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电视对摄影师技术与艺术的要求 摄影师是导演的眼睛- 一,对一个影视镜头的基本要求1,焦点精确焦点好是对摄影师最基本的要求。 焦点是影片叙述的一个手段。 焦点对在哪里?是“你要让观众看的东西”,或者说“主体”。 一般来说,人的眼睛总是焦点。侧45度脸特写,焦点在近眼。 一般来说,大全景都是无限远,但有前景的全景,画面下1/3处的前景常为焦点。符合人观赏习惯。高清设备拍出的画面要有“高清”的效果,否则就只能达到“标清”甚至更差(DV)的感觉。高清设备在使用时容易跑“后焦”,尤其在我们抢拍、画面内容繁杂或是前后景错落的时候容易忽略这个问题。高清摄像机在长焦距和广角两端焦点不同,切不可长焦距对焦点,拉出广角后拍摄,这样广角焦点很可能是不实的。焦点不实是摄影师的最低级错误。2,构图好构图的基本规律是0.618的黄金分割率上。(九宫格)目前构图最大的问题发生在16:9高清,这对摄影师和观众都是考验。 电视台所谓16:9兼顾4:3是不可能的。对构图的最根本要求是:两维表现三维在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两点:画面平衡与透视关系A平衡 它说明的是“主体与其他物体的位置关系”,不能“偏台”。是解决“你想要观众看什么”。 构图解决画面内容摆放。大小对比,虚实对比,相互呼应。只要是遵照黄金分割率安排,比较好理解。 平衡也指水平线,16:9画面的水平很容易出问题。但移动时,若主体在晃动则水平问题不明显,所以同步移动好。B层次画面内容一定要有层次,以此表现三维空间。避免“排排坐”,画面要“透气”,要有“人物关系”,有时要一些“人为设置”。C透视基本是三种透视类型: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散点透视线条透视规律:近大远小,消失点在画面里透视感强烈,反之反也。空气透视规律:近暗远亮,近清楚,远模糊。在实际拍摄中,摄影师只能寻找线条透视,但是可以模仿和制造空气透视。这一点很重要!烟雾,照明控制光比,雾镜,架设纱帘,要求舞美设计。D景深景深与构图和透视都有关系。景深的定义:镜头焦点对准的目标之后,目标的前后还有一些物体,它们在焦点之外,依然成虚像。我们把目标前后范围内足够清晰的部分,叫做景深。需要明确的要点:景深是人为定的。每个镜头的景深范围都是根据厂家认定的可容许模糊圈设定的。通俗的说是一种感觉。景深的规律:与镜头焦距成反比,与光圈值成反比,与物距成正比。3,色温正确 是指光的颜色,用色温来表达光的颜色概念是最准确。 我们讲色温正确,不仅仅指正确地反映出色彩关系,同时也是指符合影片的内容和气氛。 如果白平衡白颜色不准,画面白平衡一定是偏调整板的补色。 当然,现在这种影片的整体气氛是可以后期做的,但前期影片白平衡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色温的定义(-273.13)我们把“绝对零度”条件下的绝对黑体的颜色设为“零度色温”,加热绝对黑体,把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颜色,称为“色温”,计量单位K。例如:有一个光源的色温是3273度K,说明:这是绝对黑体加热到大约摄氏3000度时的颜色。 舞台灯光2700-3200 直射日光5400-5600 晴天阴影下约8000 晴天北方蓝天10000以上 色温是复杂的,日光灯色温由于不是连续光谱,色温很难说准。白平衡设置:A,B,Preserved(预置几项)。这三项的功用,室内与室外的先期设定,以方便室内外反复来回拍摄。不要惧怕“混合光”,有时候冷暖的强烈对比是一种极好的气氛。关键是你和导演“到底要什么”。 解决混合光补光问题:镝灯,色纸。4,曝光正确 这里讲的曝光正确也是一个相对概念。 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都不可能象人眼一样适应自然界的亮度范围,人眼有瞳孔。 其实就是要把自然界事物巨大的光比(十几级),压缩在1:4-1:8的范围之内。 