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知识3.doc_第1页
摄影基础知识3.doc_第2页
摄影基础知识3.doc_第3页
摄影基础知识3.doc_第4页
摄影基础知识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基础知识3(续上)(2007-04-14 17:25:18) 转载 - 摄影常识- 滤光镜 摄影时基於某些目的,需要用一种镜片阻挡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其不通过镜头进入相机,或限制其通过的分量,这种镜片就叫做滤光镜, 又称滤色镜,滤光镜大致分为六类: (一)对比滤光镜: 用在黑白摄影改变被摄景物某一色调以提高对比的滤光镜,又称反差滤光镜。对比滤光镜的运用原则是,要使某色彩在照片上的色调变浅时,采用通过 该色光的滤光镜,要使某色彩在照片上的色调变深时,采用吸收该色光的滤光镜。例如拍摄带有绿叶的红花,若红花与绿叶的明度相当,则在照片上的 色调几乎没有差别,可用通过红光的虹色滤光镜,使红花的色调变浅。一般用较重要的对比滤光镜有六种,每一种又分成浅中深三级: 1.红色滤光镜:吸收绿蓝紫色,主要通过红色,次为橙黄色。 2.黄色滤光镜:吸收蓝紫色,主要通过黄色,次为红橙绿色。 3.橙色滤光镜:介於红色和黄色滤光镜之间。 4.绿色滤光镜:吸收红橙蓝紫色,主要通过绿色,次为黄色。 5.黄绿色滤光镜:介於黄色和绿色滤光镜之间。 6.蓝色滤光镜:吸收红橙黄绿色,主要通过蓝色,次为紫色。 (二)紫外线滤光镜: 简称UV,紫外线是看不见的的光线,但软片对其的感应却很强,所以拍摄风景时宜利用紫外线滤光镜来吸收远景的紫外线,以减小其对底片的作 用,加强影像的清晰度。又有名为天光镜(sky light filter) 者,也是紫外线滤光镜的性质。 (三)中色滤光镜: 简称ND,中色滤光镜对各种光的吸收率相等,是用来减低通过镜头的光量。当使用最小光圈或最快快门,还曝光过度时,便需要中色滤光镜来减低曝光 值。它分为二倍、四倍、八倍三种,所谓的倍数是 只曝光倍数而言。 (四)偏极滤光镜: 简称PL,它是由许多方向一致的极小晶体构成,从天空,水面,非金属光滑表面某个角度反射的光线 会被偏极. 若在镜头上装偏光镜,既可管制这些反 光,把它消除或减弱,以表现物体的质地. 它大约 有以下四个功能: 1.控制天空的色调:彩色摄影若要加深蓝天的彩度,可使用偏光镜,树木和水面的彩度也会因部份反光被吸收而加强. 2.控制物体的反光:从非金属光滑表面所反射的光,用偏光镜来 控制是很理想的,例如拍摄橱窗内的商品或隔著水面拍水底的景物等,其中又以三十度左右斜对反光面较有效 3.提高彩度 4.代替中色滤光镜:偏极滤光镜的曝光倍数和四倍的ND相近,所前者可以代替後者。 (五)红外线滤光镜: 他吸收紫外线以外的所有可见光线,仅通过红外线。专用於红外线软片摄影。 (六)色温平衡滤光镜: 彩色软片是针对标准色温而设计的,使蓝绿红三层乳剂的色感和速度达到平衡,以求色彩平衡。但太阳光线早晨到黄昏的色温不同,阴天 晴天的色温也不同,灯光色温因电压而不同。当光源的色温不符合软片色温的要求时,便会呈现偏色,需要用色温平衡滤光镜。 拍照片的三大要素:曝光、聚焦、构图 拍照片的三大要素:曝光、聚焦、构图是拍摄的根本。所谓曝光就是指胶卷或CCD影像感应器对光感应的强弱。如果不能把光线调节到最适合的强度,胶卷和CCD影像感应器就不能记录和确认影像。而光的强弱,可透过调校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 曝光:通过调校光圈和快门速度,能令光线达到适合的水平。而索尼数码照相机更配备了先进程式自动曝光(Program AE)系统,相机会自动对光圈及快门速度进行调校,令光线达到适合的拍摄水平。但是,并不表示通过先进程式自动曝光系统便可以拍摄出最合适的照片。因为有些时候光线本身已经不足或过高,就算通过程式自动曝光系统调校,极其量只能做到最近似的适当感光度数。所以我们就需要对光线进行修正。 聚焦:为了能够看清楚眼前的景物,人的眼睛会自动调节聚焦 ; 而相机特制的镜头,为了能敏锐地拍摄物体,亦需要进行聚焦。聚焦其实是指对镜头的操作,数码照相机具有自动对焦(AF)的功能,可是,选择聚焦在画面的那一部分,仍需由拍摄的人来决定。对焦不准确,会令拍摄的物体不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就算是聚焦正确,但在拍摄时如果出现手抖的情况,令相机晃动的话都有可能会造成影像模糊不清的情况。 构图:人类的视线可以上下左右不停地进行转动。但照片却被限制在四角之中,所以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拍摄。全神贯注地看着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幕,从眼前的景物选择一部分进行拍摄就是构图选择.最近的数码照相机可以对曝光及焦距进行自动调节(程式自动曝光及自动对焦功能),唯独在构图上,无论技术发展到什麽程度都无法进行自动化的。但这却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拍摄表现手法。 - 作者:刺激 - 发布时间:2004-5-22 17:37:28 - 数码摄像小技巧-如何读懂视频速度 平时使用数码摄像头,玩家可能都会感觉到图像移动时视频会有一个迟滞,其实,视频速度和分辨率是成反比关系。就目前的大部分摄像头来说,采用640480分辨率时,一般只能达到12.5 FPSFrames Per Second,帧/秒,视频会出现跳跃感,显得不连续、失真;而采用352288分辨率时则可达到标称的30 FPS,真正获得流畅的视频,一般厂商说的也就是这个分辨率。在视频应用上,一般有这几个分辨率标准(单位:dpi):QSIF,分辨率160120;QCIF,分辨率176144;SIF,分辨率320240;CIF,分辨率352288;VGA,分辨率640480。640480也是目前主流摄像头的最高分辨率。 现在大部分的摄像头都采用的是USB接口,不过基本还都是USB1.1,用USB2.0的还很少。选购的时候,用户就要注意了,尽量选择USB2.0接口的。另外,要想提高视频的速度,同时在影像质量上得到保证,我们还需要数据传输接口、网络带宽和摄像头感光组件的支持。因为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图像文件体积会变得非常庞大,让网络不堪重负。