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与篆刻 网络教学纲要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书法与篆刻 2、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模块选修3、周学时/学分:待定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5、使用教材:李瑞生 书法与篆刻讲义 2010年2月(2010年2月修订)。二、课程简介书法与篆刻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技能训练)和知识性(学识修养)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该课程为全校公共素质选修课,2学分,周学时2。主要讲授书法(毛笔字)与篆刻艺术的操作、审美原理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以书法为主,篆刻为次;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理论讲解为辅。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将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融入书作之中,提高素养,传承文化。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学习,达到如下目的:1、明白汉字的书写、审美要领,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书写技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大学生只热衷于键盘输入而淡化了书写训练,书写能力急剧下降。可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用手写,只是多少而已。提高书写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系到自己的形象。 2、了解篆刻艺术,懂得治印的方法及审美原理,体会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内在关系。3、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品行修养。中国书法、篆刻艺术极讲究人品。清人傅山在霜红龛集中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李健在书通中亦言:“自古书品,视其人品无品尤不足以言书,此书道之理也。”通过学习,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书法、篆刻精神的熏陶及感染,从而提高自身修养。 4、弘扬、传承中华文化艺术。书法、篆刻为中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堪称国宝,远播海外。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法籍华裔熊秉明先生也慧眼独具地指出:“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是意识的,又是潜意识的。”经过学习,意在让学生加深对该门艺术的了解、热爱,激发出民族自豪感,并能自觉地去学习、研究和传承,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任何艺术皆源于生活,作为抽象艺术的书法、篆刻也不例外,其墨的干、湿、浓、淡;其形的肥、瘦、长、扁;其势的藏、显、缓、急,无不源于自然妙悟。如龚贤在乙辉篇中所说:“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 宋人黄庭坚亦云:“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而已”。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生留意生活,观察自然的习惯,并将其观察体验所得融于书道之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6、为高校素质教育添砖加瓦。四、教学进度表章次题目教学时数第一章 绪论待定第二章书法、篆刻工具和材料介绍待定第三章 治印的步骤与章法(含拓印知识讲授)待定第四章毛笔字基本功训练(点画书写要领)待定第五章书法章法待定第六章汉字字体的演变待定第七章印章的源流及称谓待定第八章书法、篆刻作品创作与欣赏待定总计(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成绩、课堂提问成绩等构成。) 六、内容提要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掌握书法与篆刻的概念及性质;了解书法与篆刻两者的关系;从书法与篆刻艺术的美学价值及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释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当前书法与篆刻艺术意识形态及表现形式的发展状况。教学重点:书法、篆刻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 书法与篆刻两者的关系。主要教学方法:1、讲解法 2、多媒体教学法3、课堂讨论法第一节 书法与篆刻的概念及性质一、书法概念 。 广义:是指用某些书写工具(毛、指、竹、钢笔等)书写汉字的艺术及方法。狭义: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及方法,是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一。