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mmox.doc_第1页
anammox.doc_第2页
anammox.doc_第3页
anammox.doc_第4页
anammox.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NAMMOX(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项创新的生物处理工艺,是脱氮领域的重要突破。ANAMMOX工艺是废水和废气除氨的投资回报很高的工艺。以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运行成本和二氧化碳产量的减少均高达90%。此外,该工艺只需要相当于传统工艺一半的空间。 ANAMMOX转化过程是自然氮循环的一条巧妙的捷径。结合亚硝酸反应,ANAMMOX细菌将铵氨(NH4+)直接转化为氮气。帕克环保与代尔夫特技术大学(荷兰)密切合作,开发了该工艺的工业应用。2002年夏天第一个ANAMMOX工业装置在荷兰启动。目前有四个ANAMMOX工业装置在运行。ANAMMOX的优势 很高的总氮去除率 二氧化碳产生量比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减少90% 减少50%的空间需求 动力消耗比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减少60% 不消耗甲醇 剩余污泥产量极少第 34卷第 4 期 2009 年 4 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 IRONM ENTAL SC IENCE AND M ANAG EM ENT Vol 34 N o 4 1 1 Apr 2009 . 文章编号: 1674- 6139( 2009) 04- 0098- 04 新型脱氮工艺 - 厌氧氨氧化 (ANAMMOX) 盖书慧, 张宁, 张雁秋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 厌氧氨氧化 ( ANAMMOX)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生 物脱氮 工艺。由于 厌氧氨 氧化生 物脱氨 技术在 经济 方面的独特优势, 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是未来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发展的主流。国内对 该技术的研 究与 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尤其在厌氧氨氧化机理方 面。综述 了厌氧氨氧化反应的 由来、 机理和影响 因素, 介绍 了厌氧氨氧化菌的特征, 列举了厌氧氨氧 化工艺的应用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从而为该技术的深 入研究及其 在实 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该技术的 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厌氧氨氧化菌; S HARON - ANAMMOX工艺; OLAND工艺 中图分类号: X703 1 . 文献标识 码: A New W ays for N itrogen R emoval- Anaerobic Ammon ium Oxidation Ga i Shuhu,i Zhang N ing Zhang Y anqiu , ( Department ofEnvironment Science and Spatial Infor matics Ch inaU niversity ofM in 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 , , A b stract Anaerob ic Ammon ium Ox idation(ANAMMOX) is a new process that has been found in recen t years A s anaerob ic : . a mmon ium oxidation technology f b iological den itrification has d istinctive advantage in econo , it has become theworldw ide re2 or my search hotspots in recen t years and w ill be themainstrea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 ical den itrification ofw aste , m water in the f u2 ture The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in Ch ina are still far beh ind the abroad leve,l especially in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 ANAMMOX. Th 