USB2.0随着新主板的普及,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接口方面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定焦镜头的数码相机其实也不错 定焦数码相机就是一个花瓶?非也!DEC中恒S240会告诉你除了漂亮的外形,定焦数码相机一样可以拥有出色的拍摄质量。变焦的功能同样还是会造成影像品质的损耗,因此,同级的数码相机镜头系统,定焦镜头所拍摄的结果,应该比变焦镜头还要锐利!而几乎所有的定焦数码相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外观设计非常漂亮,DEC中恒S240当然也具备争夺最漂亮数码相机行列的实力。 因为是定焦镜头,所以S240只能采用数码变焦来达到变焦目的,而4倍的数码变焦功能,和焦距为F=3.5-0.8mm的广阔取景范围,弥补了定焦相机的不足。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并不需要专业数码相机,只要清晰自然就可以。S240能够达到最高分辨率为1600X1200的静态图像,并可拍摄320X240的动态图像。8万像素的TFTLCD作为实像式光学取景器。定焦镜头相对于变焦机器的最大好处就是对焦速度快,成像质量稳定,这一点在S240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机所拍摄的运动物体图像清晰而稳定,对焦非常准确,画面细腻,颗粒感非常轻微,测光也比较准确,让人完全想像不到这只是一部平时我们常常不屑一顾的定焦数码相机。 大而明亮的LCD显示屏让你可以从容地构图并在拍摄之后回放拍摄的动态短片。还可以判断出哪一种模式可以更好的拍摄人像,而且通过清晰的LCD屏幕,能够马上看到您的一张张大作。! 这个LCD屏幕不管是清晰度、亮度还是动态显示效果,在同档次机器中都属于较高的水准。 自带的8MB内存 (可选择SD/MMC卡作为外部内存),4种不同的快速充电的闪光模式在实际拍摄的画面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丰富的照片效果模式和可控制的白平衡功能可以让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拍摄作出一定的调整,为您在新春佳节拍摄清晰的数码照片带来了极大地享受。而灵活的电力供应,不但可以容纳两个AA电池,还可以选用3.3V的交流电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为没了相机的电力供应而拍摄不到您心爱的新春美景了。简单的USB接口能让您方便的把拍摄的数码照片存入电脑里,更可以做成数码相册,时时刻刻回忆起美好的时刻。 心动不如行动,把这款良好性能的S240带回家吧,让它记录您美好的新春时刻。 光圈和快门 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关键装置,也是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清楚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 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射到软片上,为了能使到达软片的光量得到控制, 便由开启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数值来表示。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把光孔开大的意思, 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二级到F2.8等。同样,“关小光圈” ,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 把光孔关小的意思, 如从F5.6关小一级到F8、或二级到F11等。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 注意不要弄错。 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常用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一般都采用焦平面快门。焦平面快门一般拥有前幕和后幕两张帘幕,它们是靠一个上紧的弹簧装置来驱动水平或垂直地通过胶片平面,以往水平走向的焦平面快门较多,现在几乎都被垂直走向的快门所取代。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幕开始自上往下走动,然后依照快门速度留下一定的空隙,后幕紧跟着追赶下来,光线就从前幕和后幕之间所预留的空隙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空隙越宽,通过的光量会越多,空隙越窄,通过的光量便会越少。快门速度越快,空隙便会变窄,速度越慢,空隙便会变宽,焦平面快门就是这样以时间长短来调节光量的。在快门速度的标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1/4、1/8、1/15、1/30、1/60、1/125等。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譬如说,1/30秒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两倍。反过来1/30秒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 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说,光圈F8、1/30秒为正确曝光值时,如果用光圈F5.6、1/60秒,或是F11、1/15秒来组合,它们所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光和快门速度。 光圈和景深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景深。景深是指在镜头聚焦调节中,所能清晰成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光圈的孔径最大(F值最小)时景深最小, 孔径最小(F值最大)时景深最大。 