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特征鉴定表.doc_第1页
矿物特征鉴定表.doc_第2页
矿物特征鉴定表.doc_第3页
矿物特征鉴定表.doc_第4页
矿物特征鉴定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物简易鉴定表1 基本性质为了使用本表查找矿物,必须学会认识矿物以下几种物理性质:1. 条痕色:即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的矿物只需要在素条痕板上划一下,即可留下一条粉末即条痕,其颜色即条痕色。如无瓷板或鉴定比瓷板更硬的特硬矿物,可将矿物锤成细粉,观察其颜色即可。2. 颜色:即矿物新鲜表面的颜色。必要时,应剥去风化了的表面。风化面的颜色也应注意,它也是一种鉴定特征;但应注意和矿物颜色区分开来。3. 硬度:即矿物互相刻划时,谁能把谁刻动。被刻动的硬度小,反之硬度大。为了便于比较、规定以下十种矿物的硬度为标准(表1):表1 摩氏硬度表摩氏硬度标准矿物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能刻动表中十种矿物中某一种矿物,其硬度即大于该矿物,反之能被某一种矿物刻动,硬度即小于它。如手指甲能把石膏刻动,但方解石又能刻动手指甲,手指甲的硬度即大于2而小于3,一般即定手指甲硬度为2.5。通常鉴定矿物时试硬度的工具为手指甲和小刀。普通小刀的硬度大致为5.5。4. 解理:即矿物受打击后,沿晶体构造一定方向较易裂开的一种性质。解理按裂开的难易可分为:极完全解理: 象云母一样很容易裂开,其解理面大而平滑。完全解理:容易沿解理面裂开,解理面常呈阶梯状,不很完整但仍很平滑,如方解石。中等解理:受打击后常沿解理面裂开,但解理面不很平滑,如角闪石。此外,还有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等,其出现的机会较少,在一般情况下,常看不出解理。以上四种最主要的性质,还有一些其它性质,根据表中叙述,即可以理解。如如具有磁性,即能被磁铁吸起;具弹性即弯曲后能自动恢复原状等等,不再一一列举。2 索引表编排本表索引按矿物外表特征编排如下:1. 条痕一级检索:因条痕色比较稳定。a) 第一部分:条痕色为黑色或金属色的矿物b) 第二部分:条痕色为彩色或白色的矿物。彩色指红色、褐色等非金属色,不包括铜红、金黄等金属色。2. 颜色二级检索:第一部分:按颜色分成三个表。第二部分:按颜色分成五个表。用颜色来划分是因为颜色是首先被人们注意到的一种性质。因矿物颜色常因杂质不同或其它原因有变化,因此,一种矿物往往出现在几个表中。如方解石,一般为白色或无色,故列入第八表但亦有粉红色方解石,故亦列入表五。每一表中矿物又分为若干组。根据每个表中包括矿物种的多少及具体情况,分组依据不完全一样。但首先是按硬度小于2.5(手指甲能刻动),在2.5到5.5之间以及硬度大于5.5(小刀能刻不动)来分。硬度小的在前面,硬度大的在后面。如果矿物较多,则同一硬度区间的各种矿物又按解理、或者其它性质分组。分组的情况和根据在后面各表中有具体说明,此处不再重复。第一部分条痕(粉末)色为黑色或金属色的矿物。表一:黑色粉末状、土块状矿物表二:锡(银)白、铅灰、钢灰、铁黑色矿物第一组:硬度小于2.5第二组:硬度介于2.55.5第三组:硬度大于5.5,呈铅灰至锡白色表三:铜黄、金黄等金属彩色的矿物第一组:硬度小于5.5,条痕金属色第二组:硬度小于5.5,条痕黑色第三组:硬度大于5.5表一 黑色粉末状,土块状矿物分组矿物特征软锰矿(MnO2)滴H2O2起泡,与KOH共熔呈蓝绿色(试锰)。锰土和钴土有相似反应。锰土土状硬锰矿,成分不固定,常含水(在闭管一端烧封闭的玻璃管中加热放出水)。化学试验同软锰矿钴土含钴锰土,且常含镍。试钴:1:1硝酸加热熔化后,以1:7硝酸制成溶液,取其一滴在载玻片上,加一滴3%硫氰汞钾或硫氰汞氨生成蓝色棒状硫氰汞钴晶体辉铜矿(Cu2S)沾HCl烧染火焰蓝绿(试铜)。产于硫化矿床氧化带。称为烟灰状辉铜矿。辉钼矿(MoS2)摸之有滑感,染手成光亮灰黑色。白搪瓷上条痕黄绿色。