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陷的中部,哭泣的湖北.doc_第1页
沉陷的中部,哭泣的湖北.doc_第2页
沉陷的中部,哭泣的湖北.doc_第3页
沉陷的中部,哭泣的湖北.doc_第4页
沉陷的中部,哭泣的湖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陷的中部,哭泣的湖北.因为工作的需要,得以经常驾车用7到10天左右转一个省的所有地级城市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到过该省所有地级城市的省份有:西藏,青海,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山西,陕西,宁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其他所有省份的大多数的城市.(不含台湾)做着市场的工作,自然对所涉及的城市有评点和考察的动机,以及优劣评价的需要.所以,一则有评价的能力,二则也是说明,我的评价,纯粹出于一种知识性的介绍,而绝对没有抨击某个地方的恶意.涉及到湖北,我所做的多是恶评,所以说明在先.诸位湖北的君子明鉴.我有恶评没有恶意.湖北,有1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以江汉平原为代表的大小冲击平原,以及以鄂西浅丘和平坝河谷相间地带等具备中国最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区占本省面积的2/3还强.境内大多数地区水资源及其丰富,气候适宜,是中国最早的水稻生产地和以铁犁和水稻生产为特征的南方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大多数水田可以种两季甚至三季稻.自古以来就号称鱼米之乡.湖北,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腹心地带,水陆交通及其发达,长江沿线城市大多可通行万吨轮船,武汉铁路局位居我国四大铁路枢纽中心.自古号称九省通衢.湖北,汉文化的重要单元楚文化的发源地,屈原的故里,生长明妃应有村的所在,张居正,李时珍,孟浩然,皮日休,李四光的故乡.近代中国将星最为璀璨的地域.悠久的古代文明和天上九头鸟的近代俚称.高考收分位列全国前三的这个所在. 皮日休(834?-883?),晚唐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鹿门子等。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曾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从事,后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二年(875)出为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巢败,不知所终。皮日休为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与陆龟蒙并称皮陆,有唱和集松陵集 。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他和陆龟蒙、罗隐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唐末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有皮子文薮。 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 。他曾经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 关于他的死有不同说法。有的说黄巢怀疑他作的赋文讥讽自己,遂杀害了他(见全唐诗小说);有的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参加黄巢起义(见陆游老学庵笔记)等等。 他的遣作有皮子薮,内收其文200篇,诗1卷。他的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鲁迅评价皮日休“是一蹋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湖北,湖广熟,天下足的所在,一个拥有武汉这个曾经全国第二的城市,拥有襄樊,荆州,孝感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拥有宜昌水电城,十堰汽车城,这样的城市群的省份.湖北,在任何一个人的心目中.即使不得今日外向型经济之便,它也当是繁荣的,富足的和文明的.因为他是九省通衢,是鱼米之乡,是九头鸟的聚居地,是拥有灿烂的文明和深厚的人文积淀的省份.然而,今日湖北之落后,今日湖北之尊严无存,今日湖北人之不自信,今日湖北人之不自爱,今日湖北人之不作为.即使做为一个不相干的外地人,看着也是触目惊心和我见犹叹的.湖北,你应该为自己哭泣!一:宜昌:宜昌的城市人口有75万余,加上对周边就业人口的吸引,宜昌已经具备100万人口级别大城市的雏形.