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书法.ppt_第1页
怎样欣赏书法.ppt_第2页
怎样欣赏书法.ppt_第3页
怎样欣赏书法.ppt_第4页
怎样欣赏书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樣欣賞書法 綱要 一 前言二 指導學生欣賞書法的要領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2 指導學生體會書法的技巧3 指導學生瞭解書法史的演進4 指導學生欣賞筆畫之美 綱要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6 指導學生欣賞章法之美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8 指導學生欣賞書法與內容結合之美三 結語 綱要 中國書法欣賞一 前言中國文字與圖畫文房用具的特色內容與書法的相互輝映 綱要 二 書法的價值乾隆皇帝的人間三件稀世珍寶國際拍賣市場的書法價格 綱要 三 書法的日常應用春聯輓聯輓帳亭閣對聯題辭書信公告 綱要 四 書法欣賞的要領筆畫間架章法風格墨色書法與內容的相映 綱要 五 書法的欣賞舉例楷書 顏真卿 顏氏家廟碑 行書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草書 懷素 自敘帖 篆書 鄧石如 白氏草堂記 隸書 漢禮器碑 綱要 六 結語書法的實用價值仍然存在書法的藝術價值愈來愈大 前言 近幾年來 臺灣地區的書法已逐漸蓬勃發展 學書法的人也越來越多 每年除全國性美展外 各地區都舉辦地方美展 水準也逐年提升 前言 各地文化中心或社教機構辦理書法研習班也非常興盛 加上展授書法的美術館與畫廊不斷增多 國內外拍賣書法的價格也逐步提高 全國在提高生活品質的呼聲中 以懸掛書法代替酒櫃 也逐漸獲得認同 這是民國以來 推展書法最好的時機 前言 至於學校書法教育方面 也隨著書法的發展而漸受重視 在各級學校中 國民小學的 寫字課 最上軌道 大學院校的 書法課 師範院校為必修 一般大學院校為選修 而且各校都聘請極專門的師資 所以書法課都很順利推展 前言 唯獨中等學校的書法課最不健全 一則因為聯考不考 學生不重視 二則書法合併在國文課實施 一般國文教師並不清楚 三則缺乏健全的書法師資 以致中等學校的書法課難於推展 這是必須設法加以解決的 前言 在中等學校的書法教學中 大多偏重書寫技能的指導 只要正常教學 都可以教導學生寫出合乎法度的書法 而最不足的便是書法的欣賞 學生面對一件書法作品 不能說出這件書法好在那裡 不好在那裡 這種對書法優略劣莫辨 是忽略書法欣賞教學所造成的 前言 其實書法欣賞是書法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 學生懂得欣賞書法之美 便會喜愛書法 由於喜愛書法 更能陶冶性靈 培養優美的情操 可與繪畫 音樂 舞蹈等共同達到美育的目標 所以書法欣賞教學已是刻不容緩的要事 前言 近年來 對於書法的研究日益興盛 各大學研究所的書法論文也逐漸增加 但是 研究書法教學的論文就很少 尤其 研究書法欣賞教學的更是少見 前言 一般書法論文的探討 偏重書寫技能和書學理論兩方面 在一篇論著中能牽涉到書法欣賞教學的 已經十分難得了 本論文僅能在有限的篇幅 集中心力探討指導學生欣賞書法的要領 至於書法欣賞教學的全面性探討 則有賴於書法界諸先進 二 指導學生欣賞書法的要領 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在世界各國文字中 只有中國書法成為藝術 可以懸掛展覽 販賣及布置之用 並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中具有極高的價值 為何獨有中國書法能達到藝術境界 首先要讓學生完全了解 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 為何獨有中國書法能達到藝術境界 首先要讓學生完全了解 中國書法所以能成為藝術 第一 是中國書法所書寫的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從圖畫演進而成 