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很好的一篇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分析目 录 摘要 3一、 引言 5.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资料分组二、 计算数据的有关综合指标 7 1. 总量指标 2. 相对指标 3. 平均指标 三、 有关增长量和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11 1. 增长量的计算2. 速度指标的计算四、 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131.各省市人均工资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五、 各省市人均平均工资的趋势分析17六、结语18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就业人员的工资也随之而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普遍低下,导致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总体上偏低。另外由于我国就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低下,我国的分配制度并不是很完善等原因,导致就业人员工资在各行业和各部门的差距较大。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地区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由于具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广大中部地区和西北边远地区更为强,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较我国其他区域更高,所以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就业人员工资较高,而且与其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自治区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差距越来越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素质较低,而且就业观念较落后,导致我国劳动力普遍廉价,就业职工工资普遍低下。刚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众多,城市发展速度与农村发展速度不平衡,各省市自治区的就业条件和国家政策,就业环境不同,导致职工工资存在行业间,区域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工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中国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对我国就业人员职工工资的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等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也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因素。我国就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地区差异已经日益成为我国政府重视的一个问题。关键字:就业人员 职工平均工资 贫富差距 劳动报酬Abstract Since the 20th century, 90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Chinas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The wages of employed persons also increased simultaneously. However, because of Chinas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generally low, leading to employment in wage levels in China were generally low. In addition, as employment i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as generally low, Chinas distribu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other reasons, lead to salaries of personnel employ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a big gap between the various sector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have opened due to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talent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coupled with the existing economic base, the wider central and north-west is more remote areas, contributing to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higher than other regions in China, so these higher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mployed in areas where higher wages, but also with o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rovinces with lower levels of a big gap between the wage levels. And as the economy develops, this gap is growing. Because of Chinas large population, low quality, but also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more backward, leading to widespread low-cost Chinese labor, employment, wages are generally low. The large number of newly graduated college students, urban development, rural development, speed and pace of unbalanced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employment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policies, employment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leading to the existence in wages between industries, region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wage levels between the existence of a huge difference from the other side reflects the grow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n China. But also o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provide a factor. Chinas employment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wage levels of worker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our government. Keywords: average wage of workers employed in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remuneration 一、引言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快速时期,由于我国人口总数较大,就业人员众多。因此,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不在一个档次上。导致了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区域不平衡。人才存在着区域求职偏向。另外一个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重大的关系的。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好,导致就业人员工资水平比较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表现。当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我国每年就毕业大学生而言都有好几百万,所以就业问题成为了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平衡经济,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振新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早已经下马开工了。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是有效的缩小我国经济区域与国外经济贸易的联系方面的差距。研究好就业问题以及就业职工工资问题,能够有效的把握好社会状况,能够开拓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增加国民幸福指数,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制定正确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策,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原始资料及其分组 原始资料本文的数据指标主要有三个:十二个个省市自治区的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职工总人数。具体见附表。资料分组我们采用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将这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这三个区域分布概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区域划分所在经济地带所包含省市自治区数量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市 上海市 江苏省 海南省 广东省5中部内陆地区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江西省 河南省4西部边远地区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3 图一 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分布直方图(2)根据我国近十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分析,将这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职工平均工资分为五类。A类10000-14000元之间;B类14000-18000元之间;C类18000-22000元之间;D类22000-26000元之间;26000-30000元之间根据近十年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结果,这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划分如下表所示区域类型范围(元)所含省市自治区数量A类10000-14000甘肃省 贵州省海南省 江西省 河南省 内蒙古 6 B类14000-18000江苏省 青海省2C类18000-22000广东省 天津市2D类 22000-260000E类26000-30000北京市 上海市2由上表可以看出, 属于C、E类的省市自治区均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地区,而属于A、B类的省市自治区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从此可以得出我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部地区不平衡。