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上津镇.doc_第1页
郧西上津镇.doc_第2页
郧西上津镇.doc_第3页
郧西上津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郧西(天河)七夕文化 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爱情神话传说代代相传,妇孺皆知。那么,这一感天动地的人神爱情传说起源于何处,却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 最早记载“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个美丽传说是诗经.小雅.大东:“维有天汉,监亦有光。跋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此为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是最早将织女、牵牛二星放在一起的记载,但这里只有简单的譬喻,没有故事。到了汉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已臻成熟。那么,“牛郎织女”的起源地可能在哪里呢?目前有山东说、山西说、河南说、陕西说、河北说、湖北说等11地。但随着2008年国务院将山东沂源县与山西和顺县申报的“牛郎织女传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理说应尘埃落定,但由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有遍及神州的民俗基础,全国各地不时提出新的观点来印证,以至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湖北既提出襄樊说和老河口说,郧西说也因运而生,并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这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和七夕文化在郧西有着诸多自然和历史的印证可知。 郧西天河与七夕神话故事中的天河同名,且多条河流名称、走向与神话传说中的一致。天河东边是杨家河、归仙河,西边是美女河、仙河,正好与天象对称。天河流域郧西县城东南边的石门湾山上有尊貌似女像的山石被称作“石婆婆”,在西北部的华盖山上也有座似男人像的山峰被称作“石公公”。郧西人祖祖辈辈都认为这两块山石是牛郎、织女的化身。在天河上游的河中间有块兀立的巨石叫“金钗石”,传说是王母娘娘拔簪划天河时遗落在此的金簪化石。郧西县城西部的悬鼓公园里还有一个如“悬鼓”的山石,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石头,也有传说是织女下凡洗浴时放置衣服的仙石。天河东面羊尾镇有一座海拔1069米的娘娘山,山顶的娘娘庙里供奉着王母娘娘的神像。此外,城关镇悬鼓观东北方向的石梯子山上有一座尼姑庵,叫“天池庵”。很久以前,这里是香火旺盛的地方。一边是观一边是庵,一边是女一边是男。经考证,是淳朴的郧西人为了纪念牛郎、织女而修建的。就连十分崇尚七夕文化的日本人,也认定了河汉(天河、汉水)相连的郧西天河是七夕文化的起源地。大约编成于公元765年日本第一部诗歌集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有“汉水连天河”的记载。因此,汉水流域郧西的天河并非一条简单的河流,她与牛郎织女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在天成像、在地成形”,而且在“民间也成风俗”。今郧西县天河流域观音镇、涧池乡、羊尾镇和夹河镇有许多人都能随口演唱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些关于牛郎织女的歌段子,有可能是牛郎织女的蓝本,“错传圣旨、牵牛游园、织女绣十针、花园相会、贬下凡间、牛郎遭难、兄弟分家、织女想四季、私下凡间、牛郎闹五更、老牛做媒、织女考牛郎、欢乐杨家湾、牛郎织女看花灯、织女怀胎、秋季赏新捉拿织女、鹊桥相会”等十八个段子。为“七夕文化”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佐证。此外,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天河口民众都会进行放河灯、“请七姐”等许多流传下来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正是演变成“七夕节”活动的确切证据。 为发掘七夕文化,郧西在县城兴建了天河广场,并在广场东侧建起面积达7286平方米的七夕文化园。园内设有情侣大道、月季园、合欢苑、星座广场、玫瑰园、相思林、红豆林等景点20个,栽植名优景观树木267棵,绿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并规划在七夕广场安装长18米的金牛,建13米高的织女雕塑;把郧西建成约会之乡”、天河建成“爱情之河”。 郧西境内的七夕文化遗存天河为郧西境内的第三大河流。据同治版郧西县志记载:“天河,源出陕西山阳县天桥北行八十里至圆泽始入县界,南流至凌云寨又东流至南关折而南八十里至布袋口,乃此流南折入汉江。”由此说明,天河这一名称很早就有,历史非常悠久。天河口牛郎庙天河入汉江处的天河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天河口北面山上至今保留有“牛郎庙遗址”。娘娘山在天河口北面有一座巍峨的娘娘山。传说当年王母娘娘在此修道成仙,且多次在此召见各路神仙,举办蟠桃盛会。现在山顶上还存有娘娘庙、八仙石船、蟠桃园、灵官殿、石林、龙头香等古迹。“石公公”与“石婆婆”在天河中游,郧西县城关镇天丰村的石门湾的山上,有一具石人,状若妇女,人称“石婆婆”。在县城北面的华盖山上有尊石人,状若老头,人称“石公公”。当地民间传说“石公公”和“石婆婆”的石像就是牛郎织女的化身。他们隔河相望,脉脉含情等待着年年的七夕相会。