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复习及两题.doc_第1页
03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复习及两题.doc_第2页
03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复习及两题.doc_第3页
03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复习及两题.doc_第4页
03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复习及两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迪实验中学高一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3单元 陆地和海洋 第 6 页 共 6 页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3.1 、地壳物质的组成和循环1、 组成岩石的矿物(1)组成地壳物质的主要化学元素:_ _ (2)常见的造岩矿物:石英、 、 、 等。 岩石元素 矿 物 矿石(用品位表示优劣) 矿产 2、 岩石的分类(按成因分): 岩浆岩 成因: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常见岩浆岩:花岗岩(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 沉积岩 成因 由外力作用而成。 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如石灰岩) 常见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成因: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而成。 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灰岩变质,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板岩3、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沉积岩 (见61页图3.9)变质岩 岩浆岩 岩 浆 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4、地质作用 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产生结果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高山盆地、(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高山削低,盆地填平(日趋平坦) 5、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为主)使岩层弯曲(褶皱山系)或断裂(裂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为辅)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6、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分为六大板块;_板块、_板块、_板块、_板块、_板块、_板块(见书63页图3.11) 板块内部稳定,两板块交界处活跃(多火山地震) 张裂区(生长边界)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相撞区(消亡边界) 洋陆相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相撞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产生的) 7、地质构造 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见P64图3.12、3.13、3.14) 类型 褶皱 形成高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 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岩层形态形成地形原因 判断方法背斜常成山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常成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中间新两翼老断层 形成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基本形态 上升岩块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沉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应用:找矿、找水、工程建设8、外力作用与地貌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流水作用沟谷、峡谷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沙丘、沙垄,(黄土高原)3.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9、地球上的海洋(1)海洋是大气的水源海洋水量大,是地球上的“水库”;海洋是大气的热源海洋热容量大,海洋与大气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海岸是_和_间的过渡地带。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是_。目前,全球_%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海岸60千米的范围。 10、海水温度(1)海洋热量收入,主要来自_的热量;海洋热量支出,主要来自_的热量(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水平规律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高,冬季低 同一季节,不同海区低纬高,高纬低 同纬度海区暖流高,寒流低垂直规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小,常保持低温。11、海水的盐度(1)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_%,盐度最高的海区是_,盐度达_%,原因是_。盐度最低的海区是_,盐度不超过_%,原因是_。(2)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_、_等;在近岸地区,盐度主要受_的影响。(3)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见课70页图3.25) 曲线1表示_,曲线2表示_ 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_ _ 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_ _3.4、海水运动12、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_、_、_。潮汐是海水在_和_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月和 月相时出现大潮。13、 洋流的形成(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和_。洋流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_及_的影响。洋流按成因分为_、_、_所学洋流中由信风吹拂引起的是_和_;由盛行西风引起的是_和_;它门都属于_。(3)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见P73图3.32) 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冬季东北风逆时针 夏季西南风顺时针1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如西欧海洋性气候就得益于 ; 对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有影响。 (2)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补偿流):秘鲁寒流 (3)航海 (4)污染物的扩散和转移补充: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原因:海水易搅动,下层营养盐类被泛到上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上升流形成渔场的原因: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盐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洋流分布图:(识记洋流名称并标出四大渔场)(见课本73页图)3.5、陆地水与水循环陆地水(占全球水体总量的_%,主要来源于_)15、陆地水分类 按空间分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P75页图3.33)潜水承压水埋藏条件一个隔水层之上两个隔水层之间补 给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潜水主要特征埋藏较浅,有自由水面水量不稳定,易污染埋藏较深,承受压力水量较稳定,不易污染 按循环周期分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16、相互关系 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降水量而变化(P76页图3.34)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而变化(西北地区)(P76页图3.35)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补 河流水位高时,补给湖泊或地下水; 河流水位低时,湖泊或潜水补给河水17、水循环 类型 海陆间大循: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P77图3.37) 海洋循环 内陆循环 意义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地形3.6、生物18、 生物分布受环境制约:_是影响陆地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决定植物生长所需的_、_、和_条件;_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 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 莲水湿环境 矮牵牛环境(SO2) 旗形树冠指示风向 生物在地理 产生作用的根本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环境中的作用 作用 促进元素迁移 改造三大圈层 大气圈成分 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 现在大气:氮和氧为主 水圈: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水循环 岩石圈: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如城市绿地)(见书82页)3.7、土壤19、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能生长_的疏松表层20、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 21、土壤的组成 矿物质:是土体的“骨骼”;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水分、空气 理想土壤成分:矿物质占_%,有机质占_%,空气占_%,水分占_% 22、土壤与农业的关系:是人类从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23、土壤的形成 生物在土壤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 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二是养分因素的富集过程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 坚硬岩石疏松的成土母质原始土壤熟土、肥土、耕作土壤3.8、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24、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P88页图3.53) 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25、 地域差异(P89页图3.54)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自然带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中纬度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山地垂直自然带高山地区 练习反馈: 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8分)(1)从地质构造看,A是_理由_B是_ (2)图示的水循环为_循环,在其参与下处的岩浆岩可转化为处的_岩。(3)图中B处容易形成_地质灾害,这种地质灾害又可能促使_、_等地质灾害的发生。2.读“澳大利亚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ab段剖面图abA28S含水层隔水层农业带洋 流(1)A处的地下水类型是 ,储存该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是 。(2)流经处的洋流为 (暖、寒)流,受这一洋流的影响,处的气候更加 (干燥、湿润)。(3)同纬度海域与海域相比较,盐度较大的是 ,原因是受 (暖、寒)流影响。(4)区域为小麦牧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