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doc_第1页
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doc_第2页
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doc_第3页
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doc_第4页
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常在后脑或两侧太阳穴处,通常较为剧烈,呈钝痛或胀痛,具有搏动性,特别是颈后也有明显的搏动感觉。很多病人头痛常在晨起时比较明显,在洗脸或早餐后又好一些,当剧烈活动后或精神疲劳时又加重,常伴有头晕、头重、脑中嗡嗡作响、耳鸣、失眠、烦躁、工作时思想不集中、容易疲乏、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痛而胀,面红目赤,脾气急躁,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弦滑,舌苔黄腻,质红绛。治拟清热泻火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10克,钩藤10克,淡子芩10克,石决明15克,僵蚕12克,菊花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龙胆草6克,甘草6克。 阴虚火旺型除头痛外,还有眩晕、心跳、失眠健忘等症状,苔薄黄,质偏红,脉弦细。治则为滋阴降火清窍,方药为生地15克,石斛15克,沙参15克,女贞子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牡蛎30克,柏子仁10克,川芎10克,葛根24克,玄参12克。 阴阳两虚型表现为头痛眩晕,面红心跳,失眠多梦,夜间多尿,行动气急,四肢冷且乏力,脉弦细,苔白腻,质淡。治当养阴补肾利脑,方用二仙汤加减,其中仙灵脾15克,巴戟天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延胡索10克,生白芍15克,生甘草6克。 针灸:百会、风池、足三里、太冲、曲池、三阴交、内关、人迎、行间、阳陵泉,酌选35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属阴虚阳亢的,可取心俞、膈俞、涌泉、太溪、中封,平补平泻,隔日1次。(来源:大中华健康网)概述 西医 脑动脉硬化症系在全身性动脉硬化基础上,因使脑部血管弥漫性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供应脑实质的血流减少、神经细胞变性引起一系列的神经与精神症状,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早期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情绪不稳定等,随着病程进展,常出现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点状软化、萎缩,可发生脑卒中、痴呆、癫痫等严重疾病。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多见于绝经期以后。脑动脉硬化症往往合并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外周动脉硬化,经常喝酒、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症出现较早,而且发展快、程度也较重。 诊断标准1轻度脑动脉硬化症:(1)年龄在45岁以上;(2)初发高级神经活动不稳定的症状及(或)脑弥漫性损害症状;(3)眼底动脉硬化级以上;(4)主动脉增宽;(5)颞动脉或桡动脉较硬等外周动脉硬化征或有冠心病;(6)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深反射不对称、掌颏反射阳性及(或)吸吮反射阳性;(7)血清胆固醇增高;(8)排除其他脑疾病。 诊断判断:具备上述八项中的五项或五项以上。 2中度脑动脉硬化症:(1)轻度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2)有本病引起的下列症(综合征)之一,如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癫痫等。慢性型者应具备以上两项条件。 3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慢性重症脑动脉硬化症。应具备中等度脑动脉硬化症条件(也可伴小卒中)病情反复加重,病变广泛,生活难以自理。 (全国第三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修订的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 中医 中医虽无脑动脉硬化症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头痛、眩晕、健忘、不寐、痉证、虚损等病证中。隐蔽的杀手-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包括医学上常常提到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的玻璃样变都称为脑动脉硬化。由于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多数病人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因此也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随着脑动脉硬化的逐渐进展,脑组织会因缺血而软化、坏死,脑细胞变性死亡,最后产生脑萎缩和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严重的病人可出现严重的脑中风(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危及生命,即使能活下来,也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及早认识和预防脑动脉硬化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判断由于脑动脉硬化最初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所以自己很难掌握病情。但任何疾病的到来都会有不同的征兆。中老年朋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特别注意脑动脉硬化:1.头脑不舒服:经常觉得头发沉、发闷(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视物不清。2.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有些人表现为贪睡。3.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对童年或往事却记得很清楚。4.综合判断能力下降: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自感不能胜任工作。5.情感异常: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激动、发脾气、忧伤、情绪波动大,性格反常表现为热情变淡漠、慷慨变吝啬、整洁变散漫。