也就是從圖畫抽象化而成 因此 中國文字便有抽象畫的底子 如 大 字便接近抽象畫正面的人 橫畫代表兩手 上半部是頭和身 下半部則是兩腳 確像一個正面的人 中國字既是抽象畫 便與繪畫一般 具有藝術的性質 自然成為一種藝術 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 中國文字不僅是抽象畫 依照中國文字演進的過程 其抽象化的程度也不同 更形成各種不同的抽象畫 真是多采多姿 令世人嘆為觀止 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 首先 將中國文字演進的過程 從目前可考資料而言 最早是商周銅器上的金文和龜甲牛骨上甲骨文 以及許慎 說文解字 上所收的古文 籀文及大篆等 這些文字因資料不足 無法明確看出其演進的痕跡 且在秦以前 乃選擇與小篆相應的 大篆 為名 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 秦始皇以小篆統一天下文字 小篆乃自大篆簡化 抽象化而來 此大篆更不像繪畫 秦代小篆流行之際 監獄事務繁忙 小篆不能符合社會的需要 又加以簡化和抽象化 便成了隸書 漢初逐漸美化 又成為八分 比小篆更不像圖畫了 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 漢代為因應工商業的發達 隸書又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再加以簡化和抽象化 又產生章草 行書和楷書 楷書到了三國已相當成熟 直到隋唐才完全擺脫隸書 它比隸書更抽象化 更不像圖畫 行書到了晉代王羲之之父子已達到巔峰 因筆畫比楷書更簡化 也更抽象化 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 在先秦大篆是最接近圖畫的 在商周之際的金文 許多圖騰和繪畫極為近似 秦始皇以小篆統一天下文字 小篆乃自大篆簡化 抽象化而來 此大篆更不像繪畫 秦代小篆流行之際 監獄事務繁忙 小篆不能符合社會的需要 又加以簡化和抽象化 便成了隸書 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 漢初逐漸美化 又成為八分 比小篆更不像圖畫了 漢代為因應工商業的發達 隸書又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再加以簡化和抽象化 又產生章草 行書和楷書 楷書到了三國已相當成熟 直到隋唐才完全擺脫隸書 它比隸書更抽象化 更不像圖畫 1 認識書法的藝術性 行書到了晉代王羲之之父子已達到巔峰 因筆畫比楷書更簡化 也更抽象化 章草到二王父子又簡化成今草 到唐代張旭懷素更進而簡化成狂草 又比行書更不像圖畫 更抽象化 中國文字的演進 到了唐代才告一段落 自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以至行書 草書逐漸抽象化 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抽象畫 使中國書法的表現精絕無比 第二 是中國書法使用毛筆 中國毛筆的發明 以長沙戰國楚墓發現的兔毫筆最早 董作賓根據殷墟出土甲骨片上所殘留的硃書和墨痕 考訂是用毛筆所書寫 祝嘉又稱 甲骨文字小像蠅頭 毛筆的製造不是相當精良不能寫的 註1 可見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毛筆已經相當精良 其發明還要更早 第二 是中國書法使用毛筆 中國毛筆的製造與西方水彩筆等不同 大抵分為散卓筆有柱有被筆 其最大特色是有尖 毫毛勁直富有彈性 是動物的毛所製成 含墨性良好 書寫時可以表現筆鋒的趣味 可以寫出方筆和圓筆 又可作中鋒與側鋒 加上筆畫的大小和粗細的變化 可説功能齊備完美 讓書法家得心應手 揮灑自如 這是中國毛筆所獨具的特性 第三 是中國書法使用墨錠 這種墨在漢以前是天然石墨 三國時曹操尚有收藏 陸雲 與兄機書 一日上三台 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 