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生物的进化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生物的进化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生物的进化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3页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生物的进化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4页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生物的进化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4广州模拟)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c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的过程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2(2012北京高考)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3下列关于鸭跖草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鸭跖草种群数量增加,则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也增加b若鸭跖草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降为0d只有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才能决定鸭跖草的进化方向4(2013重庆二模)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5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年份18701900193019601990s基因频率(%)1050655012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6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率非常快,它的一个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基因进化速率的617倍。下列哪项解释不能成立()a线粒体dna复制时间短,快速复制为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b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容易诱发突变c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生命没有影响,没有任何选择压力,突变比较容易保留下来d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存在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7(2014日照一模)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8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9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库,获得新物种c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d环境变化剧烈会加快生物的变异速度,导致生物快速进化10下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11(2014安庆示范高中联考)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如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3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理隔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12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二、非选择题13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做出两种假设,如图所示:(1)湖泊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请你写出“假说甲”的观点是_;“假说乙”的观点是_。(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果湖泊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_。(3)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如果湖泊中红褐色鱼与_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4)对湖泊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单位是_,进化的方向决定于_。14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等。(3)突变、_和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a0n100%b0n50%c0n50% dn50%(5)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由a变为b、c、d体现了_。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15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1)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作用,使细菌的_发生定向改变。(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抗生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养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实验完善:实验步骤: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_的细菌培养基。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预期结果: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本实验的原理:_,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答 案1选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2选c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金合欢蚁可以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其他植食动物”与金合欢蚁之间是竞争关系,“其他植食动物”与金合欢树之间是捕食关系;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长期共同生活,互惠互利,相互选择,共同进化。3选c当种群数量下降时,各基因型的个体也很少,某种基因很可能因相应基因型的个体的偶然死亡而丢失,所以这种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大;rr的群体中,个体连续自交,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而r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有时,人为因素也能够决定鸭跖草的进化方向。4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不能说明种群在进化;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a基因的频率大小取决于自然选择;基因频率是某个基因占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而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属于种群。5选d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s基因频率为90%,所以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90%8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到1990年,该桦尺蠖并没有与原来的种群产生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6选c突变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越多,进化的速率可能越快,线粒体进化速率快可能与线粒体dna复制时间短、无蛋白保护以及复制时纠错能力较低,且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有关。线粒体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从而影响生物的生存。7选a这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该种蜣螂和普通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8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进化。9选c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导致基因突变,不会引起基因的丢失;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获得的是新品种,没有新物种产生;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新基因的产生与自然选择无关;变化的环境只是对生物起着选择的作用,但与变异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10选c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选育过程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从图中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11选a由题图的信息可知,种群在第25代时a的基因频率为75%,a的基因频率为25%,基因型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16;在约150世代交替中,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没有太大变化;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12选d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对灭鼠灵药物有抗性的褐鼠对维生素k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种群中基因型为rr和rr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