后,随着大批专业人员的年老退休而由于各种原因未得到补充,专业人员数从1996年的23人减少到2005年年底的12人,减少47(期间退休11人,调出1人,补进仅1人)。专业力量渐趋薄弱,部分专业门类缺档,如曲艺辅导岗位缺编8年,创编岗位缺编7年,调研岗位缺编5年;有的门类如舞蹈辅导、美术辅导等任务繁重,配备仅一人而显得人手不足。前几年,馆里重视智力投资,通过在职学历教育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2人增加到8人。但由于读的是党校,学的是经济管理,其专业与文化馆专业有较大距离,对专业工作帮助不大。3.3.文化法制规范存在数多空白点,文化发展受阻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综述:20042007年/xueshu/200801/6682.html作者:任珺 文章来源:中国公共文化发展服务报告(2007) 更新时间:2008-1-30 据光明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国家已经制定了有关文化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400余件。近年来,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有所增加,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目前的文化法制较为薄弱。全国人大常委仅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和著作权法(后来,1999年颁布公益事业捐赠法,2003年颁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大量调整文化关系的法律,如新闻法、出版法、图书馆法、文化合同法等还未制定。其中不少法律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就建立,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早已出台,可我国至今尚未提上立法日程。此外,现行文化管理法律法规实施不到位也影响了其效力的发挥。7.令人痛心疾首的文物破坏N./xlwu1451/blog/item/c0c428293b61a9fe98250a0b.html对于北京这个荟萃了传统文化和古代建筑精华的“首善之区”来说,近年内,市民目睹了赵紫宸故居、粤东新馆、曹雪芹故居遗址等等一系列宝贵的古建筑的消失,从华新民的文章中,我们又知道了孟端胡同45号院果郡王的府第的毁灭,以及象香饵胡同、土儿胡同和明亮胡同这样的成片街区的毁灭。这些被毁灭的建筑绝非“危改”对象。然而文物法已经存在,其对文物的保护作用在利益面前依然变得微乎其微。3.4.法制监管的缺位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毒瘤”在社会的转型阶段,社会问题纷纷涌现,其中在文化事业管理中出现的监督问题,不容忽视。9.悠悠. 特大盗墓案告破 团伙头目竟是镇计生办原副主任N./culture/txt/2009-08/06/content_18284159.htm中国网 时间: 2009-08-06例如震惊全国的“1229”古墓葬被盗掘系列案件,盗墓团伙头目竟然是长沙某镇计生办原副主任,许多文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资源的浪费、破坏与挥霍是以国家的发展、民族珍贵文物宝藏以及人民的税收为代价。类似的情况在很多领域很大范围内都屡见不鲜。在文化管理中监督机制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案例一中圆明园防渗工程的引起的轩然大波让我们不禁思考,文化管理监督机制的作用发挥在哪里?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并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4、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现状原因分析4.1文化管理中的资金匮乏的原因资金匮乏问题是我国在文化管理中首先遇到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事业的顺利发展。然而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我国在文化管理上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呢?首先,在文化事业投资方面,我国实行文化事业经费统包制。政府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包括经费预算收支科目,以及文化活动中有关经费的划拨、缴销、使用范围、标准等具体规定。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事业方面的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都相对过低,这直接导致我国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表110.王广深,王金秀. 我国文化事业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5月(第22卷第5期).48-51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我国文化事业支出绝对数有增加趋势,从“一五时期”的497亿元增加到“十五时期”的49616亿元,增长了988倍,但我国财政支出总数却从“一五时期”的13456亿元增加到“十五时期”的12969291亿元,增长了954倍,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比例小于05% (“六五时期”除外),并且从“六五时期”到“十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比例在波动中呈现出下降趋势,从“六五时期”的052%下降到“十五时期”的038%,下降了014个百分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我国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逐年增长,但若与国家财政总支出相比却只是冰山一角。其次,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经费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来源单一,自有资金几乎没有,缺乏正当的融资渠道。文化事业单位既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费来源,也没权自主支配经费,压抑了它们广开财源和自主理财的积极性。由于经费的惟一来源是政府财政,各文化单位只能“等、靠、要”,吃国家财政的“大锅饭”,加上文化单位所有制结构的单一化和文化活动的非经济化,从制度上排除了私人或其他社会团体兴办文化事业的可能性。4.2文化管理中专业人才缺乏以及流失的原因专业人才是文化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多年来,文化管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从事文化管理工作的人许多被看成是打杂的。尽管如此,在文化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仍然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文化管理人才。但从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来看,这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了了解文化管理中专业人才缺乏以及流失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结果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学习文化管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较少,这直接导致文化管理中专业人才的缺乏。目前,文化事业单位中员工的薪酬设计还是极不合理的。其主要问题是员工的薪酬普遍过低,并且薪酬与工作绩效没有很好的挂钩,基本上还是“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严重抑制了部分大学生对文化管理相关专业的兴趣,从而导致报选文化管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而这势必造成文化管理中专业人才的匮乏。南京市博物馆一位领导曾不无忧心地告诉记者: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使南京文博事业的发展步伐滞后,他认为学校方面在学术与市场的结合点上显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11./GB/paper447/3165/417475.html N.南京博物馆呼唤专业人才 2001年04月08日1据调查目前南京40多所高校中只有南京师范大学刚刚设置了学这一专业。