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东坡:风雨人生任阴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公元1082年阳春三月,已贬到黄州三年的东坡先生,在野外途中偶遇风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一首旷达超脱的定风波,让我们领略了千年之前的东坡笑傲蹭蹬、超越喜悲的潇洒与豪迈。1写下风雨人生任阴晴这个题目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这期间,我重新阅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又不止一次地朗读东坡的诗词和文章。当然,还忘不了时不时地玩味东坡的水墨和书法。几年来,我在一种浩瀚与深邃的文化思想里,让一个千年前神鬼莫测的文化巨人折腾得好生痛苦!到底该怎样认识这个苏东坡先生呢?!圈点中国历史,魏晋潇洒,大唐宏丽,宋代绚烂!无以数计的风流人物装点了那无垠的星空,辽阔的星空也因这些人物的风流而灿烂永恒。也就这位出生于眉山的千年人杰,连同他的父亲和弟弟成就了超越时空的文化辉煌!苏东坡,一个包涵了中国文化现象与文化精神的人,他以一个文化符号的形象映照着人寰苍穹!幼时,母亲教他后汉书,读至“范滂传”,为其勇敢无畏所动容。正直耿介,与生俱来。当初,东坡投书文坛领袖欧阳修,修双眼一亮:“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时人有载:“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面对东坡先生,文采风流的秦观五体投地:“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从容丹墀,文韬武略;纵横朝堂,经天纬地。仁宗皇帝大喜过望,料定此人必是未来宰相。神宗的奶奶寝疾,神宗皇帝想大赦犯人来为她求寿,这姓曹的太皇太后竟说:“用不着去赦免天下的凶犯,放了苏东坡一人就够了!”要读一本书来了解中国文化,当推红楼梦。要读一个人来了解中国文化,非东坡莫属!2说到东坡,当然先要说到他那首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了。年少时,读他高唱入云的“大江东去”,心胸为之壮阔,指点江山,春风得意,于雄奇险峻之中顿生勃勃英气。后来,在他蹇滞的人生旅途中使我重新品味了另一种镇定与坦然。“少年不识愁滋味”。过去在他“乱石穿空”的心情里,我看到的只有壮丽。而今,岁月的惊涛拍打着时空之岸,我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怀古伤已、英雄感奋的苏东坡!同样,写这首词的时间也是公元1082年,已在黄州度过三年谪居生活的东坡先生,伫立长江,遥想周郎,在一派大好河山面前,联想自己年近半百的抱负和世俗的忤逆,难免有“人间如梦”的喟然长叹。失意的人生是痛苦的,尤其是伟大而误解的心灵!我觉得,正直的文人可能要始终与政治相抵牾,古今尽皆使然,中外概莫能外!虽然在文化土壤肥沃的宋代,卓然的东坡仍然遭受着政治的风霜与社会的雪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喧闹洗尽,山水无言。高大的身躯只有不屈服于困厄才能伟岸,博大的精神只有不凋零于风雨才能豪迈!在众醉独醒的孤独里,在世浊我清的无奈中,东坡先生留给我们的并不是凄婉与泪眼,而是绚烂和茁壮。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他顽强的生活意志,他超脱的无畏精神,终于与这首念奴娇一起凌厉地穿越漫长的时空,留下了铜琵琶和铁绰板的铿锵!3政治是上层建筑,它的核心行为就是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在西方语言含义中,“政治”一开始就具有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内涵,但在中国政治文化本义里,却有着在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前提下管理教化人民,从而实现安定和谐状态的良好愿望。“政治”的源头本是一泓清澈的泉水,只是在权利的演绎过程中日益污染,以至于浑浊恶臭。在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里,政治永远是台戏,而且也只能是台戏。那些爱好政治戏的人,粉墨登场,自然乐在其中。但还是有几个不爱好政治戏的人,他们如果演这台戏肯定会博得满堂彩的,但他们却认为粉墨饰物,不过只是一种虚荣,不耻于这种丧失人性尊严的勾当。毫无疑问,东坡先生本想掬一捧“政治”源头的那一泓清泉,用自己的才华管理教化黎民百姓,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康,但正直最终于不过奸佞。