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山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山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山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山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6202006,Vo1.27,No.10目品斛学专题论述山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凤兰,贾蕊(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保健功能倍受现代人青睐.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开发小杂粮产业的优势,并针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发展小杂粮产业的对策.关键词: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山西省PxesentSituationandDevelopingStrategiesofSmallCoarseCerealsinShanxiLIUFenglan,JIARui(CollegeofLifeScience,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0,China)Abstract:Smallcoarsecerealsarethecollectivetermofsmallgrainandlegumecrops.Becauseofitsuniqueflavorandnutritionalfunction,smallcoarsecerealsnowattractmoreandmoreattention.Inthispaper,analyzesmainsuperiorityandproblemsinsmallcoarsecerealsindustrialinShanxi,inaddition,itputsforwardthestrategiesof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smallcoarsecereals.Keywords:smallcoarsecereals:industrial:presentsituationanddeveloping;strategies:shanxi中图分类号:$5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30(2006)10-0620-03小杂粮是指玉米,水稻,大豆,高梁,小麦等大作物以外的其它小作物,这些作物的共同特点是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耐旱,耐瘠薄,营养价值高,口味独特,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主要包括谷子(粟子),薯类,大麦,荞麦,燕麦,青稞,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等上百个品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也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多类型方向发展,越来越多地需要营养型,保健型,药用型的绿色食品,而小杂粮则以其营养的多维化和医食同源的双重用途倍受现代人的青睐.因此认真分析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对实现小杂粮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山西省发展小杂粮产业的优势条件山西省是我国小杂粮主产区,小杂粮主要分布于晋北,晋西北,太行和吕梁丘陵山区,主要有谷子,糜黍,荞麦,燕麦,绿豆,小豆,豌豆和马铃薯等,由于其小杂粮品种资源丰富,产品品质上乘,种植面积大且种类齐全,在国内外享有”小杂粮王国”之称.I.I地理优势山西省是中国北方的内陆省份,位居长城以南,黄河中游以东,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峦林立,沟壑纵横,土层深厚,海拔多在1000m以上,属中温带和温带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偏少,气候干燥,有”杂粮食品甲天下”的美称.山西省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华夏摇篮的一部分,种植业历史悠久,是农业多样性中心,原始农业始于新石器时代,周礼记有”其谷宜五种”.唐,宋时期山西”粟多”.I5世纪山西省全境内盛产黍稷,粱,麦(冬小麦,春小麦,荞麦),豆(黑,绿,黄,红,扁,小).山西省小杂粮生产地多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生产过程环境未受污染,是传统食品源又是现代食品源,是人类新型保健食品原料基地,更是天然食品源基地.1.2资源优势山西是小杂粮生产省,目前小杂粮荞麦(甜荞,苦荞),莜麦,糜黍,大麦,薏仁及绿豆,小豆,芸收稿日期:2006.08.07基金项目:山西师范大学校基金作者简介:刘风兰(1964.),女,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专题2006,Vo1.27,No.10621豆,豌,蚕豆,扁豆,黑豆等种植面积约2000亩左右,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十分之,占山西粮豆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总产量约250万吨.据测算,全省小杂粮总产值可达26.5万元,约占全省种植业总产值12.5%,农民人均小杂粮纯收入可达113元以上,在些地小杂粮收入已成为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山西省境内有人量品质优良的品种.19791981年【lI西省农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到40余种作物品种资源14216份,而谷豆资源有10438份,占征集总数的73.89%,堪称全国第.1-3品牌优势山西省有”小杂粮工国”的美称是由r存历届农业博览会上山西杂粮得奖最多,Iff西上特产品展览会享誉香港,深圳,厦门,上海和京滓.山西小米远有贡品”沁州黄”,近有”东方亮”“汾州香”,同际荞麦专家称山西寿阳养麦足”世界上最好最干净的养麦”,有土”盆儿洼”的甜荞饮誉U本,中荞麦记有”全国75%的优质养麦资源在Ill西”.还有“三分i”养麦,”串地龙”绿豆,”大红袍”小豆,”黑滚圆”黑豆,黑麦,鸟麦,黑玉米等名贵品种以及小杂粮的加工食品清徐灌肠,定襄口J捞,柳林碗托,灵丘凉粉,苦荞挂面,苦荞醋,苦养茶等名品都享誉全国.1.4人才信息优势在小杂粮研究,利用和特色产业的建立上,LLI西省有人才,信息优势.IlI西省有造诣很深,在国际上有名望的苦荞小杂粮专家,担任(Fagopyrum(国际荞麦杂志)编委,国际养麦研究协会中国区召集人,与国外多个国家与地区有合作和交往.山西省还是农业部全国荞麦科研协作组,全国食用豆类科研协作组,能协调国内各省区养麦,杂的研究,生产,推广和加工工作,以从中得到信息.另外,我们还有批小杂粮食品加工专家,正在为小杂粮事业默默奉献.1.5产业优势山西省有多家小杂粮加工企业,星罗棋布于三晋火地:大lJ,一灵,灵丘,山阴,忻州,河曲,静乐,太原,娄烦,古交,和顺,武乡,陵川,高平,晋城等县市都有小杂粮加工企业,尽管这些业设备简陋,技术滞后,规模不大,档次小高,批量也不大,但有的产品却行销全国,问鼎社会,受人青睐,反映了产业方向.如果加强扶持力度,注入资金,依靠技术进步就可以形成产业6】.2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优良种质资源贫乏,产品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山西省小杂粮作物多,栽培范围厂,但长期以来受重”大”轻”小”思想的影响,小杂粮种质资源引进较少,栽培品种多以农家品种自选,自留为主,难以形成多生态基因组合优势,而且由于缺乏良种繁育体系,农民提纯复壮,选育优种意识差,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没能发挥品种特有优势,造成许多名优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的下降.小杂粮产区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再加IJJ西省小杂粮生产一直处于农户口粮调剂和农业生产的填空补缺状态,种植分散,单产水平一直徘徊在1200kg/hmz左右,增产幅度缓慢,对照50年来大宗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的单产和总产分别提高319倍和412倍,小杂粮仅提高了216倍和110倍,又由于土壤瘠薄,没有水肥投入和很少施用农药化肥,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带来破损粒,异色粒多,整齐度差,水分含量超标等较差的物理品质,严重影响了小杂粮原粮的加工和销售,制约了小杂粮产业的发展.2-2加上水平低,增值能力弱用小杂粮可加工成各类食品,其经济效益会比原粮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而在山西省,由于小杂粮加1业生产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对小杂粮加工先进技术的研究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研发力量与其它产业比较相对薄弱,长期以来以引进为主,导致山西省小杂粮加_L业基本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加工,产品形式币.