依托于三峡大水电建设,以及国家的移民资金的投入,并且,鄂西山地的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蓬勃兴起的掘宝运动中.宜昌在1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腾飞.06年宜昌的GDP有约700亿,这个数字在中西部的非副省级的城市里,排名非常靠前.不过,这个GDP数字中间,三峡等中央直属企业的贡献犹大,因为从湖北城市的财税收入排名来看,宜昌只有宜都一个区的财税收入能够排在第10名.显然是因为三峡等中央直属企业的财税支付关系不在宜昌的原因.按照市面的繁荣指数来看,宜昌的市容市貌也支持不了约700亿的GDP的经济数字.或者又是另外一场的数字出官的游戏吧!宜昌当地,除国有垄断行业和大国资以外,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尤其不懂对于一个450万人口,700亿GDP的城市来讲.这样的收入水平是怎么得来的,或者说,宜昌的700亿GDP是怎么算出来的.在湖北的城市中间,宜昌算是城市环境比较清洁,城市规划相对合理,城市秩序相对有序的地方了.赞一个,在湖北如此粗砺的人文环境底下,宜昌总算是没有把一个城市混沌成一个自由市场,虽然出宜昌国贸附近和长江沿线的滨江路以外.宜昌的城市建设还是显得有些破旧,有些凋敝,对于沿公路的生资市场,汽车修理.临时的商铺等比较有伤形象的商铺,没有统一规划,集中经营.但在这样的人文环境地下,做成这样,已经殊为不易了.但有一点必须提醒宜昌兄弟.宜昌的妓院太多了,而且当地是乎对此熟视无睹.一个地方,一个政府,基本的尊严是要的.虽然色情业的存在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事实.但请把它们搬离进城的主干道好不好!但请把亮红灯的铺子在一条街上的数量控制到不要超过十家八家好不好!对于这个状况的熟视无睹,可否能够看成是一个地方的人民失去尊严的表示呢!?二:荆州和沙市:对不起,在荆沙,我既没有看到州,也没有看到市,我只看到了荆村和沙庄由于是四川人的关系,对于荆州有特别的感情,其实宜昌也是,因为宜昌和我们使用的是同样的语言而荆州呢?曾经是被四川的皇帝借来借去的典故从经济数字来讲,荆州年有亿的,荆沙的城市人口有约万这个数字,在中西部地区也算是过得去了但我第一眼看见荆沙的时候,我清楚的记得我被震惊的感觉:要怎样一个无能的政府,才能把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维持的如此破败和凋敝?要怎么样的懒惰和无能的人群,才能把一个地势平整,交通方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所在摧残的如此惨不忍睹要怎么样的麻木和不求上进,才能忍受生活在这样一个村庄级别的城市里!漂亮的荆州古城墙和破旧的荆州市区的反差是如此的强烈蝗虫一般绝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群和蛮横霸道横冲直撞的乱鸣喇叭的汽车简直就是一副末世的图景所有的商店以超过分贝的喇叭的叫卖以及满地的甘蔗渣任何一个垃圾回收桶及周围的混乱使你产生一个错觉:这个是非洲还是中国,是蛮荒的不开化之地还是世纪的现代都市更加可笑的是,这个万人口的城市居然没有一个人行横道的红绿灯整个城市没有一片干净的让一个绅士好意思立足的土地在我游历中国的经历中,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一个城市,地处亚热带城市的绿化比北方城市还要萧条,人口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却象一个农村集市一样混乱和缺少秩序具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条件却贫穷落后如斯而且不思进取有着南方的地理和气候却沿袭着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和品行,以刁蛮凶横为荣却不愿意为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对于自己城市的破败和萧条熟视无睹且自己也亲自参与到积极破坏城市秩序的阵列中间对不起,荆州的兄弟们,请原谅我的恶毒吧!但荆州真的是我在中国南方看到的最糟糕的城市之一三:荆门:荆门位于江汉平原的腹地,市区人口有约30万人,境内有荆门石化,葛洲坝水泥以及金龙泉啤酒等较大的企业,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人均的GDP过万元,在湖北算是相对富裕的城市之一.荆门的城市比较小,与农村融合在一起,显得比较土气,城市改造的进程任重道远,老房子显得比较多.所以,仍然具备一个湖北城市的典型特征:城市缺少规划,旧城改造的进度比较慢,城市绿化差,市容市貌乏善可陈,城市管理秩序混乱等.但荆门这个小城却给了我比荆州这等更大的城市更多的信心.因为我觉得当地的政府有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城市改造的具体举措.无论是步行街的改造也好,从东方到中商等商场的开设也好.