与硫酸氨(或浓硫酸)在瓷匙中烧之,呈蓝色(钼蓝)石墨(C)摸之有滑感,染手成光亮灰黑色,白陶瓷上条痕灰黑色表二 锡(银)白、铅灰、钢灰、铁黑色的矿物分组矿物特征第一组:硬度小于2.5辉钼矿(MoS2)铅灰色,鳞片状,粒状,一组极完全解理,摸之有滑感,薄片有挠性,白陶瓷上条痕黄绿色石墨(C)钢灰至铁灰色,鳞片状至块状,一组极完全解理,摸之有滑感辉锑矿(Sb2S3)铅灰色,柱状或针状,平行柱状有一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上常有横纹,遇KOH后无须加热即可变黄辉铋矿(Bi2S3)锡白至铅灰色,针状至针状,平行柱状有一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上有横纹方铅矿(PbS)铅灰色,粒状,立方体完全解理,比重大,参阅表二第二组辉铜矿(Cu2S)铅灰色,表面常变黑,常有绿色孔雀石伴生,致密块状或粒状,硬度23,有弱延展性,刻痕光亮,沾盐酸烧之染火焰蓝绿(试铜)软锰矿(MnO2)钢灰至铁黑色,针状放射状集合体,污手,滴H2O2起泡,与KOH共熔呈蓝绿色(试锰)第二组:硬度2.5-5.5方铅矿(PbS)铅灰色,粒状,立方体完全解理,比重7.5,硬度23,与KHSO4共研磨后再加KI再研磨,滴水即变黄(PbI2)辉铜矿(Cu2S)参阅表二第一组黝铜矿(Cu12Sb4S13)钢灰色,致密状或粒状,性脆(与辉铜矿相比,刻痕不光亮,烧之冒白烟(Sb2O3),并染火焰为绿色(Cu),常有绿色孔雀石伴生黝锡矿(Cu2FeSnS4)钢灰色,略带黄绿,又叫黄锡矿,致密块状或粒状,硬度34,导电性很弱(与以上矿物相比),常与毒砂、锡石、铁闪锌矿等共生硬锰矿黑色,有时表面带褐色,条痕黑色(与相似的褐铁矿相比,后者条痕褐色),钟乳状或块状,硬度46,滴H2O2起泡,与KOH共熔呈蓝绿色(试锰)硼镁铁矿(Mg,Fe)2FeBO3O2碳黑、绿黑色,纤维状、针状、放射状集合体,溶于磷酸或硫酸后加酒精,点燃蒸气,火焰绿色(B)第三组:硬度5.5,铅灰锡白色毒砂(FeAsS)锡白色,表面常具浅黄锖色,柱状晶体常见,柱面有纵纹,亦呈致密块状、粒状,烧之冒蒜臭味白烟(As2O3)辉砷钴矿(CoAsS)铅灰锡白色,粒状、块状、有时呈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之聚形晶体,风化后常具玫瑰色钴华,试钴方法参阅表一钴土第四组:硬度5.5,铁黑色和黑色磁铁矿(Fe3O4)强磁性,铁黑色,粒状或块状,常呈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晶形,无解理钛磁铁矿含钛和钒的磁铁矿,具八面体裂开,溶于磷酸,冷后稀释,加H2O2变黄(试Ti)钛铁矿(FeTiO3)铁黑色,粒状,晶体为三方晶系板状晶形,微具磁性,钛的反应同上铬铁矿铁黑色,条痕灰黑,粒状,弱磁性,溶于热磷酸,冷后呈绿蓝(试Cr,参阅表四第二组)硬锰矿黑色,钟乳状或块状,滴H2O2起泡,参阅表二第二组晶质铀矿黑色,条痕褐黑,新鲜面沥青光泽,具强放射性,周围矿物常变色(如长石变红),比重大810表三 铜黄、金黄、古铜等金属彩色矿物分组矿物特征第一组:硬度5.5,条痕金属色自然金金黄色,粒状或其它不规则状外形,条痕亮金黄色,在黑卵石上划更明显,强延展性自然铜表面常风化成黑色,并常伴有绿色孔雀石,条痕铜红色,强延展性第二组:硬度5.5黄铁矿(FeS2)淡铜红色,风化表面颜色常稍深而似黄铜矿,晶形成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等,亦常呈粒状、块状,硬度66.5,广泛分布于沉积岩(如煤系地层),变质岩及岩浆岩中,风化后变成褐铁矿白铁矿(FeS2)性质似黄铁矿,但颜色稍淡,晶形为矛头状或鸡冠状等,属斜方晶系,较易风化,分布远比黄铁矿少。第二部分条痕(粉末)色彩色或者白色的矿物表四:黑色(包括钢灰、铁黑色)矿物第一组、 硬度小于5.5第二组、 硬度大于5.5,条痕色红色或褐色第三组、 硬度大于5.5,条痕色淡黄色或淡褐色第四组、 硬度大于5.5,条痕色白色或略呈浅色,无明显解理第五组、 硬度大于5.5,条痕色白色或带蓝、绿色,有明显解理表五:红色、橙色第一组、 硬度小于2.5,彩色条痕第二组、 硬度小于5.5,白色条痕第三组、 硬度2.55.5,彩色条痕第四组、 硬度2.55.5,条痕白色,在热盐酸中放出CO2第五组、 硬度2.55.5,条痕浅色至白色,遇盐酸不放出CO2。