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三资企业、独资企业为争夺人才实行一系列稳定人心的政策,对文化事业单位召集管理人才来说是同样是一个冲击。据调查,目前北京市50以上的三资企业己加入了市政府的养老统筹保险和医疗保险,加上诱人的高额工资及发展前途,无一不是吸引人才的法宝。而这些,无疑是对文化管理专业人才的冲击。第二,缺乏竞争与激励机制,致使专业人才流失严重。12.张明明.图书馆人才流失动因探析【J】.图书馆学刊 2008年02期2长期以来,文化事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侧重于编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致使馆员多干少干一个样,奖金平均分配,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技术人才不安心工作,跳槽现象屡有发生。同时有些图书馆职称评聘论资排辈,不问能力高低,再加上分配、晋级等方面的“阴差阳错”,挫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了主动进取的精神,由此导致骨干队伍特别是青年专业人才严重流失。13 .骆小平; 骆争春.图书馆人力资本经营的现状与策略【J】.图书馆建设 2002年05期3有调查表明,1985年分配或引进到图书馆的馆员,约有50%以上(其中主要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才)流失到外单位或企业与公司,甚至于有的大学图书馆三年前引进的人才也所剩无几。连北京某个全国知名的图书馆也惊呼留不住人才,几年来引进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大量流失。因而,“图书馆成了某些高学历人才的跳板。”由此可见,文化管理中缺乏有效地竞争和激励机制,导致了现今留不住人才的局面。第三,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制度不健全。14. 戚春梅.关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问题的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年01期4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学认为,决定一个组织人员素质的关键在于培训。所谓培训,就是指通过教学或实验等方法,促使员工的行为方式在知识、技术、品、行、道德等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的过程。现代文化事业单位的员工必须充电,必须继续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在文化管理中要及时地对员工进行思想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将此作为激励手段,激活员工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实现员工与文化事业的同步发展。但目前很多文化事业单位的培训制度很不健全,不利于激励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专业人才的挖掘以及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了很多有潜力的专业人才,从而致使专业人才的缺乏。4.3文化管理中法制监管的不到位4.3.1法律法规空白点多,监督依据缺乏15.黄丽娟.论法律漏洞及其应对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年第8期.16 . 周慧,冀建峰. 我国新闻媒体监督司法审判的体制和文化障碍J. 山西大学学报. 2005年2期.17. 郑宁/D/Periodical_lzxk200708028.aspx我国新闻行政法制监督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期刊论文 兰州学刊 -2007年8期-郑宁5法律是监督的前提和依据,然而,法律空白点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第一,立法人员的认识能力有限,不可能穷尽对一切问题的认识,法律的完善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第二,社会现象具有多变性与法律的稳定性相矛盾。如果法律朝令夕改,法律就会丧失它的安全价值和权威。第三,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与法律的普遍使用相矛盾。因而,文化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不足以调整所有的文化事业内部所出现的问题是一个必然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教育等行政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图书馆的法规性文件,使图书馆事业基本上做到了有章可循。但是,近年来,广州、昆明等城市公共图书馆要求读者办理临时阅读证、购买阅读卡等不明理由的收费问题已遭到了大众的热议,遗憾的是,哪怕公众舆论沸反盈天,但缺乏相关的明文条例,公共图书馆不明收费行为的不到规范之余,依然进行着。4.3.2监督主体监督障碍重重,监督效率低下第一, 行政执法队伍执法执法能力低下。现今社会,公共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文化管理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也呈现多样性和复杂化,而且超出了执法队伍的预估范围之内,也对执法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因缺乏及时的整改机制和严格的筛选制度,依法行政意识薄弱、法律素质低下的执法人员出现误用法律现象,选择性执法的现象。另外,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受到潜规则的左右。第二, 公民不懂监督、不想监督、不好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首先,18.当前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湘潭大学学报. 2004年4期.6我国曾是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历史的国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老一辈的公民监督群体民主监督意识不强,大部分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高。此外,即使掌握了文化事业单位相关违法犯罪的事实,公民由于畏惧当权者的打击报复,在我国公民监督法制和文化管理领域法律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民处于敢怒而不敢言、敢论而又不敢举报的监督状态。第三, 媒体监督障碍重重,媒体监督者素质有待提高文化事业涉及这广大公众的利益,媒体监督的职责是将事实公之于众,让人民了解自己生活的文化环境,保证在公共文化权益上的享有。然而,正因为媒体监督的这一功能,媒体受到被监督和被曝光对象的拒绝、抵制和攻击,对文化事业的正常监督工作受阻。此外,一部分见利忘义、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媒体从业人员,为追求利益和公众效果,他们的监督报道脱离的客观公正的立场,主观片面、断章取义、夸大事实,甚至有虚构现实的行为。这使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大打折扣。7第四、内部监督机制瘫痪文化事业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首先要追究的是其内部监督机制。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激励机制欠缺,工作人员积极性低,甚至有一些不负责任、害怕触及自己个人利益的内部监督层,他们对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懒散作风、人情和金钱关系视而不见的放任态度,监督权利形同虚设。另外,受到社会腐败的侵蚀及个人利益的驱使,监督层滥用权力,频频进行内外部的以权谋私的违法交易。4.3.3监督方式单一滞后,权力监督不到位在的很多社会机构、公司企业都是一贯采用单一的事后检查的监督方式,文化事业领域也不例外。监督主体总是把“查错纠偏”放在监督重点上,偏重于追惩性的事后监督,而没有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使监督工作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权利运用的过程出现“真空”状况,无疑给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机会。8第 19 页 共 19 页五、解决方法及应对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从“传统管制型”向“现代服务型”的转型。文化管理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面临的挑战同样是不可估量的。