亚当斯一辈子都在研究怎么把自然界的亮度反映在11级亮度的相纸上,我们是活动影像,没有那么幸运,大约只有6级左右。解决“光比大”的问题: 1,提高暗部亮度,(暗部照明补光)。2,降低高光的亮度,(渐变灰滤色镜(或有色)的使用)。曝光掌握的原则:(曲线直线部的中间点)1,风景以中性灰为准2,人物以人脸为准(也是中性灰)基准反光率18%是如何确定的。自然界反光率最高的是雪和硫酸钡100,最暗的是黑丝绒2%。曝光表的基准反光率开始在12.5%-16%之间。中国是黄种人18%(海鸥表)。机内曝光指示意味着“你测的部位在画面上表现为中性灰”。照度计与亮度计的区别:照度计入射光,亮度计反射光演播室和摄影棚布景的曝光设定: 舞台节目一定是以人脸曝光为原则。实际操作:摄像机定手动光圈F5.6或F8,首先让人物主光调整合适,锁死!所有天片,景片,大屏幕,观众光,按比例调整。高清摄像机要求拍摄时曝光精确,保证画面有最大限度的亮部和暗部层次,严禁曝光过度,不得已时宁可曝光略微不足也不能过度。时刻关注斑马纹显示的数值,可设定斑马纹显示为80%。渐变滤色镜(灰度)的使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以上四点初级技术要求:焦点,构图,色温,曝光是最基本的,与图片摄影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对于影视摄影师来讲,还有另外注重两点“特殊”要求:1景别与拍摄方法,2拍摄角度与轴线。二,景别与摄法景别:远,全,中,近,特拍摄方法:推,拉,摇,移,俯,仰景别,原则上隔一个编辑为好,原则上不宜同景别,更不宜同角度。差异越大视觉效果越强烈。电影讲故事,观众是被动的,你给他什么景别,他就看什么景别。他的震撼,感动,哭泣都是你给他看的东西造成。所以,你拍的东西是不是符合影视的“叙述规律”和“故事的情节发展”就显得很重要。景别的变化也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节奏。 中景,被讥笑为半吊子镜头,但中景是即能表现人物关系又能兼顾人物情绪的景别,纪录片多见。三,镜头的角度与轴线这里说的“角度”是指剪辑时与相邻镜头视角的差异。45-90度同角度同景别的镜头,90%一般不宜相接,会产生“跳”的感觉。 同角度同景别相接的情况广告中常见,那不是叙述,而是渲染,试图用不正常的剪接唤起注意。故事片中也会有,也是渲染情绪。轴线轴线两组相互交流的对象之间一条无形的线。跳轴会引起人物关系的混乱。跳轴问题多发生在近景。1当正确地交代了人物关系之后(在一个段落)2运动越轴3间隔一个人物正面中性镜头4间隔一个全景初步总结以上观点: 焦点,构图,色温,曝光,景别与摄法,角度与轴线,这是对一个摄影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要求(技术上)。对一个影视摄影师的高级要求(艺术要求) 摄像首先应该懂得编辑剪接的基本规律和原则,随之摄像应该知道导演或者导播是如何工作的。导演最痛恨的镜头是什么? 1,没有内容(对新闻纪录尤为重要)2,永远一个角度(不换机位)3,永远一个景别(不换机位)4,没有人物关系(或关系不清晰,如一连串近景)5,没有气氛(光线效果及戏剧性气氛)6,焦点不实7,不稳定8,不够长(情绪长度)9,没有剪接点作为摄影师,不能只提供能用的镜头,要提供好的镜头什么是好镜头:1,内容好(包括光效,气氛,以及一切影片要求的戏剧成份)2,没有任何摄影技术上的问题3, 景别正确 , 不跳轴。4,有创意的角度(新奇视角和一定的剪接角度)5,有层次及透视感(线条与空气)6,有清晰明确的人物关系的交待7,有足够的长度和剪接点8,察觉不出摄像机的存在,这一点涉及到了摄像美学的内容。关于镜头长度 我们要求摄影师拍摄的素材镜头一定要保证后期有相当长的“可使用长度”,这同样意味着摄影师要具有导演的剪接意识。全景摇镜头时的起幅落幅要留足够的长度(10”以上)供导演选择作固定镜头用还是叠化。摇镜头的起幅很重要,长度要够;落幅比起幅更重要,长度要够。要求:推拉摇移过程中,所有构图要好,摇镜头落幅禁止过梭再回头,推拉镜头禁止拉风箱。