第六组、 硬度大于5.5,条痕红色第七组、 硬度大于5.5,条痕色白色或淡黄,解理明显第八组、 硬度大于5.5,条痕白色,无明显解理表六:黄色、褐色的矿物第一组、 硬度小于2.5,一组极完全解理或多组极完全解理第二组、 硬度小于2.5,看不出明显解理第三组、 硬度2.55.5,在热盐酸中起泡,解理明显第四组、 硬度2.55.5,在热盐酸中不起泡,解理显著第五组、 硬度2.55.5,在热盐酸中不起泡,解理不显著第六组、 硬度大于5.5,条痕褐色第七组、 硬度大于5.5,条痕浅色,多组解理显著第八组、 硬度大于5.5,条痕浅色或白色,解理不显著表七:呈绿、蓝、紫等色的矿物第一组、 硬度小于2.5,呈鳞片状或具一组极完全解理第二组、 硬度小于2.5,呈致密块状、土状、粉末状等第三组、 硬度小于2.5,呈它形状第四组、 硬度2.55.5,条痕色绿、蓝、紫等第五组、 硬度2.55.5,条痕白色或很浅,解理显著第六组、 硬度2.55.5,条痕白色或很浅,解理不明显第七组、 硬度大于5.5,解理明显第八组、 硬度大于5.5,解理不明显表八:呈无色、白色、灰色的矿物第一组、 硬度小于2.5,有明显解理,可溶于水第二组、 硬度小于2.5,有明显解理,不溶于水第三组、 硬度小于2.5,无明显解理第四组、 硬度2.55.5,遇盐酸起泡第五组、 硬度2.55.5,遇盐酸不起泡,有明显解理第六组、 硬度2.55.5,遇盐酸不起泡,无明显解理第七组、 硬度大于或等于5.5,有明显解理第八组、 硬度大于或等于5.5,无明显解理表四 黑色(包括钢灰色、铁黑色)的矿物分组矿物特征第一组:硬度5.5黑云母褐黑色,鳞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可撕开成有弹性薄片镜铁矿钢灰至铁黑色,条痕暗红色,鳞片状,脆,薄片易碎闪锌矿含铁多着褐黑色至黑色,条痕褐色,粒状块状,多组完全解理,粉末遇HCl放出H2S的臭味黑钨矿褐黑色至黑色,条痕褐色,板状,一组完全解理,比重大(7),详见表四第二组水锰矿黑色,条痕褐黑,在锰矿石孔隙中成细柱状晶体的小晶簇,亦成致密块状、钟乳状等,与KOH共熔呈蓝绿色(试Mn)磷灰石(黑色磷块岩)黑色,致密状,成沉积层状或条带状,硬度较石灰岩大,滴硝酸后加钼酸铵变黄(试P),有时稍变蓝第二组:硬度5.5,条痕深红色或褐色赤铁矿铁黑色或暗红黑色,条痕红色,致密块状或肾状镜铁矿钢灰至铁黑色,条痕红色,粉末中常杂有闪亮的碎片,鳞片状,为赤铁矿一亚种铬铁矿褐黑或铁黑色,条痕褐色或灰黑色,粒状或块状,弱磁性(条痕灰黑色者磁性较显著),粉末溶于磷酸冷后溶液呈绿色黑钨矿褐黑至黑色,条痕褐色,板状,一组完全解理,比重大(7),与KOH共熔呈绿色(试Mn),将熔渣溶于HCl,加锌或锡,溶液变蓝(试W)铌胆铁矿褐黑至黑色,条痕红褐,板状或短柱状,一组中等解理平行于板或柱,产于伟晶岩中第三组:硬度5.5,条痕淡黄淡褐色金红石黑色或红黑色,碎片边沿呈红色,条痕淡黄色,常成四方柱或四方双锥聚形,四方柱解理完全,粉末溶于磷酸冷后稀释加H2O2变黄(试Ti)锐钛矿金红石的同质多象变体,晶体呈四方双锥状或平行双面与四方双锥组成的板状晶体,解理平行四方双锥与平行双面完全板钛矿金红石的同质多象变体,晶体呈板状,几乎无解理褐钇但矿褐黑色,条痕浅褐色,晶体呈粒状或四方柱状,贝壳状断口,呈强沥青光泽,因具放射性而使周围长石变红,常见于花岗伟晶岩中续表四分组矿物特征第四组:硬度5.5,条痕白色或略呈浅色,无明显解理锆英石褐黑色,常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形,不溶于热磷酸(与金红石区别)锡石褐黑色,粒状,四方双锥和四方柱晶形常见,比重大(达7,金红石为4.2,锆英石4.8),置锌片上滴HCl反应一分钟左右,晶粒表面被镀上锡膜,反应时如持钢针压在晶体上效应更好褐帘石褐黑色,粒状、厚板状、短柱状,断口油脂光泽,常略呈褐色,因具放射性而使周围长石变红,主要见于伟晶岩及花岗岩和正长岩中石榴子石褐黑色、红黑色,晶形常呈菱形十二面体及四角三八面体晶体,断口油脂光泽,为矽卡岩及片岩的常见造岩矿物十字石褐黑或红黑色,柱状,断面常为菱形或近于菱形的六边形,常成十子状的双晶墨晶黑色水晶,六方柱状晶体,具锥面,柱面有横纹,断口油脂光泽,透明燧石隐晶质石英,产于沉积岩中,常呈团块状、条带状等夹在石灰岩中,风化后常褪色电气石黑色,针状、柱状,断面呈三角形,有时成放射状集合体,脆,H=77.5,粉末溶于热磷酸,冷后加酒精,再加热,在试管口点燃蒸气,其火焰呈绿色(试B)第五组:硬度5.5,条痕白色或带蓝、绿色调,有明显解理辉石族黑色柱状晶体,条痕白色亦有淡绿色者,平行柱面两组中等解理(近于完全),交角87,肉眼难以分种,从外表特征大致划分如下:紫苏辉石稍呈褐、紫褐色者,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中普通辉石黑色短柱状晶体,产于基性侵入岩或喷出岩中霓辉石呈长柱状,条痕带淡绿色者,产于碱性岩中角闪石黑色柱状晶体,条痕多稍带绿色,亦有淡蓝色者,平行柱状两组完全解理,交角56,肉眼难以分种,从表面特征大致划分如下:普通角闪石黑色,短柱状或长柱状,产于中、酸性火成岩和变质岩中钠铁闪石或蓝闪石长柱状或针状,条痕淡蓝色、灰色者,产于碱性火成岩或变质岩中表五 