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另一扇窗户.doc_第1页
开启另一扇窗户.doc_第2页
开启另一扇窗户.doc_第3页
开启另一扇窗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启另一扇窗户 2012年02月08日 来源:扬子晚报 张 平读民国中学生作文,要学它的袒露本色,天然去雕饰的真我风采。它们好比从未被园丁修剪过的花草树木,毛毛糙糙,有棱有角,若是它们不幸遇上当代园丁,即使不被砍伐,也难免被修剪得面目全非。所幸的是,那个时代的老师和编辑,对这种本真的缺陷有着固执的偏爱,于是,我们这些早已对“完美形式”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代人,得以一睹“缺陷美”不施粉黛的芳容。 编者民国时期的中学生作文,积淀在那一段短暂而又并不久远的时光里。初一翻阅,拈来的却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心情,全没有不合时宜之感。恰是暮秋初冬,窗外应该有些寒意,但开窗受些凉风,颇合阅读眼前这些“旧字”的感觉惬意而明快。吹掉尘封,抖落旧黄,那些过去码得整齐的文字,静静地耐心地聚在一块儿,列队等着后人逢着机缘来品赏。细读之下,又有“草色遥看近却无”之感。人们历来认为,为文如同养人,好的文字如同茂盛的植物,养分的汲取,平日里得自阳光空气水分,这些都是无形的来源,天长日久,营养丰富,自然便有可观的收获。然而,要把这过程说得条分缕析,却是不易,也无必要。如同“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功夫到了,下笔如神,如墨水自然流露。编辑民国中学生优等作文选,上下两卷,凡百八十篇,说人绘景,述事论理,人景交融,藉物寄情,各呈面貌,各有一体,并不超越中学生的心量体能。不过,细读之下,终觉得大多有石头加木头,擦出火花来。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多半不施粉黛,少有矫饰,随心成文,随性成文,有如聆听静谧自然的田园曲或观赏风情隐约的田园画,又如独游尘埃落定的景象,几近文到无华品自高的境界。或许我们有些无端地武断地拔高了民国作文的水平,崇先崇古的心态多少有些影响。不过,抱着欣赏和学习的态度与意向来翻阅此书,不要对所谓客观评价太介意,总还是有收获的。那么,我们从民国作文里看到了些什么呢?平实自然可能是最先给人的印象,因为在那些选文里,从大体到细微,在体现了平实自然。我们不必拘泥于欣赏的理论说教和评析的名言总结,就事论事,就文论文,民国作文都是“要写得有话,有话好好说”的具体实施者。“强作愁”或“无病呻吟”之类的情况几乎被发自内心的述说给屏蔽了过滤了。这点似乎折射出王守仁对孩子们性情的看法:“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现代教育观念不是更提倡抒发孩子的个性和养成全面发展的孩子吗?的确,平实自然恰是民国作文的那些孩子们对自我个性的无拘无束的表露的结果,也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所谓文如其人,观文如察人,字里行间,活脱脱生长出活生生的人来,如同大自然造化出的各种物产。当其时的陶行知先生总括出的学习要有“六个解放”的意见,也正是王守仁先生的观点的具体阐释: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巴,解放他们的空间,解放他们的时间。虽然这些是教育的总括性认识,可又怎能不体现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上呢?民国作文付梓在即,唠叨几句编后感,总觉话犹未尽。时下坊间出版有关作文的书籍多如牛毛,以作文规则之类的指导书为多。然而,规则的堆积,肯定扼杀人的自在,若一味拘泥于所谓规则行文,无异于削足适履,刻舟求剑,必使浮词伪语充斥文间。英国人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