二、篆刻概念: 是指以石章为主要材料,以篆体为主流的书法与雕刻密切相结合的一门艺术。三、课程性质 : 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工具性(操作性)相结合的艺术类素质课。第二节 书法与篆刻的关系一、从狭义上看,两者同属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为姐妹艺术。二、从广义上看,篆刻艺术包含于书法艺术之中,属书法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两者本质相同,皆为以形写神。第三节 学习书法与篆刻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此略) 第四节 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国内外最新发展状况一、向着表现艺术、纯艺术方向发展。二、与其他学科渗透,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三、除东南亚国家外,越来越被欧美等国家了解和重视。四、呈现出商业化态势。本章基本概念:书法、篆刻、金石、刻字、现代书法、现代篆刻、后现代(前卫)派书法。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书法?什么是篆刻?两者有何关系?2、当代大学生是否还有必要学习书法?为什么?3、除审美价值外,现实生活中书法与篆刻还有哪些功用?4、谈谈你对未来书法走向的认识。第二章 书法、篆刻常用工具与材料 教学目的:知道书法、篆刻常用工具与材料的名称、类别及挑选方法;了解“文房四宝”、印石、印泥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书法、篆刻常用的工具与材料名称、类别及挑选方法。教学难点: “文房四宝”、印石、印泥的挑选方法。主要教学方法:1、讲解法 2、直观示范法 3、多媒体教学法第一节 书法常用的工具和材料一、毛笔1、毛笔的发展: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毛笔,是战国时期的楚笔和秦笔;秦代的蒙恬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出“苍毫笔”;汉代至晋代,毛笔笔头多用狸毛和鼠须制成;唐代以安徽宣笔最为有名,其笔头原料主要是紫毫、狼毫和羊毫,世称“宣笔”;元代制笔中心为浙江湖州,采用山羊毛制成羊毫笔,并与紫毫、狼毫配制成兼毫笔,史称“湖笔”,兴盛至今。2、分类:按笔头软、硬性能不同分为:软毫、硬毫、兼毫;按大小可分为:大号、中号、小号;按笔锋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3、如何选笔:尖、齐、圆、健。二、墨1、墨的产生与发展:据考古发现,早在商代的陶片上,便有了墨迹;史料记载,最早的制墨名家是三国时期的韦诞;最负盛名的是唐代李超、李廷珪父子,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美誉;清代制墨名手主要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家。2、分类:按主要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桐油、麻油、猪油)、松烟墨;按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墨、成品墨。3、如何选墨(固体):看、听、闻、掂、摸。4、磨墨方法:垂直、顺时针、不换向、轻重适度。三、纸1、纸的发展:考古发现,汉代便有了造纸;唐末,驰名中外的宣纸已展露头脚,并沿用至今。2、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为我国特产。3、宣纸的分类:按吸水性的强弱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按尺寸可分为:三尺、四尺、六尺、八尺、丈二、对开等;按厚薄可分为:单宣、夹宣、三层宣;按产地的不同可分为:徽宣、川宣等。四、 砚1、 砚的发展:唐代以前的砚以陶砚居多,真正以石料制作好砚是从唐代开始的。砚的 种类有:石砚、瓦砚、铁砚、澄泥砚、玉砚、陶砚、磁砚等。2、我国的四大名砚:宋代前:红丝砚、端砚、歙砚、洮砚。 宋代以后: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3、如何选砚:看、洗、摸、听、掂、刻、发墨。总原则:细而不滑、坚而不躁。第二节 治印常用的工具和材料一、刻刀:一般用平口、双面、锋钢刀,刃宽约0.51厘米。二、印石(石章):1、篆刻所使用的石章多种多样,初学者只需选用价廉、质细、不裂、易受刀的印石即可。2、我国印石的三大名品是指:寿山石中的田黄石、青田石中的灯光冻石、昌化石中的鸡血石。三、印床:用于固定印石的工具。四、印泥:钤盖印章所用,用天然朱砂粉调植物油拌于艾绒团中制成。以杭州西泠印社、上海西泠印泥厂、苏州姜思序堂所产较好。五、 印箸:用于翻动印泥。六、 印规:直角形定位用具。七、 刷子:用于清除石粉。八、 小镜子:用于写反字及修改印章。九、放大镜:用于修改印章。本章基本概念:文房四宝、宣笔、湖笔、宣纸、四大名砚、印石三大名品。思考题: 1、简述笔、墨、纸的发展历史。2、简述笔、墨、纸、砚各有哪些类别?3、如何挑选毛笔和砚台?4、我国的四大名砚是指哪些?各有何特点5、常用的治印工具及材料有哪些?各有何用途?6、我国石章中的三大名品是指哪些?有何特点?第三章 治印的步骤与章法 教学目的:掌握篆刻(治印)一般步骤、审美特征、刀法及基本章法。教学重点:篆刻的刀法及章法。教学难点: 篆刻章法。主要教学方法:1、讲解法 2、示范法 3、多媒体教学法4、学生实践操作法第一节 治印的一般步骤一、磨平印面:重心下压、五指用力、绕“8”字形磨。