还有些病人可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情感障碍。6.短暂的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麻木、无力、感觉异常。7.步态变化:步态慌张,小碎步,走路及转身缓慢、僵硬或不稳。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精神症状,大多起病缓慢,多数先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继而出现记忆减退,尤以近事记忆障碍为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思维联想发生困难,理解力、判断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均受到损害。病人情绪不稳定,常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另一方面也可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测来推断:1.血液生化检查常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血糖增高。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发现脑动脉主要分支的流速、流向改变,提示管腔狭窄。3.CT和核磁共振可见普遍的脑萎缩、腔隙性梗塞灶和脑白质变性。如何防治1.一般治疗: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出现痴呆、精神障碍和行动不便的病人要加强生活护理。2.饮食治疗:控制动物脂肪、高胆固醇摄入,如限制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避免高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海带,控制体重,最好戒烟、戒酒。3.药物治疗:改善脑的血液循环药如维生素E、银杏叶制剂和许多中成药等;降低血脂药如亚油酸制剂;活化神经细胞药如三乐喜、ATP、CTP等;同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疾病等。(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詹淑琴)健康时报(2003年03月06日第十九版)脑动脉硬化的早期信号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早期表现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没有及时治疗而使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脑动脉硬化表现,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大脑皮层高效活动功能减弱。主要有:1头晕头痛。多数病人诉头晕头痛多在额部枕部钝痛,在体位变动时出现或原有头晕头痛症状加重。有的感觉走路不称。如基底部动脉硬化时可有眩晕、眼球震颤、恶心、面部肌肉麻痹感,有的并有吞咽困难。2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脑力劳动能力降低,感到工作学习都吃力。记忆力减退还表现为近事忘得快,往事记得清,但记忆力缺损不明显。3早期睡眠障碍,表现入睡难、多梦、易惊醒。4情绪行为改变。自制力降低、易伤感,有时情绪低落,有时高兴,易激动。有的烦躁不安,多疑,恐慌,处事寡断。有的出现欣快症,强行嘻笑。这种精神症状常引起家庭不和,早期脑动脉硬化精神症状时轻时重,各人表现不一,交替出现。常易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另外,脑动脉硬化可因脑部组织受累部位不同、病变程度不同,病情表现多样。如颈内动脉硬化,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软瘫、一侧视力减退或失明。双侧脑干囊硬化,可有言语不清,不由自主地强笑强哭;饮水反呛,甚至吞咽困难;有的有吸吮表现。锥体外系硬化受损时,可有面部无表情,呈痴呆样症状。脑动脉硬化症来源:不详点击数: 491更新时间:2007-6-10文章录入:bizzter 脑动脉硬化症概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中西医综合治疗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疗效标准及预后概述西医脑动脉硬化症系在全身性动脉硬化基础上,因使脑部血管弥漫性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供应脑实质的血流减少、神经细胞变性引起一系列的神经与精神症状,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早期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情绪不稳定等,随着病程进展,常出现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点状软化、萎缩,可发生脑卒中、痴呆、癫痫等严重疾病。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多见于绝经期以后。脑动脉硬化症往往合并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外周动脉硬化,经常喝酒、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症出现较早,而且发展快、程度也较重。 诊断标准1轻度脑动脉硬化症:(1)年龄在45岁以上;(2)初发高级神经活动不稳定的症状及(或)脑弥漫性损害症状;(3)眼底动脉硬化级以上;(4)主动脉增宽;(5)颞动脉或桡动脉较硬等外周动脉硬化征或有冠心病;(6)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深反射不对称、掌颏反射阳性及(或)吸吮反射阳性;(7)血清胆固醇增高;(8)排除其他脑疾病。诊断判断:具备上述八项中的五项或五项以上。2中度脑动脉硬化症:(1)轻度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2)有本病引起的下列症(综合征)之一,如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癫痫等。慢性型者应具备以上两项条件。3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慢性重症脑动脉硬化症。应具备中等度脑动脉硬化症条件(也可伴小卒中)病情反复加重,病变广泛,生活难以自理。(全国第三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修订的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 中医中医虽无脑动脉硬化症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头痛、眩晕、健忘、不寐、痉证、虚损等病证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脑动脉硬化症是一种中老年渐进性发病,因此辨证分型治疗为主,若有高血脂、高血压、小卒中时可采加用西药对症治疗。非药物疗法不失为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加强和巩固本病的疗效。