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use of th is respond、them echan is of re m moving pollutant in wastewater and the f unct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nammox bacteria And the paper gives some examp les in app lication of anaerob ic ammon ium ox idation . p rocess and problems appeared in application which set a good foundation for its further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 lication, and p rovided so e concrete suggestions f its development at the sa tm e m or me i . K ey words ANAMMOX; ana : mmox bacteria S ; HARON - ANAMMOX; OLAND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 业和生活排放的废水中氨氮的含量越来越高, 由此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自 1932年 W uhr ann利用内援反硝化开发了后置反硝化工艺 m 以来, 相继出现了 A /A /O、 、J B等众多新型脱 UCT H 氮工艺, 然而, 这些工艺存在着能耗大、 碳源需要量 大、 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等缺点。 1995年 Mu ld er等人 在厌氧流化床反应器中观察到氨 氮和硝态氮同时 1 减少的现象 , 该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 究, 并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脱氮理论的新型脱氮收稿日期: 2008 - 11- 24 作者简介: 盖书慧 ( 1984- ), 女, 山 东莱阳人, 在读硕士 研究生, 研 究 方向为水污染控制技术。 途径, 如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以及厌氧 氨氧化等。 厌氧氨氧化工 艺 ( ANAMMOX ) 是由荷兰 D elft 技术大学提出的。该工艺是 指在厌氧 或缺氧条 件 下, 厌氧氨氧化细菌以 NO2 作为电子受体, 直接将 NH 4 氧化为 N2 的过程。于传统工艺相比, ANAM2 MOX工艺无需供氧, 无需添加有机碳源, 无需外加 酸碱中和试剂, 同时 污泥产量减少了 90 , 是目前 % 已知的最简洁和最经济的生物脱氮途径。但厌氧氨 氧化菌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 世代期约为 11天, 对 氧非常敏感 。因此该工艺尚难应用到实际工程 中。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是在特定厌氧反应 器中如何实现并维持足够的生物量, 提高厌氧氨氧 化菌的活性和脱氮效率, 以及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接 种污泥的来源问题。 由于过去对厌氧和缺氧过程的区分不太严格, 2- 3 + # 98# 第 34卷第 4 期 2009 年 4 月 盖书慧等 # 新型脱氮工艺 - 厌氧氨氧化 ( ANA MMOX ) Vol 34 N o 4 1 1 Apr 2009 . 两者被统称为厌氧。实际上把厌氧氨氧化称为缺氧 氨氧化或许更为贴切。但是因为此工艺的创始者称 其为厌氧氨氧化, 所以此名称被沿用至今。 1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发现过程 Broda在 1977年根据反应的自由能计算, 预言 自然界中存在 2 种尚未发现的矿质营养菌, 其中之 一为以氧或硝酸根或亚硝酸根为电子受体, 把氨氧 4 + 化为 N2 的自养菌 。NH 4 的厌氧氧化途径及反应 自由能变化总结于表 1 。 1995年 Mulder在荷兰的 G ist Brocades公司处 理工业废水的中试流化床中发现, 进水中较高浓度 1 的氨氮在出水中降低到了一个相当低的浓度 , 这 无法用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理论加以解释。由于氨氮 的消失与亚硝酸盐的消失同时发生, 且两者成一定 比例, 故他们认为在反应器中氨氮与亚硝酸盐发生 了反应, 产物为氮气, Mulder等人将此命名为厌氧氨 氧化 ( A naerobic Ammon ium Oxid ation ), 即 ANAM2 MOX。V an de Graat等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方法证 15 明厌氧氨氧化 是一种生物过程, 通过用 N 标记的 6 氨做研究, 证明了亚硝酸盐才是关键的电子受体 。