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成才成功系列讲座受到国内媒体广泛关注.doc_第1页
成长成才成功系列讲座受到国内媒体广泛关注.doc_第2页
成长成才成功系列讲座受到国内媒体广泛关注.doc_第3页
成长成才成功系列讲座受到国内媒体广泛关注.doc_第4页
成长成才成功系列讲座受到国内媒体广泛关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长成才成功”系列讲座受到国内媒体广泛关注8月下旬到9月中旬,学校党委学工部、教育学院联合组织“成长成才成功”系列讲座,为苏大新生导航,学习生涯规划、就业生涯设计、人际交往、团队训练、休闲教育、爱情与人生、逆境管理等讲座既受到了2006级学生的欢迎,又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9月7日,新华日报以大学新生三成有心结为题进行报道,9月18日姑苏晚报刊登通讯玩物不丧志 苏大开展休闲教育,9月19日,城市商报刊发通讯玩物不丧志 教会学生怎样玩 大学新生要补“休闲教育”,9月21日中国青年报以苏州大学对新生进行休闲教育为题报道后,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数十家网站都在第一时间予以全文转载。9月26日,中国教育报又以大学生如何补上“休闲教育”课为题刊发2000多字的深度报道。新华日报:大学新生三成有心结本报讯 新学期刚开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副教授所作的学业路线图新生学习生涯规划讲座,拉开了苏州大学解“心结”新生入学系列讲座的序幕。 从1996年开始,苏大为及早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每届新生都做了心理调查,经过9年的积累发现,大一新生表现出比较不适应状态的占30%,有6%的学生处于问题严重的状态。这些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人生规划等。如有的新生总在抱怨新环境:怎么宿舍没有空调?连电风扇都没有?也有的新生莫名其妙地有不安全感,具体怎么不安全却又说不上来;面临新的人生目标、情感方向以及人际交往,许多新生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从等等。为帮助新生们解开这种种“心结”,本学期一开学,苏大精心推出了新生心理适应与发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交往心理、大学生爱情与人生、大学生休闲教育、大学生团队力量训练等7个主题讲座,并在新生报到之初依托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为每个新生建立起心理健康档案。(宋智 徐勇,新华日报2006年9月7日D2版)中国青年报:苏州大学对新生进行休闲教育不是鼓励不学习去玩乐,而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休闲时光本报讯(通讯员丁姗)“你知道什么是休闲吗?”“现在大学生休闲的现状又如何?”近日,一场主题为“玩物不丧志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新生教育讲座在苏州大学举行。尽管平日里听到的“休闲”词语不少,但真正面对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却开始面面相觑。教育学院的查佐明老师给同学们算了一笔时间账:以一个人活到80岁、每周工作30小时、工作35年来计算人一生的时间,再除去睡眠和饮食的时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可供人们支配。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拥有的休闲时间更是超过了这个比例。但当前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却不容乐观,暑假基本上成了大学生吃喝玩乐和睡懒觉的代名词。此外,校园中“月光族”和“负翁”的不断出现也说明大学生不懂怎样休闲。因此,在大一新生中开展休闲方面的指导显得更为重要。查佐明老师认为,对大学生开展休闲教育并不是鼓励他们不学习去玩乐,而是希望能对大学生正确对待休闲时光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最终是为了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终于明白应该怎样积极地休闲了。能在开学一周内就听到这样的教育讲座。我很幸运。”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包盛楠告诉记者,自己过去对休闲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睡觉、看书、听音乐的层面上,讲座让她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她表示自己会合理安排好自己大学四年的时间,让大学生活无悔。(中国青年报2006年9月21日)中国教育报:大学生如何补上“休闲教育”课日前,苏州大学针对入学新生开展了“成长、成才、成功”系列教育讲座。在其中一场主题为“玩物不丧志大学生休闲教育”的讲座上,主讲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查佐明提出了关于休闲的一连串问题,让回答的学生犯了难。 查佐明给学生们算了一笔时间账:以活到80岁、每周工作30小时、工作35年来计算人一生的时间,除去必须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差不多有1/3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由于课程安排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寒暑假,大学生们每年有170天左右处于休闲状态。但是,大学生不懂休闲、不会休闲已经成了通病,不当的休闲方式正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现状:上网、逛街成休闲代名词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小王不久前办理了退学手续,退学的原因是因为迷恋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因为性格内向,小王与同学的关系比较疏远,对学习缺乏兴趣,入学后不久便远离了健康的学习生活轨道而沉湎于网络游戏。老师的多次规劝、家人的眼泪甚至父亲在网吧门口的下跪,都没有把小王从网络游戏的深渊里拉回来。为了挽救他,学校建议他休学半年,但半年后依然不见任何效果,无奈之下他只好退学了。 “网络游戏已经让我们很大一部分学子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摧毁了并还在摧毁着一个个我们身边的同学和许多原本美好的家庭、亲情、友情”这是今年4月由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发出的一份倡议书,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拒绝网络游戏,建设和谐校园”。 发起并负责此次活动的学生濮龙峰说,倡议源于一份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20多名研究生在对学校附近的网吧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之后发现,学校周围200米以内的网吧电脑总数近1500台,上网成员中90%是大学生。大一到大三学生中有58%的受调查学生承认有过“包夜”经历。参加调查工作的学生小魏感触良多:“网络游戏及不健康的网络活动危害的不仅仅是某些个体,从更深的角度来说,这已经影响到大学的风气。” 与男生喜欢网络游戏相比,不少女生却将大把的业余时间花在了看影碟、看电视连续剧、读言情小说或从早到晚“扫街”购物上。“开学后,宿舍里的女孩子都喜欢在周末逛商场,其实逛街很花费时间和精力,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一不小心就花了很多钱,结果生活费严重超支。”大一女生小刘说。 高校:开展休闲教育势在必行 与西方国家完备的(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休闲学科体制相比,在我国,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把休闲与“游手好闲”联系在一起。休闲教育仍然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新概念,许多高校根本就没有涉及。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是我国较早开展休闲研究的学者之一,她认为,在科技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今天,只需较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能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人们因而获得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由此也必然会带来人的需求结构的变化由对物的追求转向对精神享受的渴求。 查佐明说,他发现很多大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有些学生一进大学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玩过之后常常觉得疲惫不堪,根本提不起精神学习,严重影响了学业。大学生休闲的奢侈消费增多,校园中“月光族”和“负翁”的不断出现说明大学生不懂怎样休闲。对大一新生来说,开展休闲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这对他们4年的学习生活都将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他认为,对大学生开展休闲教育并不是鼓励他们不学习、去玩乐,而是希望能对大学生正确对待休闲时光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最终是为了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积极的休闲应当是让学生学会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让自己感到身心愉悦。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约上三五个好友出门旅游、钻研兴趣爱好、参加社会实践等都是积极的休闲生活方式。”查佐明告诉学生们。 学生:明白了怎样积极地休闲 在听完休闲教育讲座后,大学生们觉得收获不小,纷纷对自己的休闲生活开始了反思。“和高中相比,大学给我们的自由很多,但听过讲座后,我感到大学四年的时间宝贵而有限,应该充分利用好。”新生小曹说。她认为,大部分同学高中时都已养成了每天学习看书的习惯,现在少了老师的督促,反倒觉得无所事事。现在她已经通过面试加入了校科协,打算好好锻炼自己的能力。 “我终于明白了应该怎样积极地休闲了。能在开学一周内就听到这样的教育讲座,我很幸运。”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包盛楠说,自己过去对休闲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睡觉、看书、听音乐的层面上,讲座让她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她表示自己会合理安排好自己大学4年的时间。 通过儿子的电话,远在山东的一位家长得知了此次学校开展的休闲教育,他觉得对儿子放心些了。“儿子本来就比较贪玩,我一直担心他会在大学里放松,我们离得远又管不到,学习方面只有靠老师抓紧和儿子的自觉性了。”暑假里,他和妻子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奖励儿子,但他也非常担心儿子会花费过多的时间玩电脑,从而影响了学习。“现在,儿子在电话里告诉我们,他已经知道怎样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了。”(通讯员丁姗本报记者赵建春,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6日第2版) 科技日报:如何玩物不丧志苏州大学对新生进行休闲教育本报讯 “你知道什么是休闲吗?”“现在大学生休闲的现状又如何?”近日,一场主题为“玩物不丧志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新生教育讲座在苏州大学举行。尽管平日里听到的“休闲”词语不少,但真正面对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却开始面面相觑。教育学院的查佐明老师给同学们算了一笔时间账:以一个人活到80岁、每周工作30小时、工作35年来计算人一生的时间,再除去睡眠和饮食的时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可供人们支配。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拥有的休闲时间更是超过了这个比例。但当前大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