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与非旋转网球落点的确定.doc_第1页
旋转与非旋转网球落点的确定.doc_第2页
旋转与非旋转网球落点的确定.doc_第3页
旋转与非旋转网球落点的确定.doc_第4页
旋转与非旋转网球落点的确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网球比赛中的“鹰眼”实际上是获取网球飞行时的三维坐标,速度大小,方向,计算出其飞行轨迹从而确定其落点。本文根据“鹰眼”原理,设定上述数据,建立网球在有旋转,无旋转,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的飞行路线模型,判断网球落点,利用MATLAB软件作出直观的飞行轨迹图。对问题一,我们根据所给数据,假定在无风且空气密度均匀,网球因击打所产生的变形不计,精确作出网球飞行中所受到的重力,空气阻力,将网球的运动分解成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利用微积分的思想进行求解,从而得出网球的射程落地时间及落点位置。主要结果由于未知量较多,公式较复杂,这里不做摘要,具体见下文。对问题二,初始条件,三维坐标,速度方向,大小都已给出具体数字,实际上就是问题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应用,可定量表达出网球飞行轨迹,我们用坐标变换将飞行轨迹先表达成二维图形,再在其基础上求解出三维图形,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制作网球飞行轨迹,计算落点。主要结果,其飞行轨迹为:这便是网球上升至最高点之前的运动轨迹,之后的运动轨迹方程为:网球落点为(1.5249,12.1991,0)对问题三,这道题在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球的旋转,根据伯努利守恒公式,压强差产生垂直于速度方向与角速度方向的马格努斯力。由于空气阻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很小,我们可以忽略不计,这里,由于网球旋转方向未知,所以我们大胆假设其旋转轴平行于z轴,然后应用积分原理求解出马格努斯力的系数,通过在竖直方向上网球上升高度所需时间的计算,证明假设正确。之后建立数学模型详细描述网球旋转情况下的飞行轨迹及落点。主要结果,其轨迹为:落点为(1.9474,8.6042,0) 1.问题重述网球运动风靡全球,是一项传统的高雅运动,集竞技性、观尝性于一体。在竞技的过程中,除主裁外,需要多名司线员对接近边球进行落点裁决。既便如此,由于网球在空中运行速度很快,在落地后,经常会有选手对其落在线内还是线外产生争议。“鹰眼”被称为即时回放系统,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再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清晰地呈现出网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鹰眼”技术是对裁判判罚精确性的得力辅助工具,通过它可以有效地杜绝一些争议的产生。“鹰眼”显示的落点是一个阴影,它不是拍出来的,而是由飞行数据精确计算出来。任务一我们假定通过“鹰眼”系统已经能获得网球飞行中某点处的三维坐标、速度、速度方向,请建立模型,计算出网球的落点图象。任务二以底线中点为坐标原点,x轴平行于底线方向,y轴平行于边线方向,z轴竖直向上,建立三维坐标系,单位长度为米。若网球在点(0,0,1)处获得(2,16,1)方向的15.75米/秒的速度,试判断网球的落点。任务三由于运动中的网球常带有旋转,由伯努利原理,运行轨迹呈一定方向的偏转。若任务二中球还经过点(0.2215,1.5517,1.0485),试判断网球的落点。2.问题分析网球属球类运动的一种,具有球类运动的通性。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在无旋转情况条件下,只受重力影响,其轨迹为标准的抛物线。