红色、橙色的矿物分组矿物特征第一组:硬度2.5,条痕彩色赤铁矿赭红色,条痕红色,土状或鲕状、肾状等,染手,锻烧还原后有磁性钴华玫瑰色,条痕浅玫瑰色,被膜状,有时呈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溶于HCl后,溶液呈玫瑰色辰砂红色,晶面常有钢灰色锖色,条痕红色,粒状,在晶洞中成菱面体晶体,并常见穿插双晶,完全解理平行六方柱,比重大(约8)雄黄橙红色,条痕橙黄色,粒状、块状,强油脂光泽,烧之冒白烟,有蒜臭,与雌黄(柠檬黄色)共生,后者更稳定,因此,雄黄风化后表面会变黄赤铜矿红色,条痕褐红色,土状、块状、针状等,沾HCl烧之火焰蓝绿色,与孔雀石、自然铜等伴生第二组:硬度5.5,红色条痕赤铁矿赭红色至黑红色,条痕红色,致密块状、肾状等,比重5,锻烧还原后有磁性第七组:硬度5.5,条痕白色至淡黄色,解理明显长石肉红色至砖红色,粒状、板状或大的结晶块体,两组完全解理,垂直或近于垂直,为岩浆岩、伟晶岩、变质岩或砂岩(尤其是长石砂岩)的主要组成矿物肉红色主要为正长石和微斜长石,但确切区分长石的种属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红柱石新鲜断面为浅红色,表面极易风化为灰白色(硬度亦大大降低),柱状,断面近四方形,常呈放射状排列,俗称菊花石,沿柱面有两组中等解理,常产于热变质的泥质岩石中金红石暗红、褐红色,条痕浅黄色,四方柱状、四方双锥状晶形,沿柱面有两组完全解理,粉末溶于热磷酸,冷后稀释,加H2O2变黄(试Ti)锂辉石浅红色、浅紫红色,透明,柱状,平行柱面两组中等解理,产于伟晶岩中蔷薇辉石玫瑰红色,沿裂隙或表面风化成黑色,粒状集合体,晶体略呈板状,三组解理近于垂直,其中两组完全,一组中等,黑色片壳滴H2O2起泡,矿粉与KOH共熔呈蓝绿色(试Mn)第八组:硬度5.5,条痕白色,无明显解理蔷薇石英玫瑰红色,透明,常呈块状,油脂光泽电气石玫瑰红色,柱状,断面近三角形,常成颜色深浅或色调不同的环带,断成短节,硬度高77.5石榴子石红、褐红、暗红色等,常可见四角三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之晶体,亦成致密块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高6.58.5,常见于矽卡岩及片岩中,因不易风化亦常见于漂砂中霞石浅红色、淡褐红色等,粒状,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长石有解理),易风化,风化后有白色被膜且常较岩石表面其它矿物凹进(石英不易风化),常与长石共生,不与石英共生碧玉含氧化铁之致密块状石英,红色,颜色不均匀,有时有黄褐色、绿色等色,致密块状,块体不透明,硬度高表六 黄色、褐色的矿物分组矿物特征第一组:硬度2.5,一组极完全解理或完全解理金云母黄褐色,六方板状或短柱状晶体,薄片有弹性蛭石黄褐色,外观似云母,但薄片无弹性,烧之速膨胀雌黄黄色,条痕黄色,晶体呈柱状或板柱状,解理面上强珍珠光泽,烧之冒白烟,有蒜臭,常与雄黄共生钙铀云母黄色绿黄色,鳞片状,一组完全解理,强放射性,紫外光下发黄绿色荧光第二组:硬度2.5,无明显解理钒钾铀矿黄色,被膜状或粉末状,强放射性,易溶于酸,加H2O2变橙黄色(试V)自然硫黄色,常呈致密块状,断口油脂光泽,性脆,比重小2.05,烧之冒兰火苗,其臭刺鼻褐铁矿黄褐色至褐色,条痕黄褐色,土状或蜂窝状,为含铁矿物风化产物铝土矿黄褐色或红褐色,条痕淡黄褐色,土块状,常多孔,故块体较轻,呵气后有浓厚土臭味,常产于炎热多雨地区的岩石风化壳第三组:硬度2.55.5,在热盐酸中起泡方解石有时呈黄色、褐色,在冷稀盐酸中剧烈冒泡,直至溶完,平行于菱面体有三组完全解理白云石有时呈黄色、褐色,粉末在冷盐酸中缓慢起泡,解理同方解石,条痕滴镁试剂后变蓝菱镁矿有时呈褐色、黄色,解理与条痕试验同白云石,与冷盐酸不反应菱铁矿黄褐色,常风化成褐铁矿,解理同方解石,在热盐酸中起泡,使溶液变黄,烧之后有磁性,比重大3.9闪锌矿黄褐色褐黑色,含铁较多者,在较浓(如1:1)的热盐酸中起泡,放出H2S,很臭,详见本表第四组第四组:硬度2.55.5,在盐酸中不起泡,解理显著闪锌矿淡黄色至褐黑色,条痕黄白色至褐色,多组完全解理,含铁愈多的颜色与条痕愈深黑钨矿褐色与褐黑色,条痕黄褐色至褐色,晶体呈板状,一组完全解理,比重大7,化学试验见表四第二组榍石黄色至褐色,常成信封状扁平小晶体,在伟晶岩中常成较大颗粒,两组完全解理,详见本表第七组独居石(磷铈镧矿)蜜黄色至褐色,晶体呈板状,常呈细小颗粒散布与岩浆岩及伟晶岩中,因不易风化,在重砂中富集,有一组完全解理,紫外光下发黄色至绿色荧光,因含钍而具有放射性第五组:硬度2.5-5.5,在盐酸中不起泡,解理不明显褐铁矿黄褐色至褐黑色,