有时候,阴谋总让善良鲜血淋漓!“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在写给他婴儿的诗句里表达了自己的洞明官场险之后的内心愿望。按道理,宋朝的统治者并非没有给东坡先生政治舞台,相反,在仁宗皇帝面试的当初,就给了他宰相之才的高誉。可以想见,那颗年青的心在鸟瞰未来的高度上构思了多少美丽的图画!24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37岁到富有天堂之誉的杭州上任。随后八九年,在他人生的黄金时期,回旋于杭州、密州、徐州和苏州之间,勤于政事,造福一方,写诗作画,怡情山水,不仅写出了“明月几时有”这样最好的词,而且艺术与政绩尽皆斐然。4美妙的苏杭似乎是专门为苏东坡这样的人物而造化的。“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东坡先生对杭州可谓是一见钟情的了,初到杭州便找到了故乡的情愫。我曾读过一本宋代的笔记,大意是说苏东坡前生曾住在杭州,他到杭州为官时,有一天去游寿星院,刚一进门就向同行者详细地描述院内的陈设及景物,结果丝毫不误读到这段文字,我很有些感慨,地灵人杰,人杰地灵,原都是互为因果的。我们试想,如果没有苏东坡,杭州的山水是会黯然失色的;没有东坡,杭州的美会多么浅薄;没有东坡,杭州顶多只能是个面容姣好的女子,而毫无风度与气质。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西湖,东坡的人生就要少一段欢畅和淋漓,就要少一段精彩与风流。应该说,杭州一笔是东坡居士人生最快乐的乐章。不仅因为山水,也不仅因为生活,还有他实践政治抱负的重要因素。“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千余年之后,当我们透过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仍然可以看到那位漫步在西湖之畔的伟大诗人。西湖绝美的诗情画意终于遇上了旷世的知音,东坡空前的情性才气终于找到了最好的宣泄。其实,西湖就是个风情万斛的佳人,东坡就是个风流倜傥的才俊,东坡与西湖本来就是合一的。我曾先后两次到过杭州。古老而繁华的杭州,有诗歌的音律,有美女的风韵,有庙宇的玄奥,有神话的空灵。然而,在温柔儒雅的印象里,怎么也走不出白居易与苏东坡的氛围。尤其是东坡先生,他在这里获取了杭州的隽永与玲珑,更吸收了江南的开阔与宏大。东坡给了杭州予荣誉,杭州人给了他崇敬与热爱。十八年之后,他又任杭州太守。虽然时间不长,但建树颇多,为杭州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章节。5“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东坡一生是飘泊的一生。通判杭州之后,刚入不惑之年的东坡先生便如飞蓬般在中国的大地上游动不已。此后的26年,先生为生活所奔波,为政治所沉浮,为暗流所漩涡这期间,他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一样,时而颃颉在迷茫的征途,时而栖息在寂寞的庭院,时而飞翔在辽阔的时空天涯海角,辛苦恣雎,直到他去世,就再也没有在某一个地方安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按道理,先生的后半生是坎坷而失意的,客观上也是如此,但就是在这种回漩沉浮之中才真正彰显了他的练达与圆满。可以这样说,我们所记住的东坡是超越逆境的东坡,让世界敬慕的东坡也是生命从容的东坡。40岁到42岁之间,他任密州太守,随后两年又调任徐州太守。徐州,这个重要的城市终于施展了先生卓越的政治才能。上任不到百日,便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治理了洪涝,得到了人民和朝庭的认可与嘉许。此后,他亲临监狱,让医生为囚犯治病。改革陋规,体恤下情,为万民所重。正当他在徐州大展抱负之时,一场阴谋已久的灾祸,如风席卷,如雨骤至。6东坡先生入狱的罪名是“谤讪新政”。当然,在他的对立面看来,东坡的主张也就是顽固不化、保守退步的了。对“王安石变法”这个十分显眼的历史章节,时到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论调,众口难调,褒贬不一。到底该怎样来评判这场运动呢?我觉得,任何变法运动都是一种政治手术,绝大多数变法的动机并非没有治国安邦的主观愿望,但是手术成功与否,除了手术的环境之处,再就是手术本身了。和东坡先生一样,变法的主刀者“拗相公”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当然,我也愿意称他为政治家。),但从总体和长远来看,他的手术并没有获得成功,他的这场国家资本主义实验,因为激进和极端,一开始就弊端丛生,遭到一大批士大夫的反对。当时,还只是史馆小官的青年苏东坡如梗在喉,不吐不快,连续两年上书神宗,矛头直指青苗法。并以“君权民授”的观点告诫统治者,千万不可以专制权力压制人民。