一,加工,包装技术落后,卫生性,安全性,营养性差,加之制成品保鲜难度较大,缺乏先进的保鲜技术,从而使大量的低质产品充斥市场,产品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高,综合利用差.目前山西省还有大量小杂粮只用于饲料,造酒等,既不科学,经济效益又低,严重影响了小杂粮的消费,阻碍了我国小杂粮产业发展.2-3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存在无序竞争近几年来,对小杂粮的价格放开后,在一一定的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之间缺乏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经常使农民无所适从,种植的面积和品种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而且小杂粮销售缺乏管理和协调,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农民通常根据当年收成情况和贸易公司的开价决定是否销售,丰年价跌,欠年价滥;另外由于缺少经纪人,没有储备销售和合同订单,在很大程度上生产者的利益被经营者控制,其结果是挫伤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4生产方式落后,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小杂粮生产是近l0年在市场经济刺激下迅速发展起6222006,Vo1.27,No.10来的新产业,并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今社会消费时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山西省小杂粮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存在脱节,没有建成一个集科研,良种,良法和商品化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名品小杂粮基地和产业带,小杂粮加工企业也保持在中,低档水平生产销售,有的厂家虽设备先进但生产构不成规模,质量产量没有保障而不能实现”龙头企业”效应,有的是维持简单再生产且种类齐全,加工产品多样的中小型企业,以销定产,灵活营销,也未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理想模式9,缺乏系统化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措施,不能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生产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科研,生产,流通尚未形成一体,这种局面不利于小杂粮产业的良性发展.3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对策3.1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加强小杂粮品种改良研究小杂粮营养丰富,是重要的营养,保健食品源,开发小杂粮产业,要加快小杂粮品种引进,筛选鉴定和良种繁育,不断满足国内外贸易的需求.因此组织全省乃至全国的科研力量,开展小杂粮品种改良工作,尽快选育一批商品性好,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新品种,对名优农家品种进行及时的提纯复壮,加速良种繁育,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种资源,尤其对国际市场走俏的品种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多点试验示范,以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3.2建立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发展规模经营要突破数量农业的老观念,突破地区粮食自求平衡的老观念,突破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老框框,树立品牌农业的新思想,树立市场农业比较优势的新思想,树立现代农业的新思路,积极扶持和发展优质小杂粮繁种基地,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走产业化开发之路.选择传统产区,按照适当集中,规模发展的原则,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形成规模生产,统一基地建设标准,确保基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对基地内的小杂粮产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实行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加强质量检测,做到产品安全,优质8.以高新技术为支持和先导,使基地建立在高技术含量的高起点之上,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效应,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小杂粮生产的全面发展【1o1.3.3加大小杂粮食品的开发,提高小杂粮档次,实现小杂粮加工增值努力培养本地的龙头企业,以尽快实现小杂粮的高附加值,改变小杂粮生产和后加工停滞不前的局面.充分利用现有食品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积极开发小杂粮食品资源,研究开发小杂粮传统制作方法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财政的支持,利用国家扶贫资金,优质农产品开发资金等,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通过与外商的合作,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的加工技术,保鲜技术和设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质量过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努力打造山西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小杂粮品牌,实行产,学,研结合,力争以研究促进生产开发,加工带动生产,使小杂粮生产呈现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Ho.3.4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小杂粮产业化发展I小杂粮产业化必需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小杂粮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要尽快建立以各种合作组织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杂粮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技术,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把科技服务放在首位,加强农业适用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积极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为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小杂粮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小杂粮生产,加工的技术档次.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与全国联网的信息网络系统,搞好信息的预测,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为农民和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引导小杂粮产业化的正确走向,使山西省小杂粮打入全国或国际市场.参考文献:11孙桂华.辽宁省小杂粮区域发展的探讨.辽宁农业科学,2003,5):29.30.2林汝法.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杨春,田志芳,李秀莲.山西优质小杂粮产业化条件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2):54-57.4贾果袅.山西小杂粮竞争力分析和财政支持对策研究J.山西科技,2004,(3):6-10.5梁宗栋.抓住育种源头,发展小杂粮产业J.种子科技,2004,(3):132.133.6卢铁钢.加入WTO后我国小杂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