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doc_第1页
古代文学.doc_第2页
古代文学.doc_第3页
古代文学.doc_第4页
古代文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家诗: “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2.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3.宫体诗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4.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5.春秋笔法,一种笔法,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6.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7.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8.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9.楚辞(1)楚辞是战国后期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代表作家为屈原,宋玉。(2)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铺排夸饰,想像丰富。(3)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各楚物,即在独具特色的楚地文化土壤中产生的。(4)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10.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11.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12.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著名志人小说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1.举例论述诗经的文学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感受生活,表达爱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感而发,不平则鸣,“我口唱我心”,绝无矫情造作,十分坦率真实,如伐檀,硕鼠,蒹葭,七月等。(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三种方法或铺陈写物,或以物喻物,或情物交融,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更细腻,生动地揭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歌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赋之手法如七月,比之手法如硕鼠,兴之手法如蒹葭,精彩纷呈,各具魅力。(3)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是诗经的又一大特色。所谓重章,并不是重复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一类词义复沓的表现形式,回环往复的咏唱,既可以加强淋漓尽致的抒情效果,也使诗章之间有了层递关系,如关睢,式微,伐檀等。(4)诗经中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上的一大特色,如“窈窕”,“参差”,“辗转”及“关关”,“呦呦”,“煌煌”等,诗歌增加了韵律美,也细腻地传达了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生动。2、论语的文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这部价值凸显为“仁者”的哲学著述,在构建中国主流仁义思想的背后,还被视为一部记录春秋史学的巨著。一、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论语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集中在对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形象特征的描述。子路率直鲁莽,颜渊温雅贤良,子贡聪颖善辩,曾皙潇洒脱俗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手法表现在详于言论而略于行动,只记小事而略记大事,记述片断而不求系统。这种手法使得孔子及其弟子的面貌虽不够完整,但却十分具体且细腻传神。如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语的独白,则表现了孔子哲人的气质和对人生的感慨。这种“时不我待”的感叹,也是儒家积极从政精神之光的折射。二、论语的语言艺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记述其所见所闻几近“直录”。用语忠实,少有铺张,质朴而不华丽、含蓄而不夸张、凝练而不造作。其次,论语中运用了灵活多变的修辞于法,通感、排比、反问、映衬、对比、递进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而说理生动活泼语言形象贴切,琅琅上口。第三,论语中“之乎者也”等虚词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感。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三、论语的文体特征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用独特的说理方式记录思想的精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首创。论语是记录孔子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语录体著作,具有明显的政论色彩。论语具有先秦散文独特的内部构成特点,在语言运用、文体品类、题材内容、形式构造、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相对的独性。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如白马篇描写和歌颂了一位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其报国之志。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中“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写出恶势力的强大和自己的无能为力。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这类诗歌旨在抒发自己的失意。第三类是述志诗。如“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充满慷慨之音。第四类是游仙诗。如仙人篇、游仙诗,诗中所描绘的神仙境界,实际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二曹植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4、陶渊明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一) 、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而有意境 陶渊明写田园诗,往往写的是最平淡的事物,却能显示出不平常的诗意,不平常的意境,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归园田居其四,先说自己久游而归,携子侄去访故友,却只见一片“荒墟”“依依昔人居”,又见“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可想而知屋舍荒芜已久。借问路过的“采薪者”,始知“死殁无复馀”。不由悲叹“一世异朝市”,最后更体悟到:生命是虚幻的,最终不过归于空无。短短八十字,情、景、事、理浑融,可说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之境界。(二) 、平淡而又淳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这主要是说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陶在陶诗里,一切如实说来,都是极普通的田家语,甚至很少用形容词,只是白描,朴朴素素。但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却具有着淳朴浑厚的感情、浓郁的生活气息,含有丰富鲜明的形象,读来韵味隽永。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三)、平淡与豪放 这是指陶渊明诗歌风格的多样性。由于诗歌的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完全一样。他的田园诗显现出来的是萧散(闲散)冲淡,而一些咏史等诗却是豪放有力。5、论述离骚的艺术风格与成就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它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创文人鲜明个性的创作 离骚集中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屈原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这篇富有个性的诗篇,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国激情,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峻洁人格的庄严而伟大的诗人形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显示了坚贞的情操。