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08 071 注册设备 暖通空调 工程师注册设备 暖通空调 工程师 空气调节空气调节 第第1 2 3节节 2010年讲稿年讲稿 2010 8 21 2010 08 073 第第1节 专业基本知识 节 专业基本知识 306 317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1 不能猜题 全面复习 因为考试题目数量多 难度 不太大 不能猜题 全面复习 因为考试题目数量多 难度 不太大 2 掌握提高答题速度的方法 提高应试努力 学习方法 掌握提高答题速度的方法 提高应试努力 学习方法 1 把知识分类 区分需把知识分类 区分需 理解理解 记忆记忆 的不同内容 的不同内容 2 做好标记 便于开卷考试时查找 在规范 做好标记 便于开卷考试时查找 在规范 复习教材 复习教材上标出重点 难点 在焓湿图上做好标记 上标出重点 难点 在焓湿图上做好标记 3 处理好大纲中处理好大纲中 了解了解 熟悉熟悉 掌握掌握 的要求 的要求 2010 08 074 第第1节 专业基本知识 节 专业基本知识 306 317 4 研读近几年的研读近几年的 考题考题 模拟题模拟题 了解 了解 试题试题 与与 大纲大纲 教材教材 的对应关系 学习解题思路 考察 答题速度 的对应关系 学习解题思路 考察 答题速度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的的 单选单选 每题每题2分钟 分钟 多选多选 每题每题3 5分钟 分钟 专业案例专业案例 每题每题7分钟 分钟 注 注 1 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比闭卷考试容易 只是 特 点不一样 难点不一样 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比闭卷考试容易 只是 特 点不一样 难点不一样 2 要像准备闭卷考试一样准备这次开卷考试 考试 时 不到十分必要时 不翻书 要像准备闭卷考试一样准备这次开卷考试 考试 时 不到十分必要时 不翻书 2010 08 075 第第1节 专业基本知识 节 专业基本知识 306 317 第一节 空气调节的一般知识第一节 空气调节的一般知识 大纲要求 大纲要求 熟悉空气处理过程 熟悉空气处理过程 掌握湿空气参数计算和焓湿图的应用 掌握湿空气参数计算和焓湿图的应用 熟悉空调房间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 熟悉空调房间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 掌握对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热工限值的强制性规定 掌握对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热工限值的强制性规定 掌握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室内空气参数的确定 掌握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室内空气参数的确定方法方法 原则原则原则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A 概念 概念 B 应用 应用 2010 08 076 第第1节 专业基本知识 节 专业基本知识 306 317 一 湿空气的性质及焓湿图一 湿空气的性质及焓湿图 1 湿空气的组成 干空气 水蒸气 湿空气的组成 干空气 水蒸气 2 湿空气的压力 焓 均由两部分组成 湿空气的压力 焓 均由两部分组成 式式3 1 4 3 kg干空气 干空气 的来由 的来由 4 焓湿图的应用 焓湿图的应用 查状态参数 每一点都有 查状态参数 每一点都有4个参数 个参数 热湿比 热湿比 kJ kg 在在h d图上做 线的实用方法 图上做 线的实用方法 两种状态空气的混合 两种状态空气的混合 混合点的位置 杠杆原则 图混合点的位置 杠杆原则 图3 1 7 空气处理过程 空气处理过程 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 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 2010 08 077 8221 将低压饱和蒸汽喷入空气中 并控制喷入 蒸汽量 不使空气超过饱和状态时 空气状态的 变化过程应是下列选项的哪一个 将低压饱和蒸汽喷入空气中 并控制喷入 蒸汽量 不使空气超过饱和状态时 空气状态的 变化过程应是下列选项的哪一个 A 等焓加湿 等焓加湿 B 等焓加热 等焓加热 C 等温加湿 等温加湿 D 等湿加热 见 教材 第 等湿加热 见 教材 第308页 页 2010 08 078 5127 压缩空气的露点温度表示压缩空气 的哪一项参数 压缩空气的露点温度表示压缩空气 的哪一项参数 A 温度 温度 B 纯净度 纯净度 