二、设计印稿:印稿的设计是一方印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三、印稿上石:指将欲刻内容弄到印面上,多用水印法和直接上石法。采用水印法需注意事项:不要擦去砂纸磨过后印面上留下的石粉。写印稿时一定要用浓墨(成品墨效果不好)。沾水不宜过多,微湿即可。动作要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四、动刀刻印:注意用力及线条的优美。 五、完成刷净印面,以保护印泥。六、检查修改。七、钤印:用力均匀、四角受力、完毕轻揭。八、刻边款:刀法一律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刻面以左面为起始,顺时针旋转,顶部最后。九、拓边款:即拓印技法与相关知识讲授(此略)。第二节 篆刻的审美特征及刀法一、审美特征:书法美、刀法美、章法美,其中章法美最为重要。二、刀法:1、冲刀法。2、切刀法。3、冲切兼用法。 用刀原则:稳、准、狠。第三节 篆刻章法一、概念:篆刻章法:即指构图,就是对印章文字或图形进行设计安排,以表达篆刻者的思想情趣,篆刻术语称为“分朱布白”,其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一枚印章的成败。二、 篆刻章法所包含内容:1、 平正、匀称:这是篆刻最基本的章法。要求文字及其笔画的粗细、间隙的大小都力求排得匀称、妥贴,转折自然。2、 疏密、统一:疏密,指字形构图大开大合,“密不容针、疏可走马”,形成强烈的对比,往往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统一,是指通过艺术处理,使印章中笔画的方、圆,字体及流派风格取得统一。3、 巧拙、粗细:指印章的风格。巧,多指线条匀称流畅,清新雅丽。拙,多指线条参差错落,厚凝滞笨。构思得好,皆有情趣。粗细,是指印文中线条的粗细变化,产生节奏感。4、增减、变化:有时由于印文笔画繁多或稀少,难以安排妥贴、为了审美需求,在不违背造字原则的前提下,可对部分笔画作增减处理。5、 挪让、呼应:挪让,是指在不落俗套且不违背造字原则的前提下,通过移动印文笔画的位置,或左或右,或伸或缩,以求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呼应,是指印文中笔画与笔画间的照应或风格、形式上的照应。6、 盘曲、穿插:是指通过字与字之间笔画的盘曲、穿插,使整枚印章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图例此略)本章基本概念:印稿上石、印章三美、刀法、印章章法。思考题: 1、懂得治印的一般步骤。 2、能正确掌握治印刀法。3、篆刻作品的“三美”是指哪三美? 2、篆刻的基本章法包含了哪些内容?第四章 毛笔字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的:掌握毛笔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原理、笔法要领及书写技巧。教学重点:点画笔法要领、书写技巧。教学难点:点画笔法要领。主要教学方法:1、讲解法 2、示范法 3、多媒体教学法4、学生实践操作法第一节 笔法要领一、执笔:执笔无定法,以四指执笔法为主。擫、押、钩、格、抵。二、运笔:藏锋、露锋、中锋、偏锋、侧锋。三、基本功训练: 1、“永”字八法释义:侧(点)、勒(横)、弩(竖)、啄(短撇)、掠(长撇)、磔(波、捺)、趯(钩)、策(挑)。2、横画训练:长横、短横(笔法要领,讲解示范略)。 3、竖画训练:垂露横、悬针横(笔法要领,讲解示范略)。4、撇画训练:斜长撇、竖撇、短撇、拼撇、回锋撇(笔法要领,讲解示范略)。5、捺画训练:斜捺、平捺(卧捺)、反向捺(笔法要领,讲解示范略)。6、点画训练:圆点、方点、竖点、长点、相向点、相背点(笔法要领,讲解示范略)。7、折画训练:横折、竖折、撇折(笔法要领,讲解示范略)。8、挑画训练:撇挑、竖挑(笔法要领,讲解示范略)。9、钩画训练:横钩、横折钩、竖钩、竖弯钩、卧钩、斜钩、弧弯钩(笔法要领,讲解示范略)。10、书法八病:鹤膝、蜂腰、折木、柴担、钉头、鼠尾、竹节、蟹爪。第二节 书写技巧 一、起笔得当:“一笔定全字”。作为初学者,在下笔之前必须对该字的长短、肥瘦、斜度、开度、垂直与平衡度等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待有一个整体把握之后,再下笔。二、重心要稳:(五个“凡是”)(略)。三、 匀称:包括笔画的匀称(横空匀、竖空匀、空白匀)及结构的对称性。四、 富于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变化。本章基本概念:四指(五指)执笔法、点画、藏锋、露锋、中锋、偏锋、侧锋、永字八法、书法八病。思考题: 1、掌握毛笔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2、书写技巧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确定一个字的重心?第五章 书法章法 教学目的:掌握书法章法的概念及所包括的内容。教学重点:书法章法所包括的内容。教学难点:题款、钤印。主要教学方法:1、讲解法 2、示范法 3、多媒体教学法4、学生实践操作法一、 概念:书法章法是指书写内容与书写者心绪、字体相结合的外在表现。二、 章法内容包括:(一)结体的基本规律:重心平稳;中宫收紧,四肢伸展;上紧下松。(二) 整体的协调性:1、字体的一致性。2、字形的统一性。3、距离的协调性。(三) 求变(指行书和草书):1、 若同一字在同一幅作品中多次出现,应力求变化。2、 若两个相同的字在一起,下一个字可在上一个字的侧下方用符号“”代替。3、 同一幅作品中若相邻的字间出现雷同的笔画,应力求变化。4、 同一字中的笔画,也应有所变化,包括笔画的粗细、长短;墨色的浓淡、干湿;字形的向背、肥瘦;用笔的虚实、快慢等。(四) 照应1、 笔连:即字中或字与字之间的笔画相连。2、 意连:即笔断意连,指笔画间虽无连带,但可以看出其气韵的走向。(五) 题款1、 上款:指为某人或某单位写作品,作品完成之后写于该幅作品起始端侧上方的款识。