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套返修论文.doc_第1页
导向套返修论文.doc_第2页
导向套返修论文.doc_第3页
导向套返修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系零件二次装夹找正方法与技巧 赵 静 中北大学 华北机电学校 摘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二次装夹找正问题,对于位置精度要求高的产品,二次装夹经常会成为加工瓶颈,容易出现因装夹精度不高而产生加工超差,甚至产生废品,在生产上属于成本增加项。本文主要针对轴孔类加工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付诸于生产实践当中。Abstract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often meet with secondary clamping alignment problem for position accuracy high products, secondary clamping often become processing bottleneck, is easy to appear for the clamping accuracy is not high and produce processing out-of-tolerance, even produce waste in production, belongs to the cost increase item.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shaft hole class process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solutions, and into production practice.关键词:二次装夹 位置精度一、问题提出在生产实际加工过程中,根据零件的功能需要,一般都对孔系零件的孔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如图所示1-1导向套,不仅要求孔的尺寸精度要求,而且还要求孔的位置度要求:导向套要求9个圆周均布的28孔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8mm,且以相对基准A、B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 图1-1 导向套 同轴孔系加工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被加工的孔相距孔中心距离及各孔的距离应相等,并保证各孔的尺寸与表面质量一致。其目的在于保证装配后整机的接触面接触刚度和导向面的定位精度;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定位误差或刀具的磨损等原因,造成导向套的9个孔的位置度误差超出公差范围、或9个孔的实际尺寸公差不一致,无法和导柱互相配合,造成整个模具体不能正常装配。那么,对于个别导向套上的孔加工出现偏差,精度不在要求范围内,需要二次装夹修复孔的位置与尺寸精度,前提是把导向套9个均布孔各放大1 mm,基本尺寸加工到29,公差不变,但是不影响其使用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在加工中心上对该导向套二次装夹并找正,在原有孔的基础上重新修复。二、 问题解决1. 常用方法修复前,最好将其中一个已加工过的28的孔处于数控机床X轴或Y轴方向上。对于单件修复加工,具体方法是:如图1-1所示,直接用A面做定位基准,直接放在机床工作台面上,先将其中任意一个孔定位,这样需要事先加工一个直径为28的短圆柱定位轴,将其先固定在工作台面的梯形槽上,然后可将导向套上的一个直径28的孔 放入定位短轴,以它为定位旋转轴,用杠杆百分表找正,找和它相对的(与Y轴镜像)另一个直径为28孔的中心在X轴线上;或者通过机床面板坐标显示,找这两个孔同一侧两个点的Y机械坐标值应相等。如图1-2所示。最后用压板通过中心孔压紧工件,再对刀,用表找160的外圆表面,确定160圆的中心为工件坐标原点。 图1-2这种方法费时间,另外用短轴定位后,不方便取出,又存在定位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候还采用钳工先画上线,再去找线等方法找正。2. 任意位置装夹,只需要找出其中一个孔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夹角即可,然后通过程序实现其它孔的加工。如图1-3所示,把需要修复的工件直接压紧在机床工作台面上,、不需要事先先定位一个孔。同时单件修复可不需要三爪卡盘夹紧。那么,首先先确定工件坐标原点的位置:然后再通过用寻边器精确对刀实现,然后把该160的外圆的圆心机械坐标值输入G54存储。接下来,只需要用杠杆百分表,通过数控机床面板显示的绝对坐标值,通过计算,找出与X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的第一个孔O1的中心绝对坐标值X、Y即可。如图1-4所示: 图1-3 图1-4 三角关系图然后用正弦函数关系式SIN(a)=y/x;求出a的度数如a=28.5,那么第一个孔加工的起始角度就是28.5,最后通过程序来自动实现从第一个孔开始,以后每个孔依次加36,可以通过变量编程或使用极坐标来实现。综上所述:后一种方法找正时间短,不需要划线,也不存在后序找正会破坏前序位置的变化等问题,而且定位又准确,只需一个简单的计算。那么孔的位置误差是通过机床的精度和程序来保证的。因此,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会得到广泛应用。参考文献:1、 黄鹤汀等.机械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 吉卫喜. 机械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卢秉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4、 刘书华. 数控机床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