好镜头一定要够长! 你拍摄时感觉的长度一般都不准确,偏短,不能以读秒为准。关于镜头角度电影电视鼓励多角度表现一个事物,有创意的摄影师追求新角度,不断探索。影片内容与风格是第一位的。(荒诞,纪录,娱乐,恐怖,政治,科幻,影视人类学,)舞台景要照顾舞美设计。极端怪异的镜头角度也会产生“出戏”反效果!内容还是第一位(你的故事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角度)。一般规律,人们大多更愿意站在客观的角度欣赏影视,更加自我,自己得出艺术结论。关于固定镜头与移动镜头(推拉变焦距)以前没有变焦头时候,都是轨道移动。技术上讲,变焦与移动镜头画面效果主要反映在透视上。(当然,也存在成像质量差异)固定镜头与移动镜头(变焦)的美学区别,固定镜头更加客观。如果广义讲,把推拉摇移也算移动镜头的话,则:1,起幅和落幅要无察觉(日本电影的起落幅)2,起落幅的构图要好(急推急拉)总之,手段第二,内容第一!要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设计镜头。同样的对象,你拍成什么样结果说明了你的艺术观点。关于光线气氛在讲技术部分只讲曝光,不谈气氛,因为气氛属于艺术范畴。气氛是摄影的灵魂(某种程度上成为“戏剧性”),是摄影师最显示本事和能力的部分。要懂得“营造气氛”,虽说是导演要考虑的事情,却是摄影师负责执行的核心任务。(与照明师合作)气氛在一定意义上与影调联系在一起。高低调,冷暖调。A外景气氛好气氛多在9:00之前,4:00之后。光线的斜射会有长的影子。B室内、摄影棚及演播室的气氛营造关键点:光比和色调(不是色温)人脸亮度高于环境,夜景;反之反也。关于镜头的节奏节奏不是速度,尤其不是后期镜头剪接的频率。(非外在)节奏,更多的是指影响影片故事内在叙述和发展的东西,是影响观众心理的因素。铁面无私刹那间的拯救场面,采取了慢镜头表现。戏曲中的“紧拉慢唱”,唱得很慢,却能感到是一种快节奏。节奏有时是在拍摄时就形成的,甚至是无法改动。我们对摄影师提出要求:应该与导演探讨节奏和风格问题,以便在拍摄时掌握。 *前期镜头拍摄与后期影片剪辑的关系 谈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这一讲内容涉及剪接以及有关剪接的两大理论,与导演工作有关,再次重申培训摄影师要像培训导演一样才有效果。理论回顾部分1,学习电影电视,必须要了解一点电影发展史。2,世界上七大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建筑。3,电影作为新型艺术,是在电影诞生以后很久的事情。从艺术角度说,电影的出身和基因都不好,它最先出现在娱乐场 。4,电影开始只有单一固定镜头,雨果中有“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后来在船上拍摄发现了移动镜头,背景有变化。5,胶片用完了,换胶片后发现了“大变活人”“停机再拍”,贵妇人的失踪。6,直到两个人出现:苏联的爱森斯坦,美国的大卫 格里菲斯(普多夫金),因为他们同时发现了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那就是“蒙太奇”。7,爱森斯坦:颠倒三个镜头组接产生的不同意义,工厂工人猪圈,112理论的诞生,战舰波将金“雄狮崛起”。“对比与象征蒙太奇”现在很多广告采用象征蒙太奇。8,蒙太奇还使电影的时间与现实时间有了差异(有弹性) 蒙太奇可以缩短和延长“时间”。两个镜头就表现了时间的过渡(奔腾的马蹄,小孩照片叠化青年)而“敖德萨阶梯”延长了表现残酷的时间。9 希特勒的御用摄影师:莱尼 瑞芬斯塔赫导演意志的胜利学习了很多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语言”:10千万不要小看原始蒙太奇力量,至今有效。不要迷信现代特技。11,格里菲斯:发明了“交叉蒙太奇”,火车大劫案“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的救援”至今有效。