表 1 NH 4+ 的厌氧氧化途径及反应自由能变化反应序号 1 2 3 4 5 2N + H4 反应方程式 5NH + + 3NO3 y 4N 2 + 9H 2 O + 2H + 4 原子来自 NO2 , 而另一氮原子则来自于氨, 对氨的最 大去除速率可达 112 mmol/ ( L# h ), 氧化 1 mol氨需 要消耗 016 mol的 NO2 , 并由此产生 018 mol的氮气。 羟胺 (NH 2 O )和联氨 (N2H 4 )是厌氧氨氧化过程的中 H 间产物, 其中羟胺为最可能的电子受体, 而羟胺本身 则是由 HNO2 产生的。当反应系统中有过量的羟胺 和氨时将发生暂时的 N 2H 4 积累。联氨向氮气的转化 被认为是通过将 NO2 还原为羟胺同时产生等量的电 子而实 现的, 但 该反 应是 在同 种酶 不同部 位发 生 NO2 还原和羟胺的氧化还是通过由电子转移链相连 接的不同酶系统的催化反应实现的尚待进一步研究, ANAMMOX 可能的反应途径如图 1所示。 - - 5 图 1 ANAMMOX工艺可能的反应途径 3 厌氧氨氧化菌 3 1 厌氧氨氧化菌的特征 . 厌氧氨氧化菌是革兰氏阴性光损性球状化能自 7 养菌, 直径不到 1 Lm 。具有蛋白质的 S层, 细胞 壁上存在漏斗状结构, 无肽聚糖, 厌氧氨氧化菌有一 个单一双分子层 (膜 ) 即厌氧氨氧化体 ( anammoxo2 so e)。厌氧氨氧化菌 的细胞质因此 被 anammoxo2 m so e分为 3个部分: ( 1)外部区域。包括: 细胞壁, m 细胞质膜, PP 质和细胞内质膜。 ( 2)核糖 质 ( ribo2 p lasm )。 ( 3) 厌氧 氨氧 化体 膜, 厌氧 氨 氧化 体, 类 8 核 。目前已经确定的厌氧氨氧化菌有两种, 分别 被命 名 为 Candidatus Broea - dia anammoxidans 和 Cand id atusKuenenia stuttgartien- sis 。 3 2 结合厌氧氨氧化体膜的厌氧氨氧化过程 .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关键酶之一是位于 ana mm2 oxoso me的肼氧化酶 (H ZO), 生化模型如图 2所示。 v G( kJ /m ol) - 297 - 358 - 310 - 435 - 315 + NH + 4 + NO2 y N 2 + 2H 2 O + 10NH 4 + 2NO - + 5O2 y 6N2 + 16H 2 O+ 8H + 3 + 2O2 + H 2 y N 2 + 4H 2 O+ 2H 4NH + + 3O 2 y 2N 2 + 6H 2 O + 4H + 4 2 厌氧氨氧化反应机理厌氧氨氧化系指在厌氧条件下氨氮以亚硝酸盐 作为电子 受体直接被氧 化为氮气的过 程。 ANAM2 MOX 的生化反应式为: + NH 4 + NO 2 y N2 + 2 2 O H ( 1) 这一反应的自由 能为 - 297 kJ /mo, 该反 应几 l 乎与好氧氨氧化那样 (自由能为 - 315 kJ/mol)可以 顺利进行。氨厌氧氧化产生的一分子氮气中一个氮 图 2 结合厌氧氨氧化体膜的厌氧氨氧化过程 # 99# 第 34卷第 4 期 2009 年 4 月 + 盖书慧等 # 新型脱氮工艺 - 厌氧氨氧化 ( ANA MMOX ) Vol 34 N o 4 1 1 Apr 2009 . NH 4 和羟胺 ( NH 2 OH )被肼水解 酶 ( HH ) 结合 为肼。肼又被 肼氧化 酶 (H ZO )氧 化, H ZO 与 HAO (N europaea)有些相似。氧化发生在 anammoxoso me 的里面, 形成 N2、 4个质子和 4个电子。这 4个电子 和从来自 R ibop lasm 中的 5个质子一起被亚硝酸还 8 原酶 (N IR) 还原 亚硝酸 盐至羟 胺 。在 这个 模型 中, 通过消耗在 R iboplasm中的质子和在 anammoxo2 so me里面产生的质子, 厌氧氨氧化反应建立了一个 质子梯度。这就导致了电化学质子梯度直接从 ana2 mm - oxoso me到 R iboplasm。这种梯度含有 化学势 能 ( $ p )和电子势能 ( $ W $ p 和 $ W都有一种 H )。 H 让质子从 anammoxoso 的 里 面到 外 面 的一 种 力 me (质子驱动力 $ p)。在厌氧氨氧化体膜的三磷酸腺 苷酶 ( ATPase ) 的 催 化 作 用 下 合 成 三 磷 酸 腺 苷 (ATP)。质子 通 ATP ase 形成 的质子 孔回 到 R ibo2 plas 中, 厌氧氨氧化体膜的 ATP ase位于 R iboplasm m 中球状的、 亲水的 ATP合成区和厌氧氨氧化体膜中 非亲水的质子迁 移区上, 合成的 ATP 在 R iboplasm 中被释放。 7180左右时, 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逐渐提高, 当继 续升至 9100左右时, 氨氧化速率和总氮去除速率则 不断下降, 直至接近 于零. 厌氧 氨氧化反应最 适的 pH 值在 7180左右 。 4 3 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 . 厌氧氨氧化菌属于自养型细菌, 其生长无需有 机碳的参与, 但有机物作为废水生物处理中常见的 电子供体, 易与亚硝酸氮发生反硝化反应。