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癌的影像学诊断张晓鹏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北京肿瘤医院放射科一、胃癌的X线诊断(一) 基本X线检查方法1充盈法充盈法是胃X线检查中最基本的方法,钡剂充盈的程度以立位充盈时钡剂能使胃体中部适度伸展为宜,通常所需钡量约为200-300ml。充盈像主要用于观察胃腔在钡剂充盈下的自然伸展状态、胃的大体形态与位置的变化、胃壁的柔软度等,对于显示靠近胃边缘部位如大、小弯侧的病变有很重要的价值。2粘膜法粘膜法是利用少量的钡剂,显示胃粘膜皱襞形态的方法。通常以俯卧位显示较佳。钡剂量不宜过多,以80-100ml较好,过多易遮蔽粘膜。必要时在腹部下方放置一小的压迫棉垫,可使粘膜皱襞的显示更为满意。3压迫法压迫法的检查范围可包括胃体中部以远的区域。检查时通过调整压迫力度,可获得诸如病变的隆起高度、凹陷的深度、胃壁的柔软度、粘膜皱襞尖端的形态等诸多信息。特别是针对隆起性病变的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4双对比法把作为阳性造影剂的钡剂和作为阴性造影剂的气体共同引入胃内,所进行的双对比造影是胃X线检查法中最重要的进步。利用粘膜表面附着的薄层钡剂与气体所产生的良好对比,可以清晰地显示胃内微细的隆起或凹陷。气体还可作为胃腔的扩张剂,用于观察胃壁的伸展性。由于双对比造影检查操作规范的确立,使所获得的影像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这种可重复性对于X线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X线影像具有更大的客观性,能够较大限度地避免检查中的偶然因素和主观判断倾向,从而使胃X线检查由透视下的主观诊断,变为通过读片进行的客观诊断。在钡剂附着良好的条件下,调整胃内充气量对于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和胃壁伸展度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常规X线检查时,以中等气量为佳;中、小气量常用于显示较为表浅的病变;而大气量则主要用于观察胃壁伸展受限的程度,以及粗大皱襞的鉴别诊断等。在选择优良钡剂和充气适度的前提下,粘膜面的冲洗涂钡是获得优良双对比像的重要条件。利用体位的反复多次转动使钡剂在粘膜表面冲撞流动,在冲洗掉粘膜表面粘液的同时,使粘膜获得良好的钡剂附着,以利于病变特征的显示。5. 薄层法薄层法是利用体位转动,使钡层在粘膜表面缓缓流过,用以显示表浅的隆起或凹陷的方法。应当强调,一个完整的胃X线检查,必须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充分发挥每种检查法的优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诊。(二)早期胃癌1早期胃癌的大体分型早期胃癌的大体分型方案,最初是由日本内视镜学会于1962年提出的,此后受到广泛的欢迎而沿用至今。型 癌灶明显高出周围正常粘膜约2倍以上,或呈息肉状外观。型 癌灶较为平坦,不形成明显的隆起或凹陷。此型根据凹凸程度又分为3个亚型。a型 癌灶较周围粘膜稍隆起,但不超过粘膜厚度的2倍。b型 癌灶与周围粘膜几乎等高,无隆起或凹陷。c型 癌灶较周围粘膜稍凹陷,程度不超过粘膜厚度。型 癌灶较周围粘膜明显凹陷,伴有溃疡,但癌组织亦不得超过粘膜下层。依病变主次不同,可有混合型,如c+、+c型等。为了便于临床应用,根据早期胃癌得生物学特性和大体分型特性,将其归纳为:隆起型、凹陷型、平坦型三类。2 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1)隆起型早期胃癌隆起型早期胃癌约占早期胃癌的20-30%,好发于胃窦部,高龄者较多见。隆起型早期胃癌主要包括型、a型和a+c型;病理学上,本型早期胃癌几乎都是分化型癌,未分化型仅见于部分a+c型早期胃癌。X线检查以压迫法为佳。读片时应注意隆起的类型、病变的大小、隆起的表面形态及有无凹陷等。(1)型型早期胃癌为高度超过5mm的隆起。大体形态上,分为无蒂和有蒂两类,以无蒂隆起居多(80%)。无蒂者,直径多大于2cm。表面不光滑,可呈花瓣状、颗粒状或较大结节状。本型早期胃癌很少是有蒂隆起,作为有蒂隆起的早期胃癌,常常只是隆起某一局部的恶性改变,而并非隆起的整体。在检查时,首先应明确病灶有无蒂的存在,在压迫时要注意变换压迫的方向与力度。只要能看到隆起蒂部的存在,并且可以活动,即使有蒂隆起的头部已相当大,也很少是进行期癌(0.6%)。(2)a型本型早期胃癌的隆起高度低于5mm,表现为多种形态,可呈孤立或集簇的结节状隆起。熊仓将本型早期胃癌的特征归纳为:(1)局限性扁平的粘膜隆起;(2)隆起的边缘清晰锐利;(3)隆起的表面多不光滑,可呈芋虫状、菊花状、桑椹状、蛇行状等。X线检查上,应注意显示隆起的轮廓、高度、表面性状等,尽可能地显示的侧面观,表面不光滑或凹凸不平,对于区别良性隆起将很有帮助。(3)a+c型a+c型是在a型的基础上,隆起的表面出现浅溃疡。与其它类型的隆起型早期胃癌相比,sm癌的比例较高,其直径多大于2cm。本型早期胃癌有多种形态,佐野将其分为三型:息肉型、糜烂型和深部浸润型。深部浸润型较少,但容易侵及脉管,预后欠佳,病理上多为未分化型癌。X线检查,应注意观察隆起粘膜表面的形态,凹陷的形状、深度及其占隆起表面的比例,薄层法和压迫法对于显示病变特征有很重要的作用。2)凹陷型早期胃癌的主要征象凹陷型早期胃癌约占早期胃癌得3/4,包括c型、型以及两者得混合型c+、+c型,其中80%以上伴有溃疡性改变,c型是其最基本类型。型、c+、+c型,可认为是c型早期胃癌病灶内合并消化性溃疡时的表现,当溃疡治愈后病变可重新表现c型。(1) 壁边缘变形当凹陷型早期胃癌的部位跨越或靠近胃边缘部分时,由于病变直接累及或间接牵拉,可引起胃壁轮廓线变形,如胃壁边缘毛糙、呈锯齿状,胃壁伸展不良与僵直,边缘凹陷,不规则龛影等。这些征象是由病变所在的部位、癌浸润深度、是否合并溃疡或瘢痕等因素综合形成的。(2)粘膜皱襞尖端的改变对于伴有粘膜皱襞集中的凹陷性病变,凹陷缘周围粘膜皱襞尖端的改变,是早期胃癌X线征象中最值得重视的表现。