内容包括:姓名+称呼+谦词+出处。姓名:指被赠与方称谓,可写名、字、号等。称呼:对一般长辈可用“方家”、“先生(女士)”、“老师”;70岁以上者可称“老”,80岁以上者可称“翁”;对同辈可用“同志”、“书友”、“艺友”、“仁兄”、 “贤弟”、“小妹”等称呼;对晚辈可用“学生”、“贤契”、 “贤侄”、“爱孙” 等称呼。谦词:写给长辈时可用“指正”、“法正”、“教正”、“斧正”、“ 正字”、“ 正腕”、“ 正之”、“ 正笔”、“正书”、“清赏”、“雅属” 等谦词;写给同辈时可用“存念”、“惠存”、“留念”、“清赏”、“雅属”、“命书” 等谦词;写给小辈时可用“铭记”、“嘱书” 等谦词。出处:指所书内容为引用名人名言时,需写明出处。2、 下款:指书于作品结束方侧下方的款识。内容包括:时间+姓名+地点+谦词+印章。时间:多用农历(阴历)纪年法:年+季节+月令。姓名:指书家自己的名、字、号等称谓。地点:多味斋馆号。谦词:写给长辈或专家时常用“奉书”、“书奉”、“敬书”、“恭隶” 等谦词。(六) 穷款:指只有姓名和印章,或只有印章的落款。(七) 常见的书法作品的幅式:中堂、对联、横批、条屏、条幅、横幅、匾额、扇面、册页、信札 、书签等。(八) 钤印(用印)。概括为四个讲究:1、讲究艺术效果。2、讲究钤盖的位置。 3、讲究内容及形状。 4、讲究印泥。本章基本概念:书法章法、结体、题款、上款、下款、穷款、钤印、引首章、腰章、尾章。思考题: 1、什么是书法章法?包含哪些内容?2、什么是书法的题款?包含哪些内容?3、书法作品中的书家用印有何讲究?4、书法作品的整体协调性包含哪些内容?6、书法作品的求变包括哪些内容?第六章 字体(书体)的演变 教学目的:了解字体(书体)的演变过程,掌握各种字体的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教学重点:各种字体的代表作品及代表书家。教学难点:各种字体的风格特点。主要教学方法:1、讲解法 2、多媒体教学法3、学生的实践4、课堂讨论法一、 萌芽时期(距今约6000余年)1、先文字阶段:结绳刻本记事(图略)。图画记事(图略)。2、原始文字阶段:陶器上表示抽象概念的符号 大汶口陶器文字(图略)。陶器上模拟物体形象的符号(图略)。二、古文字时期(距今约3000余年)1、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开始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又称“殷墟卜辞”(图略)。2、 金文:产生于西周时期的一种古文字。字形较甲骨文更为粗壮、象形,因刻于青铜 器上而得名。代表作品有:大丰簋、散氏盘、毛公鼎等。3、籀文(古籀文):即狭义“大篆”,相传为周宣王时期太史籀所造,故名。字形整齐稳定,更加简洁和线条化。早期銘文无存,代表作品有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三、 今文字时期 1、小篆:秦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即“秦篆”。因多刻于石、木之上,故称“篆”。其字笔画已基本线条化,字形瘦长,书写工整匀称,圆润秀丽,为秦统一中国后推行的正宗文字。代表作品有泰山刻石等。2、隶书:萌芽于战国后期,至西汉日臻成熟,到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并成为汉代的正宗文字。其字字形扁平,呈现出横平竖直、俯仰向背、肥瘦方圆、结字紧密的特点,较篆书更易书写。代表作品有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等。3、 楷书:是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原称“今隶”,也叫“真书”或“正书”。其显 著特点是:笔画平正、点画形态工整;字型方正、笔画形态及结体有规律可循;运笔贵用中锋,一波三折,含蓄雄厚。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其书体表现出“半隶半 楷”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有:钟繇宣示表、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十三行及云南的爨宝子碑等。 到了唐代,楷书已成为正宗官方文字,并沿用至今。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初唐四杰: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褚遂良孟法师碑、薛稷信行禅师碑。晚唐二杰: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堂记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后世称为“颜筋柳骨”。 另有北宋赵佶所创“瘦金体”千字文、元代赵孟頫道德经等。 后世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人合为“楷书四大家”。4、 行书:是楷书的一种辅助书体,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雅俗共赏,最具实用价值的书体。代表人物及作品有:王羲之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赵孟頫琴赋等。5、 草书:因书写得草率而得名。其类别及代表书家有: 章草:始于汉初,是将隶书写得草率、简捷而成。因此,保留了隶书字形扁平、有波笔、字字分离的特点。传世名作有索靖的出师颂、陆机的平复帖等。 今草:始于汉末,从章草发展而来,笔画连绵回绕,字与字之间多有连缀。代表人物有“二王”、张旭、怀素、黄庭坚等。狂草:又称大草,它是今草的极端发展。其笔势狂放,笔画省减,多字字相连,为欣赏之用。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黄庭坚、毛泽东等。