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doc_第1页
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doc_第2页
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doc_第3页
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doc_第4页
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第!%卷第)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 .;)?= !#!(.) !(.) ! !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刘广辉(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商丘A&()摘要:是茹志鹃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百合花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件精品。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虽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紧紧抓住她那神情举止和内心感情的变化,将新媳妇这一革命战争年代农村少妇形象塑造得恰切传神,真实感人。关键词:新媳妇;描写;真实;传神中图分类号:6!(B&文献标识码:/百合花是著名女作家茹志鹃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件精品。茅盾在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中说过:“我认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C为什么如此?有人认为,它“笔调委婉和谐,感情真挚淳厚,结构精细谨严,历来为!(C%!)人们赞誉”。我们知道,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在小说的人物、环境和情节诸要素中,中心要素是人物,其他要素都是围绕人物、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可以说“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诗和散文可以写人物也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则必须写人物。”(C&看一篇小说写得如何,主要看它的人物写得怎样。我们认为百合花这篇小说之所以取得成功,首先在于它通过护送、借被、献身和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团部小通讯员和农村新媳妇这两个平凡而又感人的典型形象,歌颂了他们为革命甘愿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从而表现了军民之间和同志之间纯真的革命情意,体现出人性美和人情美,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严肃思考。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新媳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她却是小说中的一位十分重要的角色。她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小通讯员的高大形象,很好地丰富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层意蕴,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了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在塑造新媳妇这一典型形象时,作者紧紧抓住了她那神情举止和内心感情的变化,收到了真实而传神的艺术效果。现通过对作者在小说中特定着墨的六次“笑”和两次“啊”的分析,试对新媳妇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谈谈个人看法。新媳妇“不是一个抽象的新娘子,是一位特殊情况下特殊性格的新娘子。”(CA)“长得很好看,弯弯的AA她高高的鼻梁,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她文章编号:%(&!$)((!#))$)($!刚结婚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的喜气。穿的却是粗布衣,惟一的嫁妆就是一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说明她长相是美丽的,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妇女,这也正是她热爱人民子弟兵的阶级基础;这说明她的身份和境遇是特殊的,这也正决定了她在借被子问题上的特殊表现。试想,如果换一个觉悟不高,或者脾气急躁的,干脆不借;如果换一个觉悟很高,性情爽朗的,一口答应,这样一来,新媳妇性格上的矛盾没有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也没有了。正是作者设置情节的恰倒好处,才使新媳妇的表现显得入情入理。如,当“我”带着通讯员向她道歉时,“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是作者第一处写新媳妇的笑,连写两次都交代笑时“咬着嘴唇”,这和她新媳妇的身份十分吻合(心中好笑又不好意思出声)。这里的笑,若探究其内心,令人玩味无穷,她可能觉得因为刚才自己一时犹豫却“气”走了通讯员而感到好笑,也可能是看到通讯员又来时那副不情愿的神情而觉得好笑,或许是刚才见到通讯员那拘谨的窘态,只是为了故意逗逗他而压根就是一场误会则觉着好笑。总之,这一处的两次笑,真实而传神,其内涵是相同的,而且又是丰富的,有无限的张力。“如果这时要她出来直白地道歉,一则无味,二则她不是这样性格的人。她表现得比较含蓄,骨子里倒是更加亲切,她是真的觉得好笑。她忍了一肚子的笑料,不是不好意思的讪笑,而是一种顽皮的笑,亲切的笑。她笑这位同志弟倒霉,正碰上自己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想不通的时候。但是倒霉就倒霉吧!也是活该他晦气,谁让他来走这第一遭,开这第一炮A(CA#)的呢?.”但,当“我”向她开口借被子,并讲述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时,一边听着,“她不笑了,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又“看看我,看看通讯员”,最后才转身去抱被子。这个描写,微妙而传神,恰如其分地透露了新媳妇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广辉(%(#$),男,河南睢县人,讲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第#期刘广辉: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思想斗争的心迹:既珍惜惟一嫁妆被子,又通情达理,顾全大局。小说第三次写新媳妇的笑,是通讯员接过被子转身就走而门钩挂破上衣时,“那媳妇一面笑,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这次笑是善意的,是她看到通讯员绷脸垂眼的神情和慌慌张张的样子而挂破了衣服,觉得通讯员憨厚可爱。这笑里,多少蕴含着她的一份内疚,于是在行动上又对通讯员表示了关心,要用针线给缝上,这些都为下文她寻找小通讯员,缝补破洞做了很好的铺垫。新媳妇到包扎所后,作者又三次写到了她的笑:一是“笑眯眯地抿着嘴”,东张西望要找那位“同志弟”;一是得知“同志弟”已去前沿就“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向我说出了对“同志弟”的歉意;一是说完“他可受我的气了”,又“抿着嘴笑着”。