12,书本上的蒙太奇种类:平行(两条故事线)交叉(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象征(用两个不相干的镜头比喻:猪工人,工人生活得象猪)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递进(洛奇拳击场段落的气氛渲染:全,中,双人近,单人近,特写,大特,歪特,血特)但是,蒙太奇剪接终归是技术手段,把一个故事内容讲好,才是剪接的最终目的。不能玩弄“蒙太奇”。13,人们在探讨讲故事的方法时,发现了蒙太奇的缺点。太多的作者主观强制性,很多象征镜头递进多了,观众看不懂。创作者思维枯竭,晦涩难懂,死钻牛角尖。14,法国人首先质疑蒙太奇,提出新的电影表现理论:长镜头理论。新理论首先诞生于电影实践:法国故事片叙述不再频繁切换镜头,多以长镜头移动交待人物关系,场景状态,故事走向。(安德烈 巴赞对长镜头有大量论述)15,长镜头理论极其注重现实的客观存在,尊重观众的个人感受。即便作者有主观想法,也是要强调:“通过让观众感受客观存在,来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16,从这个意义上讲,长镜头理论更接近于“新闻片”范畴。强调并追求“真实性”,主张让观众“自己感受,得出结论”。17,长镜头影片强调运动性,拍摄难度较大。但也可以用静止镜头。伊朗一次别离开始的第一个静止长镜头,结尾的静止长镜头。18,甚至故事片也吸收了长镜头理论。希区柯克的绳索只有八个镜头。现场感很强,观众就像是参与演员生活,在一起感受故事情节。19,总结蒙太奇和长镜头两个理论A蒙太奇与长镜头是电影语言的两种相对应的表现手段B蒙太奇强调的是导演主观思想的表现,是一种外部形式的叙述C长镜头手段则强调和尊重事实本身的存在状态,因而更加强了电影电视真实性的一面,是一个事物的两面。D在电影电视的艺术创作中,将蒙太奇与长镜头手法合理地结合运用,是导演在投入拍摄之前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蒙太奇与长镜头两种创作手段并非相对立 理论问题到此为止,理论的重要在于指导行动,太多,会束缚思想;但没有理论,行动就无所适从,没有规矩,没有方向感。实践应用部分:电影的剪接,说白了,就是用镜头讲故事 所以,一部影片最最重要的是故事内容。(不是摄影!)电影和电视纪录片拍摄的技巧要点故事内容一定是通过人物性格体现的。离开内容,单纯谈编辑技巧是没意义的,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摄影师要研究你所拍的人物(与导演一起)。只有在表现故事、人物性格的前提下,谈前期拍摄和后期剪接技巧才有意义。(动物纪录片片里动物就是人物,风光片里自然就是人物)。摄影师到达现场实例: 机位应该是导演和摄影师共同决定的。1,主角度的确立(交代环境)2,人物行动轨迹线3,轴线(几条轴线)4,光线(人物与环境的造型,影调,色温与曝光)5,机位(机位数量及角度,画面透视)6,背景(人物近景的背景,背景比前景重要)7,前景(画面层次)8,特殊角度(鸟瞰,全仰)9,细节(细节是影片的质感,有关人物塑造)伤疤,照片,摆设,嗜好,手势,烟缸,书籍,零食摄影师和导演都要有“用一组镜头叙述一个段落”的概念。 单个镜头对于电影,好比大厦里的一块砖,没更多意义。即便是拍摄结束了,在影片剪接之前,同样要花大量精力去思考故事线和人物塑造。真正编辑起来很快,关键是思考方案。1,初学者的问题接受了拍一部片子的任务后,什么是最先要思考的?1,影片感动人的东西一定是人物性格,不是任何技巧。2,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他的行为,慢慢流露出来的,不能说出来。3,不能只忠实拍摄所谓的事实,故事一定是设计出来的。初学者常犯的毛病是“流水账”的顺序,“直奔主题”的解说词,赶紧把要说的话说出来,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怕忘了。4,镜头与编辑技巧两镜头相接,原则上只有一个剪接点最正确。