早期胃癌粘膜皱襞尖端的改变有多种形态,可表现为变细、增粗、融合等,在凹陷灶的边缘,皱襞尖端可见截断、缩窄、蚕食不整及结节等。(3)凹陷灶的不规则形态此征象由粘膜糜烂或溃疡的凹陷内积钡所形成。凹陷灶的轮廓不规则和锯齿状边缘是早期胃癌的显著特征。因凹陷深浅的不同,钡斑或浓或淡。凹陷底部常可见大小不等的颗粒。(4)粘膜面的形态异常对于不伴有明显粘膜皱襞改变或者境界不清的凹陷型早期胃癌,发现粘膜面的异常就成为诊断的关键线索。钡剂附着不充分和胃内充气过度,对于诊断有直接影响。注意与周围粘膜进行比较,可发现局限性的胃小区破坏、胃小区结构的不清,其中散在有大小不等的颗粒。3)不同类型凹陷型早期胃癌的诊断(1)c型c型早期胃癌的主要表现是:不规则型的浅糜烂,形成浅淡钡斑;糜烂边缘多清晰锐利,可呈锯齿状;周围粘膜皱襞尖端有恶性改变;胃粘膜结构的破坏,其中伴有颗粒状影;局限性胃壁伸展不良。(2)混合型(c+型和+c型)c+型和+c型早期胃癌都伴有一个较深的溃疡,其周围有或大或小的癌性浅糜烂。几乎都伴有粘膜皱襞的集中或走行异常。在检查中注意显示溃疡周围有无癌性糜烂,是与良性溃疡鉴别的关键。(3)型本型胃癌很少,仅占早期胃癌的2%3%。癌组织仅在溃疡口部边缘很小的范围内存在,无明显的隆起或凹陷。无论胃镜还是X线,或是从大体形态上,都难与良性溃疡鉴别。有作者指出,当钡斑的一侧边缘毛糙,并形成钡剂向外“溢出”现象时,提示型早期胃癌的可能。由于本型早期胃癌常是在良性溃疡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癌的存在,因此对于有怀疑的病例应积极活检。型早期胃癌经过一段时间后,溃疡口部周围可出现癌性糜烂,转变为+c型;浅糜烂面扩大,则成为c+型;当病灶中心的溃疡修复、缩小时,亦可变为+c型或c+型;溃疡消失则为c型;若溃疡复发又可演变为型。这一现象被称为“恶性溃疡周期”(村上忠重)。因此,对于高度怀疑的病例,即使活检阴性,也应定期复查。4)平坦型早期胃癌单纯的b型早期胃癌,是一个仅限于粘膜内的癌浸润,既无隆起,也无凹陷,几乎与正常粘膜等高,肉眼难以辨认,诊断上非常困难。临床上,所谓平坦型早期胃癌,实际上包括b及类似b样的早期胃癌。b型早期胃癌的主要表现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影,这些颗粒较正常胃小区稍大而圆隆;颗粒间沟的不规则;形态不规则、密度浓淡不均的钡斑影;胃壁边缘的伸展不良和不光滑;局部胃小区形态与周围粘膜的不一致等。3胃癌X线表现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根据胃癌组织学发生的不同,中村恭一将胃癌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两大类,并指出这两类胃癌在生物学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分化型癌多见于男性与高龄者,主要包括乳头状腺癌、高分化、中分化(部分)管状腺癌等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的癌,大体形态多为隆起型,呈膨胀性生长,易出现血行转移;未分化型癌多见于女性,相对较年轻,主要包括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等组织学分化程度不良的癌,大体形态多为凹陷型,呈浸润性生长,易出现淋巴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1)隆起型早期癌 几乎都是分化型癌,仅少部分a+c型为未分化型癌。2)凹陷型早期癌 以未分化型癌为主,约占60%。分析病变形态应注意以下几点:凹陷底(面)的形态、凹陷灶的边缘、粘膜皱襞的改变、周围粘膜的情况。(1)分化型凹陷底较平滑或呈细颗粒状,钡斑影也较为浅淡,钡剂不易在其内存留,当癌灶内出现较深的糜烂或溃疡时,由于再生修复的因素,可在凹陷内部出现圆形或类圆形的粗大颗粒影。癌灶对周围组织的挤压较明显,在与周围粘膜交界处形成颗粒,这些颗粒多由癌组织构成,颗粒较粗大或大小不均。凹陷缘呈较为平缓的斜坡状,X线上可呈锯齿状或虫噬状边缘。粘膜皱襞以变细为主,或在凹陷边缘有轻微的增粗,在凹陷灶内逐渐变细。(2)未分化型凹陷底可见大小不等的颗粒状影,颗粒的形态不规则,轮廓较清楚。颗粒间有不规则形钡斑存在,呈大小不等的斑片或树枝状。凹陷缘呈断崖状,多与周围粘膜形成清晰的分界。粘膜皱襞多在凹陷缘处显示突然变细或中断。周边粘膜少有隆起,即使有隆起也很轻微。4胃癌浸润深度的X线诊断胃癌的浸润深度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5年生存率随浸润深度加深而下降。为了给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如早期胃癌经内镜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浸润深度的术前判定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1)隆起型型 有蒂者几乎都是m癌。广基者,直径小于2cm为m癌,直径超过5cm后sm癌迅速增加。广基隆起轮廓光滑或表面伴有浅凹陷者,多为sm癌。病理学类型是未分化癌者,多为sm癌。a型 与型大致相同。直径超过4cm后,sm癌的出现增加。隆起的表面有明显的凹陷者,可与a+c型同样对待。a+c型 本型早癌较其它型更易出现sm浸润,sm癌多见于直径2cm以上者,超过3cm则进行期癌的可能性增加。小于2cm凹陷浅、病变小者,m癌的几率大。检查中压迫力度的调整,除可对隆起表面的形态与高度进行观察外,还可明确病灶的柔软度。形态可变的是粘膜内癌,稍有一定硬度的是粘膜下层癌2)凹陷型病变的大小对于浸润深度的判定有一定价值,据报道,病灶的直径5mm者全部为早期胃癌;直径610mm、1120mm、2130mm时,早期癌所占比例分别是91.7%、87.8%、79.0%;直径超过30mm后,进行期癌的比例明显增加。m癌的X线特点:粘膜皱襞的尖端以变细或中断为主;凹陷面较浅,边缘不甚锐利;随胃内气量的多少和压迫力度的改变,病变的形态变化较明显。