当我们知道光圈不但能控制光量, 而且还能控制景深时, 在摄影表现中, 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它。在实际拍摄中, 譬如以开大光圈, 选用小景深, 就能从距离不同的诸多物体中突出某一物体, 使它能够得到强调, 而它的前后的景物便不在清晰的焦点之内, 从而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另一方面, 如果收小光圈, 选用大景深, 这时照片中的前后景物都将控制在清晰的焦点之下, 相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在初学摄影时,可以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来练习拍摄一些照片, 看看是否能达到同表现的内容有效地相结合, 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作这方面的练习, 日积月累, 便会熟能生巧, 在日后的摄影创作中自然地应用自如。 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 一般不论光圈的实际设置值为多少, 为了方便取景对焦, 通常镜头总是在最大光圈的情况下取景和对焦的, 只是在拍摄曝光时光圈才自动处于设置值。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收小光圈有利于增加景深, 但并不是拍摄时把光圈收得越小越好, 如果孔径太小, 镜头会产生衍射现象, 影像的细节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事实上, 对于大多数照相机镜头来说,从最大光圈收23挡,也就是F8左右为最佳光圈孔径值, 因为在这时镜头的像差和衍射会有着最佳的折衷。 同光圈一样, 快门除了能调整和控制曝光量之外, 还能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因为快门速度越快, 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短, 因此能够把瞬间的动作记录下来。如拍摄运动物体或体育比赛时, 只要使用高速快门, 就可以把运动中的一瞬间定格下来, 这也是摄影所特有的表现语言之一。相反, 快门速度越慢时, 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 移动中的被摄体就会留下流动的影像, 这也是摄影中表现动感的一种独特方法之一。但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 到底用多少快门速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得在实际拍摄中去积累经验了 光圈和快门 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关键装置,也是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清楚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 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射到软片上,为了能使到达软片的光量得到控制, 便由开启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数值来表示。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把光孔开大的意思, 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二级到F2.8等。同样,“关小光圈” ,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 把光孔关小的意思, 如从F5.6关小一级到F8、或二级到F11等。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 注意不要弄错。 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常用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一般都采用焦平面快门。焦平面快门一般拥有前幕和后幕两张帘幕,它们是靠一个上紧的弹簧装置来驱动水平或垂直地通过胶片平面,以往水平走向的焦平面快门较多,现在几乎都被垂直走向的快门所取代。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幕开始自上往下走动,然后依照快门速度留下一定的空隙,后幕紧跟着追赶下来,光线就从前幕和后幕之间所预留的空隙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空隙越宽,通过的光量会越多,空隙越窄,通过的光量便会越少。快门速度越快,空隙便会变窄,速度越慢,空隙便会变宽,焦平面快门就是这样以时间长短来调节光量的。在快门速度的标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1/4、1/8、1/15、1/30、1/60、1/125等。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譬如说,1/30秒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两倍。反过来1/30秒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 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说,光圈F8、1/30秒为正确曝光值时,如果用光圈F5.6、1/60秒,或是F11、1/15秒来组合,它们所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光和快门速度。 光圈和景深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景深。景深是指在镜头聚焦调节中,所能清晰成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光圈的孔径最大(F值最小)时景深最小, 孔径最小(F值最大)时景深最大。 