牛郎山与织女山 在天河上游的天河电站北面10余公里,有两座隔天河相望的高山,当地人称“牛郎山”和“织女山”。相传,当年牛郎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织女时,被王母娘娘划道天河相隔,牛郎与织女便隔河相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山峰立在了天河的两岸。天河为汉江上游北岸支流之一。发源于秦岭东南麓陕西省商南县天桥洞,流经山阳县西照川镇西南入湖北省郧西境,南流至天河口注入汉江。全长84千米,其中流经郧西62.7千米。为郧西境内的第三大河,是中国唯一以“天河”命名的河流。 “天河”一词的来源很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已经称银河为“天汉”了。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报箱。”。诗中的“汉”当时既指“天汉”,也指“汉水”。事物纪原亦有:“楚怀王初置七夕”的记载,也就是说在战国时代,汉水流域就已经有“七夕节”了。既然汉水是跟郧西天河相连的,而“七夕节”又最早是在汉水之滨形成的,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定牛郎织女的传说与汉水与天河相关联。 这条被称之为天河的河除一路流出两岸的田园风光与山石奇景外,还流传一出着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天河与汉水交汇的天河口,至今还保留着“牛郎庙”;在天河口不远的北面,矗立着一座秀拔的“娘娘山”,传说王母娘娘不仅用簪子划出了一条天河,拆分了牛郎和织女,而且还呆在这里执守天规;在天河中游的郧西县城有隔河遥遥相望、永恒相守的两座山,由牛郎化成的“石公公”、织女化成的“石婆婆”;在天河上游有隔河默默远眺的“牛郎山”和“织女山”等。就连十分崇尚七夕文化的日本人,也认定了河汉(天河、汉水)相连的郧西天河是七夕文化的起源地。大约编成于765年日本第一部诗歌集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有“汉水连天河”的记载。因此,汉水流域的天河并非一条简单的河流,她与牛郎织女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在天成像”,而且“在地成形”。 年华似水,天河清浅。今七夕又至,人一生的浓情,在天河与君语。 观音镇境内天河口风景区,集自然风光与人文遗迹于一体。狮子头高耸云天,太平岩直插汉江,金鸡料水流湍急,白龙岩景致奇妙,是探险漂流好出处。此外,“天下第一砂坝”工程亦值得一观。孟良焦赞寨位于天河口两华里的庹家湾村。传北宋抗辽大将杨业之子杨延昭(杨六郎)奉命把守三关(即夹河关、六郎关、漫川),派孟良和焦赞来天河口把守关口。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将其驻扎过的地方称之为“孟良焦赞寨”。在如今的庹家祠堂的古砖上还见得到“焦赞忠魂随帅去”的字样。天下第一砂坝坝长82.5米,坝高17.6米,由8块84的铜砖预制板组成,它的设计是奇特的,当水面超过坝高0.5米时,坝体挡板会自动翻起,让洪水通过;当水面低于坝顶0.5米时,坝体挡板会自动回位,拦住河水。白龙岩距天河口上游约一千米。传此乃唐僧取经途经汉水,白龙马偷生一子,被留于此。因悬崖之上有一条长约8米的岩石似白龙,故名。据说白龙岩作可预报天气,白龙身体湿润就会下雨,龙身无潮则会天旱。狮子头位于天河口码头的西侧,面朝汉江,面部岩石呈狮子脸型,岩头的树木如狮子头鬃,眺望滔滔江水。太平岩在天河的左下侧。传古时天河口水流湍急,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这道山梁慢慢向前生长,最终直插汉江,使天河口形成了一个回水湾,形成一天然河港。金鸡料距天河口只有4公里。据资料记载,历史上曾多次疏理该处河道,但收效甚微。如今仍是水流湍急,波浪翻滚,令过往船只心惊胆寒。而金鸡料的旁边却有一占地千亩的天然沙滩,置身滩上,非常惬意舒适。此外,200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专家在天河南岸郧县五峰乡乔家大院发掘50座春秋古墓和麇国地下都城。2007年又在天河北岸郧县观音镇庹家湾发掘战国特大古墓。宋代巾帼英雄穆桂英金戈铁马、大战洪洲(今天河口附近庹家洲),在此名传千古。 郧西天河风景区规划范围:北至王家坪村一组,东临福银高速,西至榆树关,南至建湘废物收购公司,总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范围:北至碧莲池,西至悬鼓观,东至天池映月,南至马背脊。风景区以“郧西古景,神秘天河,七夕民俗”为景观特色,以“天河飞鹊桥,牛郎会织女,秀峰留神影,浪漫七夕情”为旅游主题,以观光浏览、旅游度假,休闲疗养、森林探险、生态保护为主要功能,兼顾城郊文化公园的旅游景区。 天河风景区规划为六个景区:分别是鹊桥神影、天河探缘、韭崖新雨、天河风光、天河人家、森林探险。其中,鹊桥神影景区面积72公顷,包括悬鼓观、祖师殿、三清观、观音殿、牛郎庙、老人石峰、石门激浪、天池映月、梦幻鹊桥。天河探缘景区面积107公顷,包括寨沟、隐龙湖、思源山庄,构想规划牛郎织女村、情人谷、碧莲池、桃花岭、奇乐园。天河人家景区构想规划韭崖新雨、天河农家乐、天街、樱花谷、茶园探青、百草园。森林探险景区位于风景区南端,面积120公顷,构想规划为拓展训练基地、真人实战场、森林氧吧、滑草。规划设计有水景旅游线、农家风情旅游线、七夕文化探缘及民俗体验旅游线、宗教文化旅游线会议度假旅游线等五条旅游线。附:郧西境内的七夕文化遗存天河口牛郎庙天河入汉江处的天河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天河口北面山上至今保留有“牛郎庙遗址”。娘娘山在天河口北面有一座巍峨的娘娘山。传王母娘娘在此修道成仙,且多次在此召见各路神仙,举办蟠桃盛会。现在山顶上还存有娘娘庙、八仙石船、蟠桃园、灵官殿、石林、龙头香等古迹。“石公公”与“石婆婆”在天河中游,郧西县城关镇天丰村的石门湾的山上,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