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跌势延续.doc_第1页
国际市场跌势延续.doc_第2页
国际市场跌势延续.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市场跌势延续,国内粮价平稳、糖棉下跌,猪价反弹。美国农业部供需数据利空,天气担忧对跌幅的缓解有限,总体国际市场在12月继续下跌(但2011年全年涨幅可观)。由于主要农产品供给逐步恢复,需求增速随着全球经济下滑而放缓,1月份国际农产品价格料将继续震荡回落。国内粮价中长期上涨趋势确定,受节日效应拉动消费需求,预计1月粮价将平稳上涨;猪价延续反弹。1月糖厂产能有望全部投入生产,供应压力下糖价料将弱势调整;需求低迷但收购政策支持下,棉价预计将总体平稳。2012中央1号文件或锁定农业科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全面部署明年农业农村工作“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我们判断,1月中下旬,2012年中央1号文件有望正式向社会发布。预计2012年国家将重点围绕农业科技改革,对“三农”进行大力扶持,其中育种与农机是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重点领域。种业:业绩支撑+政策催化,看好研发和营销双优企业。2011年4季度种业龙头销售乐观,奠定了2012年业绩高增长的预期。政策方面,2012年一号文仵中种业发展将有望继续作为重中之重,同时预计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将最迟2012年4月发布。此外,一些涉及种子生产、研发、检验的配套文件有望陆续出台。我们认为,研发+营销,是判断企业成长潜力的核心,其中“研发”是内因,“营销”是外因,首推隆平高科、登海种业。饲料:行业景气仍处向上通道。饲料龙头企业销量高增长,促行业集中度提升,据我们估算,2011年新希望饲料销售增速有望达到20%-25%,大北农、海大集团、正邦科技销量有望增速达到40%-50%。同时随着养殖模式向标准化、集中化转变,饲料产品细分及服务深化成为新竞争点。从周期性角度来看,饲料行业景气将维持至2012年三季度。推荐新希望、大北农、海大集团。风险提示:疫病和自然灾害风险;通货紧缩风险;食品安全风险。1月策略观点:我们认为,尽管农业仍处在转型加速期,但2012年行业景气周期性回落可能仍然会影响到大部分公司的业绩与估值。维持行业“中性”评级。综合考虑政策推动、转型速度、周期性和估值水平,我们继续看好种业、饲料。1月重点推荐组合:隆平高科、登海种业、新希望、大北农、海大集团、中牧股份、亚盛集团、朗源股份、獐子岛、顺鑫农业等,2008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决定在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三农”贷款需求。但纵观我国当前农业贷款现状,虽然国家信贷政策不断向农业倾斜,但农业贷款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体系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迫在眉睫(一)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贷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三农”信贷的主要还款来源是农业生产,但农业具有天然弱质性。农业要依赖于水、土、日照、气温等天然资源的配置。人类到目前为止,对天然资源的配置,只能适应,不能整体改变,由于天然资源的影响,农业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性。农业自然灾害一方面导致农业生产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导致粮食减产,直接影响农业贷款的回收,存在着巨大的自然风险。(二)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风险较大当前,一些地方的信用环境不够理想,部分农民信用观念较差。同时,农业贷款多采取信用、保证和联保方式,虽然方便了农户,但与抵押担保方式相比,存在对借款人还款约束力差的问题,部分农户容易产生失信行为。如:部分贷款户虽有还贷能力,但与失信农户相互攀比,坐等观望,长期拖欠本息不还;有的农户受别人唆使冒名贷款或为不具备贷款能力的农户提供担保;还有的农户虚构贷款用途骗取贷款,改作他用。(三)农业贷款规模过大,与信贷管理力量不相称农业贷款超常业务量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人员偏少的矛盾较为突出。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县级以下有1566家机构,信贷人员5434人,管理有贷款的农户267万户、农村个体工商户7405户、农村经济组织7399户,农村工商业14119户,人均管理贷款户496.7户,人均管理贷款968万元。为管理贷款户,信贷员每人日均行程40公里,信贷人员明显不足。(四)农业贷款担保机制不到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与农村的现实需要及相对完善的城市信贷担保机制相比,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的差距明显。一是农村担保资源不足。一方面,农村保证人的担保能力有限,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收入不稳定,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不足,难以成为金融机构认可的保证人;另一方面,农村担保物范围狭窄,宅基地和房屋是农民的主要财产,以其提供担保受到法律禁止或者限制,而牲畜作为担保物又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二是担保的社会服务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政府等职能部门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与农业贷款新政策相适应。三是银行担保方式创新不足。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管理考核力度,基层机构没有信贷创新权力。同时,金融机构存在不动产抵押偏好,对其他担保方式审慎有加,与担保组织的合作不主动,限制了这些担保机构功能的发挥。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几点建议(一)构建农村金融风险消化转移机制一是加快健全农业保险体系,使农民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失能尽快得到合理补偿,加快恢复生产能力。鉴于农业保险利润少、风险大、运作困难的实际,政府应该在建立农业保险体系中担负重要责任,在明确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对农业保险给予法律上的支持、经济上的优惠和行政上的保护;二是建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如建立农村抵押物流转机构,培育农村抵押物流转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000061)期货市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改善市场结构,遏制市场操纵行为;三是以主要涉农金融机构为主,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目前吉林省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对农户陆续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农业机械、林权、粮食直补资金抵押贷款试点。(二)做好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防范农业贷款风险的基础,各级政府应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村镇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大失信成本,打击农村恶意逃废债现象,提倡守信履约的道德风尚,促进农村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三)优化农业贷款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人员能力建立科学的农业贷款管理体系,用科学的方式和科技的手段对农业贷款的发放、使用和回收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使其真正起到为农民服务的带动与辐射作用。首先,要创新农业贷款的管理手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信贷管理系统。涉农金融机构要利用现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建自己管理严密的农业贷款管理系统,实现全省贷款管理的一体化,使每一家有贷款或担保的农户资料都能通过管理系统查询获得,从而可以对农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杜绝冒名顶替、超额贷款等问题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农业贷款发放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要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使之真正成为信贷管理的助手,为农业贷款管理提供详细可靠的信息。其次,要加大对农业贷款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操作,因此加大对农贷信贷员的培训力度势在必行。特别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技能培训,在传统的包片管理模式上寻求管理上的创新,增加信贷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时间内农业贷款的管理效率。再次,为解决农村信贷人员不足问题,可聘请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干部为农业贷款协管员,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