致密者色较深,条痕褐色,常呈皮壳状、蜂窝状,有时部分呈针状磷灰石有时呈黄色或褐黄色,六方柱状晶体,粒状或致密块状,断口油脂光泽,滴硝酸后放钼酸铵变黄(试P)磷铈镧矿蜜黄色至褐色,常呈细小颗粒而散布于岩浆岩中,并在重砂中富集,详见表六第四组霞石有时带浅黄或浅褐色,粒状,为碱性火成岩主要矿物之一,有时能以小刀刻动,详见本表第八组第六组:硬度5.5,条痕褐色褐铁矿褐色至褐黑色,呈蜂窝状、钟乳状及致密块状,有时可见针状晶体,为含铁矿物风化产物铬铁矿黑褐色至褐黑色,条痕暗褐色,粒状或致密块状,粉末溶于磷酸,冷后成翠绿色(试Cr),常产于超基性岩中金红石褐红色至褐黑色,碎片边缘透光显红色,条痕浅黄,常呈四方柱及双锥晶形,完全解理平行四方柱,粉末溶于磷酸,冷后稀释,滴H2O2变黄(试Ti)第七组:硬度5.5,条痕浅色,解理显著方柱石有时呈浅黄色,常呈四方柱状,平行柱面有两组中等解理,硬度近于小刀5.5,易风化为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常产于矽卡岩中黄玉黄色,常呈柱状晶体,垂直柱面有一组完全解理,硬度8,与长石、石英、绿柱石相比,比重较大(3.5)刚玉灰黄色、淡黄褐色,常呈六方柱状晶体,柱面有横纹,沿菱面体方向(与柱面斜交)常有三组清晰的裂开纹,硬度9榍石黄色、黄褐色、深褐色,晶体常呈扁平信封状,两组完全解理交角68,产于岩浆岩中常为浅色小晶体,产于伟晶岩中者为深褐色大晶体,粉末溶于磷酸,冷后稀释加H2O2变黄(试Ti)斜方辉石顽火辉石古铜辉石紫苏辉石黄褐色、褐色、褐黑色,含铁多颜色愈深,顽火辉石含铁最少,古铜辉石次之,紫苏辉石含铁较多,柱状、粒状,平行柱面有两组中等解理,交角87,主要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中,为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第八组:硬度5.5,条痕浅色或白色,解理不明显锡石黄褐色、褐黑色,晶体常呈四方柱及双锥状,比重大(近于7),颗粒置于锌板上,加一滴盐酸,过2-3分种后表面即形成被膜,反应时以针按住颗粒效果更好锆英石黄褐色至褐黑色,晶体常呈四方柱及双锥状,有时出现更多晶面,与锡石、金红石相似,但无锡膜反应,为岩浆岩、伟晶岩副矿物,常见于漂砂中富集符山石带绿的褐色,四方柱状晶形,集合体呈放射状,为常见的矽卡岩矿物刚玉黄褐色或灰褐色,六方柱状,柱面有横纹,硬度9,为片麻岩、某些岩浆岩、伟晶岩中的副矿物石榴子石黄褐色或灰褐色,常呈四角三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晶形,有时为形态不规则的块体,油脂光泽断口,为矽卡岩、结晶片岩中的造岩矿物烧绿石常呈褐色,有时为黄绿色,常呈细小的八面体颗粒产于碱性岩中,具有放射性,颗粒附近的长石变红日光榴石黄色、红棕色、黑褐色,呈四面体或球状小颗粒产于伟晶岩、云英岩或热液矿脉中,与KOH共熔呈蓝绿色(试Mn),粉末溶于盐酸放出H2S十字石红褐色或黑褐色,断面常呈菱形或六边形的柱状晶体产于结晶片岩中,有时交叉成十子状的双晶褐帘石红褐色,粒状、厚板状、短柱状,断口油脂光泽,因具有放射性而使颗粒近旁的长石变红,主要见于伟晶岩、正长岩及花岗岩中霞石有时呈浅黄、浅褐色,粒状,新鲜断面油脂光泽,但因易风化,故岩石表面的霞石暗淡无光,常有白色被膜,且常凹进去碧玉绿、红、黄褐色等色常同时出现在一块的不同部位,为含铁的致密块状石英表七 呈绿、蓝、紫等色的矿物分组矿物特征第一组:硬度2.5,鳞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金云母灰绿色,鳞片状或六方柱状,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有弹性,产于富镁的接触变质岩带中铁锂云母灰绿色,鳞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有弹性,产于伟晶岩和气成热液矿脉蛭石灰绿色,由金云母、黑云母等变化而成,外形及解理均相似,但薄片无弹性,烧之速膨胀铜铀云母翠绿色,鳞片状小晶体覆于岩石表面,一组极完全解理,珍珠光泽,强放射性,为含铀原生矿物之风化产物绿泥石暗绿色,条痕浅灰绿色,片状或鳞片状集合体,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无弹性,为片岩或其它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第二组:硬度2.5,致密块状、土状、粉末状叶蜡石浅黄绿色,致密块状,指甲能刻霞粉末,粉末摸之