四、 补充概念1、六分半书:即“乱石铺街体”,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创。他将楷、行、隶、草融为一体。2、漆书:一是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所创书体,其书破圆为方,形如用扁平油漆刷刷出一样,故称“漆书”。另指用油漆所写的字,始于春秋,盛行于汉代。3、馆阁体:又称“台阁体”,盛行于明清两代,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大小齐平的官场及科举考试使用书体。4、淳化阁法帖:宋太宗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出内府收藏的历代书法墨迹,命翰林学士王著编次,标明法帖,摩勒拓印而出,共10卷,420余帖。5、三希堂法帖:乾隆十二年(公元1707年)乾隆得晋书三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视为珍宝,设室存放,称“三希堂”。本章基本概念: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六分半书、漆书、淳化阁法帖、三希堂法帖、初唐四杰、楷书四大家、天下三大行书、 “颜筋柳骨”、“颠张醉怀”。思考题: 1、字体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哪些时期?各有何特点? 2、楷书四大家是指哪四家?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3、章草和今草有何区别?其代表人物各有哪些?第七章 印章的源流及称谓 教学目的:了解印章称谓的历史演变及明清篆刻流派。教学重点:印章称谓的历史演变。教学难点:明清篆刻流派。主要教学方法:1、讲解法 2、多媒体教学法3、课堂讨论法一、印章的源流及称谓1、秦代以前的印章统称为“玺”,俗称“古玺”。关于玺印到底起源于何时,目前较为普遍的有两种说法:一是起源于“三代”,二是起源于春秋中叶。2、秦统一天下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用“玺”字,而臣民用章只能称“印”。 “印”最早见于秦官印中。3、汉承秦制,帝印仍称“玺”, 臣民用章称“印”和“私印”,将军用章称“章”。4、唐武则天即位,将皇帝印改称“宝”,唐中宗即位后又沿用旧制。除此之外,民间还出现了“朱记”、“记”等称谓。5、宋代之后,对印章的称谓更加丰富多彩,除前代大多称谓之外,还产生了“合同”、“押”、“图书” 等称谓。6、 元代印章的称谓与前朝大同小异,只是“押”用得极为普遍。值得一提的是宋末元初,大书画家赵孟頫创造了圆朱文印。后来大画家王冕偶然发现花乳石质软色丽,极易受刀,试以刻印,效果极佳,从而为文人治印奠定了基础。7、明代印章的称谓亦与前朝大体相同。直至明末(崇祯17年),李自成在西安即位,为避父讳“印家”,故将“印”称改为“符”、“契”、“记”、“信” 等称谓。明代末年,文人治印蔚然成风,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文彭,被后人称为篆刻的鼻祖。自文彭之后,后继者不绝,流派纷呈,并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二、明清篆刻(文人治印)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娄底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教师(教研员)3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春季陕汽控股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西崇左凭祥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开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招聘4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赣南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18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湖南长沙市开福区招聘教师9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京白下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人员2人(二十五)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宁波洪塘街道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贵阳贵安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53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隧道施工应急预案方案
- 植物鉴赏课件
- 安徽省华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 肿瘤热疗中国专家共识
- 2025年甘肃省药品检查员资格考试(药械化流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自来水企业内部管理规范
- 2025新热处理工程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硬笔书法全册教案共20课时
- 工会兼职补助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