杨洋, 左 剑恶等研究发现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 少量有机 物的加入对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影响不大; 而大 量有机物的加入在明显抑制其厌氧氨氧化活性的同 时, 使污泥表现出较高的反硝化活性, 这表明反硝化 过程与厌氧氨氧化过程之间存在着基质竞争, 而当 反应体系中亚硝酸盐充足时, 反硝化过程不会对污 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产生明显影响 9 13 。 5 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现状目前对厌氧氨氧化开展的研究较多集中于理论 方面, 实际用于工业规模的运行装置还不多见。目 前主要有荷兰 Delft工业大学提出的 S HARON /AN2 AMMOX工艺及氧限制自养硝化反硝 化 OLAND 工 艺等。 5 1 SHARON - ANAMMOX工艺 . SHARON 是基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理论的, 它是 单个的经由 NO 2 的高脱氨活性的反应器。在高温 和极短的泥龄条件下将氨的氧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 阶段, 然后利用缺氧条件进行反硝化。不需要污泥 停留, 只需简单的连续流搅拌反应器。无污泥停留, 则水力停留时间 ( HRT)等于污泥停留时间 ( SRT), 控制 HRT就可以控制 SRT, 因此可以通过 HRT 达 到冲洗硝化菌, 积累氨氧化菌的作用。 S HARON 反 应器中的优势菌种为 N. europaea 。 SHARON 工艺的生化反应方程式为: + + NH 4 + HCO3 + 0175O2 y 015NH 4 + 015NO2 + CO2 + 115H 2 O ( 2) ANAMMOX 反应方程式为: NH 4 + NO2 y N2 + 2 2 O H ( 3) SHARRON和 ANAMMOX连用, 仅需将 50 的 % 氨转化为 NO2 , 不仅不需要投加 NO2 , 而且由于大 多数厌氧出水中含有以重碳酸盐存在的碱度可以补 偿硝化所造成的碱度消耗, 因而无需投加碱度物质。 荷兰 De lf大学采用 SHANRON - ANAMMOX 工艺处 理污泥消化液上清液的研究表明, 在不控制 SHAN2 3 RON反应器 p 值、 H 进水总氮负荷为 018kg/ ( m # d)的条件下, 上清 液中的氨被转化为 NO2 产 生的 + - 4 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因素 4 1 温度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 温度是影响细菌活性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温 度适宜, 细菌才会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 从而增进 9 反应器的运行效果. 杨洋, 左剑恶 等通过实验发现 当反应温度在 30e 35e 时, 其厌氧氨氧化速率最 高, 为 01171 01174 mg/ ( mg # d); 当 温 度 升 至 40e 时, 其活性明显下降, 仅为 01091 mg/ ( mg# d); 而当温度低于 30e 时, 其活性也明显下降。厌氧氨 氧化反应的活化能约为 70 kJ/mo,l 属于容易进行的 化学反应, 但由于厌氧氨氧化细 菌的生长特性 (如 世代周期长等 ), 使得该过程与其它生物过 程相比 又较难进行 (一般废 水生物处理过程中, 活 化能的 范围为 814 8317 kJ/mol), 所以, 厌氧氨氧化工艺 应尽量在较高温度 ( 30e 35e )条件下进行。 p 值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 H 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 p 值是 一个非常重要 H 的环境条件, 很多学者就 p 值对厌 氧氨氧化的影 H 10 响进行了研究。郑平 等认为厌氧氨氧化的最适 宜 p 值在 71 5 810附近; Strous 等人认为厌氧 H 氨氧化 的最 大反 应 速率 出现 在 pH 值为 8 左 右。 Antoniou等人测得 硝化菌 混培物 的氧化 速率 最大 时, pH 值为 710 812 并且按其推导出的离解方程 , 计算出的厌氧氨氧化菌最适 p 值为 71607 。陈 H 曦、 崔莉凤等 人通过 实验得 出 pH 值从 6150 升至 # 100# 12 11 4 2 . 第 34卷第 4 期 2009 年 4 月 - 盖书慧等 # 新型脱氮工艺 - 厌氧氨氧化 ( ANA MMOX ) Vol 34 N o 4 1 1 Apr 2009 . + NO 3 占总硝态氮的 11% 。所产生的氨和 NO 2 混合 液适合于 ANAMMOX 工艺的脱氮处理, 氮的总去除 率达到 83 。 % 5 2 OLAND 工艺 . 氧限 制自 养硝 化反 硝化 ( oxygen li ited auto2 m troph ic nitrificat ion den itrification OLAND )工艺是由 , 比利时 Gent大学微生物生态实验室开发的。该工 + 艺的关键是控制 DO值, 使消化过程仅进行 NH 4 到 氧化 NO 为阶段, 由于缺乏电子受体, 由 NH 氧化 产生 NO2 与剩余的 NH 4 形成 N2。该反应机理为 由亚硝化菌催化的 NO2 歧化反应。