还是行政中心的外移以及依托与行政中心外移所带动的新市区的建设也好.荆门还算是举措比较具体,行动的比较早的城市.再有,荆门境内,有工业化的基础和一年7亿多的地税收入.在经营城市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招商引资和对本地资源的善加利用,荆门总体给人一种比较有希望的,事业初创的感觉.再有,同情一下,当地出行政及垄断行业以外,工资水平很低,一般服务性行业员工的薪水很难过千元,但当地的物价水平并不算太低.湖北所有的城市都有这个情况,无论当地的经济数字如何煌煌,但体现在居民收入和消费指数上的水平让人同情,这个也是大多数以国有资本为经济主渠道的城市的共有特征,如经济远远比湖北发达的山东和略微强一点的辽宁,莫不如此.莫非国资是最狠心的那部分资本?再有就是荆门地处江汉平原腹心,离襄樊和荆州各有100多公里,沿途的小集镇建设和县城建设极差,形成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机构.在湖北人口密度如此之大,一个县动辄百万人口的情况底下,县域经济的萧索,小城镇建设的不作为,城市化率的低水平,可能就是湖北在经济数字尚可,但实则老百姓穷困潦倒的内在机制之一吧!总体来讲,荆门代表着苏醒的那部分湖北城市,虽然基础很差,但已经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祝福荆门,一路走好. 四:十堰:著名的汽车城,在中国今天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又显得有点落寞.不但很不幸的被一汽远远抛在后面,上汽,广汽,北汽都成了横埂在二汽人面前的一坐大山.搞的不好,连重庆长安,安徽奇瑞都有可能把二汽甩在后面了。是二汽选错了湖北,还是湖北辜负了二汽呢?更加让十堰人沮丧的是,就连这个五六七八汽,也被武汉政府把其中最有油水的轿车部分端到武汉去了.剩在十堰的,是载重汽车和配件项目.不过,我要说,湖北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二汽还仍然萎缩于十堰,最多在十年以内,在中国汽车供应商的名单上,再也不会有第二汽车这个名字了.十堰,深挖洞时代的产物,湖北人均GDP最高,平均工资最高的城市,湖北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城市.十堰,于鄂西山脉的深处,美丽的武当山和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的中心枢纽水库丹江口水库就在城市的附近.有着山水城市的先天的条件.十堰,湖北唯一进入市民化消费的时代的城市,在湖北,只有三个城市会出现塞车的情况,那就是车多路窄不讲交通规则的武汉,路窄车不多的襄樊,和汽车市民化时代的十堰.在出高速公路到十堰市区的公路两侧,有很多的农家乐,生意还颇为兴旺.食客的汽车停满了停车场.这个其实才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发达的最好的标志.不是豪华的场所,标志性的建筑物,辉煌的经济数字,而是老百姓开得起普通的车否,吃得有没有讲究.生活的有没有情趣.生活的范围的宽窄.在整个湖北的行走过程中,只有十堰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关于百姓生活的清河上明图.但深入了解的十堰,仍然是让人失望的.十堰,一个由高素质的移民构成的城市,一个由高度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构成的城市,一个由一个企业主导发展,政令统一的城市.不晓得是湖北的水土浸瑞了二汽人的精神气质,还是二汽人本身就出生草莽,不晓得城市生活的个中三味。十堰的气质不是工业化的,现代化的和都市化的.十堰也没有实现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优化.相反,十堰的气质是粗鲁的,农业的,混乱的和无序的.十堰的精神气质象一个夹手夹脚,咋富还贫的乡镇企业.以十堰的地方财力,以二汽人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的组织性来讲.十堰的城市建设,商业及其他三产的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城市清洁,城市管理是非常的令人失望的.特别是步行街之混乱,破烂,秩序,基础设施的完整等等等等.不向是一个从事着现代化的大产业的富裕城市应该有的水平.十堰应该是湖北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标兵,去浸染了湖北的粗砺和农村气息.十堰本该有山水城市的美名.却象一个衣衫破旧的乡村女子一样蓬头垢面.十堰应该明白,通过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实行居民福利的重要途径.十堰应该明白,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带动三产发展, 完善产业梯度的必由途径.十堰应该明白,良好的城市管理,是锻造一只高素质的市民队伍的必然条件.