当我们知道光圈不但能控制光量, 而且还能控制景深时, 在摄影表现中, 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它。在实际拍摄中, 譬如以开大光圈, 选用小景深, 就能从距离不同的诸多物体中突出某一物体, 使它能够得到强调, 而它的前后的景物便不在清晰的焦点之内, 从而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另一方面, 如果收小光圈, 选用大景深, 这时照片中的前后景物都将控制在清晰的焦点之下, 相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在初学摄影时,可以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来练习拍摄一些照片, 看看是否能达到同表现的内容有效地相结合, 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作这方面的练习, 日积月累, 便会熟能生巧, 在日后的摄影创作中自然地应用自如。 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 一般不论光圈的实际设置值为多少, 为了方便取景对焦, 通常镜头总是在最大光圈的情况下取景和对焦的, 只是在拍摄曝光时光圈才自动处于设置值。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收小光圈有利于增加景深, 但并不是拍摄时把光圈收得越小越好, 如果孔径太小, 镜头会产生衍射现象, 影像的细节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事实上, 对于大多数照相机镜头来说,从最大光圈收23挡,也就是F8左右为最佳光圈孔径值, 因为在这时镜头的像差和衍射会有着最佳的折衷。 同光圈一样, 快门除了能调整和控制曝光量之外, 还能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因为快门速度越快, 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短, 因此能够把瞬间的动作记录下来。如拍摄运动物体或体育比赛时, 只要使用高速快门, 就可以把运动中的一瞬间定格下来, 这也是摄影所特有的表现语言之一。相反, 快门速度越慢时, 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 移动中的被摄体就会留下流动的影像, 这也是摄影中表现动感的一种独特方法之一。但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 到底用多少快门速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得在实际拍摄中去积累经验了 - 作者:刺激 - 发布时间:2004-5-22 17:37:57 - 数码相机的曝光准则 数码相机已经走入普通家庭,并且得到了很消费者的喜爱,但很多人经常为所照出的图片不清晰而“头痛”,这是数码相机对曝光的要求而引起的。 相机曝光上也有许多常见的数字和约定俗成的东西,这里就曝光调节来谈谈这些“准则”。为什么有时候尽管快门速度、光圈以及ISO感光度都不相同,但拍摄效果却基本上一样呢?这是因为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 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比如,快门速度从1/2秒变换到1/4秒),镜头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快门速度习惯上都呈倍数关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 惯用的光圈F值按顺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大体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而且,F值的数字每增加一档,就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将会减少一半。 为什么F值的序列显得如此没有规律呢?这是由于F值是镜头焦距除了以光圈孔径得到的数字。比如,将光圈值由4变为8,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变成了一半。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与其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的,于是就为原来的1/4。如果将光圈由4变成5.6,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为原来的1/2平方根,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1/2平方根的平方、即是原来的1/2,通光量就减半了。 ISO感光度上的常用数字有100、200、400、800。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如今大多数数码相机都配备有“曝光补偿”功能。将曝光补偿设置成+1档,就意味着快门速度减慢一半,或者光圈增大一倍。实际上,使用程序模式的时候,相机会从光圈和快门速度两方面进行调节,以使通光量翻倍。 如上所述,通过改变快门速度、光圈、ISO感光度及曝光补偿,就能够控制照片适正曝光。对于上文出现的很多数字,只要记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际拍摄的时候灵活运用就行了。 - 作者:刺激 - 发布时间:2004-5-22 17:38:36 - 数码影像分辨率与像素完全解析 像素(Pixel)和分辨率(Resolution)这两个词对我们大家来说已经是经常见面的了。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欢迎批评指正。