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复习材料(一).doc_第1页
与朱元思书复习材料(一).doc_第2页
与朱元思书复习材料(一).doc_第3页
与朱元思书复习材料(一).doc_第4页
与朱元思书复习材料(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复习材料(一)一、作者简介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时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文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本文题目中的“书”是信函,是古代一种文体。二、理解性默写1、描写富春江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沿岸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4、作者的行进路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5、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6、总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7、文章中直接表达对富春江及沿岸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第一段中可作为全文纲领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高度概括山水特点的句子(全文之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0、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1、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2、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句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中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4、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5、三峡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是写水流湍急,本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6、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7、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8、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19、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0、交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1、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2、本文的主旨句(作者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3、作者走在森林中的感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三、整体感知(一)、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明确:(1)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2)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山水游记(散文)。(3)从语言(句式)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二)、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明确:“与”,给。“朱元思”是吴均的朋友。“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三)、本文是一篇骈文,骈文相对于散文有什么特点?你还读过哪些骈文?请列举一、二。明确:(1)多用对偶句、排比句,讲究对仗和声律。(2)读过的骈文如陋室铭爱莲说。(四)、文章结构(概括各段段意)总分【1】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第一层:(风烟俱净任意东西)写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作者泛舟游富春江的情景。(描写、记叙)第二层:(自富阳至桐庐天下独绝)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议论、抒情)【2、3】分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第一层【2】分写富春江的水异(1)(水皆缥碧,直视无碍。)从静的角度写水的清澈(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写水的湍急第二层【3】分写富春江的奇山(详写)(1)(夹岸高山猿则百叫无绝)写奇山之奇(2)(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写人在此山中的感受(3)(横柯上蔽有时见日)写山间晦明变化,渲染作者希望归隐的情怀。(五)、本文中心1、点明中心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中心思想:文章通过描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六)、全文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描写富春江优美的景色明确:采用了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总写胜景,接着分别描写“异水”“奇山”(七)、本文的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形声结合;明暗结合1、侧面描写(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衬托了水的清澈透明(2)皆生寒树衬托了山的高陡美(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衬托了山的高陡美,连绵不断(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衬托了山的高陡美2、动静结合(1)第二段动静结合的作用:动静相称、有动有静,生动形象,突出了水的清澈、湍急。3、以动写静(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动写静,以禽鸟的声音反衬山林的寂静(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以动写静,以泉水激石的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充满了生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的高陡美,写出了山的奇。4、以静写动(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以静写动,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反衬了人在船中,船随水行。5、形声结合(1)第三段形声结合的作用,有形有声,生动形象,突出了山的高陡美。四、段落研读第一段:1、文章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明确: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什么?明确: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江上小舟随山形而变,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统领全文。第二段1、说说水的特点。明确:(清澈)静态;(动态)湍急2、概括富春江的水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其写法之妙。明确:(1)水清澈、湍急。(2)写水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水流湍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更能突出水的特点。3、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明确: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什么?明确: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简单赏析以下句子的写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明确: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6、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意思是 水很清澈 。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明确:急湍甚箭,猛浪若奔。8、“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富春江的什么特点?由此你想到三峡的哪一句?明确:写出富春江水水流湍急的特点,想到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水的静态美,突出了水的清澈的特点,用了夸张的修辞和侧面描写的写法。后写水的湍急的特点,用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第三段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用?明确:(1)以动写静,反衬山林寂静。(2)侧面描写,衬托了山的高陡美,连绵不断。(3)过渡,这两句是全文的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由写视觉过渡到写听觉。2、描写鸟鸣、蝉猿之声,作用?明确:(1)以动写静,反衬山林寂静。(2)侧面描写,衬托了山的高陡美,连绵不断。(侧面突出山的拔地参天,连绵不断。)3、文中对山势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拟人。写出了富春江的山奇丽多姿,高峻的特点,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4、文中从哪几种感官描写了山景?这样写有哪些好处?明确:听觉和视觉。这样写形象生动,使人感受深刻,使读者如身临其境。5、你是怎样理解第三段中对各种声音的描写的?明确:对声音的描写,既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又突出了山中的宁静,给人已超然世外的感受。6、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明确:(1)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生长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3)自然声音奇。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明确: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到此以后,心会变得平静下来。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8、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明确:(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2)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9、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明确: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与朱元思书复习材料(一)练习卷一、作者简介1、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字 。 著名文学家,其诗文清拔有古气,被称为 。本文题目中的“书”是信函,是古代一种文体。二、理解性默写1、描写富春江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沿岸全貌)的句子是: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3、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 。4、作者的行进路线: 。5、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6、总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子是: 。7、文章中直接表达对富春江及沿岸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8、第一段中可作为全文纲领的句子是: 。9、高度概括山水特点的句子(全文之纲): 。10、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11、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12、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1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句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中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句子是: 。14、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15、三峡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是写水流湍急,本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16、写山“奇”的句子: 。17、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 。18、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子是: 。19、写听觉感受的: 。20、交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 。21、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22、本文的主旨句(作者的感慨): 。23、作者走在森林中的感觉: 。三、整体感知(一)、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明确:(1)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2)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山水游记(散文)。(3)从语言(句式)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二)、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明确:“与”,给。“朱元思”是吴均的朋友。“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三)、本文是一篇骈文,骈文相对于散文有什么特点?你还读过哪些骈文?请列举一、二。明确:(1)多用对偶句、排比句,讲究对仗和声律。(2)读过的骈文如陋室铭爱莲说。(四)、文章结构(概括各段段意)总分【1】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第一层:(风烟俱净任意东西)写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作者泛舟游富春江的情景。(描写、记叙)第二层:(自富阳至桐庐天下独绝)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议论、抒情)【2、3】分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第一层【2】分写富春江的水异(1)(水皆缥碧,直视无碍。)从静的角度写水的清澈(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写水的湍急第二层【3】分写富春江的奇山(详写)(1)(夹岸高山猿则百叫无绝)写奇山之奇(2)(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写人在此山中的感受(3)(横柯上蔽有时见日)写山间晦明变化,渲染作者希望归隐的情怀。(五)、本文中心1、点明中心的句子: 。2、中心思想: 。(六)、全文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描写富春江优美的景色明确: (七)、本文的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形声结合;明暗结合1、侧面描写(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皆生寒树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动静结合(1)第二段动静结合的作用: 。3、以动写静(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以静写动(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形声结合(1)第三段形声结合的作用: 。四、段落研读第一段:1、文章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明确: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什么?明确: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统领全文。第二段1、说说水的特点。明确: 2、概括富春江的水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其写法之妙。明确: 3、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明确: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