是改变城市气质和实现十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堰,请你还我们一个山水园林城市的明珠吧!五:襄樊;襄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诸葛亮隐居的所在,伍子胥的老家,也是传说郭大侠血战蒙古人的地方襄樊是中西部较大的城市之一,年约亿元,城市人口万左右是湖北出武汉以外最大的城市湖北文化,受两个亚文化圈的影响既楚湘文化和中原文化而襄樊则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更大一些襄樊的很多县市,口音已经是很明显的河南口音我以为这个也是透视襄樊的城市性格的性格密码!襄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襄樊硕大无朋的火车站和低矮破旧的商业街,华洋堂商品和管理的档次以及襄樊整个商业规划的混乱和无序车不多但混乱拥挤的交通,以及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人襄樊是一个初具规模但匪气十足的城市这个跟荆沙不同,荆沙是土气,襄樊是匪气,在襄樊的三天里,听说过太多的江湖仇杀,目睹了三个吸毒的混混抢出租车块钱并导致司机死亡的事件块钱,就买了活生生的三条人命呀!襄樊人,以当混混为荣,以礼貌斯文为耻!另外,对于襄樊的经济发展模式存疑,襄樊的工业,有来源于二汽的产业梯度转移,有以前的老军工,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比如纺织,火电,化纤等制造业但我很迷惑沿高速公路沿线,没有看到过象样的集镇和中小企业群体,没有看到开发区经济,郊区经济,小城镇经济,中小产业带等经济形式所以,我以为出二汽的天籁项目和发电项目以外,襄樊的工业发展是完全的假象很难想象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城郊居然没有递展,出城以后就直接面对成片的农田也很难想象,一个民间经济不活跃,城市的房地产业不活跃,空具一个中大型城市的规模,但缺乏经营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思维的地方,支撑得起经济的秩序发展和民生的改善襄樊,是一个还在梦着自己是个大城市的乡下六:随州:随州是2000年立市的地级市.古代随国的故地,随州因此得名,随州的历史悠久,曾侯乙墓及战国编钟就出土在随州.境内有诸多的战国遗址,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随州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区,境内工业基础薄弱,06年GDP总量有210亿元,城市人口近28万.是湖北经济基础较差的城市之一.对于随州我不想有更多的恶评,因为着毕竟是一个刚刚立市7年的城市.对于随州我也不想苛刻,因为随州的破落和羸弱已经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对于随州我只想给出两点建议.一,随州立市是正确的决策,所以,广水的兄弟们也不需要可以强调什么随县,孝感的分别了。 湖北人口巨大无朋,到处都是人口100几十万的县城,这样的县城,城镇规模过小,农村化的比例太高,县域管理范围过大,管理职能不容易履行,在这样的行政框架下,小城镇发展不起来,城市化率提高不起来,依托与城市的三产和工业也无从发展.就只有一个穷字到头了.湖北境内,行政区划极不合理,人口分布与行政力量一点都不匹配.设立随州,不但在襄樊和孝感之间完善了行政布局和城市布局,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经济水平.我以为,随州立市,在行政区划上走的还不彻底,象曾都区这样的人口170万的区还是过分巨大了,还有进一步划分的必要.我以为在当前湖北的地理人口分布情况底下,以每50万设立一区县为宜.二:随州的城市建设毕竟是从新开始,应该充分吸取先进省份,先进城市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上的经验,高起点,长远规划,和科学布局.不要走湖北城市在城市建设上的弊病,摆脱湖北城市建设混乱无须的惯性.说句实话,我不太看好随州行政当局的能力,那一条随州商业街,规划得,怎么说呢?一个农村供销社!实在是为随州担心,低水平的建设将浪费随州立市百年难得的机遇,遗祸无穷.随州,在没有希望的田野上!六:孝感:孝感,因24孝的故事而得名,24孝的故事,有三个都发生在孝感,分别是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孟宗哭笋.我想,能够在一地集中这么多的孝悌的先贤,当然不是侥幸,而是有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孝感,位于江汉平原腹心,距离武汉60公里,06年GDP约400亿,城市人口30万左右.在湖北的城市中间,孝感的城市是最干净,最整洁的,城市的主要街道的路面和绿化看起来都是有规划的和付出了彻实的努力的。城市不大,街面平整宽敞,主要的街道也不象襄樊,荆州等城市,显得人流特别拥挤,所以显得很有秩序.另外,具不完全统计,貌似孝感是湖北所有城市中极少数安装了人行横道红绿灯的城市.