sm癌的X线特点:胃壁伸展不良较明显;粘膜皱襞呈杵状增粗、中断并伴有尖端蚕食;凹陷边缘锐利,明显不规则,凹陷底的颗粒大小不等;压迫观察可见凹陷周围的小隆起透光;调节气量,改变胃壁伸展度,病变大小及形态变化相对不明显。mp癌:癌肿浸及固有肌层而未及浆膜下层者,称为mp癌(第12版胃癌处理规约改称为mp癌,此前称为pm癌),一般又将其称为中期胃癌,实际上是进行期胃癌的初期表现,预后比较良好。应注意的是胃癌一旦侵及肌层,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掌握其X线形态特点,也是提高胃癌诊治水平的重要方面。从X线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类似早期胃癌的mp癌和类似Borrmann型的mp癌。在诊断上难度较大的是类似凹陷型早期胃癌的mp癌。类似凹陷型早期胃癌的mp癌与早期胃癌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mp癌的钡斑都较为浓密,而早期胃癌则较为浅淡;mp癌的凹陷缘更为清晰锐利,且型态不规则;较深的凹陷而底部平滑者多为mp癌,或者结节较大,质较硬,明显凹凸不平,压迫时形态较为固定;皱襞尖端肥大、增粗、融合甚或形成隆起,标志癌肿向深层浸润。5浸润范围的诊断早期胃癌浸润范围的判定对于决定手术切除线有很重要的意义,当病变是隆起型或是仅位于胃角、胃窦区时,几乎不存在这类问题。但当病变位于胃体部时,病变的贲门侧浸润范围必须明确。特别是对于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更是如此。在读片时应注意胃壁伸展不良与轮廓线异常的范围;凹陷面周围胃小区的异常改变和钡剂附着异常的区域;以及粘膜皱襞的增粗、僵硬等情况。6病变数量的诊断多发性胃癌并不少见,占早期胃癌的10%左右。多发癌如不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有给外科治疗造成残留癌灶的危险。多发癌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60岁以上者;多见于胃远端,集簇或分散存在;多发癌可呈早期癌的各种类型,但有同一类型并存的倾向,亦可为不同类型的早期癌,或与进行期癌并存;多发癌合并胃内良性病变者占半数以上,常见者为溃疡瘢痕、息肉和粘膜糜烂。全面系统的摄片是发现多发癌的基础,充分发挥各种检查法的长处,检查的范围必须不留盲区,对于已发现癌灶者,应当继续完成胃的全部检查,这样才能防止漏诊。如果在检查中,只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病灶上,而忽视了全面系统的检查,就有可能遗漏另外的癌灶。(三)进行期胃癌1进行期胃癌的大体分型1926年,Robert Borrmann基于胃癌的大体所见提出了胃癌的病理学大体分型。Borrmann分型非常简单明了地表达出进行期胃癌的形态特征,而且与癌的病理学类型有一定的联系,一般分化较高的乳头状、乳头管状或管状腺癌多为Borrmann 1型或2型,而分化较低的腺癌、未分化癌及印戒细胞癌往往呈4型或3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Borrmann分型在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临床预后等方面,都着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进行期胃癌的分型方法,这一方案以在国际上广泛应用。1950年,木尾 谷为了临床应用方便,在Borrmann分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分型方案,将Borrmann 1、2型划分为限局型,Borrmann 3型及4型具有浸润生长特性者划分为浸润型,将Borrmann 2、3型混合或过渡者划为中间型,并认为这种分型与术后5年生存率之间有明显的联系。根据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国内学者又将进行期胃癌的大体类型分为两大类型,即将Borrmann 1型及2型两种倾向于局限性生长的胃癌划分为限局型,将有浸润倾向的Borrmann 3型、4型及5型划分为浸润型。这一分型方案便于临床掌握,特别适合于临床外科在术前或术中的应用。按这两种类型划分后,看到两型间在癌肿的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程度、癌周免疫反应及5年生存率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别。2进行期胃癌的X线表现1)Borrmann 1型本型胃癌在进行期胃癌中发生率最低,约5%。5年生存率为57.8059.26%,在进行期癌中预后最好。多见于高龄者,病理学类型以分化型癌为主。癌肿外形呈结节状、巨块状、蕈伞状、菜花状、孤立的息肉状等。边缘可有切迹,表面凹凸不平,可有小的溃疡存在。具有明显的局限形,邻近粘膜、胃壁正常,无周围浸润征象。充盈缺损作为本型胃癌最具特征性的X线表现已为人们所熟知。压迫法在显示病变的隆起高度、轮廓、形态及其与周围胃壁的关系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双对比可在显示病变的表面及隆起基底部的形态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在进行双对比造影时,利用薄层法进行的观察也是很有意义的,后者在分析隆起灶基底部的形态和估计隆起的高度方面有较大的作用。双对比造影时,由于隆起基底部形态的不同,其X线表现也各不相同。当隆起较低矮,与正常粘膜间呈钝角时,癌肿不形成锐利的边界,仅表现为隆起的部位较周围更为透光;当隆起的基底部接近直角时,则表现出清楚的边缘轮廓;而当隆起的基底部与胃壁间出现切迹形成锐角时,在X线上,隆起可表现为两个边缘,外缘为肿瘤的边缘,内缘为基底与胃壁间的切迹,由于切迹处易于有钡剂存积,内缘的周围常常形成较淡的钡层。隆起的表面可呈颗粒状、结节状、分叶状、绒毛状等多种形态,且越向腔内生长,其表面的形态变化越显著。