C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D 含湿量 含湿量 2010 08 079 7314 某空调的独立新风系统 新风机组在冬季依 次用热水盘管和清洁自来水湿膜加湿器来加热和加 湿空气 已知 风量 某空调的独立新风系统 新风机组在冬季依 次用热水盘管和清洁自来水湿膜加湿器来加热和加 湿空气 已知 风量6000 m3 h 室外空气参数 大 气压力 室外空气参数 大 气压力101 3kPa t 5 d 2g kg干空气 机组出 口的送风参数 干空气 机组出 口的送风参数 t 20 d 8g kg干空气 干空气 不查焓 湿图 不查焓 湿图 试计算热水盘管后的空气温度约为下列何 值 试计算热水盘管后的空气温度约为下列何 值 A 25 28 B 29 32 C 33 36 D 37 40 2010 08 0710 7124 下列空调系统的加湿办法 哪一项 不属于等焓加湿 下列空调系统的加湿办法 哪一项 不属于等焓加湿 A 电极式加湿器加湿电极式加湿器加湿 B 高压喷雾加湿器加湿高压喷雾加湿器加湿 C 超声波加湿器加湿超声波加湿器加湿 D 湿膜加湿器加湿 答案 湿膜加湿器加湿 答案 A 2010 08 0711 8316 某空调室内设计工况 温度为某空调室内设计工况 温度为26 相对湿度 为 相对湿度 为55 房间的热湿比为 房间的热湿比为5000kJ kg 实测空调器的 表面冷却器的出风干球温度为 实测空调器的 表面冷却器的出风干球温度为14 相对湿度为 相对湿度为 90 送风过程的温升为 送风过程的温升为2 当大气压力为 当大气压力为 101325Pa 房间的温度达到设计值 请绘制 房间的温度达到设计值 请绘制h d图 中的过程线 该房间实际达到的相对湿度 查 图 中的过程线 该房间实际达到的相对湿度 查h d 图 图 应为下列选项的哪一个 应为下列选项的哪一个 A 76 85 B 66 75 C 56 65 D 45 55 2010 08 0712 8415 某报告厅夏季室内设计温度为 某报告厅夏季室内设计温度为25 相对湿 度为 相对湿 度为60 房间的冷负荷 房间的冷负荷 Q 100kW 热湿比为热湿比为 10000kJ kg 采用一次回风系统采用一次回风系统 空调器的出风相对湿 度为 空调器的出风相对湿 度为90 送风过程中的温升为 送风过程中的温升为1 当大气压力为 当大气压力为 101325Pa 且房间的温度达到设计值 请请绘制且房间的温度达到设计值 请请绘制h d 图中的过程线 查图中的过程线 查h d图计算该报告厅的夏季送风 量 应为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图计算该报告厅的夏季送风 量 应为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32900 33900kg h B 34300 35300kg h C 35900 36900kg h D 38400 39400kg h 2010 08 0713 8122 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空气的干球温度等于其湿球温度 空气的干球温度等于其湿球温度 B 空气的湿球温度等于其露点温度 空气的湿球温度等于其露点温度 C 空气的干球温度高于其露点温度 空气的干球温度高于其露点温度 D 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 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见见 教材 第 教材 第309页 页 2007年专业知识试题 下 年专业知识试题 下 24 24 某新风空调机组的功能段及组合流程如图 所示 以下哪一焓湿图定性表示了该机组在冬 季的空气处理过程 某新风空调机组的功能段及组合流程如图 所示 以下哪一焓湿图定性表示了该机组在冬 季的空气处理过程 O点点 送风点 送风点 N点点 室内 点 室内 点 W点点 室外点 室外点 2007年专业知识试题 下 年专业知识试题 下 24b DC BA 2010 08 0716 第第1节 专业基本知识 节 专业基本知识 306 317 二 室内空气参数的确定 二 室内空气参数的确定 P 310 1 人体热平衡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 人体热平衡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空气空气流速 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衣着 人体活动情况 流速 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衣着 人体活动情况 2 人体热舒适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 人体热舒适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 P 311 热平衡 体表温度稳定 蒸发散热所占比例较小 舒适方程 