註2 第三 是中國書法使用墨錠 到了漢代因天然石墨已用盡 遂發明松煙墨 中國書法使用墨條 表現出一種特有的墨彩 由於沒有五彩豔麗的顏色 更有一種中國特有的氣韻 既高雅 又平淡 令人有脫俗的感觸 這和西方的繪畫 在色彩上有極大的差異 第三 是中國書法使用墨錠 然而 中國書法雖然用墨 但是仍可由墨的濃淡分出不同層次的色彩 在表現上仍能達到序變的目的 近年來 部份書法家提倡彩色書法 將書法寫成五顏六色 顯得極為俗氣 至仍無法獲得書法界的認同 這就是中國書法的特色 第四 是中國書法使用宣紙和箋紙 中國書法使用宣紙和箋紙 與洋紙不同 亦即這種吸墨性很強 落筆之後 墨汁立刻滲入背面 使墨與筆渾然合一 無法分離 這種墨在紙上有深沉 沉著的感覺 在欣賞上比較耐看 與西方洋紙 色彩浮在表面的感覺大異其趣 這也是形成中國書法的一大特色 2 指導學生體會書法的技巧 要指導學生欣賞書法 必須要親身體會書法的技巧 也就是必須學習書法 從書法寫作中 可以體會各種筆法要領 及書法的特色 例如 在楷書上 從顏真卿楷書的學習 可以體會圓筆的要領 如何才是完美的 那種是有缺陷的 經過學習之後必有體會 又從歐陽詢楷書的學習 可以獲得方筆的要領 以及方筆如何寫才算最好 那樣是不好的 學了之後必有所得 2 指導學生體會書法的技巧 如果不加以學習 看了顏柳的書法也不知其所以然 更談不上欣賞他們的奧妙之處 其他如篆隸行草更須要實際加以練習之後 才能了解和欣賞 2 指導學生體會書法的技巧 陳繼儒說 世人愛書畫 而不求用筆用墨之妙 有筆妙而墨不妙者 有墨妙而筆不妙者 有筆墨俱妙者 有筆墨俱無力乎巧呼 神乎膽乎 學乎識乎 盡在此矣 註3 則欲知用筆用墨之妙 更非親自臨寫不可 故指導學生欣賞書法必須要先體會各體書法的技巧 3 指導學生瞭解書法史的演進 要指導學生欣賞書法 還要瞭解書法史的演進 對歷代書法家 以及他們所創作的書法有進一步的探索 其次 尚須了解各個時代不同的書風及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陸時化曾說 或妄論不休 不但不著痛癢 所論朝代 以前作後 以後作前 則又大煞風景 註4 這是指不明瞭書法史而妄作評賞所產生的弊病 所以 考究年代 了解書法的演進及歷代不同的書法 是欣賞書法不可或缺的 3 指導學生瞭解書法史的演進 如欣賞魏碑書法 則須了解北朝樸拙剛勁的書風 其書體由隸書演進為楷書的過渡時期 仍保留部分八分的結體 所以和成熟的隋唐楷書不同 所謂古樸 就是還保存八分的筆法 這就是早期尚未成熟的楷書 又因北方在異族統治下 文化較低落 因此錯別字特別多 加上這些異族愛慕中華文化 沒有禁碑之令 所以北方立碑特別興盛 瞭解這些 才能看懂魏碑 再進一步欣賞它的優劣了 4 指導學生欣賞筆畫之美 指導學生欣賞書法 先從筆畫入手 筆畫是書法的基本因素 書法作品是由一筆一畫組成的 筆畫錯誤欠缺 書法就產生缺陷 或甚至不能成為書法作品 所以 自古以來 學習書法最重筆畫 在楷書有永字八法 歷代不知有多少篇章討論這八種基本筆法 然而 直到今天 學習書法的人 要把筆畫寫得完美 仍非易事 4 指導學生欣賞筆畫之美 古人論筆畫皆須三過筆而成 註5 所以孫過庭 書譜 說 一畫之間 變起伏於鋒杪 註6 都是要求要把筆畫寫好 4 指導學生欣賞筆畫之美 筆畫可分起筆 行筆和收筆三部分 不論是起筆的點 行筆的弧度和收筆的點或尖 都要方圓分明十分完美 這些地方若有缺點 便會破壞書法的美 缺點愈多 就愈不成書法了 大抵言之 歷代大書家的作品 其筆畫都能寫得完美 一般人的書法就很難沒有缺點 如圖一 為顏真卿書 顏氏家廟碑 其筆畫極為優優美 不論起筆 行筆或收筆都相當標準 因此 可以作為學書者的範本 顏真卿 顏氏家廟碑 4 指導學生欣賞筆畫之美 至於圖二乃偽顏真卿書 竹山聯句帖 其 還 字辵部末筆平捺拙劣 近 字直畫亦甚難看 砌 字中間真畫起筆不對 收筆亦欠佳 藤 字艸頭左直起筆不正確 長 依 二字斜捺極差 幾乎每字都有筆畫缺陷 令人一看就覺得不對勁 毫無美感可言 所以 這一件是學顏體還未成的人所偽造的 與 顏氏家廟碑 在筆畫表現上有天壤之別 他如篆 隸 行 草各體都是一樣 只要拿大書法家的作品和一般人相比 就可一目了然 偽顏真卿書 竹山聯句帖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 