有滑感,与滑石相似,但成分不同,碎块或粉末沾1%硝酸钴溶液强烧之变蓝(使Al),与蛇纹石的区别为硬度低,在地上容易画出粉痕暗镍蛇纹石淡绿至翠绿色,土块状或凝胶状块体,产于含镍超基性岩风化壳,可试镍:以硝酸分解,加氨水使生沉淀,取清液加二甲基乙二醛酊,溶液变红,与其它含镍层状硅酸盐同为重要镍矿物镍华绿色至暗绿色,粉末状、皮壳状,附生于原生镍矿物表面,试Ni反应同暗镍蛇纹石孔雀石翠绿色,粉末状或被膜状、钟乳状等,详见本表第四组蓝铜矿蓝色,粉末状或被膜状,详见本表第四组第三组:硬度2.5,呈其它形态石盐有时呈蓝色,粒状或结晶块状,立方体解理完全,易溶,味咸,烧之易爆裂,染火焰为黄色(试Na)氢氧镁石浅绿色,纤维状似石棉,且与石棉共生,但脆性大,弯曲稍甚即断,俗称“脆棉”海绿石蓝绿色、暗绿色,常在砂岩中,成直径不到0.1mm到数mm的圆粒,亦可呈胶结物,用HF腐蚀后滴亚硝酸钴钠溶液作用一分钟,水洗之,干后呈黄色星点(试K)第四组:硬度2.5-5.5,条痕绿、兰、紫等彩色孔雀石翠绿色,条痕绿色,钟乳状、致密块状,有时呈针状、放射状等,硬度3.5-4,但土状者硬度降低,为铜矿物风化产物,以细粒撒在火焰上(或沾盐酸后烧之),染火焰为绿色(试铜)蓝铜矿蓝色,条痕蓝色,常呈致密块状、皮壳状、放射状或由板状小晶体构成晶簇,硬度3.5-4,产状及化学试验同孔雀石萤石黑紫色,条痕蓝紫色,粒状,具有八面体完全解理,详见本表第五组第五组:硬度2.5-5.5,条痕白色或很浅,解理显著萤石绿色、紫色,偶成蓝色粒状,晶洞中常呈立方体晶形,具有八面体完全解理(四组),在解理面上可见相交成60的三角解理纹,绿色者加热后发淡黄色荧光蓝晶石天蓝色,板条状晶体,一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上试硬度平行延长方向为4.5,垂直延长方向为6,产于结晶片岩中天青石淡天蓝色,厚板状,常成粒状集合体,有三组完全解理,交角为90和76,比重较大(3.96),遇盐酸不起泡,小块以稀盐酸煮几分钟后,以水洗净,再放入现配的1%玫瑰酸钠红溶液中煮数分种,即可染成褐红色(天青石染色法),产于沉积岩或热液矿脉中阳起石浅绿色至深绿色,粒状、针状、常成放射状排列,两组解理平行柱面,交角56,为接触变质岩带常见造岩矿物第六组:硬度2.5-5.5,条痕白色或很浅,解理不明显阳起石浅绿色至深绿色,粒状、针状、常成放射状排列,详见本表第五组叶蜡石淡黄绿色,致密块状,指甲有时划不动,但在地上仍易画出粉痕,粉末有滑感,详见本表第二组暗镍蛇纹石淡绿色至翠绿色,土块状或致密块状,产于超基性岩风化壳,详见本表第二组海绿石蓝绿色、暗绿色,在砂岩中成小圆粒,有时亦成胶结物,详见本表第三组硅孔雀石蓝绿色,凝胶状、皮壳状,常与孔雀石相伴生产于铜矿风化壳中,试Cu法同孔雀石,但遇盐酸不起泡蛇纹石淡黄绿色至绿黑色,致密块状、凝胶状,蜡状光泽,常夹有石棉细脉,超基性岩体中橄榄石经常变成蛇纹石,大理岩中亦常有蛇纹石(其色常较浅)磷灰石绿色,六方柱状或较大的结晶块体,断口油脂光泽,产于碱性火成岩中,滴以硝酸,放少许钼酸铵,即变黄(试P)第七组:硬度5.5,解理明显蓝晶石天蓝色,板条状,一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上垂直延长方向硬度6,平行延长方向硬度4.5,产于结晶片岩中透辉石灰绿色,柱状,断面呈正方形,平行柱体有两组中等解理,交角87,为矽卡岩、基性或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在矽卡岩中有时呈放射状排列,常与石榴子石共生绿帘石黄绿色、灰绿色或深绿色,粒状或柱状,柱面上有纵纹,平行于柱体有一组完全解理,为矽卡岩中石榴子石、透辉石和基性岩中斜长石、辉石等含Ca、Al、Fe矿物受热液作用而成阳起石浅绿色至深绿色,柱状、针状,常成放射状排列,解理二组,平行柱面,交角56,为基础变质带常见矿物蓝闪石角闪石的一种,灰蓝色至蓝黑色,条痕浅灰色,柱状、放射状、纤维状,产于结晶片岩中天河石淡绿色,常成较大结晶块体,两组完全解理,近于正交,解理面上常有蠕虫状条纹,产于伟晶岩斜长石基性至中性火成岩中的斜长石,常因蚀变而呈灰蓝色,粒状、板状,两组完全解理,近于正交第八组:硬度5.5,解理不明显绿帘石黄绿色,细粒状绿帘石常呈黄绿色(较大晶粒颜色浅),为溶液蚀变产物,详见本表第七组阳起石绿色或淡绿色,针状,常成放射状排列,接触变质带常见矿物,详见本表第七组蓝闪石灰蓝色至蓝黑色,条痕浅蓝灰色,柱状、放射状、纤维状,详见本表第七组橄榄石瓶绿色、黄绿色至暗绿色,粒状,玻璃光泽,颗粒大者可见贝壳状断口,为超基性岩橄榄岩的主要造岩矿物,经常转变为蛇纹石,亦出现在基性岩中绿柱石淡绿色、淡蓝色,