上文通过案例分析了文化管理资金、人才、道德、法律、监督等方面所存在的危机与不足,同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下文章将针对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努力推进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音像、文物博物、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领域在内的公共文化事业科学化管理的进程。5.1聚合多种渠道补足文化管理资金由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文化管理中造成资金缺乏由于国家拨款不足以及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法措施。一、加大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国家财政拨款一直都是文化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扩大国家的财政拨款时解决文化事业管理中资金不足重要的手段。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维持和提高,需要公共财政拿出相当于总支出 1% 左右比例的经费用于文化投入,在特别重视文化发展或文化基础薄弱的地区,这一投入比例可能还比较大。19 毛少莹. 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72.50-68二、增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由于公共财政的拨款终究是有限的,政府可以通过免税的方式等方式,鼓励社会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赞助、捐助,以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投入。美国联邦税法规定非营利组织可以享受免纳所得税的待遇。同时规定,美国纳税人向这类组织捐款,可以相应少缴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政策。同时,强化经营意识,加强成本核算。随着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文化事业单位摆脱依赖思想,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经营意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单位效益最大化。20 付宏艳. 关于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探讨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 年 3 月第28卷第 1 期.三、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并欢迎社会资金以各种方式投入文化事业,为文化事业单位多渠道、 多形式、多层次筹集资金提供了便利条件。文化事业单位只有抓住有利时机,广开门路,多方融资,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而争取社会募集是公共图书馆资金来源的有益补充,接受企业家、富商以及个人的捐助。随着公众回赠社会理念的不断强化,慈善事业逐渐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往往企业和私人的捐赠或赞助能达到30%甚至更高的水平,形成了社会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格局。事实上,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来源一般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二是企业、私人捐赠和赞助;三是靠有关基金会、学会和文化设施、文化单位自身的经营。21 文化遗产日特别报道 从滴水事件看博物馆管理的法律空间Z. /article.php?articleid=11255.2专业人才缺失问题人才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在文化事业管理中,人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文章在现状分析中就指出“大多数乡镇文化站只有一两个人,工作人员大多不懂业务,而且身兼多职,工作上忙于应付各项事务,无法分身考虑如何开展好当地的文化活动”。而人才聚集效应差、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又造成文化事业管理人才资源缺乏、专业队伍不稳定。由此可见,文化管理中专业人才问题是目前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文章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解决的办法。一、政府保障文化工作者的薪资及社会地位提高文化事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突出文化事业管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政府应强化观念,全面、深刻认识文化管理人员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工资待遇,重视地方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文化工作者的工作,从制度和政策上提高文化管理工作者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如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帮助地方完善文化站的基础设施等,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文化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度、满意度,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服务。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升文化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文化事业工作者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进行继续教育,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文化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可以通过其它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如通过培训、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使文化站、古籍修复、图书馆管理等各级各类人员都有提高服务能力的机会,也有利于推动竞争,使文化工作人员保持危机感,促使自己努力追求上进。三、改革文化管理人才竞争机制,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在用人制度方面,我们国家也可以参照欧美各国艺术团体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实行合同聘用制。这样既能改变有些文化事业单位靠感情选人、视关系用人、论资排辈等现象,有利于竞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以聘用合同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扩大公开向社会招聘和资格考评范围,推行人事代理制度,实行固定与机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方式,最终达到单位自主用人、职工自主择业、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合法权益的目标。在这样的文化管理团体中,人员精干,工作高效。在进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时,注重文化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创新性,吸引应届毕业生进入文化事业队伍当中,给文化事业单位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5.3完善制度法规,健全监督体系文化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了近10分钟的篇幅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但在现实文化事业管理上,却频频出现由于法律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而出现种种问题,体现文化管理在监督机制不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