今天我们重读这几篇忧愤坦言、透彻清晰的“社论”,仍然不得不钦佩他的胆识和大义。如果就事论事,如果只是“主义”与“问题”之争,即使唇枪舌剑,即使针锋相对,我也认为这是极为正常的。但是,如果借题发挥,如果无中生有,那就只能是屑小所为了。东坡是一位极有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不可能回避现实民生。但是,即使你是白描的文字也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无耻之徒随意涂脂抹粉的。就在东坡先生的耿直与感慨中,那群政治小人大动一番脑筋之后,便睁大眼睛从苏诗里剔出了几句话,说他不忠于君。尤其是那个因隐瞒父丧被司马光斥为禽兽不如的现任检察官李定,更是丧心病狂,歇斯底里,弹劾东坡说:“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途叨儒馆。”并莫须有地罗列了四大理由要致东坡于死地。有位副宰相干脆说苏东坡要谋反就这样,东坡先生于公元1079年7月28日横遭逮捕,8月18日关进皇家监狱,遭受了40多天的审问和140多天的监狱生活。7有外国人说,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有中国人说,不以言论治罪的宋朝是骄傲。陈寅恪认为,宋朝是君子时代。林语堂断定,太祖在太庙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成了有宋一朝三百多年的大宪章,从根本的制度上确保了宋朝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最高峰。宋代是真正的士大夫时代,也即是文人口中称道而身行之的时代,宋朝的文人政治最彻底。所有这些大背景也许就是苏东坡得以活下来的原因,不然,一百个苏东坡也会在政治的辗扎中粉骨碎身的。正当那群跳梁小丑绞尽脑汁准备把东坡推上断头台的时候,一向支持他的皇太后去世了。不过她英明的政治遗言却保留了士大夫时代的一抹亮色。这位仁宗的皇后临终前告诫皇帝:苏东坡是先帝看中的宰相之才,现在因为小人使他因诗得祸,你若冤枉好人,天地不容啊!1079年年底,朝庭把苏东坡贬往黄州,官位降低,充团练副使。东坡出狱当天就写诗说:“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然后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1084年3月,神宗皇帝亲书一道旨意,把东坡的谪居地调到汝州。就在朋友的送别宴席上他赋词一首:“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鱼蓑。”可敬可佩的是,东坡在上任途中,专程到金陵看望已经是疲惫颓唐老人的王安石,并与之讨论诗与佛学多日,体现了一个真正的君子时代。正当他请圣命谕允居住于常州之时,神宗驾崩,新太后允许东坡在太湖边居住。他十分高兴:“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自信要在田园之美的江南度其晚年了。但是,到宜兴不到十天,朝廷又派他到登州去做太守。可叹到官五日,朝庭又以礼部郎中召还京都。由于贤德高太后的荫庇,在元祐的8年时间里,朝廷将他数次擢升,除了两年杭州太守和一年颖州太守,其余时间皆以翰林、制诰、侍读、尚书的身份徜徉于权力中枢。“致君尧舜”,“帝王之师”。应该说,在这段时光里东坡找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最佳位置!8苏东坡是个信服正义力量的人。在林语堂写的传记里,说他曾几度与邪魔外祟争辩,同时也还详细描述了东坡傲然山神、智斗精灵的故事。在东坡的心目中,他始终觉得正义的严词是可以摧毁一切奸邪与恶毒的。所以,苏东坡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按道理,东坡在元祐年间本应是春风得意的,但有着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诗人,在赢得一簇簇誉美之花的同时也招来了无数的毒草。自元祐元年开始,就不断有人向他发难,紊乱的党争使他看透了污垢的官场。“欲息波澜须引去,吾侪岂独坐多言。”“逝将江海去,安此糜鹿姿。”在这种无聊的政治漩涡中,东坡又想到远离是非中心以求自安。元祐四年三月,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任浙西路兵马钤辖兼杭州知州。两年后,朝庭诏下,以翰林学士召还。虽然高太后的知遇之恩难辞,但厌倦仕途之心却与日俱增。公元1093年的秋天,对于苏东坡来说是最为悲苦的。两个女人的逝世,给本来就心灰意冷的心灵深处又蒙上了一层严霜。先是与自己同磨难、共升沉的王氏夫人辞世。“弃我而先,泪尽目干。”年近花甲的东坡长歌当哭!紧接着,始终视东坡为栋梁的高太后去世,只有18岁的哲宗亲政,元祐政局旋即让几个奸佞玩弄得一塌糊涂。