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化学反应方程式: + + NH 4 + 2O2 y NO3 + H 2 O + 2 H 3 + + 2 + 4 - 氧, 而在厌氧氨氧化反应中, 每氧化 1 mol NH 4 只需 0175 mol氧, 耗氧下降了 6215 (不考虑细胞合成 % 时 ), 所以可使耗氧能耗大为降低; ( 3)传统的硝化 + + 反应氧化 1 mol NH 4 可产生 2 moH , 反硝化还原 1 l mol O3 将产生 1 mol OH 而氨厌氧氧化的生物产 N 酸量大为下降, 产碱量降至为零, 可以节省可观的中 14 和试剂 。 荷兰 B. V. Paques在 Pollu tec2006上展出了一 项将氨选择性转化为氮气的生物脱氮工艺, 并成为 EPP 环境保护奖的获得者之一。该厌氧氨氧化工艺 由 B. V. P aques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及奈梅 亨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而成, 是目前对自然界氮 循环最经济、 简捷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该工 艺利用 p la ncto mycete 菌群为 厌氧氨 氧化菌, 其中, Brocadia anammoxid an是首个被确认有厌氧氨氧化 、 作用的微生物。厌 氧氨氧化 微生物能 将氨根离 子 + (NH 4 )和亚硝酸根离子 ( NO2 )转化为氮气, 由于其 为自养型微生物, 因此不需要外加甲醇等碳源。在 反应过程中, 空气不断鼓人反应器, 作为反应的驱动 + 力, 而且空气的鼓入量受 NH 4 浓度的控制, 并可在 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监测。同时, 在反应器中还安装 了一个内部沉积系统, 可用于保留生物质。与传统 生物处理工艺相比, 该厌氧氨氧化工艺中空气的供 给量和用电量降低了 60 , 而且总处理成本也大幅 % 度降低, 该工艺适合用来处理高氨氮质 量浓度 ( 200 mg/L)的污水。 目前无论是实验室规模还是生产实践, 厌氧氨 氧化工艺在国外仅仅局限于处理污泥上清液, 在国 内尚无研究, 由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诸多优点, 因此 把这种新工艺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是今后的研究重 点, 但今后仍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明确反应机 理, 确定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和相关的物料平衡; 其 次通过实验数据, 建立和完善动力学模型以利于工 程应用; 根据工艺中相关微生物的生长和去除污染 物的适宜条件, 研究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控制条件; 寻 找更适合于大规模污水处理的微生物, 提高该工艺 在当前污水处理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M ulder A, Van de G raaf A A, R obertson L A, et a . l A discovery in a denitrifying flu idized bed reactor J. FEM S M i2 crobiol E cology 1995 16: 177- 184. , , 2 Strous M, H e ijnen J J Kuenen J G, e t a. The se2 , l quenc ing batch reactor as a power f l tool for the study of slow ly u growing anae robic a onium oxidizing m icrorgan isms J. App l mm M icrob iol B iotechno.l 1998 50( 5) : 589- 596 , . - ( 4) NO + H + 0183CH 3OH y 015N2 + 2117 2O + H 0183CO 2 ( 5) NH 4 + 2O2 + 0183CH 3 OH y 015N 2 + 3117 2 O+ H H + 0183CO2 ( 6) OLAND 工艺化学反应方程式: + + 015NH 4 + 0175O 2 y 015NO2 + 015H 2 O+ H 015NH 4 + 015NO2 y 015N2 + H 2O + + + + + ( 7) ( 8) NH 4 + 0175O2 y 015N2 + 115 2 O+ H H ( 9) DO 值是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研究 表明低 DO 条件下亚硝酸菌增殖速度加快, 补偿了 由于低氧造成的代谢活动下降, 使得整个消化阶段 中氨氧化未受到明显影响。低溶解氧条件下, 亚硝 酸盐大量积累是由于亚硝化菌对 DO 的亲和力较硝 化菌强。亚硝化菌氧饱和常数一般为 012 mg /L 014 mg/L, 硝化菌为 112 mg/L 115 mg/L。