但网球浸润在空气中,空气是具有粘滞性的,因此对运动物体有阻力作用,球类运动中,空气阻力对于球的水平位移有很大影响,计算网球的射程及落点必须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空气阻力按作用机理可分为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对于网球,其表面非光滑,所以存在摩擦阻力。又因为其运动速度快,雷诺数较大,则必然存在压差阻力1,这两项阻力合成为始终反向于网球运动速度的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与速度息息相关,所以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刻变化的。这就造成了计算中的不便。因此,必须对网球的运动进行分解,利用微积分的思想对其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方向,水平位移,竖直位移进行求解,从而得出轨迹的数学表达式。对于第三题,网球加入了旋转,网球表面是非光滑的,在旋转时,球表面带动周围气体运动,这样前两问中网球在前进时引起的气体分离大大减少,造成压差阻力减小。同时球周围空气速度产生变化,根据伯努利守恒公式,压强差产生垂直于速度方向与角速度方向的马格努斯力。 由于系数中的未知,所以要通过代入轨迹通过的坐标点(0.2215,1.5517,1.0485)计算出其大小,才能确立轨迹方程,其轨迹方程相当于一段竖直方向上的抛物线以一定弧度展开。通过建立微积分求解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分别作出其竖直方向上的抛物轨迹和水平方向上的偏移轨迹,就可以计算出在有旋转情况下网球的落点。 3.模型假设1. 假设空气静止且密度均匀,其密度2. 假设网球为刚性球,即在运动中,始终没有变形。3. 假设网球落地点无面积。4. 假设重力加速度恒定,为5. 假设网球运动时无球网的影响。4.符号约定():给定一点的坐标():给定一点的速度方向m:网球质量(200g)k:数值上等于,为简化了的空气阻力的系数。t:时间v:速度c:空气摩擦阻力系数A:网球最大横截面积:空气密度(1.2g/L)h:初始高度g:重力加速度()5.对于问题一的解答(模型建立)首先设定某点出的三维坐标为(),速度大小为,方向为(),为计算简便,可以先规定这一点为新建坐标系的原点,以速度方向的水平投影为x轴方向,z轴变为y轴,则速度方向为(,0,1)。以新坐标轴为计算标准,则网球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二维图形,即在0-xz平面内的图形,将速度分解,其中f的大小正比于速度V的二次方,可以简化为。有如下方程: x方向: (1) y方向: (2.1) (2.2) 式中,y方程式由于抛体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时空气阻力方向与y正方向由逆向改为正向,因此有空气阻力前符号的改变2。将代换式代入式(1)有 (3) 对式(3)分离变量并且两边同时积分,并应用初始边界条件 ,可得到该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4)继续采用分离变量法,并应用初始条件,可得: (5)将代换式代入式(2.1)有 (6)同样采用分离变量法,并加入初始条件,可得: (7) 由代换式,继续分离变量积分,并加入初始条件,可得到: (8)式(8)在式(7)中时,取得最大值,也即有 (9) (10) 因为时刻方程式(8)取得最大值,即抛射体到达的最高点,所以方程式(8)中,时间变量t的范围为。将代入式(2.2),并采用分离变量法,加入初始条件,可得: (11)做以下变量代换: (12)利用,以及式(12),方程式(11)可以变量代换为 (13) 继续用分离变量法,并应用初始条件:,式(13)可以积分,并将变量带换回而得到: (14) 方程(11)和(14)的变量t的取值范围都是 。抛射体落地时有,将其代入式(14)即可算出抛射体在空气中运动的总时间T(取其中的合理的根): (15) 将求得的T值代入式(5),即可得到射程。最后可得落点坐标(x,y,z)因为初始时已做了坐标变换,所以计算落点坐标时,还需把坐标变换回去,这时,落点坐标为(), , 。6.对于问题二的解答(模型求解)问题二实际上是问题一的具体化,将初始值的数据具体量化,也就能将落点的坐标具体量化,同样,利用MATLAB软件可以精确描述出网球在空中的飞行轨迹。