热平衡 体表温度稳定 蒸发散热所占比例较小 舒适方程 3 舒适方程及 舒适方程及PMV PPD指标体系 式 指标体系 式3 1 16 式 式3 1 17 图 图3 1 8 4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舒适性空调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舒适性空调 表表3 1 2 表 表3 1 4 工艺性空调 降温性空 调 恒温恒湿空调 净化空调 查相关规范 工艺性空调 降温性空 调 恒温恒湿空调 净化空调 查相关规范 2010 08 0717 第第1节 专业基本知识 节 专业基本知识 306 317 三 空调房间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 三 空调房间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 P 314 1 玻璃的太阳光学特性 反射 透过 吸收 玻璃的太阳光学特性 反射 透过 吸收 2 玻璃的温室效应 长波 短波的不同特性 温度低于 玻璃的温室效应 长波 短波的不同特性 温度低于120 的物体产生的 的物体产生的长波热辐射是不能透过玻璃的 长波热辐射是不能透过玻璃的 P 315 表 表3 1 6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单层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单层 6 双层 双层 3 三层 三层 2 25 3 墙体的建筑热工性能 总传热热阻 热惰性指标 总传热系数 墙体的建筑热工性能 总传热热阻 热惰性指标 总传热系数 4 空调房间围护结构的建筑热工要求 满足 经济传热系数 设计规范 节能规范的要求 工艺性空调建筑的最大传热系数 表 空调房间围护结构的建筑热工要求 满足 经济传热系数 设计规范 节能规范的要求 工艺性空调建筑的最大传热系数 表3 1 7 工艺性空调对建筑外墙的要求 工艺性空调对建筑外墙的要求 理解表理解表3 1 9的注的注2 2010 08 0718 7221 关于玻璃的热工性能 当玻璃面积一定时 下 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关于玻璃的热工性能 当玻璃面积一定时 下 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普通玻璃对长波辐射的吸收率高于对短波辐射的吸收率普通玻璃对长波辐射的吸收率高于对短波辐射的吸收率 B 当反射率一定时 如果吸收率越大 则房间的计算得热 量越大 当反射率一定时 如果吸收率越大 则房间的计算得热 量越大 C 当透射率一定时 如果反射率越大 则房间的计算得热 量越小 当透射率一定时 如果反射率越大 则房间的计算得热 量越小 D 当吸收率一定时 如果透射率越大 则房间的计算得热 量越小 当吸收率一定时 如果透射率越大 则房间的计算得热 量越小 2010 08 07同济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刘传聚19 第第2节 空调负荷计算 节 空调负荷计算 317 333 大纲要求 了解冷 热 湿负荷 大纲要求 了解冷 热 湿负荷构成构成 掌握空调冷 热 湿负荷计算 以及热湿平衡 空气量平衡计算 掌握空调冷 热 湿负荷计算 以及热湿平衡 空气量平衡计算 一 空调冷一 空调冷 热热 负荷负荷构成构成 P 318 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见 规范 夏季传热用参数 逐时气温 干球温度 日平均气温 夏季新风用参数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冬季传热用参数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新风用参数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空调相对 湿度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见 规范 夏季传热用参数 逐时气温 干球温度 日平均气温 夏季新风用参数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冬季传热用参数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新风用参数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空调相对 湿度 冬季空调温度与冬季采暖温度的区别 冬季空调温度与冬季采暖温度的区别 9 1 25 舒适性空调房间夏季室内风速 规范规定的 数值应是下列何项 舒适性空调房间夏季室内风速 规范规定的 数值应是下列何项 A 0 25m s B 0 30m s C 0 35m s D 0 40m s 