在破坏先王新政之罪的前提下,一时控告、罢黜、监禁、贬谪的冷箭密如雨下,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政治的残酷与狰狞让文化与文明瞠目结舌!毫无疑问,苏东坡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群邪奸小首先向苏东坡开刀。公元1094年初夏,苏东坡贬知英州,初秋再贬惠州。现在,我们的伟大诗人要跋涉1500里,自北向南,自繁花向蛮荒,携带着满腔忧愤与痛苦,以花甲之躯来丈量那前途未卜的人生旅途!60多岁的苏东坡原以为可以在惠州安居晚年了,可就在他的新居落成之际,又责授为琼州别驾,他必须到当时中国本土之外的海南岛去!当时的海南岛,“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瞑,此亦东坡之家风也。”生离死别,黯然销魂!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几起几落的苏东坡,是否早已感触到心灵的飞鸿已经困惑?!是啊,人生如梦,梦如飞鸟,时空何其浩渺!“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日清风眠北偏,朝来爽气在西山。”“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面对是非颠倒的现实,面对不可救药的政治,东坡大踏步地走出矛盾的沼泽,“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气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在心灵与自然的浑融之中,收获了蓬勃与浩然。政治的辗扎无非是致对手于死地,死灰复燃的那帮小人,出手狠毒,其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打倒并消灭东坡。但出尘的东坡让对手看到的只有达观与潇洒。“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月洒赤壁,洞明的却是东坡的五脏六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符交横,盖竹拍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承天寺的宁静,欣悦的却是东坡的心境精神。黄州即是苏东坡的沉沦地,也是苏东坡的灵感地,更是苏东坡的超越地。他在此与友人的信中深有感触地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在广州时,他闭门静坐,在檀香的袅娜细烟里返观自我。好一场酣睡,一阵乌鸦唤起一窗凉风,天地与良心一尘不染。到达惠州之后,他很快走出了谪居的阴影,迅速渗入了“岭南万户春色”之中。某一日,他留连于山顶的松风阁里:“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人若悟此,当恁么时也不妨歇歇。”有人向他请求长寿良方,他说: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向。他那32字的座右铭说:出舆入辇,厥莲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他给友人的信说:“吾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东坡有名句云:“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在他的一篇札记里,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描绘出东坡居士的写真画像:“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当然,骄傲的是东坡,惭愧的是我们!因为在他面前,千余年来,我们仍然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福气!究竟什么是满足!10苏东坡,中国的诗人、散文家、画家、书家他善谈吐,广游踪,涉猎丹术,医学权威,治水筑堤,救济饥荒他结交帝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笔墨是中国文人最重要的形象,天才横溢的东坡,使笔墨的欢愉神完气足。虽然书画也有其消遣的情趣,但东坡的“戏墨”之作,却留下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不朽。东坡在评论自己书画时说:“吾书虽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黄庭坚的记载则是:“东坡居士性喜酒,然不过四五角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滤弄皆有意味,真神仙中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他那以墨竹为代表的文人画,以其生动的气韵和主观性的飘逸,涵养着中国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精妙的书法情调,则饱和着人生特有的喜悦。