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动物(1).doc_第1页
棘皮动物(1).doc_第2页
棘皮动物(1).doc_第3页
棘皮动物(1).doc_第4页
棘皮动物(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种名: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 Bell)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 游移亚门 海星纲 钳棘目 海盘车科。其他:世界上有1300多种,是棘皮动物门的代表,以贝类为食,它的再生能力极强生活于山东沿海潮间带或沿岸浅水中,泥沙底处较多,有时在石底处亦见。种名:锯羽丽海羊齿(Compsometra serrata)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 有柄亚门 海百合纲其他:中背板为半球形,背板很小,卷枝高,密集,成不规则的2圈3圈,卷枝节背面光滑,无脊棘。生活于潮间带下区或潮下带岩石底。产于胶州湾海区。 种名:砂海星Luidia quinariaVon Martens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 游移亚门 海星纲 显带目其他:砂海星Luidia quinariaVon Martens体盘小, 仅3厘米左右。腕长而宽,长14厘米左右。反口面密布小柱体,上缘板被3行4行方形小柱体。管足2行,无吸盘。反口面边缘黄褐色或灰绿色,盘和腕的正中黑色,边缘色浅,口面桔黄色。山东沿海浅水泥沙底中习见。 种名:海燕(Asterina pecinifera)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星纲 有棘目 其他:海燕腕短,5个或4个8个,反口面骨板覆瓦状排列。深蓝和丹红色交混。亦有单色个体。口面桔红色。栖息于近海海底。山东沿海习见。与此相近种在烟台还产贝氏海燕Asterina batheriGoto。 种名:太阳海星(Solaster) 别名:太阳鱼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星纲 有棘目其他:太阳海星(Solaster)体盘大而圆,腕10-15个,短尖,背板网状,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平顶的伪柱体,生活于水深25-400m的沙泥海底。我国黄海、渤海均有分布。种名:鸡爪海星Henricia leviuscula(Stimpson)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 游移亚门 海星纲 钳棘目其他:鸡爪海星Henricia leviuscula(Stimpson)体形似鸡爪。体盘小,腕细圆,5个。反口面骨板紧密排成网状,每背板上有40个70个小棘。侧步带棘25个40个。分布于低潮线至深海中。山东沿海有分布。与此相近的种,黄海北部沿岸还产刺鸡爪海星,石岛外海还产粗鸡爪海星。种名: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A.Agassiz)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胆纲 正形目其他: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A.Agassiz)体壳直径一般为6.0厘米7.0厘米, 最大可达10厘米。生活时全体紫黑色;光壳反口面呈灰绿色,口面浅灰色。分布于山东沿海浅海。种名:细雕刻肋海胆(Temnopleurus toreumaticus) 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胆纲 正形目其他:体呈高圆锥形,壳厚而坚,直径通常为4-5cm,步带宽约为间步带的2/3,各步带板的缝合线处有明显的三角形凹痕。管足孔每3对排列成弧形。赤道总和 步带板有大疣和中疣各1个,小疣多数,各间频带板上有大疣3个和多数中、小疣。顶系稍突起,各生殖板上有多数小疣,眼板都不接触围肛部。仅口面有大棘短小呈针状;赤道部的大棘最长,末端宽扁;口面的大棘较长略弯曲。我国分布于南北各沿海。种名:石笔海胆(Heterocentrotus mammillatus) 别名:烟嘴海胆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胆纲 正形目 刻肋海膽科其他:生活在热带珊瑚礁洞内,是珊瑚礁内著名的海胆。在我国的西沙群岛和海南省沿海分布十分普遍。种名:心形海胆(Echinocardium cordatum) 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 游移亚门 海胆纲 心形目其他:心形海胆Echinocardium cordatum Pennant壳心形, 薄而脆,壳长3厘米5厘米, 前部1/3处最宽。反口面间步带区隆起。棘为浅黄色。栖息于潮间带到深海中。山东沿海习见。种名:筐蛇尾(Gorgonocephalus) 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蛇尾纲、蜍蛇尾目 筐蛇尾科(Gorgonocephalidae)其他:多生活于底质较硬的深水域。活动时,腕伸展开像一个具有很多网目的篮或筐,以此构造捕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筐蛇尾见于泥盆纪。现存种类对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和底质)的要求比较严格,分布比较特殊,是研究海洋动物地理学的1个指标种。腕分支,筛板多个,产海南东部地区。 种名:海盘(Astrodendrum)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蛇尾纲、蜍蛇尾目 筐蛇尾科 海盘属其他:腕分支,仅见于 中国和日本,韩国也有它的分布。它生活于水深40-735m的软泥,沙或沙泥底,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小黄鱼在越冬期常和它生活在一起。种名:真蛇尾(Ophiura) 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 游移亚门 蛇尾纲 蛇尾目 真蛇尾科 真蛇尾亚科 真蛇尾属其他:腕不分支,主要是吃一些有机物质的碎屑和一些小的底栖生物,如硅藻、有孔虫、小型蠕虫和甲壳动物等。它的摄食器官主要是腕和口部的触手。是真鲷、大黄鱼、牙鲆等的重要饵料之一。种名:滩栖阳遂足(Amphiura vadicola) 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蛇尾纲蛇尾目其他:滩栖阳遂足Amphiura vadicola Matsumoto体盘直径0.7厘米1.1厘米。 腕长10.5厘米18.0厘米。体褐色,腕末端灰褐色或灰色。潜居潮间带泥沙滩内。山东沿海潮间带习见。与此相近的种,有庙岛群岛产的柯氏双鳞蛇尾 种名:刺蛇尾(Ophiothrix fragilis) 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 游移亚门 蛇尾纲 真蛇尾目 刺蛇尾科其他:主要分布於水深072公尺的珊瑚礁區。體盤直徑約為1.72公分,腕為盤的1520倍,但小個體的腕長約為盤直徑的1213倍。體盤的反口面佈有顆粒和短棘,呈灰藍色或淡黃綠色並具有灰褐色斑紋。腕足5隻,顏色較體盤淡,間有灰褐色斑,每隔3節有一節呈橘紅色,腕節上長有腕針呈黃棕色。本種以小型浮游生物及水中有機碎屑為食,常見匿居於大型潮池的礫石底部、珊瑚叢間或岩縫內,在遇到危險時會有自割腕足的行為。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域,台灣則可見於離島澎湖與南部珊瑚礁區海域。 种名:海棒槌Paracaudina chinensisv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