参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参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 2003 第 第3 1 3条表条表3 1 3 2010 08 0721 8255 关于夏季空调房间的计算散湿量的组成描述 正确的应是下列哪几项 关于夏季空调房间的计算散湿量的组成描述 正确的应是下列哪几项 A 包括室内设备散湿量 包括室内设备散湿量 B 包括室内人员所需新风的散湿量 包括室内人员所需新风的散湿量 C 包括室内人员的散湿量 包括室内人员的散湿量 D 包括室内各种液面的散湿量 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包括室内各种液面的散湿量 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 第第6 2 13条 条 2010 08 0722 8121 空调房间的冬季热负荷计算 应该按照下列哪 一项进行 空调房间的冬季热负荷计算 应该按照下列哪 一项进行 A 按不稳定传热简化计算 按不稳定传热简化计算 B 按夏季的冷负荷加以修正 按夏季的冷负荷加以修正 C 按谐波反应法计算 按谐波反应法计算 D 按稳定传热方法计算 按稳定传热方法计算 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 第第6 2 16条 条 2010 08 0723 第第2节 空调负荷计算 节 空调负荷计算 317 333 2 太阳辐射热对建筑物的热作用 太阳辐射热对建筑物的热作用 P 319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式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式3 2 3 tZS tSh j w 注意有关参数的物理意义 注意有关参数的物理意义 3 得热量和冷负荷 湿负荷 得热量 得热量和冷负荷 湿负荷 得热量 室内 冷负荷室内 冷负荷 室内空气 辐射热不能直接被空气吸收 转化过程中的衰减和延滞现象 湿负荷直接进入空气 形成潜热冷负荷 室内空气 辐射热不能直接被空气吸收 转化过程中的衰减和延滞现象 湿负荷直接进入空气 形成潜热冷负荷 2010 08 0724 第第2节 空调负荷计算 节 空调负荷计算 317 333 二 空调负荷计算 二 空调负荷计算 P 321 1 衰减倍数 衰减倍数 0 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 0 小时 的概念 小时 的概念 P 322 2 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负荷 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负荷 3 室内散湿形成的冷负荷 室内散湿形成的冷负荷 4 空调负荷的合成 空调负荷的合成 P 328 上上 A 空调系统夏季室内冷负荷的计算 空调系统夏季室内冷负荷的计算 B 各项逐时冷负荷综合最大值和各项冷负荷最大值的累 计值 区别 各项逐时冷负荷综合最大值和各项冷负荷最大值的累 计值 区别 C 例如 例如 P 328 第第8行行 2010 08 0725 7122 某办公建筑的空调系统 夏季每天的 使用时间为 某办公建筑的空调系统 夏季每天的 使用时间为8 00 18 00 对于同一天来说 以下哪一项为正确 对于同一天来说 以下哪一项为正确 A 照明得热量与其形成的同时刻室内冷负荷总是 相等 照明得热量与其形成的同时刻室内冷负荷总是 相等 B 围护结构得热量总是大于其形成的同时刻室内 冷负荷 围护结构得热量总是大于其形成的同时刻室内 冷负荷 C 人员潜热得热量总是大于其形成的同时刻室内 冷负荷 人员潜热得热量总是大于其形成的同时刻室内 冷负荷 D 房间得热量峰值总是大于房间冷负荷的峰值房间得热量峰值总是大于房间冷负荷的峰值 2010 12 1126 9 1 57 在计算夏季空调房间的热湿比时 应该包括 在计算之列的为下列哪些项 在计算夏季空调房间的热湿比时 应该包括 在计算之列的为下列哪些项 A 室内人员散湿 室内人员散湿 B 室内人员的潜热 室内人员的潜热 C 新风带入的显热 新风带入的显热 D 与非空调区相邻隔墙传热 与非空调区相邻隔墙传热 2010 12 1127 9 2 23 关于维持正压房间的空调冷负荷 表述正确 的应是下列何项 关于维持正压房间的空调冷负荷 表述正确 的应是下列何项 A 空调房间夏季冷负荷中包括了新风冷负荷 故房 间的冷负荷比房间得热量大 空调房间夏季冷负荷中包括了新风冷负荷 故房 间的冷负荷比房间得热量大 B 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就是空调房间的得热量 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就是空调房间的得热量 C 空调房间的冷负荷最终是由对流换热量组成的 空调房间的冷负荷最终是由对流换热量组成的 D 空调房间的瞬时辐射得热量与对流得热量之和为 房间的冷负荷 空调房间的瞬时辐射得热量与对流得热量之和为 