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 我们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分辨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早年的数码相机分辨率很低,如CASIO的QV-10不到10万像素(320X240)、18万像素的KODAK DC20(493X373)其分辨率还比不上现在的摄像手机和摄像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不断增高,目前已经超过1千万像素。就以上述所举的A70相机设置为2048X1536X16M来说,这就是300万像素。2048X1536就是说在宽度方向有2048个像素,在高度方向有1536个像素。2048X1536=3145728,我们就称其为300万像素(因为1K=1024,1M=1048576)。 而后面的16M是指颜色深度。每个像素是有颜色的,而每像素的颜色用3个BYTE来记录,分别是红,绿,蓝。每BYTE可以记录256个层次,因此共可记录256X256X256=16777216种不同的颜色,即16M,也称为24位颜色深度。因此,如果按RGB颜色记录一个2048X1536像素的图像文件,就要2048X1536X3=9437184个BYTE,即9MB,再加上文件头等其他信息,最终要大于9MB。 不过数码相机平时多数用JPG格式,这是一种有失真的,压缩比较大的图像文件格式,一般情况下,2048X1536像素的JPG文件根据其压缩比的不同文件尺寸也不同,大约在1-2MB左右。同样也可以计算出1600X1200X16M等其他像素的文件大小。 由此可见,2048X1536X16M与1600X1200X16M的照片,包含的像素点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其信息含量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同样的输出分辨率来打印照片,得到的照片大小是不一样的,反过来,如果输出同样大小的照片,照片上单位长度里的像素点数是不一样的,也就是照片的细腻程度是不一样的。 打印机和数码冲印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并非真正的分辨率(Resolution),而是像素数(Pixel)。这个分辨率与打印或者数码冲印出来的照片质量并无直接的关系。决定照片质量的是打印机或者数码冲印设备的输出分辨率。 打印机的分辨率是指在打印输出时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每英寸最多能够打印的点数dpi(dot per inch)。而数码冲印这一类的打印输出设备的分辨率称为ppi(pixel per inch)。打印输出的分辨率越高,产生的点的尺寸就越小,打印出来的图像就越细腻。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同样像素数的图像文件在打印输出的时候,打印分辩率越高,则输出的图像就越校如同样是一个2560X1920像素的图像文件,用300ppi的分辩率打印输出,可以得到一张8.5X6.4英寸(即10英寸)照片,而用150ppi的分辨率时,就可以得到15X12.8英寸(即20英寸)的照片。 如果以2048X1536X16M,1600X1200X16M,1024X768X16M三种分辨率的照片同样数码冲洗成5寸照片,效果会相差多少呢?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数码输出设备的分辨率是多少。5英寸的照片的长和宽分别为5和3.5英寸。如果用富士Frontier 冲印设备的最高分辨率(大约300ppi)来输出。5英寸照片要求的像素是1500X1050。也就是说,2048X1536X16M和1600X1200X16M的照片冲印出来的效果是完全没有区别的。即使用1024X768的照片来冲印,效果也差些也是有限的。如果用150ppi的分辨率(这是一般要求下可以接受的分辨率)来输出,上述三种分辨率的照片冲洗效果将毫无区别。 我们可以说,只有在冲洗大尺寸的照片时,高分辨率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只是冲洗5寸、6寸之类的较小的照片时,大分辨率的照片是显示不出优势来的。 这里顺便简单地说一说ppi与dpi是两个概念的区别。ppi是关于图像细节的,是指每英寸有多少个像素,而dpi是输出设备的物理能力,对打印机来说就是每英寸打多少个点。现在一般的激光打印机都可以有600dpi的打印分辨率。但是,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点是没有灰阶的,也就是说只有黑(有点)和白(无点)两种情况。在打印文字或者类似线条图形之类的黑白两值图时,是没有问题的。在打印有灰阶的照片图像时,就不一样了。此时,一般要采用抖动算法,以密度来代替灰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灰阶的“像素”就要用许多无灰阶的“点”的组合来表示。在这个组合中黑点越多,就表示这个像素颜色深,越接近于黑色,反之,则表示颜色淡。因此,打印机的dpi虽然很高,但是打印输出图像时的ppi实际上要小得多。 显示器的分辩率 如果2048X1536X16M,1600X1200X16M,1024X768X16M这3种分辨率的照片同样以1024X768(显示器的分辨率)来显示的话,会有什么不同呢? 说到这个问题,就得谈一谈显示器的分辨率。与数码相机一样,我们所说的显示器分辩率在物理意义上并不是分辩率,而是像素点,也就是指的是屏幕上所能显示的基本像素点的数目。随着显示器技术的发展,显示器的分辩率也越来越高。从早年的CGA(320X200)到EGA(640X400)、VGA(640X480)到目前普遍采用的1024X768。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和字符也越来越精细,质量也越来越高。 如果要说真正意义上的分辨率,就不仅与显示模式有关,而且与显示器的尺寸有关。以1024X768的情况来说,如果是15英寸的显示器,其对角线为15英寸,宽与高之比为4:3,因此,其宽度是12英寸。其分辨率应该是每英寸85点左右。而对20英寸的显示器而言,分辨率为每英寸64点。屏幕尺寸大时分辨率反而小了?这并不奇怪,因为屏幕尺寸大了,就可以支持更多的像素模式。如屏幕尺寸为20英寸时,就可有1600X1200或者19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