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论文.doc_第1页
人格心理学论文.doc_第2页
人格心理学论文.doc_第3页
人格心理学论文.doc_第4页
人格心理学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人格心理学论文从人格理论的不同流派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抑郁心理严敏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武汉430079摘要:大学生抑郁是当今社会和教育领域较为关心的话题。本文是基于对相关的人格心理学文献的阅读而提出的对大学生抑郁心理的浅析,其中包括了涉及到的人格理论的六大流派的主要思想和特征。关键字:人格理论 流派 大学生 抑郁1 引言1.1人格的定义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绝大多数人认同“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指的是古罗马演员在演希腊戏剧时所戴的面具。古罗马演员戴的面具(Persona)表明一种角色或者用来给别人看的一种装扮。【1】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2】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人差异;第二部分是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么样行为、怎么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1.2 人格的六个流派共存和分歧的解释人格理论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认知和社会认知流派。【2】人格理论为什么如此之多?原因在于理论性质的本身容许理论创建人从某一特殊的观点进行思考。理论家在收集资料时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但是理论家决定收集那些资料,以及如何解释这些资料,则是具有个人主观色彩的事。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是建立在容许有个人解释的假定基础上。所有的理论都反映了理论创建人的个人背景、童年经验、生活哲学、人际关系等,因为每个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参照系进行的观察是有个人色彩的,所以随之而来的五花八门的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有分歧的理论也不无用处,一种理论的效用取决于它是否能推动研究,解释研究资料和综合已知的观察资料,而不是它的常识价值和其他理论的一致性。可以打个比方来回答这个问题。盲人摸象的故事人人皆知,五个忙人分别摸到了大象不同的部分,然后就争着向别人说大象是什么样子,磨到不同部位的人,心目中有关于打响的不同形象,这个故事说明,每个盲人所了解到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由于真正的大象比他们摸到的东西更多,所以每个盲人说的都对,但是却不完整。【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格的六个流派就和这几个盲人差不多,也就是说,每个流派都查明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声称,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认识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的;生物学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1.3 能否把六个学派的理论融合为新理论的解释如果把六个流派的理论综合起来,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人们所作所为之原因的更全面、更详细的理论?就如同把盲人摸到的不同部分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大象。但是,盲人摸象的比喻只是部分地适用于人格研究的不同流派。虽然对于人格的某一问题,不同流派之间往往只是在强调重点上存在不同每个流派都做出一种合理的、能相互相容的解释,可是很多时候,两个或多个流派做出的解释却是完全不相容的。因此,很难将六个理论流派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理论。2 从人格理论不同学派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当今社会,抑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抑郁指的是什么,大多数人都有过感觉有点“蓝色的”或者“忧郁的”生活。许多大学生由于人生经验不足、思想游移不定、情感比较脆弱,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人际交往、新的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从而产生了心理压力,并且不能及时的自我调解心理的失衡,导致心理紧张、烦闷,甚至出现抑郁等消极悲观的情绪体验。【6】本文根据现有的人格理论的六个流派的主要思想和特征,对大学生存在的抑郁心理进行分析。2.1 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是心理学家对人格内部的最深层的发掘。它将探索人性的目光投向内心深处。认为无意识心理影响心理差异。精神分析的创始人Freud在治疗神经症时发现:神经症患者的症状只是表象,其背后潜藏的动力才是病根。他进而推论,人的任何行为表现都有潜在的动因,并由此把整个心理学的目光引向人性的深层潜意识。他认为,潜意识中的生物本能是人的动力源泉,在人格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Freud看来是一种转向内心愤怒。处于抑郁中的大学生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例如:他们可以能想向身边的人大打出手,但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与此同时,精神分析学派还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阻止人表现出敌意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也就是说,大学生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所引起的愤怒,在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约束下,进而转向了内心,就是所谓的“向自己出气”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这是一种无意识水平的表现。这种表现的结果就是使大学生处于一种抑郁的心理状态。2.2 特质理论流派生活中人们往往是用词语来描述人格,比如:大大咧咧,认真细心等。特质理论的人格心理学家正是受此现象的启发,创立了特质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处于各种人格特征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虽然在特质理论之前,Freud用潜意识来解释人格,并创立了完整的人格理论,但它是从属于心理病理学的。Freud关心的主要是心理治疗,而特质理论作为一个完整形态的人格理论虽然产生较晚,但它起源于古老的日常经验,创建者Allport不仅将特质作为人格研究的逻辑七点,而且有意识地创建了一门人格心理学学科。对于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状况,特质理论流派会重在调查哪些类型的大学生更容易抑郁。