亦有无色者,常呈六方柱状,硬度,不易风化,产于伟晶岩和云英岩中符山石褐绿色、灰绿色,四方柱状,有时排列成放射状,柱面有较强光泽,断口油脂光泽,为矽卡岩的主要造岩矿物电气石蓝色、深紫色或绿色,三方柱状、针状,柱面有纵纹,硬度,性脆,常见于伟晶岩、热液矿脉和蚀变围岩中紫水晶紫色,六方柱状及菱面体状(两个菱面体形似六方双锥),柱面有横纹,菱面体面常具有三角形花纹,亦呈不规则粒状及块状,硬度,断口贝壳状,不易风化表八呈无色、白色、灰色的矿物分组矿物特征第一组:硬度2.5,解理明显,溶于水石盐无色或白色,粒状集合体,立方体完全解理,易溶于水,味咸,烧之炸裂并染火焰成紫色(隔蓝玻璃看),盐湖沉积产物钾盐无色或白色,致密块状或粒状,立方体完全解理,易溶于水,味苦咸,烧之染火焰成紫色(隔蓝玻璃看),滴亚硝酸钴钠生成黄色沉淀(试K)自然碱灰白色,板柱状、刀刃状,平行柱面有一组完全解理,易溶于水,碱味,加HCl后猛烈起泡,放出CO2气体硼砂无色或白色,短柱状、粒状,在空气中易风化,失水成白色粉末,平行柱面有一组完全解理,可溶于水,味甜略带咸味,比重小,易熔,吹管烧之膨胀而熔成无色透明的玻璃球,矿粉溶于硫酸或磷酸后,加入少量酒精,点燃,呈鲜艳绿色火焰(试B反应)第二组:硬度2.5,明显解理,不溶于水滑石白色,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1,滑感强,薄片具有挠性,与叶蜡石很相似,但以硝酸钴钠溶液浸湿并以吹管强烈灼烧变成玫瑰色,而叶蜡石显蓝色叶蜡石白色,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1,滑感强,薄片具挠性,与滑石相似,区别见于上述滑石描述白云母无色或白色,六方柱状晶体,片状鳞片状集合体,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 锂云母白色,片状鳞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具有弹性,在吹管火焰下能把火焰染成鲜艳的红色(Li的焰色反应)水白云母白色,片状鳞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弹性较白云母差,为白云母风化产物,水白云母最后变成高龄土石膏白色,板状、粒状、针状、纤维状,一组极完全解理,比重轻2.2,为化学沉积产物,亦见于低温热液矿脉第三组:硬度2.5,无明显解理硼砂白色,粒状或粉末状集合体,详见本表第一组芒硝白色,长柱状晶体或粉末状集合体,在空气中极易脱水成白色粉末,极易溶于水,味清凉略带碱味光卤石无色或白色,粒状,无解理,易潮湿,极易溶于水,并发出特别的碎裂声,味辛辣苦咸,在紫外光下发荧光,加入亚硝酸钴钠,生成黄色沉淀,为富含Mg、K盐湖中最后形成的矿物之一石膏白色,纤维状、致密块状,详见本表第二组纤维氢氧镁石白色,纤维状,易折断,易溶于HCl蛇纹石石棉白色,纤维状,具耐火性和绝缘性,耐碱,但溶于HCl,以此与角闪石石棉区别钠硼解石白色,纤维状,硬度1,性很脆,比重小,部分溶于热水中,试B反应见本表第一组硼砂描述纤维硼镁石白色,疏松白垩状块体或纤维状集合体,详见本表第六组纤维硼镁石沸石无色或白色,皮壳状或土块状,多产于喷出岩气孔中呈杏仁状,详见本表第六组滑石白色,致密块状,滑感强,硬度1,详见本表第二组叶蜡石白色,致密块状,滑感强,硬度1,详见本表第二组胶岭石白色,土块状,硬度1,略有滑感,遇水膨胀,体积可增大数倍多水高岭石白色,土块状,硬度1-2,遇水后崩裂成角棱碎块高岭石白色,致密块状或土块状,遇水具可塑性铝土矿浅灰色,豆状、鲕状、致密块状,呵气后有浓厚的土臭味,铝土矿碎块加硝酸钴溶液并以吹管氧化焰强烧,现蓝色(试Al)蛇纹石白色,致密块状,蜡状光泽,常夹有蛇纹石石棉细脉,详见本表第六组第四组:硬度2.5-5.5,遇HCl起泡方解石无色或白色,菱面体完全解理,遇冷盐酸剧烈冒泡白云石灰白色,菱面体完全解理,粉末遇冷盐酸缓慢起泡,条痕滴镁试剂后变蓝菱镁矿白色,菱面体完全解理,遇热盐酸起泡,条痕滴镁试剂后变蓝菱锰矿灰白色,氧化后变黑,菱面体完全解理,滴H2O2起泡,与冷盐酸作用缓慢,加热转剧烈,于KOH共溶呈绿色(试Mn)菱锌矿无色或白色,常呈皮壳状、土状,遇HCl可起泡,硬度大,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菱铁矿灰色,风化后为浅褐色至深褐色,菱面体完全解理,与热盐酸起泡,灼烧后显磁性文石无色或白色,柱状、针状、皮壳状集合体,平行柱面有一组不完全解理,加盐酸起泡,粉末加在硝酸钴溶液中煮沸则染成紫色,而方解石不染色白铅矿灰白色,致密块状或钟乳状,金刚光泽,比重大,加