OLAND 工艺就是利用这两类菌动力学特性的差异, 实现了 淘汰硝化菌, 使亚硝化菌大量积累。 该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 可节省 6215 % 的供氧量和 100 的电子供体 (碳源 ), 但目前存在的 % 问题是在混合菌群体连续运行难以对氧和污泥的 PH 值进行良好的控制。实验室研究表明 OLAND工艺对 TN的去除率相当高, 可达 50 mgTN / ( L# d)。 OL AND工艺是在低 氧浓度下实现亚硝酸盐积 累, 但是对悬浮系统低氧下活性污泥易解体和发生丝 状膨胀, 因此处理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6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优点及展望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或同时硝化反硝化工 艺相比, 氨的厌氧氧化具有不少突出的优点: ( 1)无 需外加有机物作电子供体, 既可节省费用, 又可防止 二次污染; ( 2)硝化反应每氧化 1 mol需耗氧 2 mol (下转第 105页 ) # 101# 第 34卷第 4 期 2009 年 4 月 李松江等 # 微电解混凝及生物法处理肠衣加工废水 Vol 34 N o 4 1 1 Apr 2009 . (续 )表 2 主要设备一览表名 称 型号 I- 1B XA 40 / 800 - UBK M Q = w- 20 m / h Q = w- 20 m / h 3 3 数量 /台 2 2 2 1 3 技 术 参 数 螺杆泵 压滤机 流量计 流量计 Q= 12 m / h H = 60 m, N= 5 5 k , 1 W Se= 20 m 2 调节池出口 排放水池 2 5 各处理单元预期效果 . 序号 1 处理单元 微电解 - 磁混凝净化 二级 A - O生物 接触氧化 排放要求 BOD 5 浓度 ( m# L - 1 ) 进水: 540 出水: 80 进水: 80 出水: 35 50 各处理构筑物运行结果见表 3 。表 3 各单元处理效果分析去除率 (% ) 85% COD 浓度 (m g# L进水: 1 010 出水: 220 进水: 220 出水: 110 120 1 ) 去除率 (% ) 80 % 2 3 60% 50 %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占地面积 400 m , 吨水处理总运行费用 3 为 1187元 /m 。工程投资 估算中污 水处理设 备为 165万元, 污水处理站构筑物及建筑 物投资估算为 115万元, 工程总投资额 280万元。 高盐废水盐浓度高, 离子强度大, 处理方法主要 有生物法、 电化学法、 生物与物化组合法等。该类废 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耐盐嗜盐微生物的降解作 用。在对国内外高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成 果及其在实际废水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调研, 对各工艺 的运行条件及处理状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 进而提出 对高盐、 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效果发现, 生物物理、 物化 2 组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工艺, 是高盐废水处理 的主要发展方向。根据对该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表 明, 该污水处理项目的社会、 环境效益较好。 参考文献: 1王志霞, 王 志岩, 武周 虎 5工业 水处理 6 - 高盐 度废 水生物处理现状与前景展望, 2002( 11). 2何健. 5中国沼气 6 - 高盐度难降 解工业废水 生化处 理的研究, 2000( 2). 3刘冰. 5电 解氧 化法处 理有 机废水 技术 进展 6. 上海 环境科学, 2004( 6). 4朱 又春. 5废 水微 电 解反 应器 6国家 实 用新 型专 利 (专利 号: ZL01255522. 3). (上接第 101页 ) 3 Jetten M S M, Strous M, van de P as- Schonen K T, et a11 The anaerob ic oxidation of amm on ium J . FEM SM icrob i 2 ology R evie , 1999, 22( 5): 421- 437. ws 4胡细全等. 厌氧氨氧化的研 究及其 应用 J. 环境污 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 5). 5张丹. OLAND生物脱氮系统 运行条件及其微生物群 落结构的研究 D.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3, 6. 6 Van de Graa, et a. Anaerob ic oxida tion of a onium f l mm is a b iologica l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