基本原则:动接动,静接静。景别要变化,角度要变化。不要误解“同景别”和“同角度”不能接的原则。两人谈话近景对切是可行的(最好有一个过肩)。同角度镜头只要是景别差距大就可以接。说“不接”的意思是指“不是最佳”。戈达尔的“跳接”就是打破常规的。 我们建议自己拍的节目自己剪接。(李安) 我鼓励摄影师最终成为导演!注重声音在剪接中的作用:(导演内容,摄影知道即可)有音乐的镜头注意音乐节奏点卡门。很多影片段落利用声音转场日瓦戈医生大卫 里恩自述声音先进,画面滞后。电影音乐的重要性狐狸的故事人性的证明两种影片风格:(对比美国影片和法国影片差异) 蒙太奇还是长镜头风格,根据内容而定。结合为好。A传统的表现方法:一定不要让观众察觉导演和摄影的存在,有利于严肃的叙事和生活纪录。B娱乐、广告、商业电影的剪接手法:故意让人看出导演和摄影机的存在,追求感官刺激。电视娱乐节目也崇尚这种剪接,有些娱乐情节为这种剪接而设计。好的电影或节目,观众没记住导演摄影舞美剪辑,甚至没记住演员,只记住了角色(人物)!你的镜头设计要有特色:拍摄前最好思考一下,到底拍什么最能表现这个情节或行为?(自己拍的素材自己才知道怎么用)2,画面也要有设计: 我们如果遇到好片子,要养成拉片子看剪接点的意识,很多武打片镜头剪接得很碎。不要轻视反应镜头和大全景(故事片和纪录片)1,故事在叙述时,不是谁说话镜头给谁,有时听者形象更动人。2,有时候,全景比近景更有味道,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多拍过渡镜头:细节是一部影片的质感,人物性格产生于细节 实践中可以设计,也可即兴抢拍。溪水中的叶子,带着小鸡的母鸡,懒洋洋的睡猫,摇摆的树叶,翻滚的云海,积水上的雨点,人流与车流,闪烁的霓虹灯,墙上的影子,钟表的指针,甩摇关于电视晚会摄像一,摄像应该懂剪接基本规律,应知道导播是如何工作的导播工作基本规律和原则如下:A景别:邻近镜头不重复B角度(4590最好)C最好的剪接点原则上只有一个D动与静接点(叠化)D提前量导播最恨的是什么?1,永远不稳定,(永远在调整,焦点,构图,景别,水平)2,所有机位同景别(不看回授)3,动作犹豫(不敢用你)4,瞎帮忙(尤其恨在节奏切点之前调整)导播最爱的是什么?1,所有机位统统在可使用的景别上(大家看回授,无同景别)2,无技术和基本艺术问题(焦点,构图,水平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钢带考试题及答案
- 现代金融基础习题(附答案)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岗前三级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非高危行业安全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版公共设施维护与维修合同模板
- 2025拆旧房屋拆除工程拆除作业拆除物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房产开发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及版权授权合同
- 2025版滩涂地海上风电土地承包使用合同
- 2024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电工复审培训课件
- 2025新《安全生产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37)
- 高频变压器项目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杜邦安全培训课件
- 16949工程变更课件
- 国宝文物运送活动方案
- 2024年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护理沟通与服务课件
- 高低压配电施工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