这些笑,表达了她对通讯员的牵挂之心,流露了她对“同志弟”的歉疚之情。刹那间的交往,使新媳妇对通讯员由内疚进而挂念,这种纯真而温馨的人际关系发生在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物身上显得尤其珍贵,它不带有任何世俗社会的杂质和功利色彩,很自然地传达出新媳妇美好的人性与人情。一位温柔爱笑而又直率善良的新媳妇形象,惟妙维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当通讯员受重伤被抬进包扎所后,正在帮着工作的新媳妇再也没有笑,却两次“短促的啊了一声”。第一声“啊”,是她发现重伤员就是通讯员时发出的,反映了他对自己挂念的“同志弟”负了重伤感到非常意外、惊讶,蕴含着她对“同志弟”的亲切回忆。第二声“啊”,是在她了解了通讯员负伤的原因之后发出的,微妙地表现了她对“同志弟”英雄壮举的关切、激动和震惊,更蕴含着她对“同志弟”的热爱和崇敬。她似乎在说,啊!负重伤的原来就是向我借被子的“同志弟”呀!害羞木讷的他原来是这样英雄无畏,这样可敬可亲!.作者并没有这么描写,没有让新媳妇说出这样类似的话,这是由于当时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身份决定的,这个“啊”字,要比写她说很多话更真实合理,更有艺术魅力!它把新媳妇在短短一瞬间情感上急风骤雨般迸发的心灵火花包揽无遗,让人寻味无穷,玩味不尽。从此,新媳妇像变了个人似的,一改先前那种羞涩忸怩,给通讯员先是“庄严而虔诚”地拭身子,再是坐在旁边“一针一线地”、细细地、密密地缝补衣肩上的破洞,这个衣服上的“破洞”,本来就是小通讯员借被子给她留下的遗憾,现在她表面“”“ 上是缝补衣服,其实也是在缝补她内心的歉疚之情,只有如此,她才觉得足以表达对小通讯员的那份真挚、纯真的感情。当卫生员抬来棺材,要把通讯员放进去时,新媳妇心中的悲痛懊悔之情一刹那全部爆发了出来:她“劈手夺过被子”,自己动手为烈士铺平盖严,那“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晶莹发亮”的眼神.这中间,饱含着她对通讯员的崇敬、痛惜之情,也包含着她对“同志弟”的歉疚、追悔之意。是懊悔那永远没有机会解释借被子所产生的误会?是弥补那永远无法在生前为他缝补肩头的破洞?还是痛惜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同志弟”永远不再复生?.她献出的不仅仅是一条心爱的结婚被子,而且是普通农村妇女对人民军队的一颗炽热的心。她不但有俊俏的容貌,新娘子特有的娇羞,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内心世界的单纯和透明。一个处于爱情之中的少妇,心里孕育着幸福、甜蜜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可另一个和她同样年轻却尚未涉足爱河的小通讯员,美好、稚嫩而蓬勃的青春和生命转瞬之间在严酷的战争中悄然泯灭。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死产生发自内心的痛惜之情、哀悼之情。茅盾评论说:“作者在这里,结束了故事,同时也在作品的第二个人物(新媳妇)的形象上添加了最后一笔,完成了她的性格!(#$!)的发展。”这行为“表现了她对子弟兵的真认识,真水平,真感情;就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作品的意念,%&)人物的命运,合拢了,完成了,能够打上一个句号了”。( %总之,新媳妇宛若一尊美神,她的音容笑貌,她的娇羞、细腻和“倔强”,犹如出水的芙蓉一般清新、纯净。她是我国当代文学形象画廊中一个光彩夺目、感人至深的典型形象,是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农村革命妇女的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对其六次“笑”和两次“啊”及其他描写,展现了她那俊美爱笑的外表美和纯洁高尚的人性美、人情美,给人以美感和启迪。参考文献:!茅盾茅盾评论文集:上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维明小议百合花的美感作用,中文自修,!)*-,(!$)#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茹志鹃茹志鹃研究专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0&(%12()*34&%5& 6)1/&7-818(9(%-41/&:/(8(21&8-41/&;8*&)3%9 ./0123456728!)*+ ”(9:;3:4=?A784:B:C=2D8:B,C7345E82F:3G7:BA?HHH:5:,C7345E82,A7843%-I$) .BGHK3:B438:?2N824PQ,83=8G8D74B8:32:F:K8:,82.H7?=:=DB:;:4?:4A8:H=7;3=?:F:4LHBD;8=:G35:7:;84B=?K8=?8=774LH2=48?=4QB78353G2=JBD:HJ8DP48, “”?”=7:?284J;?88,HHQ,?85 D84:888HBG3=HB3DP73:=:?48:4P3:?:4 :LH=?3:8DLLD8:8:HB84L4=&9,8:D:;;J;38=G;HHQ-*K8?=3:HB88:8: 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作者:刘广辉, LIU Guang-Hui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商丘476000刊名: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005,21(3)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4条) 1.茅盾茅盾评论文集 1981 2.王维明小议百合花的美感作用 1987(10)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2001 4.茹志鹃茹志鹃研究专集 1982相似文献(3条)1.期刊论文黄连平鲜明生动恰切传神-谈百合花人物语言描写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4) 百合花是著名女作家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件精品.作者在原有生活感受的基础上着力塑造了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文学典型形象,其中的人物语言描写虽在全文文字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艺术感染力较强,具有鲜明生动、恰切传神的特点.2.期刊论文李春.Li Chun小说百合花艺术特色探析 -社科纵横2009,(9) 是茹志鹃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小通讯员、新媳妇及我身上发生的小故事,重点描写了军民之情、同志之情,抒发了人性之美、感情之美及人物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小说集中体现了特有的精巧、清新、优美、俊逸的艺术风格,在众多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中独具特包,至今在文坛上展示其艺术魅力.本文从选材技巧、心理描写、先抑后扬、细节描写、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探析.3.期刊论文任现品攀比心理与同病相怜的交错互动-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的情节动力分析 -当代文坛 2004,(6) 从到中国乡土女性特殊文本的,挖掘琐碎、鲜活的生活常景下隐藏的人性的复杂与迷惘,是孙惠芬小说创作的不变内核.(以下简称)更是将人物心理的微观雕刻和从容不迫的故事叙述、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结合在一起,在展示当代乡村细密粘稠的生活质地的同时,刻画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细语及其情感悲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