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厄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论厄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论厄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论厄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论厄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句容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14 主备人:侯红强 2014 .10 .5论厄运直面苦难(节选)(教师版)【课前阅读】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人生充满痛苦与磨难。磨难是福,是人生摆脱贫瘠的契机。人生不足畏,没有经历过坎坷磨难的人生,永远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景,永远不会走向成熟与深刻。瑰丽雄奇的风景都在常人难及的深谷山巅之处。所以,我们要笑对人生,这是人生的基石。我们要有一颗平淡的心,既不因暂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骄傲不前;也不能怨天尤人。宿命论只是意志薄弱者的借口,命运的纤绳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2生活中的苦难是暗淡的。它们摘掉了耀眼的光环,剥去了艳丽的外衣,悄悄降临在你的周围。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这才是最真实的苦难,才是芸芸众生时刻忍受着的。这里没有舞台灯光,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我们不需要演戏,我们只是过着平凡的日子,用天生的软弱承担起日常的苦难,以显示人的尊严。有人说“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即使生活磨平了我们的棱角,我们仍然可以在精神上站立起来,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也是惊人的。直面苦难,是坚强意志的体现,是人性光芒的闪耀,是人格尊严的显现。不要因舞台上的绘声绘色,忽视了生活中的无声无息。【教学目的】1品味凝练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筛选相关信息,提炼作者的观点,加深对逆境和苦难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蕴涵的哲理。【教学课时】一课时。一、作者介绍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等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创立了科学归纳法,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整个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集文采与哲思于一身的当代作家周国平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著名作家、学者、哲学家。曾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另有守望的距离等散文集,以及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其散文长于用文学形式谈哲学,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二、写作背景(1)论厄运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培根论人生。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全书涉及人生世事的方方面面,文字简明透彻,独具匠心,将现实主义同理想道德相融合,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此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世界散文和思想史的一块绝世瑰宝。四百多年来这本书经久不衰,一直是世界上所公认最受欢迎的好书和名著之一。(2)直面苦难(节选)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社会场景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启蒙的氛围突然消散,商业热风迅速刮遍全国,时尚取代思潮成为时代的主要风景。人文知识分子被这个转折从中心甩向了边缘,有些人因此发出了人文精神失落的悲鸣。面对这个转折,作者的心情却十分平静。作者对做风云人物本来就没有兴趣,现在正好顺乎自己的天性,与时代拉开距离,回归自己的内在生活。个人生活中接连发生的变故也迫使作者回到内心,沉思令作者困惑的各种人生难题。三、文体知识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自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后,随笔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和杂文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和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它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毫无拘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随笔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的突出特色。四、基础知识1字音辨识(1)单音字 厄运()瘟疫()汲取()苍穹() 拯救() 荒谬()浑浑噩噩()(2)多音字 藉服横 症【答案】(1)yjqinzhnmi(2)jijffhnhnzhnzhn2熟语运用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历程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请说明理由:_(2) 该市农业产业化搞得绘声绘色,经过10余年努力,现已形成涉及全市12县(市、区)的以园艺、畜禽两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开发新格局。()请说明理由:_(3)冬日读书是充实的,它能使人明白世间真理,读懂万物奥秘,不再是一个浑浑噩噩蒙昧无知的人。()请说明理由:_【答案】(1)“芸芸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众多的平常人。与“平凡普通”语意重复。(2)“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适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有声有色”。(3)“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的样子,用在这里符合语境。五、文脉梳理,整体感知六、重难点突破1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在论厄运中作者对厄运的看法。_【答案】征服厄运是令人惊叹的奇迹。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的品格。厄运中孕育着希望,它不仅不会把我们击垮,反而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质。培根要大家以“勇敢战胜”、“无所畏惧”、“坚忍”的态度面对厄运。2论厄运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_【答案】方法举例作用对比论证好运与厄运的对比;新约、旧约中对于“战胜苦难”的对比;两种“映衬”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厄运独特的见解。比喻论证将“人的美德”比喻为“名贵的香料”;用“烈火焚烧”比喻厄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引用认证大量引用西方思想史上的先哲及圣经中的名言事例。使议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有一种典雅的风范。3.作者为什么要否定美化苦难这种做法?他着重强调“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用意是什么?_【答案】作者指出我们面对的是“平常苦难”,它“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语气激愤,包含了作者的不满和感叹。否定对苦难的美化后,作者在对比中强调:“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是为了肯定人性的软弱,突出苦难中的尊严,有力地表达了对苦难的辩证认识。4.对于“苦难”,作者在文中阐发了哪三种独特的认识?_【答案】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该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来维护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认清苦难的消极性,不用浮夸的言辞来美化苦难,表达了对苦难的辩证认识。否定英雄的苦难观,探讨普通人的苦难观。5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_【答案】培根周国平不同点其“逆境观”是英雄主义的,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汲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养料,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他承认逆境的作用,但同时更强调逆境对人的消极磨损作用,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说“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相同点都肯定了逆境的价值。