字由筆畫組成 如何將筆畫作最適當的安排 以達到最美的境界 便是間架 又稱作結構 字的間架若不好 便破壞字的美感 世傳王羲 筆勢論 說 一點失所 若美人之無目 一畫失手 若壯士之無肱 註7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 可見筆畫排列不妥當 將產生極大的缺憾 甚至不成為書法了 趙宦光說 若但知用筆 不知結構 全不成形矣 註8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 一個字筆畫的安排 首先是筆畫的大小 長短 粗細的變化 其次是筆畫與筆畫間的距離 筆畫的疏密 輕重等 最後是筆畫與筆畫間的交叉的角度 以及筆畫的照應等 在理論上說 每字都有無窮個安排的方式 間架就是要從中選取那個最美的 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 就歷代大書法家的字 都能達到這個水準 大抵言之 優美的間架都有適當的比率關係 整個字須維持勻稱 平衡的狀態 還要進一步達到照應 平衡的動感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 最後更要進入變化無方的境界 在書法創作上可説是最困難的 間架尤在書法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偽歐陽詢 大字結構三十六法 是談論間架極佳的論著 註9 可作為指導學生的參考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 綜上所述 間架先求平穩 再求姿態之美 欲求姿態之美 必須應用移情作用 這個原理本是德國美學家立普司 TheodorLipps1851 1914 所倡導 主張藝術欣賞以情意為基礎 使物我兩忘 以達到融合為一之境界 註10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 也就是將物擬人 使物變成有感情 能活動的人 或將人擬物 使人物化成一體 物喜人亦喜 物憂人亦憂 書法的欣賞也是一樣 點畫本是墨痕而已 經排列後成為有骨 有筋 有肉之軀 又有雄偉 飄逸 秀麗 剛勁 謹嚴等種種姿態與韻致 這就是書法欣賞的移情作用 懂得這個原理 才能欣賞書法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 字的間架 如果將它擬為人 間架安排妥當 好像一個人不但可以站起來 又具有各種姿態之美 反之 若布置不妥 就像一個病人 不但站不起來 並顯出病痛令人不舒服 一張成功的書法 其中每字都是平穩而富有韻致 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 尤其以行草書尤難 如圖三為米芾 蜀素帖 每字筆畫的安排與連接 都恰到好處 沒有一筆可以移動的 而且姿態優雅 令人嘆為觀止 圖三米芾 蜀素帖 5 指導學生欣賞間架之美 而圖四是偽米芾 鶴林甘露帖 其中各字間架極為粗俗平常 沒有優雅的姿態 與 蜀素帖 相比真是差以千里了 如 米 氏 有 鶴 林 甘 露 剎 請 諸字間架皆平凡無奇 那像是大書法家米芾的真蹟呢 真是名家的書法間架 和一般人必有相當的差異 只加以比較 便不難發現 圖四偽米芾 鶴林甘露帖 蜀素帖 6 指導學生欣賞章法之美 由筆畫而間架 再來就是章法的欣賞 章法亦稱布局 是整件書法作品的排列 先排字成行 再組行成章 也就是書法行列的安排 要使每一行都有上下一貫的氣勢 而左右具備顧盼的姿態 蔣仲和說 外氣言一篇虛實 疏密管束 接遞下 錯綜映帶 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 第二行不可移至第一行 註11 此以章法為書法的外氣 乃全篇字行的照應 也是書法的重要問題 安排得宜 書法自可顯現風韻神采 反之 全篇將有雜亂無亂的感覺 6 指導學生欣賞章法之美 關於行列的安排 一般有三種 胡小石說 自分行之整齊與否 可分三式 一為縱橫行皆不分者 二為有縱列而無橫行者 三為縱橫行俱分者 註12 這三種在各種書體的應用大致如下 6 指導學生欣賞章法之美 