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题.doc_第1页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题.doc_第2页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题.doc_第3页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题.doc_第4页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9 页 共 9 页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第一课时1、 基础题 1填空。(1)郑人买履选自_,作者是_,_末期哲学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是一则_,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不能_,_ ,要_,_。出自其中的寓言故事还有:_。写出三个带“履”的成语_ (2)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 /者 遂不得履 .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郑人买履( ) (2)遂( )不得履 (3)宁( )信度(4)自度其足( ) (5)吾忘持度( ) (6)及反,市罢(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_ 先自度其足 _ 而置之其坐_ 至之市 _ 已得履 _ 而忘操之 _ 乃曰 _ 吾忘持度 _ 反归取之 _ 及反,市罢_ 遂不得履 _ 何不试之足_宁信度,无自信也_4读句子,回答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脚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_ 5课文中的郑人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郑人最可笑的“言”:_(2)郑人最可笑的“行”:_6(1)写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卖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_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 (2)郑人为什么去了两次市场都么没有买到鞋子 ?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想?_(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故事中的主人公郑人说一句什么话?_ 第二课时一、基础题 1刻舟求剑选自_,又名_。编者是: 。是 末期 国相, 家代表人物。本文是一篇 ,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应随 而变化。与这部书有关的一个成语是: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 3读句子,回答问题。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课文中的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楚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 5.(1)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 (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楚人说一句什么话?_ 6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至之市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之 而忘操之 度 宁信度 反归取之 入水求之 吾忘持度 是吾剑之所从坠 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其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而 遽契其舟 而忘操之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郑人有欲买履者 者 楚人有涉江者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答案 第一课时基础题 1填空。(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是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是一则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不能迷信教条,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出自其中的寓言故事还有: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2、写出三个带“履”的成语 履穿踵决 履险如夷 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2)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 /者 遂不得履 .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郑人买履( l ) (2)遂(su)不得履 (3)宁(nng )信度(4)自度其足(du ) (5)吾忘持度(d) (6)及反,市罢( b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想 鞋子 的人 定语后置 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 先自度其足, 事先 量长短 自己的 事先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 然后 放 量好的尺码 自己的 同“座”,座位 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至之市 等到 动词,到去 集市 到了集市 而忘操之 却 拿、携带 量好的尺码 却忘了带上尺码 已得履,乃曰: 已经 拿到 才说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 吾忘持度 我 拿,带 量好的尺码 我忘记带尺码了 反归取之 同“返”返回 拿 量好的尺码 就返回家中去拿尺码 及反,市罢 等到 结束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遂不得履 终于 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人曰:“ 何不试之足 ”? 为什么 代词指鞋 脚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副词 宁可 宁愿 量好的尺码 不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读句子,回答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脚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5课文中的郑人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郑人最可笑的“言”:宁信度,无自信也(2)郑人最可笑的“行”:自度其足 6(1)写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卖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郑人是一个墨守成规 、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人。(2)郑人为什么去了两次市场都么没有买到鞋子 ?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想?郑人过于相信“码尺”,所以买不到鞋。这则寓言告诉人们,遇事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故事中的主人公郑人说一句什么话?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信谁呢? 第二课时一、基础题 1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 察今,又名吕览。编者是: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秦国国相,杂家代表人物。本文是一篇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应随情势变化而变化。与这部书有关的一个成语是:一字千金。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的道理。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楚国 过,渡 的人 定语后置的标志 他的 从掉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 (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立即,匆忙 雕刻 代词 那,那个 说 这儿 我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急忙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舟止,从其 所契者 入水求之。停 他 指船上刻记号处 寻找 剑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已经 了 但是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 迷惑,糊涂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事不能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理。3读句子,回答问题。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去找剑,没找到。不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的道理。4课文中的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楚人最可笑的“言”:是吾剑之所从坠(2)楚人最可笑的“行”: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5.(1)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讽刺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楚人说一句什么话? 你不知变通,今天丢失的是一把剑,将来你会丢失自己的思想。 (3) 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 不知变通 死守教条 7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sh zhu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j q yu w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y y r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ru hu8.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至之市 动词,到去 自度其足 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