酒是中国文人最灵敏的情感知己,无数的良辰与美酒造就了东坡不朽的杰作。“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伊人之生,以酒为命。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乃如神物之自然,盖与天工而相并。得时行道,我则师齐相之饮醇;远害全身,我则学徐公之中圣。湛若秋露,穆如春风。兀尔坐忘,浩然天纵。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乐;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坎坷与愤怒在酒的浸润中逐渐消失,在自然与艺术的陶冶中,东坡寻找到了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务农则是中国文人最理想的归宿,东坡在自谋生活的过程中心灵深处得到最好的慰藉。得意的官僚,养家糊口的俸禄难免多少有些铜腥或者碜牙。看破红尘世俗的文人,在耕读之中才真正知道五谷的清香!“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对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自黄州始,东坡就曾脱去文人的长袍与方巾,一只斗笠,一张犁耙,让泥土的清香滋养自我的闲暇与幸福。11林语堂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在清静中寻找舒适,在闲适中享受乐趣。”人生难得周全也不可能尽善,无论得失顺逆,无论胜败进退,无论荣辱高低,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关键在于善待自己,自解得失和随缘自适。为宗教而宗教,难免会沉溺于虚无。如果能够借助宗教来超越人生的阻碍,就会体味出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睿智的东坡淡泊艰苦、静定蹇滞,最终回归于清纯和空灵。有一天,东坡在田边闲散,一老妪问他:“翰林大人,你过去在朝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春梦婆”的棒喝让学士会心一笑,几次三番死里逃生的东坡,早知道自己的生命犹如磨盘上的线蚁和旋风中的羽毛,透过热闹场中荣华富贵,他需要宗教的安宁。“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聪明绝顶的东坡也相信会遇到神仙,并希望自己也会成仙。虽然他的内心深处深藏着匡世济民的儒家思想,但四十岁以后,东坡便开始精研佛道,并拥有大量的佛道之友。宗教的修炼,能于风雨之中营造晴朗的时空。东坡在给王巩的信里说:“道术多方,难得其要,然某观之,唯静心闭目,以渐习之,似觉有功。幸信此语。使气流行体中,痒痛安能近人也?”在给弟弟子由的信里,他描写了瑜珈默坐的快感:“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语。”在无有的解脱之中,东坡也许体会到了真理或者上帝,他脱俗的灵魂亦如他的出尘笔墨文字。远谪惠州的那段日子,他把自己的书斋叫做“思无邪斋”,在淳朴的生活和纯洁的思想统帅下,他相信通过吸收饮食的元气、草木的精华,再借助铅汞之功,辅以日精月华,就可以培养元力。“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东坡先生为我们书写了坦然自若的“天地情怀”。12女人与男人的完美结合才可能培育生命的共同体。男人与女人是相互存在的,这就仿佛是天地阴阳哲学,世界本是阴阳的渗透与蕴涵,没有女人的风景永远没有景深。和任何一位成功的男人一样,苏东坡的身后自然少不了有一些堪为风景的女人。就是那些女人的旖旎成就了东坡的豪迈,就是那些女人的柔媚滋长了东坡的博大。东坡的结发妻子是王弗,16岁嫁与东坡,27岁病逝。在东坡相对安稳适意的十年间生活中,是稳健聪慧的王弗给了他的轻松和愉悦。自由性灵赋予了年青东坡顽童的情性,兴致所至,内敛不足。更何况那旷世的才气,势必怨天尤人。王弗是进士的女儿,不仅知书达礼,而且务实际、明利害。她深知东坡多方面的个性,既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又激烈而固执。所以在相濡以沫的过程中,是她的无微不致弥补了东坡许多性格缺陷。每当有客拜访东坡之时,她总躲在屏风后屏息静听,以甄别正邪。同时,她以自己的知人之明,时刻告诫东坡要慎交朋友联想到东坡因政治羁绊的一生,我们不得不叹惋这位英年早逝的女子!