(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离骚的前半部分,着重与诗人对于自己经历和遭遇的描写,但湿润在表现手法并不是完全实写的,而是把自己生活上的经历和感情升华为一种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的不可调和的斗争,以新奇的比喻,夸张的描写,表现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龌龊,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从而 把一个时代的面貌整个呈现出来,启发人的认识,给人以正确的爱憎,激励人的心灵。 (三)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离骚物我交融,情景相糅,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作品中的比兴,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在离骚中的比和兴,从形象本身看来,它是虚构,是想象,但从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来说,又完全是现实的。这就开辟了后世的“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有着极大影响。 (四)诗歌形式和语言 屈原既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文学形式.。它采用了大量的口语方言入诗,用得最普遍的“兮”,便是在当时民间诗歌,这一词语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气氛,又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6、试析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1)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它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如行行重行行中努力加餐饭,直是口语,但细加品味其含义情感,却异常丰厚。(2)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精雕细琢,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3)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无论用白描手法,还是比兴手法,均能达到这种高妙的艺术意境,如明月何皎皎,迢迢牵牛星等。(4)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等。另外叠字较多使用亦是该诗语言的特色。如迢迢牵牛星用六个叠字,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无不生动传神,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7、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特点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万石张叔列传突出石奋祖孙三代的谨小慎微,惟命是从。李将军列传在描写李广时着意表现他高超的祖传射艺,他射匈奴射雕者、射追击者,百发百中,矢能饮羽。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也对其形成原因给以或明或暗的显示。如写萧何,他是刀笔吏出身,故能谨守管钥,因势奉法。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普遍的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如共性的知恩图报,以德报德。苏秦之于宗族、朋友,刘邦之于萧何陈平之于魏无知。可同时衣锦还乡,韩信显得雍容大度,不计私仇;主父偃却心胸狭窄,报复心极强。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如项羽他既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常虑念百姓疾苦。司马迁也采用互见法来展现人物的丰富复杂性。如高祖本纪中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但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则展现了他的一些弱点。8、论述阮籍咏怀诗的思想感情阮籍的咏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些诗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其十八中“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还有一些诗,表现了作者不甘碌碌无闻,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如第三十九首“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流露出同建安文学一样的慷慨激昂之气。 咏怀诗的核心内容,是带有哲理性的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在咏怀诗中,逐一排除了可能的解脱道路。“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追逐富贵使人倾轧相争,以至覆灭;“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建功立业,确实是阮籍所向往的,但这并不是个人可以随意选择的道路。“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常融”,遇与不遇,为命运的偶然所决定,生活在不幸的时代,个人能有什么作为?家庭、朋友之情诚然是美好的,但黑暗的现实随时可以夺走它们,愈加唤起人生的悲哀:“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苦辛。”而且,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虚伪、怨毒、猜疑、背弃:“人知交友易,交友诚独难。险路多疑惑,明珠不可干。”“亲昵怀反侧,骨肉还相仇。”咏怀诗中虽多种写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但这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作者并没有把它当作真实的追求。甚至,即使能长生,在这样的世界上也是徒然:“人言愿延年,延年将焉之?” 从咏怀诗中,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完美的期望和执着的爱恋。它对生命的哀叹,也是对生命的歌颂。 9、举例论述左传的文学成就(1)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首先由于它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它既叙述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事件蕴涵意趣,很少看到缺乏情趣与形象的枯燥乏味的史事记述.同时在叙述史事时,常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如郑伯克段于鄢.(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左传中描叙的人物大多性格鲜明,如不卑王侯,善驭战机的曹刿,机智勇敢,与敌周旋的弦高,忠心耿直,性情暴躁的先轸.左传不仅写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而且还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甚至写性格的发展,如晋公子重耳之亡.(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尤其体现在擅写战争场面,简洁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描写.而对人物刻画则多细节来表现其性格特征,如晋国俘虏了秦国三个将帅后又为晋襄公母亲所释放,晋军主帅先轸不顾而唾,写出了他的耿直急躁.(4)左传还善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左传的上述成就,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叙事文学.10、汉乐府民歌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请联系作品分析说明(1)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形象。如东门行写铤而走险的男子与妻子的对话,战城南中死者与乌鸦的对话,还有上山采蘼芜,陌上桑等,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事件,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2)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也有善用比兴手法来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通篇比兴,极富表现力,,感染力。在描写中抒情是汉乐府中成功运用的手法之一,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均是在叙述和描写中,处处渗透着难以压抑的悲苦之情。(3)汉乐府民歌在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五言和杂言为主,表现灵活.由于增加了一个字,音节单双的配合,使节奏和韵律又富变化.11.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1) 描写田园风光恬美静穆,歌颂田园生活的自然纯朴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这类诗,所歌咏的是其个人的悠闲恬适的生活,抒发的是其悠然自得的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