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措施推广方案.doc_第1页
科技措施推广方案.doc_第2页
科技措施推广方案.doc_第3页
科技措施推广方案.doc_第4页
科技措施推广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陵县2013年象达乡中低产田改造科技措施推广方案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相关要求,为更好地做好龙陵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工作,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各项指标,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目标任务在象达乡的大场、芹菜塘两个村实施杂交包谷示范样板1000亩,计划平均单产460千克,开展技术培训500人次,使项目区的杂交包谷高产栽培技术得到普及推广应用。二、推广的主要技术内容1、品种选择选用生育期相对适中株型紧凑、抗性好、不早衰,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并由国内知名生产企业生产的包装正规、检验合格的杂交玉米包衣种子“海禾1号”、“海禾2号”、“ 雅玉04889”和“北玉2号”。(1)“海禾1号”品种来源 辽宁青海选育而成。母本:LS02;父本:LS08。特征特性 生育期111天,20片叶,株高255-30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穗长筒形,结实好,穗长20-26厘米,穗粗5-6厘米,穗行18-20行。籽粒黄色,马齿形,穗轴白色,千粒重368克,出籽率90%,抗茎腐病,高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和黑粉病。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予以审定通过。可在西南春玉米适宜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以3000株左右为宜,生产上应注意防止倒伏。(2)“海禾2号”品种来源 由辽宁海禾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特征特性 该品种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72.4厘米;穗位高113.3厘米;果穗长18.6厘米,穗粗5.4厘米,秃尖3.0厘米;穗行数16.5行,行粒数34;千粒重311.4克;出籽率83百分之;单株有效穗1.06;单株生产力163.5克;单穗粒重163.6克;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白色;全籽粒蛋白质百分之8.00,粗脂肪百分之3.95,赖氨酸百分之0.37,容重726.5克每升;生育期122天左右;抗玉米小斑病、纹枯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感丝黑穗病;持绿性好。(3)“雅玉04889”品种来源:母本YA0474,来源于YA3237-47854;父本YA8201,来源于国外引进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98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1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中抗小斑病。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南方区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005.7千克,比对照增产13.7%。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4)“北玉2号”特征特性:北玉2号属中晚熟大穗品种。春播生育期128天,株高265厘米,穗位105厘米,穗长18厘米,穗粗5.2厘米,每穗16-18行,果穗筒形,黄粒,半马齿型,白轴,品质优,千粒重303.8克,出籽率83.5%。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中抗穗粒腐病。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叶色深绿,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持绿性、丰产性、稳产性好,根系发达,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一般亩产700-800千克,高产地块亩产可到达1000千克以上。栽培要点:该品种较喜肥水,增产潜力大,适时播种,单株留苗,宽窄行或等行距种植均可。适宜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注意适时收获,防止穗粒腐病。2、地膜栽培地膜选用厚度0.005-0.007毫米,宽度为70厘米的优质地膜。3、施足基肥与起垄按照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30厘米的规格在播种玉米的行内开15厘米深、30厘米宽的沟,先施足量的农家肥,把再配备的N、P、K及微量元素施入沟内,然后进行土壤处理,盖土起垄,一般要求垄高10-12厘米、宽60厘米。基肥亩用量: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纯N10-15千克,P2O56-8千克,K2O3-5千克,硫酸锌和硼砂各1千克。土壤处理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2甲基异柳磷粉剂2千克掺细土30-40千克,撒施于施好基肥后的沟内再覆土。3、适时盖膜、播种一般于5月中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必须做到足额下种,确保全苗,为此应以每穴下种2-3粒为妥,并及时覆土压实。播种方法:先覆膜后播种:整地后立即覆膜采用打孔播种的方法下种,具体做法是用2厘米粗的木棒在垄膜播种处扎孔穿3-4厘米深的穴后下种,并立即用土填实种穴,封好膜孔。播种密度:行距30cm,株距2224cm,每亩栽40004500株。4、化学除草为了省工、省时,减少养分消耗,在覆膜前每亩用200毫升玉米乐兑水喷施,把杂草消灭在萌芽前。5、及时破膜放苗定苗当田间出苗50%左右时,幼苗第一片叶展开后及时破膜放苗,防止高温烫伤幼苗叶片。放苗应在无风晴天的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不得在晴天中午的高温时段或遇大风降温期间放苗,以防高温放苗造成幼苗失水萎蔫枯死或大风降温遭受冻害。放苗后注意及时用土封压膜口,防止散墒和影响增温效果等。在放苗过程中,若发现有缺苗断垄时,及时催芽补种或缓后移苗补栽,或在相邻处留双株。且在出苗后偏施适量速效肥以促快长;补栽应在幼苗2-3叶期结合田间、定苗进行,选用稠苗处生长健壮的幼苗移栽,并在还苗期过后给予适量追肥。6、合理追肥,适量灌水地膜玉米前期发苗快,地力消耗大,拔节前后要根据土壤肥力供应状况和苗情需要及时合理追肥和适量灌水,一般亩追施尿素8-10千克;随后可视苗情少追或不追。在抽雄至灌浆期可每隔10-15天用0.2%磷酸二氢钾+0.5-1%尿素混合液(后期可不加尿素)叶面喷施1次,以利粒全籽饱。在玉米生长期内若旱情严重,有灌溉条件的可顺垄沟小水漫灌,防止大水漫灌;若遇强降雨造成水灾,注意及时排涝。7、加强监测,及时防治病虫玉米虫害以玉米螟和粘虫为防治重点。防治玉米螟应在心叶末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灌心(每株灌药约10克)或5%锌硫磷颗粒剂等撒施心叶内防治;防治粘虫应在幼龄期用90%敌百虫600倍液喷雾或亩用40%甲基异硫磷50克用少许水稀释后拌5千克麦麸或饼粉制成毒饵于傍晚撒施田间防治。用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杀菌剂于玉米吐丝前后喷洒防治病害。8、适时收获当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时,适时晚收7-10天,可提高产量。并将残膜、玉米植株拾干净,集中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影响后茬作物。三、推广单位应具备的资质及推广能力项目技术负责单位为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所,属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该所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县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现有干部职工12人,其中男性5人,女性7人。所领导设所长1名,副所长1名,按职称有高级农艺师3名,农艺师6名,助理农艺师2名,高级工1名。该单位曾多次获得省农业厅、市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县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奖,其中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推广项目获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5万亩成效显著项目获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次热区万亩优质稻创高产见成效项目获市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项目获市农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龙江优质稻及稻花鱼示范推广项目获县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单位组织机构健全,具有成功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经验,储备了栽培、生物农艺等农业科技信息资料,设备齐全,技术成熟,能完成引种、土肥、植保等各种试验示范。专业技力量雄厚,具有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有能力承担该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四、实施地点、范围项目建设地点在象达乡的大场和芹菜塘两个村,科技措施为建设杂交包谷示范样板1000.0亩,培训农户500人次。五、预期收益1、经济效益:据初步估算,项目区年实现包谷总产49.7万公斤,按市场价格2.2元/千克计算,总产值109.30万元,平均亩增产值132.0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30.0万元。经济效益好。2、社会效益:项目通过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的道路沟渠、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灌溉面积,增加机耕面积,为降低我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成本,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打下基础,社会效益显著。3、生态效益:项目节约了用水,推广具有较强抗性和丰产性的品种组合,采取农艺、生物和田间工程措施相配套,对生态无负面影响且能有利保持项目区水土,生态效益好。六、经费支出预算科技措施资金概算13万元:1、示范样板物化补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