下面,将已知量一一列出:代入式(5),(8),可得:此即在区间上网球的飞行轨迹(此处的坐标依然是变换之后的坐标,所以图像为二维图像,按原坐标为标准的图像为三维图像,需把坐标变换回去,具体见下文。)代入式(9),可得:代入式(10),可得:代入式(5)(14),可得:此即在区间上网球的飞行轨迹。将两段区间图像结合起来,便如下图所示:现在需要把所标便换回原来的坐标,显然同问题一, 则作()的三维图像如下图:最后,网球落点为(1.5249,12.1991,0) 7.对于问题三的解答 在网球击打过程中,由于要产生水平的偏移,所以常常施加以旋转,这样,球在运动中就增加了垂直于速度方向与角速度方向的马格努斯力,受力发生变化,轨迹自然发生变化,其飞行路线不仅仅在一个平面上,而是一条空间曲线。马格努斯力大小正比于速度大小,为了简便,可以写成 ,G与空气密度,网球半径,转速有关,其大小未知,所以需要通过轨迹经过的另一坐标点来求解。 由于两坐标点之间高差几乎为零,所以可看作是水平移动,先假设网球的旋转轴平行于z轴,故在研究过程中,空气阻力,速度,马格努斯力在同一水平面上,网球受力如图: 为了计算简便,仍需变换坐标轴,以速度的水平投影方向为x轴方向,偏移方向为y轴方向,竖直方向z轴不变,变形效果如图(z轴未给出): 则轴变换后,有如下关系式: 坐标成功变换之后便可列出微分方程从而描述网球运动了。竖直方向: (16)水平切向: (17)水平法向: (18)对(17)式积分,加入初始条件,可得: (19)因为,则 (20)将代入(18)式,得 (21) 故有 (22)因此有 (23) (24)考虑到与m相比较小3,可忽略不计,近似有: (25) (26)则: (27) (28)由(26)(27)两式消去t可得: (29)根据轨迹中一点(0.2215,1.5517,1.0485),代入式(28)(经坐标变换后),可得: 将结果代入式(26),求出这段距离内飞行时间 ,现在验证网球旋转轴是否平行于z轴: 由于竖直方向网球几乎没有位移,所以空气阻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可以被忽略,于是,竖直方向上便只受重力影响,将初始时速度分解,可得 竖直方向上上升,需要时间,经计算,两时间的相对误差仅为0.6%,可以忽略,于是假设网球旋转轴与z轴平行成立。之后将坐标变换公式:代入式(27)(28),即求出原坐标下的轨迹方程:下面计算网球下落时间T:可得:利用MATLAB画出在区间内的飞行轨迹,如图所示:最后,计算出网球落点为(1.9474,8.6042,0) 到此,对于三个问题已经解答完毕,我们运用为积分原理,准确描述出了网球飞行中速度变化以及轨迹的曲线,避免了因作速度不变以及其他的假设而带来的误差。另外,我们在模型建立时运用坐标旋转变换的方法,大大减轻了计算的难度,并且,通过坐标变换,把三维图形转换成二维图形,从一定角度上强化了网球飞行路线的直观性,但增加了把坐标变换成原坐标的步骤,需要更为严密的逻辑。这样我们的结果已经达到了要求,相比于其它文献,更具体,更精确。运用数学软件MATLAB解决计算以及画图的问题,又使其结果更为直观。8.参考文献1吴子牛等,空气动力学(上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5-712闵永林,陈池,两种空气阻力模型的抛射体飞行轨迹研究J, 装备技术制造,2009(12)3孙春峰,杨小云,旋转球与非旋转球运动的力学原理J,孝感学院通报,2003(5)9.附录9.1.第二题平面轨迹图的MATLAB代码:t=0:0.01:0.8;x=50.226*log(0.3130*t+1);y=1.0503+69.6280+22.1832*(t-0.0993)-100.452*log(1+1.5553.(t-0.0993);plot(x,y)grid on;axis equal;xlabel(X);ylabel(Y)9.2.第二题立体轨迹图的MATLAB代码:t=0:0.01:0.8;x=50.226*log(0.3130*t+1);y=1.0503+69.6280+22.1832*(t-0.0993)-100.452*log(1+1.5553.(t-0.0993);x1=0.1240*x;y1=0.9920*x;z1=y;plot3(x1,y1,z1)gr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