其间,与孝感人有一些交流,总体觉得孝感人可能是因为有好文重仪的传统,觉得市民的平均文明程度较湖北其他城市为高.说话的方式和言行举止显得更加文明.所以,我倒觉得民间关于孝感人奸猾的传言不地道!孝感是个小城,有着小城本有的寒酸和拘谨,但这个小城让人的感觉觉得是自爱的,自珍自重的,有教养的,小家碧玉一样的城市.街道虽然谈不上宏伟壮观,但至少干净整洁.城市虽说谈不上现代都市,但至少规划合理,节制有度,城区的商业街,从业态分布,商铺装潢,经营环境来看,在湖北都是秩序井然,布局合理和运营规范的.这个也体现出孝感行政当局在湖北的环境底下的先知先觉和孝感人的基础素养.整个湖北的工业,目前出了能源以外,几乎都依托于二汽带动下的汽车产业链.孝感的工业也是如此.当地富有磷矿,盐矿和石膏矿,可惜这些矿种都不是很有效益的矿种,还有一些机械,纺织,电子,食品一类的工业门类.工业基础较差,产业竞争能力不强,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还没有有竞争力的工业门类和产业带.所以,我觉得孝感辖地内400亿的GDP都多有水分.以孝感衔接武汉,交通方便,劳动力丰富,教育资源发达的情况来看,工业化显然是孝感最短的那块板.孝感,寒门中的孝子,一个贫穷但自尊的城市.祝福孝感,知道自爱的人不会没有春天.八:鄂州鄂州是个很有传统的城市,曾经的吴王故城,并且,真正的承接了云梦大泽,百湖之城的血统,最能代表江汉平原的地理特征的所在,同时也是武昌鱼的故乡.鄂州,城区人口约28万,06年GDP约合130亿元,是一个袖珍的小城.鄂州城市建设依西山傍洋澜湖,背依长江,是真正的江南水城,鱼米之乡.特别是从高速下来,洋澜湖湖滨公路一带,那真正植被葱茏,水面初平,微风袭来,锦波粼粼.城市建筑夹杂其中,即使西湖之美,犹不及洋澜湖壮阔,是我平生所见城市水景之美之大成也.然穿越湖滨,进入到城区以后,鄂州与任何一个湖北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商业凋敝,市容破败,城市比较农村化,从核心失去来看,城市气质拘谨小气,有比较重的乡村印象在里面,好在城市犹小.城市虽破,还不显得乱.从鄂州行政区划,和开发区的设立等措施看,可以见得湖北有拿鄂州做经济社会改革的试点的意思.一是划小行政区划,进行小城镇建设和特色产业区的建设,二是建立产业开发的高薪技术园区.再有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开发和以旅游等三产业的发展.这一思路本身,有高层见甑的大局观,并且应该也是适合湖北情况的好路子.可惜鄂州开发经有十数年.以湖北省支持,和鄂州所占之区位优势.鄂州试点,可以总结成画虎不成反类犬.鄂州在十几年的开发过程中成果乏善可陈,结局可比喻为一地鸡毛.这个也可见历届执政当局之无能,或者说湖北的草莽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迟滞力之巨大.鄂州,一个眼高手低,前途渺茫的城市.九:黄冈黄冈出了有200多个将军以外,还有就是有一个比黄冈还出名的中学:哈哈,黄冈位于鄂豫交界之地,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黄冈城区人口在30万以内,06年全市GDP约近400亿元.全市人口超过700万.是出恩施以外人均GDP最低的湖北城市.对黄冈有个误会,一直以为黄冈境内皆是山地,所以,可以理解为黄冈之穷,在于地理环境限制,其实黄冈境内真正的山地只有三成不到,其余地方,皆是具备很好的农耕条件的平原和丘陵.黄冈之穷,得抛开地理限制的原因另究根源.后来听朋友说到一个典故,我以为可以揭开黄冈贫困的原因.那就是在红安县,温州商人投资之出租汽车公司,被当地人租赁以后,既不还车,也不缴款,温州商人集体败走红安。黄州民风之彪悍由是可知,在革命的时代,表现出的是反抗精神,在治平之世,这种反抗精神就表现为刁蛮和凶悍了.但黄州的民风又是这样的奇怪,在这样的民风底下,黄州人又是及其重视教育的,这里是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的共同的故乡,这里有全国最出名的高中黄冈中学,还有在全国也比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中学升学率.另外黄冈地区的黄梅县,还是黄梅戏的故乡,婉约细腻的黄梅戏,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戏种.彪悍和细腻,蛮横和教化,哪一个才是黄冈的真相呢?黄州市区,面积较小,城市分新旧两个部分,新城建了一个很漂亮的澳康步行街,不过旧城仍然是目前的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黄州的建设,受制于黄州薄弱的财力,显得寒酸和局促.整个城市的格局看起来更象是一个小县城,而不应该是一个700万人口的行政中心.服务业,零售业,等各业的水平很差,当地的购买力明显不足.市场吸引力很差.其实在整个武汉周边的所有城市都有这个问题,羸弱的武汉不但无力负担牵引周边发展的责任.而且以中心城市的虹吸作用吸取周边城市的资源和机会.武汉和周边城市不是一种分工关系,而是一种竞争关系.