培根说“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认为一个人“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都指出了面对自然悲剧时应有的态度。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七、写作素材生命因抗争而尊重“生命诚可贵”,因为对生命的放弃便是对生命的亵渎与藐视。可是,当一个人在遭遇重大的苦难或侮辱时,是否选择一种不屈就“义”的方式来捍卫生命的尊严?为了捍卫真理,布鲁诺被用火刑焚烧至死也不肯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倘若当时他委曲求全,屈服于宗教的权威,恐怕真理将为历史所湮没。布鲁诺用生命向世界抗争,向黑暗、向烈火发出了“火,不能征服我”的豪言,美德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生命在他的抗争中显得尤其尊贵。【应用角度】 “彰显生命的价值”、“生命因尊严而美丽”、“生命要敢于抗争”、“要捍卫生命的尊严”等。八、课堂小结九、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附课堂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羡慕(xin)厄运()毋须(w) 宛如(wn)B漂泊(pio) 血肉(xi)漩涡(w)苍穹(qin)C慰藉(ji) 浓郁(y)映衬(chn) 汲取(j)D焚烧(fn) 拯救(zhn)暴露(bo)荒谬(mi)【解析】A项,“毋”应读w;B项,“血”应读xu;D项,“焚”应读“fn”。【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A刺绣支撑毁灭前仆后及B崇高 慷慨 炫耀 奴颜婢膝C蔑视 地震 冤屈 一泄千里 D羡慕 岩浆 援军 急急可危【解析】A项,及继;C项,泄泻;D项,急急岌岌。【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B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C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致命的灭顶之灾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D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解析】“灭顶之灾”与“致命”重复。【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B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是文物界出了名的“工作狂”,不仅他的节奏练就了自己坐在车上用电脑写稿子的本领,也影响并锻炼了身边的工作人员。C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经选举诞生的2270名党代表中,有145位企业负责人代表,其中111位来自国有企业和银行金融系统。D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解析】A项,成分残缺,“营造”后缺少宾语;B项,语序不当,“不仅”放在“他的节奏”后面;D项,成分赘余,把第二个“防止”去掉。【答案】C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启动修宪工作,并对宪法修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在整个修宪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B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C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无耻的”三个字。D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曹植美女篇),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解析】A项,最后的句号应该在引号的外面;B项,问号改为逗号;D项,小括号移到引号之后。【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确实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塞涅卡又曾说:“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这是一句宛如诗一样美的妙语。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克里斯去解救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盆里漂洋过海的。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对于人生的象征:因为每一个基督徒也正是驾着血肉之躯的轻舟,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圣经的旧约启示给人们以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的刻画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从这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6文中说“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对于人生的象征”,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故事象征的人生是怎样的。_【解析】题干要求指出“这个故事象征的人生是怎样的”,从“象征”二字来考虑,就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这个故事与人生的相似之处上。同时,联系上文可知这个故事是作为证明“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一句的论据使用的。【答案】人生就是要勇敢地面对生活,承受生活中的每一次起伏,战胜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7作者说“从这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那么,从刺绣图像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_【解析】“刺绣图像”一句是用比喻的方式对“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一句的进一步论述,“明丽”和“暗淡”分别比喻人生境遇的幸运与厄运。【答案】人的一生之中,厄运与希望常常相伴,用坚忍战胜厄运,最终美好的品质会在困苦中得以升华。8在这段论述中,作者环环相扣进行分析论证,请理出三个环节。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结构的分析能力。本文其实就是围绕“厄运”这一中心词展开的三个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只要找出中心句和相应的论据就可以划分出三个环节。【答案】要战胜厄运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美好的品德在战胜厄运中凸显。9“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这句话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_【解析】要透彻理解这句话,一是要把句子放入原文中理解;二是要理解本句看似矛盾的句意中所强调的重点,即伟人的本质。【答案】不矛盾。说是伟人,因为他面对厄运时无所畏惧;说是凡人,因为他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厄运。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的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有删改)10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了解写作主旨是什么,开头这段内容与表达主旨有什么关系。要从全文结构方面考虑,开头由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目的在于引出下文的“人生也是如此”。【答案】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1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_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句子含意要注意句子所处的位置、句子的特点,并与文章主旨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句子所在语段的意思,分析句中重点词语或修辞手法等。(1)句中“机会和压力”是指外界的力量;(2)句中“回家的路”中的“家”指自己的心灵世界。【答案】(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1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标题“记住回家的路”是本文中心的形象表达,要结合全文的主旨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即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言之成理即可)13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