一為縱橫行皆不分者 是一種最放縱無拘的方式 除草書 尤其是狂草外 十分罕見 二為有縱列而無橫行者 這種方式以行草為主 行草講求變化 字可大可小 可長可短 有時一字可佔二格以上 有時一格可容二字以上 所以不宜加橫格限制 至於直行 一般仍然保有 保存直行 為參照的依據 否則漫無標準 在創作上更難以掌握 6 指導學生欣賞章法之美 三為縱橫行俱分者 也就是打方格的樣子 這種格式最拘束 每字佔一格 很不自由 適合篆 隸和楷書 這三種書體以實用為主 講求整齊 所以 一般都以打方格為主 如此可以做得十分端整 6 指導學生欣賞章法之美 在字行的安排上 須注意整幅書法的完整性 統一性 整齊性 還要進一步講求調和性和多變性 使變化中寓端整 而整齊中寄變化 使奇正相生 以達出神入化之佳境 圖五 為趙孟頫楷書 三門記 是屬於縱橫俱分者 所以每字一格 極為端整有法 圖六則為懷素狂草 自敘帖 是屬於有縱列而無橫行者 其字楷譯 笈杖錫 西遊上國 謁見當代名公 錯綜其事 遺 其字大小參差 長短不齊橫列極不整齊 頗富變化之逸橫 圖五趙孟頫楷書 三門記 圖六則為懷素狂草 自敘帖 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 書法藝術之美 本是一個整體 經由筆畫 間架及章法的安排 再加以融合 會呈現一種整體的美 這種美就是書法的風格與氣韻 這種風格氣韻必須靠心領神會 在藝術上 可用直觀的方法去領會 在領會的過程中 必須利用移情作用 將筆墨賦予思想和感情 使書法作品變成人性化 而具有多種姿態和褑韻致 這是欣賞書法最重要的部分 茲舉其較重要的風格闡述之 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 一 方整厚重 以顏真卿 顏氏家廟碑 為代表 如圖一 其筆畫較粗間架方正 章法整齊 布白略密 呈現方整厚重之美 圖一顏真卿 顏氏家廟碑 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 二 端莊秀麗 以趙孟頫 三門記 為代表 如圖五 此帖雖是楷書 且行列整齊 然筆畫雖略粗而靈動 間架頗具姿態 布白則較寬疏 在端莊中寓有韻味 表現端莊秀麗之美 圖五趙孟頫楷書 三門記 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 三 妍美勁逸 以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記 為代表 如圖七 其特色為筆畫雖纖細而有力 間架略寬且具有動感 行列雖整齊 布白卻極寬疏 顯現妍美勁逸之美 圖七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記 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 四 挺拔健勁 以柳公權 神策軍紀聖德碑 為代表 如圖八 其特色為筆畫鋒芒較露 間架高長 行列整齊 布白較顏體疏朗 表現挺拔健勁之美 圖八柳公權 神策軍紀聖德碑 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 五 瀟灑淡雅 以王珣 伯遠帖 為代表 如圖九 其特色在運筆自然而生動 間架富有姿態 章法有直行而無橫列 行間寬疏 全是晉人韻味 極富瀟灑淡雅之趣味 圖九王珣 伯遠帖 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 六 縱逸豪放 以懷素 自敘帖 為代表 如圖六 其特色為筆畫多作連勢 揮灑自如 間架極為精彩 行列有直行而無橫列 大小參差 極盡變化之能事 充分表現縱逸豪放之美 圖六懷素 自敘帖 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 七 蒼勁遒逸 以黃庭堅 松風閣詩帖 為代表 如圖十 其特色為筆畫頓挫多變 間架略寬而獨特 章法是有直行而無橫列 上下尤精緊一貫 富有蒼勁遒逸之氣 圖十黃庭堅 松風閣詩帖 7 指導學生欣賞風韻之美 八 古勁典雅 以鄭燮 行書軸 為代表 如圖十一 其特色為筆畫多變 並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