房间的冷负荷 2010 12 1128 9 2 57 对常用的有关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内保温技术 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 说法正确的应是下列哪些 项 对常用的有关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内保温技术 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 说法正确的应是下列哪些 项 A 内保温更易避免热桥 内保温更易避免热桥 B 外保温更易提高室内的热稳定性 外保温更易提高室内的热稳定性 C 外保温的隔热效果更佳 外保温的隔热效果更佳 D 主体结构和保温材料相同时 外保温与内保温的外 墙平均传热系数相同 主体结构和保温材料相同时 外保温与内保温的外 墙平均传热系数相同 2010 08 0729 7223 某高大车间采用分层空调 工作区域高度 是 某高大车间采用分层空调 工作区域高度 是4m 已知各项冷负荷如下 围护结构 已知各项冷负荷如下 围护结构300kW 其中工作区域 其中工作区域150kW 内部设备 内部设备30kW 非 空调区转移 非 空调区转移40kW 试问该车间空调区的空调冷 负荷应为下列哪一项数值 试问该车间空调区的空调冷 负荷应为下列哪一项数值 A 40 kW B 220 kW C 370 kW D 520 kW 150 30 40 220 kW 2010 08 0730 第第2节 空调负荷计算 节 空调负荷计算 317 333 三 空气的热湿平衡及送风量计算三 空气的热湿平衡及送风量计算 1 房间热湿平衡 房间热湿平衡 P 328 2 确定房间送风量和送风状态点的步骤 确定房间送风量和送风状态点的步骤 P 329 过房间状态点的热湿比线上的任一点均可作为送风 点 按允许的送风温差 确定合适的送风温度 对舒适性空调可用最大送风温差送风 过房间状态点的热湿比线上的任一点均可作为送风 点 按允许的送风温差 确定合适的送风温度 对舒适性空调可用最大送风温差送风 2010 08 0731 第第2节 空调负荷计算 节 空调负荷计算 317 333 四 空调系统全年能耗计算四 空调系统全年能耗计算 P 329 1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定义式 式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定义式 式3 2 25 负荷率定义式 式 负荷率定义式 式3 2 26 2 负荷频率表法 首先要获得当地不同室外空气的比焓 含湿量 干球温度和 湿球温度出现的年频率或季节 期间 频率数 频率数一般 以标准年 平均年 实测气象资料统计 负荷频率表法 首先要获得当地不同室外空气的比焓 含湿量 干球温度和 湿球温度出现的年频率或季节 期间 频率数 频率数一般 以标准年 平均年 实测气象资料统计 3 动态负荷计算法 依据平均年中 动态负荷计算法 依据平均年中8760小时的逐时气象数据 采用商业计算机软 件计算逐时负荷及能耗值 后进行全年累加 小时的逐时气象数据 采用商业计算机软 件计算逐时负荷及能耗值 后进行全年累加 2010 08 0732 第第3节 空调系统 节 空调系统 333 347 大纲要求 大纲要求 熟悉常用空调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熟悉常用空调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一 在选择空调系统时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在选择空调系统时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P 334 中 中 P 335 中 中 10条条 参见 规范参见 规范GB50019 2003 第 第6 3节 节 二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二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P 335 1 工作流程图及其在 工作流程图及其在i d图上的表示 图 图上的表示 图3 3 1 图 图3 3 2 2 夏季空气处理过程计算 送风量及冷量计算 夏季空气处理过程计算 送风量及冷量计算 8256 一般全空气空调系统不宜采用冬夏季能耗较大 的直流 全新风 空调系统 但是在 一般全空气空调系统不宜采用冬夏季能耗较大 的直流 全新风 空调系统 但是在 个别情况个别情况 下 应采用直流 全新风 空调系统 下 应采用直流 全新风 空调系统 个别情况个别情况 是指 下列哪几项 是指 下列哪几项 A 室内散发有害物质 以及防火防爆等要求不允许空 室内散发有害物质 以及防火防爆等要求不允许空 气循环使用气循环使用 B 夏季空调系统的回风焓值高于室外空气焓值 夏季空调系统的回风焓值高于室外空气焓值 C 系统服务的各空气调节区排风量大于按负荷计算出 