当表面呈明显的分叶状或结节状时,结节间的凹陷内常有钡剂存积,易被误认为有多发溃疡形成。2)Borrmann 2型本型胃癌约占进行期胃癌的3040%,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为48.0057.53%。与其它型相比,易于发生肝转移。Borrmann分型的突出特点是将所谓的“溃疡癌”分为两型,即Borrmann 2型和Borrmann 3型,分别又将其称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这一区分较好地反映了胃癌的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Borrmann 2型胃癌的形态特征为:癌肿形成明显的溃疡,溃疡的边缘呈堤状隆起(环堤),局限性生长,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楚。在X线检查上,应利用各种检查方法充分显示癌溃疡的龛影、环堤、周围粘膜的形态。压迫法可较好地显示溃疡的龛影形态、环堤的宽度与高度,而双对比法则更适合于显示溃疡底、环堤表面、环堤的外缘及其周围粘膜的关系。在X线表现上,当癌肿较小时,癌性溃疡与环堤都相对较为规则。随着癌肿的生长,环堤增宽,溃疡加深,环堤的内缘呈结节状,龛影的形态变得不规则,形成了所谓的“指压迹”和“裂隙征”。溃疡底多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凹凸不平。环堤的外缘多清晰锐利,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本型胃癌呈局限性生长,较少出现粘膜集中。但是,当溃疡底部及其周围伴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时,也可出现粘膜皱襞的集中,皱襞的尖端表现为杵状或棒状的增粗肥大。这些增粗肥大的皱襞尖端构成了环堤的一部分,此时环堤外缘可显得不很锐利,但癌肿仍表现出局限性生长的特点。3)Borrmann 3型Borrmann 3型癌是进行期胃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进行期胃癌总数的4555%。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29.0042.86%。好发于胃窦及贲门部。本型胃癌的大体形态特征为:溃疡大而浅,环堤宽而不规则,外缘呈斜坡状,向周围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胃壁分界不清。此型亦称浸润溃疡型。由于本型胃癌呈浸润型生长,在X线检查上,除了要显示龛影与环堤的形态之外,更主要的是对癌肿沿胃壁内的浸润,特别是在粘膜下层或更深层的浸润做出正确判断。检查中,注意调整钡剂充盈程度和胃内气量,以观察胃壁伸展度的变化,对于显示癌肿在胃壁内的浸润范围是非常有用的。Borrmann 3型癌在病理学上多伴有纤维化和胃壁增厚。充盈像能较好地反映癌肿的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胃腔狭窄、胃角变形、边缘异常和小弯缩短。胃腔狭窄因癌肿累及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位于胃窦部者主要表现为胃窦僵硬、胃腔狭窄;位于胃体小弯者则表现为大弯侧的切迹、B字形胃或砂钟胃等;位于贲门部的癌,除贲门狭窄变形外,还可表现为胃底穹隆部的缩窄。当癌肿累及胃角部时,可出现胃角的轻度变形、胃角开大甚或胃角消失,常伴有胃壁边缘的不光滑或充盈缺损。小弯与大弯胃壁边缘的异常,可由癌肿直接侵袭或间接牵拉所致,主要表现为胃壁的僵直、边缘不光滑以及充盈缺损。贲门与胃角间距离的明显缩短,是胃体部Borrmann 3型癌的又一重要征象。与Borrmann 2型癌的龛影相比,Borrmann 3型癌的龛影有大而浅的特点。部分病例的龛影边缘显得不十分锐利,较为浅淡。由于癌肿向周围胃壁的浸润性生长,部分环堤出现破溃。在X线上,本型胃癌的环堤不象Borrmann 2型癌那样完整,而是表现为局部环堤外缘不连续,在破溃部环堤与周围粘膜逐渐过度,不形成明显的边界。利用双对比法和薄层法,仔细观察环堤外缘向周围粘膜的关系,是与Borrmann 2型癌鉴别的关键。当环堤破溃部外周的粘膜出现癌浸润时,X线表现为不规则的糜烂、胃小区的破坏和排列紊乱。应当指出,Borrmann 3型癌在粘膜下的浸润范围可能更大,除前述的胃壁伸展受限的表现外,双对比像的胃小区排列不规则或与周围粘膜相比局部胃小区的形态不清晰,也是深层癌浸润的征象。粘膜皱襞的集中现象较Borrmann 2型癌多见,集中的粘膜皱襞尖端呈棒状、杵状增粗或融合,并构成环堤。4)Borrmann 4型约占进行期胃癌的15%左右。在进行期胃癌中的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约为15.021.9%。也称弥漫型癌或浸润型癌。在病理学上,Borrmann 4型胃癌大多伴有明显的间质增生,以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为显著特征。癌浸润主要发生在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癌肿较少露出粘膜表面,这也是其早期较难诊断的原因之一。典型的Borrmann 4型胃癌X线表现为:胃腔狭窄、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粘膜异常。Borrmann 4型癌的胃腔狭窄,有多种形态,如:铅管胃、砂钟胃、哑铃胃、革囊胃等。胃壁的变形在充盈像上表现较为明显,胃壁边缘的正常曲线消失,胃壁僵硬,呈直线状、阶梯状或不规则状。粘膜形态异常,表现为粘膜皱襞的粗大、僵硬、中断、破坏消失及不规则的沟槽影。由于广泛的癌浸润和胃壁内大量间质增生,使胃腔出现缩窄,晚期病例胃腔狭窄程度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后述)。