先前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当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今后情绪的好指标。同时,前人的在研究中测量了一群中年男性的抑郁水平,30年后进行了重测(Leo,Gillum,&Gouze,1979).结果发现,两次重测中这些男人的抑郁水平有高相关。还有一项研究发现,被研究者7岁的行为可以预测他们18岁的抑郁水平。基于前人的研究,对于大学生中处于内向和不爱交际的人群更容易产生抑郁心理。同时,可以对于大学生中处于抑郁的群体,在早年前的行为也可以反应出现在的抑郁水平。2.3 生物学流派心理因素包括:生理、遗传和进化。由于脑是心理的器官,既然亲代和子代在脑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上存在相同点,那么由脑产生的心理机能自然而然也有相似之处。据此推测:人格形成和发展与人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特别是脑的结构功能有关。同时,人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又受制于遗传而来的基因。因此,生物学流派的人格心理学家对于大学生抑郁会用抑郁稳定性来辩说。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些人可能生而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McGue &Christensen,1997;Wender etal.,1986)。在大学生中,有些人生来就具有一种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使他们在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事件时会做出抑郁的反应。此外,这种抑郁的反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受到抑郁遗传的大学生在生活中会不断地体验到忧郁心境。2.4 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关注外部环境对人格的塑造作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人格的本质其实就是行为。作为行为主义的开创者,Watson强调研究外显的行为,声称环境是人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其证据就是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Skinner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用强化来解释学习和人格的形成。【5】因此,对于大学生抑郁的心理,行为主义流派的解释应该是,抑郁是由于生活中缺乏积极强化物所致。也就是说,大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想做事,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生活中有什么值得做的事情。前人的研究得出一个影响深远的抑郁的行为模式,它假设抑郁是由厌恶情绪体验所致,在令人厌恶的情绪中,人们感觉自己干什么都是无能为力。根据这一理论模式,当大学生处于自己不可控制的情境时,会产生一种无助感,并且会泛化到其他的情绪中去,就形成了抑郁综合症。2.5 人本主义流派作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是在批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内部存在着两种思想取向:一种是以Maslow和Rogers为代表的自我实现心理学取向;另一种是以May为代表的存在心理学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会用自尊来解释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就是说,在大学生中,经常为抑郁所困的人,是那些不能够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人。人的自尊心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像人格的其他概念一样,在不同时间和情境都是相当稳定的。对于处于抑郁的大学生,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他们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接纳自己,甚至接纳自己的失误和弱点。2.6 认知流派认知取向的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的差异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也就是说,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的人格。在认知流派的理论中,大学生是否抑郁,取决于他们如何解释自己控制环境的无能。例如,有人把缺乏控制力解释为暂时的经济困难,有些人则认为缺乏控制力是由于个人的能力不足。相比之下,前者就不像后者那样容易出现抑郁。与此同时,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用一种好似抑郁过滤器的东西来理解和加工信息。因此,大学生中容易抑郁的人总是用最可能导致抑郁的方式来解释周围世界。而他们也很容易回忆起不愉快的体验,他们所遇见的人和环境也好像总是在提醒他们想起那些悲伤,不快的时刻。3 讨论本文是基于对相关的人格心理学文献的阅读而提出的对大学生抑郁心理的浅析,其中包括了涉及到的人格理论的六大流派的主要思想和特征。但是只是基于理论模型上的解释,并没有相对应的实证研究。本文的特点,就是将当今社会和教育比较关注的话题和人格心理学中的主流理论相结合,给出了较为学术的解释。当笔者希望将其中的部分研究可以在以后进行完善,例如:在本文中提到的生物学流派对大学生抑郁的解释中,可以设计相关实验,考察和验证大学生中处于抑郁的人群的和普通正常学生的情感脆弱度的区别;也可以效仿特质流派中的研究范式,对小学生进行抑郁的研究,继而追踪到成长到大学生的时候的抑郁情况,得出两者的相关。4 人格理论研究的展望人格理论研究的发展会与教育更为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某些心理进行分析的同时,可以给出专业的引导和指导措施,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并且,随着中国道家、儒家文化在国际上的关注度,人格理论的研究会结合中国道、儒家的思想,例如: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是天生善的,人类本性中固有完善、善良、实现等积极方面。罗杰斯认为人具有天生的某种倾向,不是白板,即“实现倾向”,人的本性自然发挥的作用,其实是“建设性的,是可以信赖的”。马斯洛则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似本能”,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子的人性论与他的道本体论是紧密相关的。他认为“道”是产生、形成宇宙万物的本体、始基。【8】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人格心理学家的不断探索中,可能会应运而生一种适用于现代社会和生活的新的人格理论。或许不是某个新领域的创新,仅仅是在某个学派的理论上的进一步探索,进而会大大推进人格心理的研究。参考文献1Jess Feist Gregory J.Feist. Theories of Personality.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Jerry M.Burger. Personalit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