系统服务的各空气调节区排风量大于按负荷计算出 的送风量的送风量 D 各空调区采用风机盘管 集中送新风的系统 各空调区采用风机盘管 集中送新风的系统 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第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第6 3 13条 条 2010 12 1134 9258 空调系统采用置换送风方式 表述正确的应是 下列哪些项 空调系统采用置换送风方式 表述正确的应是 下列哪些项 A 系统的送风温度较常规空调送风系统低 风量小 故送风机选型容量小 系统的送风温度较常规空调送风系统低 风量小 故送风机选型容量小 B 置换通风散流器尽可能布置于室内中心处或冷负荷 较集中的区域 置换通风散流器尽可能布置于室内中心处或冷负荷 较集中的区域 C 该系统应采用可变新风比的方案 该系统应采用可变新风比的方案 D 该系统可利用的 该系统可利用的 免费制冷免费制冷 时间较常规空调送风系 统长 时间较常规空调送风系 统长 2010 08 0735 7315 某地大气压力 某地大气压力B 101325Pa 某车间工艺性空 调设带水冷式表冷器的一次回风系统 取送风温差 某车间工艺性空 调设带水冷式表冷器的一次回风系统 取送风温差 6 冷负荷为 冷负荷为170kW 湿负荷为 湿负荷为0 017kg s 室内空 气设计参数为 室内空 气设计参数为 t 23 1 55 已知新回风 混合点 已知新回风 混合点C的的h 53 2kJ kg 取表冷器的出口相对湿度 为 取表冷器的出口相对湿度 为90 问 表冷器的冷凝水管的管径应为下列哪 一项 问 表冷器的冷凝水管的管径应为下列哪 一项 A DN32 B DN40 C DN50 D DN80 参见参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第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第6 4 18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2010 08 07同济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刘传聚36 第第3节 空调系统 节 空调系统 333 347 3 新风量确定原则 新风量确定原则 房间房间新风量的确定 新风量的确定 P 335下 空调系统设计时 房间新风量应不小于人员所 需新风量 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 风量两项中的较大者 下 空调系统设计时 房间新风量应不小于人员所 需新风量 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 风量两项中的较大者 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 注意 注意 A 没有要求大于总风量的没有要求大于总风量的10 B 不是三项中的最大值 不是三项中的最大值 系统系统新风量 新风量 参见 复习教材参见 复习教材 P 492 及及 GB50189 2005 第第5 3 7条 条 2010 08 0737 5126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下列哪一项不符合 规范规定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下列哪一项不符合 规范规定 A 新风量占送风量的百分数不应低于 新风量占送风量的百分数不应低于10 B 能补偿排风量 能补偿排风量 C 应不小于人员所需新风量 应不小于人员所需新风量 D 能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 能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 9126 计算某全室空调的工业车间的最小新风量 已 求出室内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为 计算某全室空调的工业车间的最小新风量 已 求出室内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为M1 工艺燃烧过 程所需新风量为 工艺燃烧过 程所需新风量为M2 补充设备局部排风所需新风量 为 补充设备局部排风所需新风量 为M3 保持室内正压所需新风量为 保持室内正压所需新风量为M4 则该车间 空调设计的最小新风量应为下列何项 则该车间 空调设计的最小新风量应为下列何项 A M1 M2 M3 M4 四者中的最大值四者中的最大值 B M1 M2 M3 M4 四者之和值四者之和值 C M1 M2 M3 M4 二者中的较大值二者中的较大值 D M1 M2 M3 M4 二者中的较大值二者中的较大值 8219 某宾馆的会议区有多个会议室 其中一间某宾馆的会议区有多个会议室 其中一间100 人会议室采用了一台人会议室采用了一台3000m3 h的新风空调箱供应新 