中西医综合治疗西医治疗对脑动脉硬化症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动脉硬化的防治,以及增加脑血供、改善脑循环,对精神与神经症状予以对症处理。1降低血脂药物(1)维生素类:维生素B6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50200mg日,静脉注射共20天。大量维生素C051g日或维生素B12 5001000g/日,肌肉注射,均对类脂质代谢产生有利影响。(2)氯贝丁酯(clofibrate):别名安妥明。口服每次500mg,每日34次。此药降甘油三酯作用较强,能减少组织胆固醇沉积降低凝血作用。(3)烟酸及烟酸肌醇酯:具扩张外周血管及降低胆固醇之作用。烟酸用量:口服50100mg,每日3次;肌注250mg,每日23次;烟酸肌醇酯口服0204g,每日3次。(4)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常用制剂为亚油酸丸,每次35粒,每日3次;大剂量时有消化道反应,胃部不适。此外有心脉乐、益寿宁等。2扩血管药物(1)地巴唑:20mg,每日34次,口服。(2)654-2:10mg,每日3次,口服。(3)维脑路通:01g,每日3次,口服。(4)盐酸氟桂嗪(西比林):5mg片,每晚510mg,连服48周为一疗程。(5)尼莫地平:30mg片,每次一片,每日3次。(6)潘生丁:25mg,每次服一片,每日3次。(7)长效硝酸甘油:每次10mg,每日34次。(8)氢化麦角碱:0252mg,舌下含服,每日2次。(9)罂粟碱:每次30mg,每日34次,口服或肌肉注射。(10)脑益嗪:每次2550mg,每日3次,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嗜睡、发疹。(11)环扁桃酯:别名抗栓丸,200400mg,口服,每68小时一次,连服6周为一疗程。(12)抗眩啶片剂:4mg片,口服每次12片,每日34次;注射剂,2mg2ml,4mg2ml,每日2次,肌肉注射。(13)脑活素:520ml,加生理盐水50250ml中,缓慢静滴,每日一次。3激素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可用小剂量考的松治疗,每日2530mg,可使老年人动脉硬化引起的记忆力减退好转,也使之活跃而情绪愉快。对于绝经前期脑动脉硬化的妇女可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对脑动脉硬化症合并有脑缺血或脑梗塞者,可应用固醇类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每次1020mg,每日12次,静脉滴注。4对症治疗头痛、失眠、烦躁不安患者,可适当选用安神镇静药物,如安定、利眠灵、鲁米那、小剂量的阿斯匹林等药物。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氯丙嗪2550mg,每日3次;或丙咪嗪25mg,每日3次,有心肌梗死者慎用;或多虑平150300mg日。对出现锥体束征的患者,可选用东莨菪碱、安坦、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小剂量阿斯匹林可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症。中医治疗辨证治疗(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证候: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神疲健忘,少寐多梦。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颧红咽干,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形寒肢冷,面色眈白或黧黑,舌质胖嫩,脉沉细。治法:填精补髓充脑。偏于阴虚者滋阴,偏于阳虚者温阳。方药:偏于阴虚者左归丸加减。本方重用熟地以填人身阴精之源;辅以枸杞、山萸肉增强滋阴填精之力;鹿龟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补阳,龟板胶滋阴,共奏填精补髓充脑之功;菟丝子配牛膝强腰壮骨,山药滋益脾胃。若虚热较甚者,可加黄柏、知母、地骨皮滋阴清热。偏于阳虚者右归丸加减。本方附子、肉桂加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温补肾中元阳,填精补髓益;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杜仲俱为滋阴填精之品,更加当归补血益精之功,然方中附桂刚燥,不宜久服,可改用巴戟天、仙灵脾等温润之品,以期助阳而不伤阴。若遗精频频,可加芡实、桑螵蛸、复盆予以固肾涩精;若眩晕较甚,无论阴虚、阳虚均可加用龙骨、牡蛎、磁石以潜镇浮阳。(2)中气不足,气血虚弱:证候:眩晕,动则加甚,劳累则发,神疲懒言,气短声怯,心悸怔忡,健忘少寐,纳谷不香,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唇甲无华,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脉细弱。治法:补气养血益脑方药:归脾汤加减。本方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当归甘温养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安神益脑;远志交通心肾、宁心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滋腻碍胃。如此则气血得复,眩晕自止,若偏于血虚者,可加用熟地、阿胶、枸杞以助补血之功。(3)阴阳失调,肝阳上亢: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每遇恼怒或烦劳则加重,目赤,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或弦数。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清脑。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以天麻、钩藤、石决明为平肝熄风眩晕之要;黄芩、山栀清热泻火,使肝风肝火平熄;益母草利水,牛膝下行,杜仲、桑寄生补肝益肾,夜交藤、茯神以养心安神。方中可加用菊花,白蒺藜、夏枯草,以增强平肝潜阳之功。若肝火较盛者,可加龙胆草清肝火。(4)脾肺气虚,痰浊中阻:证候: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倦怠无力,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熄风。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本方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化痰熄风而止眩晕,二药合用,为治风痰眩晕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治痰之本;陈皮理气化痰;甘草、姜枣调理脾胃,使痰消风熄,眩晕自愈。若眩晕甚者且呕吐频频,可加代赭石、胆南星、竹茹镇逆止呕。(5)瘀血内停,脉络阻滞:证候:眩晕、头痛、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祛瘀通窍。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本方桃仁、红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