实际上,晚期迅速出现的管腔狭窄并非完全由癌浸润所造成,更主要的是由间质增生引起的胃腔挛缩所致。出现胃腔狭窄的病例,有时幽门前区或胃底部的胃壁仍保持较好的伸展性,粘膜面相对较为完整。但是,通过病理学检查发现,原发于胃体部或贲门部的晚期Borrmann 4型癌,多为全胃广泛性癌浸润,即使是X线表现较为正常的区域,也多伴有散在的癌浸润;与之相反,原发于胃窦部的Borrmann 4型癌,癌浸润的范围相对较为局限,与胃壁伸展受限的范围大致相同,多不累及全胃。本型胃癌易于出现腹膜种植转移,在X线造影检查时,应当注意有无腹腔转移的间接征象,如胃横结肠间距、胃底膈肌间距、肠间距增宽等征象,以及肠管移动度异常和腹水等。3进行期胃癌诊断的有关问题1)狭窄前期浸润型胃癌的诊断浸润型胃癌一旦出现胃腔狭窄这一典型征象,实际上癌组织已有了很明显的深部浸润与广泛的腹腔转移,治疗效果极为不佳,即使进行手术探察也常因癌组织穿透浆膜向周围浸润和腹腔的种植转移,而失去行根治术的机会。SASAKAWA根据X线胃壁伸展受限和胃腔缩窄程度的不同,将Borrmann 4型胃癌的发展过程分为六期,0期:无异常所见;1期:胃壁边缘轻度不规则及伸展不良;2期:明确的胃壁伸展受限;3期:轻度胃腔狭窄,胃腔为正常胃的2/3;4期:胃腔中度狭窄,为正常胃的1/2;5期:革囊胃。并指出Borrmann 4型癌在02期阶段发展缓慢,由1期发展到2期需3年1个月,一旦出现轻度胃腔狭窄(3期)则病变进展迅速加快,由3期发展到4期只需1年3个月,进入4期后仅2个月即可发展为管状胃。从X线诊断的角度来看,目前对于处于0期阶段的浸润型胃癌的诊断存在较大困难,而对于已出现胃腔狭窄者,即使做出诊断,也常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浸润型胃癌诊治的关键是在胃腔狭窄出现之前做出正确诊断,也即发现上述12期的病变。局限性的单侧胃壁伸展受限和胃内c样凹陷灶是浸润型胃癌最常见的早期X线征象,这些早期征象易于出现的部位是胃体部大弯侧。在检查中,应使用足量的气体和钡剂使胃壁充分伸展,对所发现的胃内凹陷灶进行仔细检查。对出现胃体大弯侧胃壁轻度伸展不良的病例,一定不要放松警惕,这常常是Borrmann 4型胃癌胃腔狭窄前的征象。2)贲门癌的诊断贲门部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通常是指以贲门口为中心周围2.02.5cm的区域。发生在这一区域的胃癌被称为贲门癌。本型胃癌在诊断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贲门癌形态特征认识不充分,二是检查方法不规范。贲门癌的发生部位多以小弯为中心(79%)。从大体形态上,形成溃疡的Borrmann 2、3型癌占85%(前者为21%,后者为64%),其它各型所占比例较少。病理学类型以中高分化型腺癌为主(69%)。贲门癌侵及食道者占86%。其中范围在1cm以内者占35%,1.12.0cm占17%,2.13.0cm占24%,3.14.0cm占13%,4.1cm以上者占11%。大体形态不同,贲门癌向食道浸润的浸润距离也有差异,限局型癌几乎都小于2cm,而浸润型癌超过3cm者并不少见。如前所述,本型胃癌多以小弯为中心,形态表现大多呈Borrmann 2、3型癌,因此,在检查中应将重点放在发现贲门小弯侧肿物的溃疡、环堤及其向周围浸润。大角度左前斜位双对比像辅以薄层像对病变形态特征的显示效果最佳。对于大体类型为非溃疡型者,如能做到全面系统的摄片,检查中注意观察食道下端粘膜的形态、钡剂通过贲门的状态、肿块的有无、胃壁的伸展性及胃壁的厚度等,多能做出正确诊断。贲门癌的食道浸润范围对于外科手术有重要的意义。多角度摄片,有利于发现癌浸润征象。立位右前斜位双对比像对于判定癌肿向食道浸润距离较佳。3)胃癌浸润范围的判定胃癌的浸润范围是放射科医师必须回答的问题,如在术前未能明确癌肿的浸润范围,会造成常规手术后的断端残留癌。有文献对94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有80例出现切断端癌残留,根据术式的不同,断端癌残留率分别为,根治术3.8%,姑息切除16.8%。因此,术前能否正确地判定胃癌的浸润范围,特别是癌肿向口侧方向的浸润,对于外科手术有很重要的意义。仰卧半立大角度左前斜位像对于显示癌肿的上缘与贲门的距离是很有价值的。一般可通过查明:隆起或凹陷的边缘、胃壁伸展受限的界限、粘膜皱襞的改变等,来确定病变的范围。(张晓鹏)二、胃癌的CT诊断(一)CT检查方法口服对比剂扩张胃腔,有利于消除管壁增厚的假象,更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观察管腔形态及管壁伸展性的变化,同时有助于判断胃肠道走行和显示瘘道腔隙与胃肠道的关系。根据密度的不同,将口服胃肠道对比剂分为低密度、等密度和高密度三类,低密度对比剂如气体和脂类液体,等密度对比剂如水,高密度造影剂如有机碘水溶液和稀释的钡液等。 空腹,检查前510分钟常规肌肉注射654-2 20mg,口服产气剂36g。如采用阳性造影剂或水,液体量500600ml,尽量避免咽下空气。 常规取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由左膈顶至胃下极。对于以气体作为胃腔内对比剂者,很容易判定胃的范围,对于口服液性对比剂者,范围有时不易确定,可根据被检者的体型来作出估计。在制定扫描计划时,范围可适当加大。贲门部的病灶,扫描范围还应包括食管下段。 (二)胃的CT解剖 正常胃壁厚度在5mm以下,胃窦部较胃体部稍厚。注意扫描层面与胃壁的相互关系,当胃壁与扫描面呈斜面或平行时,胃壁可出现增厚的假像,在贲门胃底区和胃窦部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当有怀疑时变换体位扫描即可排除。正常情况下处于收缩状态的胃窦,多为对称性表现,浆膜面光滑无外突,如腔内有液体或气体衬托,可见增厚的胃壁为对均匀的对称性改变,与胃癌有所不同。 增强后,胃壁常表现为三层结构,内层与外层表现为明显的高密度,中间为低密度带。内层大致相当于粘膜层,中间层相当于粘膜下层,外层为肌层和浆膜。 胃底部呈一类圆形的囊腔,位于腹腔的左后侧,胃壁为膈肌包绕,由于胃壁与膈肌相贴,有时在CT图象中较难区分。