风 但室内与会人员仍感到气闷 反映新风不足 分析引起新风量不足的首选的因素 是下列选项的 哪一个 的新风空调箱供应新 风 但室内与会人员仍感到气闷 反映新风不足 分析引起新风量不足的首选的因素 是下列选项的 哪一个 A 新风系统用了中效过滤器 新风系统用了中效过滤器 B 新风送风道过长 新风送风道过长 C 室内未设置排风系统 室内未设置排风系统 D 室外气温过高 参见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室外气温过高 参见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 第第5 3 6条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条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 第第 6 3 17条 条 2010 08 0740 第第3节 空调系统 节 空调系统 333 347 4 空调总冷量的组成 空调总冷量的组成 P 336中 室内计算冷负荷 新风冷负荷 再热冷负荷三部分 中 室内计算冷负荷 新风冷负荷 再热冷负荷三部分 5 可能时 应优先选用最大温差送风 可能时 应优先选用最大温差送风 三 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三 二次回风空调系统P 337 1 采用二次回风减少送风温差 节约能耗 采用二次回风减少送风温差 节约能耗 2 夏季空气处理过程 图 夏季空气处理过程 图3 3 4 二次混合点 二次混合点O的确定 的确定 二次混合比例 由二次混合比例 由i d图位置确定 图位置确定 式 式 3 3 7 有误 有误 Q0 QS 2010 08 0741 第第3节 空调系统 节 空调系统 333 347 四 变风量空调系统四 变风量空调系统P 338 1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P 338 2 系统特点 实现分区温度控制 设备容量减小 运行节能 系统特点 实现分区温度控制 设备容量减小 运行节能 3 VAV末端装置 风机动力型 末端装置 风机动力型 FPU 并联型并联型 串联型串联型 节流型节流型 VAV 特点 特点 4 VAV系统设计 空调房间内 外区的划分 风机变频调速 改变风量 区域送风量按区域 系统设计 空调房间内 外区的划分 风机变频调速 改变风量 区域送风量按区域逐时负荷最大值逐时负荷最大值确定 确定 5 几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应用 几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应用 2010 08 0742 第第3节 空调系统 节 空调系统 333 347 五 地板送风空调系统五 地板送风空调系统P 341 1 系统特点 灵活性 舒适性 施工方便 运行经济 系统特点 灵活性 舒适性 施工方便 运行经济 2 系统设置 地板下设风管的地板送风系统 系统设置 地板下设风管的地板送风系统 有压有压静压箱的地板送风系统 地板下设风机混合箱的地板送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组合数学竞赛模拟试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华东师大版7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特殊土壤环境中的应用研究报告001
- 2025年智慧公交系统实施方案评估报告:公交智能化政策研究
- 2025年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热管理系统创新与新能源汽车环保性能强化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光相纸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江苏白酒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版汽车保险代理与运营服务承包协议
- 2025年度企业项目贷款担保合同
- 2025房地产企业财务审计服务合同范本
- 管道改造管道吹扫安全方案
- 智能制造生产线课程设计
- 2024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煤矿与环境保护
- 竞价采购文件示范文本
- 领导干部任前谈话记录表
- 光对绿豆发芽影响试验报告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公众责任保险附加电梯责任保险
- 儿童智能玩具调研报告
-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民事判决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