稀盐酸剧烈起泡,常与方铅矿伴生,为方铅矿氧化带形成的次生矿物碳酸锶矿无色,浅灰色,柱状、纤维状、粒状或致密块状,遇盐酸起泡,用吹管焰烧时,火焰呈鲜红色(Sr的反应)毒重石无色,白色断口油脂光泽,遇盐酸起泡,比重大,用吹管焰烧时,火焰呈灰绿色(Ba的反应)自然碱灰白色,板柱状晶体,硬度等于指甲,详见本表第一组硅灰石无色,针状、纤维状,因杂有方解石,加盐酸起泡,在试管中加盐酸可得硅酸,详见本表第五组透闪石白色或灰白色,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因含方解石杂质,故加盐酸起泡,详见本表第七组第五组:硬度2.5-5.5,遇HCl不起泡,解理明显白云母无色或白色,六方板状,片状鳞片状集合体,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有弹性矽线石灰色,针状、放射状、纤维状集合体,一组完全解理,详见本表第七组透闪石白色或灰白色,柱状、针状、纤维状集合体,二组完全解理,因具脆性,易误认为硬度5.5,见本表第七组硅灰石无色或白色,板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两组解理,一组完全,一组中等,夹角84.5,硬度4.5-5,较透闪石硬度小,脆性也较透闪石差,以此区别于透闪石,与矽线石也相似,但硅灰石粉末加盐酸煮,可以生成硅胶,产于火成岩与石灰岩接触变质带,与透闪石、石榴子石等共生,而矽线石产于泥质变质带蓝晶石白色,扁柱状,晶体延长方向硬度4.5,横切方向硬度6,一组完全解理,为典型的区域变质作用产物硬石膏白色或灰色,板状或柱状集合体,三组解理互相垂直,故常成“立方体”状碎块,产于盐湖中,与石膏共生重晶石无色、白色或灰色,板状集合体,三组解理,其中两组完全解理,且夹角90,另一组为不完全解理,比重大(4.5),常借火焰染色反应与天青石区别,重晶石以酸浸湿后,染火焰成黄绿色(Ba的反应)天青石白色,柱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三组解理(一组完全,两组中等)。比重较大(3.95),外观与重晶石相似,常借火焰染色反应区别,天青石颗粒在酒精灯上烧时染色火焰呈红色(Sr的反应)萤石白色或灰白色,粒状或致密块状,四组完全解理,硬度4,萤石粉与浓硫酸混合产生HF气,可以腐蚀玻璃白钨矿白色或灰白色,单晶四方双锥状,通常粒状或致密块状产出,平行锥面见四组中等解理,比重大,晶面金刚光泽,断口油脂光泽,在盐酸中煮沸呈黄色,再加锡或锌粒后则变成蓝色异极矿无色或白色,板状,一端为尖锐的双锥,一端具有晶面,晶体成晶簇,有时呈钟乳状,一组完全解理,硬度4.5-5,加硝酸钴吹烧变绿色(Zn的反应),在盐酸中溶解成胶冻状二氧化硅,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第六组:硬度2.5-5.5,遇HCl不起泡,解理不明显蛇纹石白色,致密块状,蜡状光泽,具滑感,是由橄榄石、顽火辉石、辉石等铁镁质矿物变化而来,也产于受热液蚀变的白云质灰岩中明矾石白色或淡灰色,细粒状或致密块状,碎块滴硝酸钴溶液并以吹管氧化焰强烧,显蓝色(试Al),为中酸性火成喷出岩,经热液交代而成,与石英、赤铁矿、绢云母、高龄土等矿物共生叶蜡石白色,致密块状,往往由于含杂质使硬度增高,外表与滑石相似,区别见本表第二组纤维硼镁石无色或白色,平行纤维状块体或疏松白垩状块体,易溶于热盐酸或硫酸,溶液加酒精点燃,呈硼B的绿色火焰杂卤石灰白色,致密块状、纤维状,表面淋滤后常有一层白色石膏皮壳,极慢的溶于水,并析出石膏,滴亚硝酸钴溶液生成黄色沉淀(使K反应)铝土矿浅灰色或灰白色,豆状、致密块状,硝酸钴反应呈蓝色(Al的反应)蛋白石白色或灰色,通常呈钟乳状、肾状及致密土块状,类似于玻璃的块体,硬度5-5.5,比重小,不溶于酸,吹管焰下不熔,有时变红,炸裂沸石无色或白色,柱状、晶簇状、皮壳状、粒状集合体,硬度3.5-4.5,溶于盐酸形成胶体,在吹管焰下一般膨胀形成白色釉状体,多产于喷出岩的空隙中呈晶腺、杏仁状产出,常与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共生白榴石白色或灰白色,单晶呈四角三八面体,常为粒状集合体,断口油脂光泽,产于碱性喷出岩中,与霓石、霞石等共生霞石灰色或灰白色,粒状,断口油脂光泽,解理不发育,以此区分于长石,产于碱性岩,常与正长石、钠长石或霓石等共生,不与石英共生磷灰石灰色,致密块状,溶于硝酸中加钼酸铵,即成鲜黄色沉淀(P的反应)铅矾白色或灰色,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