膈肌周围为肺组织,于胃底右前方可见心影,胃底的右侧几乎全部为肝脏所占据。左侧为脾脏。胃底右侧,腹主动脉前方可以观察到食道腹段的水平断面影像,管腔多处于收缩状态。贲门区的胃腔进一步扩大,并向左后方移行,贲门形成一鸟嘴样外凸,在脊柱左前方与腹段食管相连。当管腔内有造影剂充盈时,可以显示管壁的厚度及贲门的形态。贲门口部突向胃内的部分,在横断层图像上,可见局部胃壁轻度增厚并向腔内隆起,特点是增厚以贲门口为中心且两侧对称。胃腔的左后方可见新月形的脾脏影像。此层面胃底常向后折曲,特别在瀑布型胃时,胃底可在胰尾区形成假性肿块;未充分扩张的胃底或未被造影剂充盈的胃憩室,可形成类似肾上腺区肿块的影像。胃体中、上部的胃腔呈圆形或类圆形,左后侧为胃体大弯,右侧为胃体小弯,大、小弯与前、后壁大致为四等份。胃腔位于腹腔的左侧,其右侧为肝胃韧带,增强扫描时可以见到由左后向前右方沿胃小弯呈弧形走行于肝胃韧带内的胃左动脉。胃腔后方为左肾上腺和左肾上极。在胰腺体、尾上方可见发至腹腔干的脾动脉向左走行。脾脏位于胃腔的左后外侧。在此层面,肝脏大致相当于肝门水平。胃体中、下部的胃腔向右前方移行,左侧为胃体大弯,右侧为胃体小弯,胃壁前方与左侧常紧贴于腹壁。在靠近体胃下部的层面有时可见其右侧出现另一较小的胃腔,为胃窦远侧部,其内侧(左侧)缘为胃小弯,前外侧缘为胃窦大弯。后方为胰腺,可见走行于胰体 、尾后方的脾静脉。胃窦断面向下逐渐扩大,并与胃体部靠近。胃角切迹在横断层图像上,表现为近似前后方向走行的与胃壁厚度相近的细线状软组织密度影。胃腔被胃角分割为两个空腔,中间的胃壁构成胃角,两侧靠外的为大弯胃壁。角切迹下方胃腔呈葫芦形或椭圆形,胃角及小弯胃壁消失,左、右两侧为胃大弯。胃窦左后方紧挨胰头或胰颈部。 十二指肠降段位于胃窦后方。 靠近胃下极的胃腔多靠近前腹壁,呈小椭圆形,其下方层面为胃结肠韧带,左、右两侧为结肠脾曲、结肠肝曲。幽门可位于胃角同一层面或稍上下层面。胃窦远端及幽门多轻度向左后方折曲。当胃窦及十二指肠的长轴与扫描层面平行时,可见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三者的切线位像。胆囊位于胃窦右侧,多与胃壁紧邻。当横断面图像较难判定胃的解剖结构时,可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图像能较好地显示胃角、大、小弯和前后壁的情况。牛角型胃,胃接近水平走行,胃窦向后方折曲更为明显,胃基本在胰腺前方走行。胃角常不能完整显示,胃体与胃窦分界不明显。因胃腔接近水平走行,常在贲门层面即可看到胃体相当多的部分。由于胃轴的旋转,此型胃的小弯偏向后壁侧,而大弯则偏向前壁侧,幽门向后内方向开口。 无力型胃,胃在纵轴方向拉长,胃体中下部与胃窦呈平行的纵向走行,胃窦小弯与胃体小弯的胃壁紧邻,胃角明显。幽门开口向上。 瀑布型胃,胃底向后折曲明显。胃底与胃体交界处,后壁可见一内凹切迹,下方的层面,胃腔被分割为两部分。胃体部由于向后上方返折,在贲门上方的层面即可获得显示。胃底可在胰尾区形成假性肿块影;未充分扩张的胃底或未被造影剂充盈的胃憩室,可形成类似肾上腺区的肿块影像。(二)胃癌的基本CT征象 1胃壁增厚癌肿沿胃壁浸润造成胃壁增厚,主要是癌肿沿胃壁深层浸润所致。增厚的胃壁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根据癌肿浸润深度的不同,浆膜面可光滑或不光滑,但粘膜面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凹凸不平是胃癌的特点之一。平扫时胃癌病灶的密度与正常胃壁相近,偶尔在粘液腺癌时,由于病灶内含大量粘液样物质而表现为弥漫性的低密度,印戒细胞癌有时可在肿瘤内部看到弥漫性的点状钙化。 2腔内肿块癌肿向胃腔内生长,形成突向胃腔内的肿块。肿块可为孤立的隆起,也可为增厚胃壁胃腔内明显突出的一部分。肿块的表面不光滑,可呈分叶、结节或菜花状,表面可伴有溃疡。注意观察肿块与胃壁间的关系,对于判定癌肿的生长方式很有价值。 3溃疡胃癌形成腔内溃疡,在传统放射学上已为人们所熟知。CT图像可更好地显示溃疡的这一特点。溃疡所形成的凹陷的边缘不规则,底部多不光滑。周边的胃壁增厚较明显,并向胃腔内突出。在横断面图像上,有时溃疡与粘膜面的凹凸不平在鉴别上存在一定难度,利用三维成像则能较好地显示病变中央的溃疡,这是因为单纯依靠目测,较难观察和理解横断图像溃疡沿扫描Z轴方向中的细微变化。 4环堤环堤表现为环绕癌性溃疡周围的堤状隆起。依癌肿生长方式的不同,环堤的外缘可锐利或不清楚。依胃形态和位置不同,环堤在CT横断图像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当CT扫描层面与癌肿垂直时,可显示病灶的剖面像,比较容易判定环堤的隆起高度及其基底部与周围胃壁的关系;当病灶与扫描层面平行时,则应根据连续扫描层面病灶形态变化的顺序,判断癌肿的隆起与凹陷及其与周围胃壁的关系。当判定有困难时,可通过三维重建显示环堤与溃疡的关系。 5胃腔狭窄CT表现为胃壁增厚基础上的胃腔狭窄,狭窄的胃腔边缘较为僵硬且不规则,多呈非对称性向心狭窄,伴环周非对称性胃壁增厚。三维重建可较好地显示胃腔狭窄的程度。胃窦生理收缩也可出现类似胃腔狭窄的改变,收缩的胃壁可形成突向胃腔内的肿块样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其表现多为呈称性,胃壁轮廓光滑,变细的胃腔范围较小,周围胃壁及粘膜正常。 6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皱襞在CT横断面图像上,表现为类似小山嵴状的粘膜面隆起,连续层面显示嵴状隆起间距和形态出现变化,间距的逐渐变窄、融合、消失标志着粘膜皱襞的集中、中断和破坏等改变。这些细微的改变,在三维图像上能够较好地再现出来。胃癌的粘膜皱襞增粗肥大,增强后多有较明显示的强化,常伴有局部胃壁增厚。 7胃壁异常强化胃壁出现异常强化是胃癌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表现。增强时机对于显示病灶有较大影响。粘膜面病灶(如早期癌)在注射造影剂后3545秒即可明显强化,而侵及肌层的病变,其高峰时间则在粘膜面强化之后,一般在5060秒之后出现,并且较正常胃壁强化明显且时间延长。