当然,更让后人为之动容的是苏东坡在王弗去世十周年之后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离奇凄艳的情节,简练凝重的语言,迷惘哀号的旋律。在冷涩凝绝之中,我们深感“幽咽泉流”的压抑与沉重。虽然,像这种痛彻心肺的悲情是不可能解读的,但在东坡朴素真挚的深情里,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在看见那颗晶莹的千年之泪。触摸这滴早已凝固在文字档案中的泪水,我们似乎多少可以懂得“执子之手”的温暖、“生死相许”的浑厚和“相濡以沫”的境界。东坡续弦的是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一个比东坡小11岁对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姑娘。秉性柔和的润之,无论是在东坡最活跃的岁月里还是宦海浮沉中,一直默契与丈夫同甘共苦,彰显了一位平凡女性应有的善良与美丽。当然,在苏东坡一生的女性中,最为世人传为佳话的是那个叫做王朝云的杭州女子。东坡之所以对她倍加青睐,除了她的青春活力和聪明伶俐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朝云最善解自己的心意。史载:某次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家人:“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有答“文章”的,有说“见识”的,唯有朝云笑道:“都是不合时宜。”东坡闻言叹服:“知我者,唯有朝云也。”“知音难觅,和者寥寥。”这位被秦观赞之为“美如春园,目似晨曦。”的朝云姑娘,自公元1074年跟随东坡,先后随东坡通判杭州、知密州、赴京师、知徐州、知湖州、贬黄州、再入京师、知杭州、知颖州、三入京师、知定州、直至公元1096年卒于惠州20多年的相知相亲相爱,朝云不仅被东坡引为人生知己,而且还称她为纯洁无暇的“天女维摩”。“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花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污,洗妆不退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在东坡的诗文中,自己与朝云的情愫不仅化为共同追寻仙道生活的高尚友谊,而且升华到了宗教程度。13公元1100年,北宋摇晃的江山交给了那位堪称书画天才、政治上却毫无本领的徽宗赵佶手中。当时新皇太后摄政,元佑老臣又一次迎来了严冬之后的阳春。大起大落的苏东坡于仲夏时节飘过琼州海峡,到雷州一个月以后,接到去永州的命令,随后又得到随意居住的恩惠。“初夏中原日,人争拜马蹄。”公元1101年夏天,万劫北归的东坡受到了民众的欢迎,仰慕的人群沿途追随,争睹当代伟人的风采。“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否极泰来的东坡于不屈的傲岸之中透露了历经沧桑的欣喜。这似乎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普天之下,无人不希望心中的偶像重新入阁将相。那位反对变法的著名斗士郑侠更是以“衣被华夷,霖雨苍生”相期!“回视人间世,了无一事真。”“孤云倦鸟空来往,自要闲飞不作霖。”然而,此时的东坡却早已是一腔恬淡、物我两忘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归隐常州之后,已是66岁的东坡,形神交瘁的他再也撑不住这一生的折腾与重负了。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品牌网络营销推广项目人员劳动合同
- 2025型高端冰箱零配件集中采购及一体化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个性定制离婚程序全程协助服务合同
- 2025微创手术器械研发合作与临床试验支持合同
- 2025年环保公益行动专用礼品定制与配送服务协议
- 2025年户外公共景观花卉租赁与系统性养护服务协议
- 2025年学校艺术节活动用车租赁合同书
- 2025年智能交通网络设施升级改造用地补偿协议范本
- 2025年企业品牌形象重塑与全渠道营销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写作助手学术论文自动生成技术服务合同
- 大班 语言社会 我升大班啦 课件
- 6.授权文件待修改大华服务承诺函
- 项目造价咨询计划表
- 幼儿园玩教具操作与活动指导
- 敏捷项目管理实践指南
- 《数据结构》课件(完整版)
- 项目管理(PMBOK)讲义全套
- 2022中华慈善日PPT课件模板
- 友声收银系列电子秤使用说明书
- 《立体裁剪》实训指导书
- 典范英语5a_0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