甚至在零售业这种初级产业上,武汉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也扼杀了周边城市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而湖北政府在行政区划上的设置也是在胡闹.为什么把一个700万人口的行政中心设立在整个地区的边缘,武汉的旁边呢?,为什么不设置在这个地区的中心,比如麻城等城市呢?一个依附于武汉的地区的行政中心,出了对黄州的市民有益以外,对于其他的600多万居民是一个正解吗?嘿嘿,整个湖北省的行政区划的设置,不但多变,而且及其业余,湖北的落后,可见湖北的官老爷是要承担主责的呀!霍霍,说远了.黄冈,一个谜语一样的城市.第九:黄石。黄石,是曾经的湖北第二大城市,市区人口资料显示有70万,但根据实地观察的印象来看,是乎城市人口约在50万左右为准确,是一个小城,下辖的市县较小。06年的GDP约400亿,但人均GDP的排名在湖北还是比较靠前的。对于黄石的历史没有追问过,但我想,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里,传说中间那个精通铁器和水稻种植的古老的“三苗”民族在哪里呢?哪里是他们最早的发祥地呢?想到这个,我首先联想起来的就是黄石,这个建立在古铁矿矿床上的城市,这个中国最古老的铜矿的开发和冶炼地之一的城市。这个集中了在传统文明中一切财富元素之地,内有盐铁铜金之利,外有具备当时最高明的农业生产技术-水稻种植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如果不是在黄石,那个富庶一时,纵横天下的三苗又会依托与哪里呢?嘿嘿,当不得真,其实百度一下就可以确认,但不必了,我心理已经认定黄石它就是中华民族的共主之一,古老的三苗部落的曾经的财富中心。对于黄石,其实用失落两个字就可以概括他的现状,曾经是湖北最发达的地区,如今已经落后于省内的宜昌和襄樊,曾经有湖北地区城市最漂亮的市容市貌,如今已如一个年华老去的妇人般沧桑而成就,曾经拥有璀璨若明星的明星企业若干,如今几乎因为贪污和无能而纷纷“雨打风吹散”。黄石,就如同闲坐说玄宗的宫女,靠回忆过去来缅怀曾经的光荣。黄石,一坐渐渐老去的城市。第十一:潜江。潜江,中国省管县的试点城市,湖北三个省管县“潜江,天门,仙桃”之一。湖北的所有省管县,都大得特别过分,几乎都有100多万的人口,其中甚至有180万人口的中国第一人口大县“天门”。如此的大而不当,不知道湖北省管县的试点意义何在!?潜江,是湖北所有县城里给人印象最好的一个。城市粗具规模,规划合理有序,绿化不错,商业比较繁荣,城市供应比较充分,比如餐饮,娱乐,服务等等。皆较为有型,较之省内的黄冈,随州,咸宁等地区城市,犹有过之。潜江,城市人口约20万不到,06年GDP有130亿。嫌境内城市化率稍低。小城镇建设比较马虎!在如此大的一个人口基数上面。没有小城镇建设,是无从解决农村的升级问题的。潜江,足以成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模版,祝福潜江,越来越好第十二:仙桃.仙桃,湖北省省管县的试点城市之一,有多达150万的人口.曾经蝉联湖北省首强县十年,今年以来被潜江取代.城市人口数据报约29万,怀疑是包含乡镇人口在内.是一个小城,以经验估计市区人口以20万为上限.06年GDP约125亿元.是湖北省县域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和所有的湖北城市差不多,仙桃也属于极不讲究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地方.基本上谈不上城市绿化,也没有看见人民和的公共绿地,城市广场等综合性的市镇设施.主干道的建设也莫名其妙.一方面是新建的地产项目正在上马.另一方面主干道上居然有若干不知道什么时候上马的临时建筑居然成了城市的核心部分和商业中心.仙桃是湖北省内有消费传统的地方,区内商业繁荣,供应充分,各种服务业都有相应的发展.仙桃是省内很早开始工业兴市战略的城市,境内有仙桃毛纺等一批轻工企业较为有名,无纺布,卫生巾等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且企业成分多为民营.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为数极少的湖北县城之一.但从现状来看很不乐观,第一是明星企业的市场规模较为有限,自身扩展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植不力,且有拿明星企业当唐僧肉吃的嫌疑,这个是所有中西部穷人政府的通病.第二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思路不明确,明星企业既无愿望,也无能力扶持和带动当地产业化和产业带的形成,而不能产业带化的轻工业,几乎就是在等死.在这一点上,当地政府也是毫无作为.第三当地的工业技术水平低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奇缺,经营人员的格局在我以为最多就是洗脚上田的农民,缺乏文化.缺乏人才的企业是没有明天的.当然,仙桃毛纺的技术水平还可以,但又面临着全球性的毛纺业衰退.仙桃是湖北极少数实现了初步工业化的县城,但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