(三)不同类型进行期癌的CT表现Borrmann 1型:癌肿外形呈结节状、巨块状、蕈伞状、菜花状、孤立的息肉状等。表面凸凹不平,边缘可有切迹,基底部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Borrmann 2型:局限溃疡型癌。癌肿形成较明显的腔内溃疡,周边的隆起环堤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Borrmann 3型:浸润溃疡型癌。溃疡大而浅,环堤宽而不规则,与周围胃壁分界不清,外缘呈斜坡状外侵。Borrmann 4型:胃腔狭窄,胃壁增厚,狭窄胃腔的粘膜面不光滑,管腔形态不规则 。(四)三维成像在胃癌大体分型中的应用三维成像可较好地显示出肿瘤的隆起、溃疡、环堤、粘膜集中以及管腔的狭窄和管壁僵硬。由于3D-CT可在任意角度上对管腔内外进行综合观,对于进行期胃癌大体分型可发挥较大作用,特别是Borrmann2、3型癌鉴别方面,能更好地显示环堤完整与否及癌肿向周围管壁浸润情况。 粘膜皱襞改变是胃肠道诊断中重要的放射学表现,以往只能通过双对比造影来加以显示,传统的CT二维图像较难表现这一征象。利用3D图像及任意角度的观察,可较好地显示粘膜皱襞的集中与中断等改变,有利于显示双对比造影不易充分展示的区域,如前壁、大弯、小弯、贲门及幽门区等。(五) 特殊部位胃癌的CT诊断问题 1贲门部贲门癌的发生部位多以胃小弯为中心。大体类型以Borrmann 2、3型癌为主(85%)。CT上主要表现为以贲门为中心的突向胃腔内的溃疡性肿块。癌性溃疡主要占据贲门口部及其下方的胃小弯流入道,由于该部位解剖学上的特殊性,贲门癌的溃疡在CT表现上不似其它部位溃疡型胃癌那样宽大。横断图像上,溃疡常表现尖端指向食道下端,口部开向胃腔的较深的三角形凹陷,凹陷的两侧壁及尖端形成癌性溃疡的底,溃疡底不光滑。溃疡两侧增厚的胃壁,在与正常胃壁交界处向胃腔内隆起形成环堤。环堤外缘光滑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楚者为Borrmann 2型,边缘不清呈钝角者为Borrmann 3型。贲门癌侵及食道者占86%。食管壁的改变,常需要结合其它影像学所见综合进行判定。当CT上食管壁厚度超过5mm时应引起重视,管壁增厚多为全周性的增厚。扫描前口服2%含碘水溶液有利于显示受累段,头侧的分界为窄前扩张管腔内的气液面。食管周围在正常情况下存在脂肪线,当出现癌肿浸润时脂肪线消失,虽然存在脂肪线可以排除壁外浸润,但是没有脂肪线并不表明有浸润,患者有恶液质、手术、放疗等都可以使脂肪线消失,如果可疑受累部位处的脂肪线消失,而上下层面显示完整的脂肪线时,则有可能是肿块浸润所致。当癌肿沿腹段食管向上浸润时,应注意主动脉的侵犯情况,但因有膈肌脚相隔,贲门癌并不常累及主动脉,因此CT确诊主动脉受累应慎重。在正常人中食管、主动脉、脊柱间存在一个脂肪三角,此三角消失预示着主动脉受侵。2胃窦部由于卧位时胃窦是由前向后方走行,在扫描时常利用倾斜体位将造影剂引入胃窦,以使胃窦腔扩张。当胃腔未充分扩张的情况下,应注意区别胃窦的生理收缩或癌肿所致。前者多为对称性改变,多层面观察见粘膜皱襞呈连续性表现,浆膜面光滑;后者形态非对称,粘膜面不规则及皱襞呈非连续性,浆膜面常不光滑或轮廓不规则。胃窦部癌多表现为较明显的胃壁增厚,增厚胃壁的粘膜面凹凸不平。胃窦癌所形成的溃疡,常表现为典型的盘状溃疡,多较贲门癌的溃疡大而浅。当出现胃腔狭窄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或三维成像,可较好地显示狭窄胃腔的总体变化。 癌肿与周围胃壁的关系对于鉴别癌肿大体类型很有帮助,增厚的胃壁境界不清或呈斜坡状逐渐消失者是Borrmann 3或4型癌,反之为1、2型癌。当癌肿跨胃窦小弯生长时,由于卧位时胃窦部走行较为水平,癌灶的形态随扫描层面的不同,表现为肝门下方的类圆形团块影,当扫描层面通过溃疡癌中部时,表现为中心气体周边环堤的圆环状影。 胃窦部在解剖学上经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胃窦癌累及十二指肠者占28.9%,十二指肠受侵范围0.54.0cm。CT扫描,特别是螺CT扫描薄层重建,常可获得幽门及十二指肠的切线位观,可对癌肿的侵犯情况进行评价。幽门及十二指肠壁的增厚提示癌肿浸润,增强后,如该处与胃窦部癌肿同步强化,则表示有癌浸润。3胃角部 在CT横断面图像上,胃角常表现为介于胃体和胃窦两个环形胃腔间的细条状软组织密度带,边缘轮廓光滑,密度均匀,其两端呈光滑的弧形与胃前后壁相延续。胃角上方层面的脂肪密度为肝胃韧带附着处。当癌肿主要累及胃角时,CT表现为胃角变厚增宽,边缘轮廓不规则,凹凸不平,其上方层面脂肪间隙密度增高,伴有索条状影。癌性溃疡表现为位于增厚胃角内的环状影,溃疡为含气(或阳性造影剂)腔,周边增厚的胃壁形成环堤。(六) 胃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的有关问题1CT检出淋巴结的有关问题 Borchard对正常人胃周淋巴结进行解剖学研究,认为胃周淋巴结的数量并不随年龄而增加,胃周淋巴结的数目为2266个,平均36.215.2个,其中直径小于1.5mm者占29%,大于3mm者占46%,平均大小为3.5mm。并指出正常淋巴结的平均直径为5.3cm,认为转移淋巴结直径大于正常淋巴结,直径小于1.5mm的淋巴结可视为无转移。Wagner对30例尸体进行研究,得出第一、二站淋巴结数量约为1744个,平均27个。淋巴结的大小并非影响淋巴结CT检出率的唯一因素。当出现癌转移或炎性反应等因素使得淋巴结密度增高时,即使其仍未增大,也易被CT检出。 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增大,CT的显示能力有所不同。工藤明敏的研究认为,周围脂肪较多的部位和血管走行比较容易判定的部位淋巴结较易显示,如贲门右、胃小弯、幽门下、胃左动脉干、腹腔动脉旁、脾门、腹主动脉旁等组。2淋巴结转移的有关病理学问题 充分认识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学规律,对于正确评估CT检出的淋巴结将有较大的帮助,将下述病理学基础与CT表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1)癌浸润深度 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5%,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率约为20%。