图二 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类型划分由上图我们可推知,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总体还是比较低。工资差距还是比较大。由此反映我国各地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二、统计数据的有关综合指标1.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内容不同 总体标志总量:全国就业职工工资总额总体单位总量:各城镇就业职工总额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时期指标:1990-2007年就业职工工资总额时点指标:城镇就业职工工资总额2.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某省(市)某年工资总额所占比重=某省(市)某年工资总额/全国某年工资总额以2007年为例 计算结果如下表时间:2007年 单位: (亿元)职工工资总额各省市职工总工资所占比重全国28243.9946北京市2194.27430.07768994山西省784.95880.02779206内蒙古自治区536.58870.01899833上海市1437.22160.05088592江苏省1806.65110.06396585江西省499.41970.01768233河南省1431.35290.05067813广东省2854.98650.10108296海南省144.00670.00509867贵州省439.24570.01555183甘肃省388.13770.01374231青海省112.06440.00396772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平均工资较高的地方分布在广东沿海地区及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且工资差距比较大。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平均指标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平均工资=计算结果如下单位: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北京市19155218522531229674341914011746507山西省812293571072912943156451830021525内蒙古自治区825096831127913324159851846921884上海市21781239592730430085343454118849310江苏省11842135091571218202209572378227374江西省802692621052111860136881559018400河南省791691741074912114142821698120935广东省15682178141998622116239592618629443海南省832194801039712652144171589019357贵州省899198101103712431143441681520668甘肃省9949111471230713623149391724620987青海省12906144721535617229190842267926166.20012007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属于序时平均数计算,且为一般平均数的序时平均数计算。由于19972007年全国平均工资为时期数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 a / n20012007年中国各城镇就业人数为是时点数列,属于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 (1/2a0 + a1+a2 +1/2an-1)/n计算结果如图所示时间:2001-2007年 单位:元地区职工年均工资北京市30972.5714山西省13803内蒙古自治区14124.8571上海市32567.4286江苏省18768.2857江西省12478.1249河南省13164.4386广东省22169.4286海南省12930.5714贵州省13442.5387甘肃省14314青海省18270.2857三、有关增长量和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1.增长量的计算计算公式为: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以江西省2000-2007年职工平均工资为例,可得出以下计算结果:江西省职工平均工资(元)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2000年70142001年8026101210202002年9262 125322482003年10521125935072004年11860133948462005年13688182866272006年15590 190285762007年18400281011386计算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江西省平均工资有上升趋势,反映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工资水平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性。2.速度指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每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同样以江西省为例,计算结果如下江西省职工平均工资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每增长1%的绝对值2000年70142001年80261.1442821.1442820.1442820.14428270.142002年92621.1539991.3188620.1539990.31886280.262003年105211.1359311.4978640.1359310.49786492.622004年118601.1272691.6909030.1272690.690903105.212005年136881.1541311.9515250.1541310.951525118.602006年155901.1389532.2226970.1389531.222697136.882007年184001.1802432.6233240.1802431.623324155.90四、关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的趋势分析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11996-200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趋势分析。我们用全距(R)、标准差(S)、全距率(RHL)、标准差系数即变异系数(Vuw)来衡量。前两者反映的是绝对差异,后两者反映的是相对差异。计算公式分别是:R= Ymax-Ymin 式中:Ymax、Ymin分别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S= 式中:Yi为第i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工资;Y0为N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工资,N为省市自治区个数。RHL= Ymax/Ymin 式中:Ymax、Ymin分别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Vuw= S / Y0 式中:S为标准差;Y0为N个省市自治区个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差异如表3所示。表3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差异年份最大值(元)最小值(元)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全距标准差全距率变异系数1996年10663(上海)4716(内蒙古5947719.82.2610.2841997年11425(上海)5089(江西)6336833.02.2450.2911998年13580(上海)5384(江西)8196964.62.5220.3271999年16641(上海)6065(山西)105761006.02.7440.3252000年18531(上海)6918(山西)116131070.52.6780.3282001年21781(上海)7916(河南)138651157.72.7520.3342002年23959(上海)9174(河南)147851270.02.6120.3372003年27304(上海)10397(海南)169071386.62.6260.3292004年30085(上海)11860(江西)182251572.72.5370.3452005年34345(上海)13688(江西)206571984.42.5090.352图三 各省市平均工资全距变化趋势由上图我们很容易看出,从绝对差异来看,1996年至2004年的全距越来越大,在2004年达到了最大值。 图四 各省市平均工资标准差变化趋势 由上图可知,从绝对差异来看,标准差呈逐年上升趋势图五 各省市平均工资全距率变化趋势 从相对差异来看:全距率大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分为两个阶段。1996年至2000年以较快的速度呈直线上升,全距率在2001年达到最高,在2001年至2004年有所降低。 图六 各省市平均工资的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从相对差异来看,变异系数曲线的波动不是很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1996年至1998年的变异系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余都是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综合分析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近几年来,由于十二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各省市人均工资的差异有所扩大,尤其是发展最快和最慢的省市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各省市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因而我们可以很容易推知,我国居民的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岗位招聘笔试模拟题与面试技巧
- 2025年热切割与焊接作业实操模拟题及答案含钎焊
- 2025年汽车维修技术模拟题集与答案详解
- 2025年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测试题库及备考指南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点梳理初中化学
- 2025年家政服务师职业素养考试模拟题
- 2025年炼油工艺操作实务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考试冲刺宝典医学专业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酒店管理专家深度解读高级面试技巧与预测题集萃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认证考试题库及答题技巧解析
- 住院病人防止走失课件
- 2024年重庆永川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后备人选笔试真题
- 医学技术专业讲解
- 202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唯奋斗最青春+课件-2026届跨入高三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5民办中学教师劳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南康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题含解析
- 留疆战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X射线衍射课件(XRD)
- 常见皮肤病的种类及症状图片、简介大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