进行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约为6070%。早期胃癌中只有13%转移至第2站淋巴结,转移至第3站者极少。(2)肿瘤大体和组织学类型 限局型胃癌(Borr.1、2)与浸润型胃癌(Borr.3、4、5)相比,前者淋巴结转移率低、转移程度轻,但各站间无明显差别。 张荫昌将胃癌组织学生长方式分为团块状、巢状、弥漫性三种,团块状生长的胃癌,淋巴结转移多限于第二站之内,而巢状、弥漫性生长者,各站转移率及转移程度明显增高。(3)原发灶部位 离肿瘤最近的淋巴结组转移发生率最高,离肿瘤越远,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越低。胃上部癌的转移范围较下部广,其第三站转移率达18%,而下部癌则仅为5%。日本国立癌中心3089例胃癌中,转移率超过10%者,按组别转移率排序,胃上部癌依次为、组,中部癌为、组,胃下部癌为、组。3淋巴引流区域 胃的输出淋巴管,大部分沿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及其分支起行,逆动脉血流方向,向其根部集聚。其引流区域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Rouviere的四分区法。区(小弯区):为胃左动脉供血区域的淋巴引流区,包括贲门左、右淋巴结、小弯淋巴结、胃左动脉干淋巴结、胃左动脉根部淋巴结。区(幽门区):为胃右动脉供血区域的淋巴引流区。包括幽门上淋巴结、肝总动脉干淋巴结、肝总动脉根部淋巴结。 区(肝、胃右大网区):为胃网膜右动脉供血区域的淋巴引流区。包括大弯淋巴结、幽门下淋巴结、肝总动脉干淋巴结、肝总动脉根部淋巴结。部分幽门下淋巴结向下汇入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区(脾区):为胃短动脉与胃网膜左动脉供血区域的淋巴引流区。包括大弯左上部淋巴结、脾门淋巴结、脾动脉干淋巴结、脾动脉根部淋巴结。 这一分区法,可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评价提供一些参考,在胃癌原发灶引流区内检出的淋巴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由于胃壁内、外的淋巴系统存在广泛的交通,当淋巴管内有淋巴结转移或癌栓形成时,引起淋巴液的逆向流动,可造成上述引流区外的转移。4淋巴结大小、形态与转移的关系正常情况下,随淋巴结直径的增大,其数量相应减少,而转移淋巴结由于癌组织不断生长,其大小可不断增大。Fukuya的研究中,直径小于5mm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5%,59mm者为21.7%,1014mm为23%,15mm以上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82.6%。阳性淋巴结的平均直径为7.34.1mm。这一结果说明随淋巴结直径增加,转移率明显升高。淋巴结直径与转移的相关性,是判定淋巴结转移的依据之一。应当指出,CT上淋巴结增大并不意味一定是转移,当增大淋巴结出现下述表现时,提示转移的存在:蚕蚀状、囊状、周边高密度中心低密度、相对高密度及花斑状者,呈串珠状排列、对血管产生压迫和肿块状增大的淋巴结多有转移。Fukuya利用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的CT值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较非转移淋巴结有更大的短轴长轴比值,如果前者以100Hu,后者以0.7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资产评估师之资产评估基础模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江西省九江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摄影技巧基础知识培训班课件
-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医疗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无效的示范文本
- 摄像助理基础知识培训
- 2025年齐齐哈尔市软件公司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搞笑课件文案
- 如何开展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有效加强党员党性锻炼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
- 在县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六次集中学习上的研讨发言(五个进一步到位)
- 第8课 认识TCP-IP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足球裁判规则讲解
- 2025年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信访工作心得及改进措施总结报告
- 企业总监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337题)
- 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教育法律法规试题库及答案
- (标准)第三方合同转让协议书
- GB/T 20988-2025网络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