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doc_第1页
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doc_第2页
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doc_第3页
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doc_第4页
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目录一、悠久的历史3(一)萌芽期(1956年以前)3(二)形成期(1956-1961年)3(三)发展期(1961年以后)4二、发展现状4三、辉煌的未来5一、悠久的历史 作为由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数学逻辑、医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人工智能这门通过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指挥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类智能的科学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种偶然,就像其他学科的成立一样,它也经历了最初的萌芽期、探索中的形成期和逐渐成熟的发展期。(一)萌芽期(1956年以前) 就像奴隶主喜欢使唤奴隶一样,自古以来,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有着代替人类部分脑力活动或扩展人类智能行为的优越性,人类对其充满着持久、狂热的追求。 从公元前900多年我国有对歌舞机器人传说的记载,到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神学家和逻辑学家曾试图制造能解决各种问题的通用逻辑机,再到17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巴斯卡制成了世界第一台会演算的机械加法器并获得实际应用,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兹在这台加法器的基础上发展并制成了进行全部四则运算的计算器以及他提出的逻辑机的设计思想。人工智能的思想已颇具雏形。 进入二十世纪后,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在他的一篇“理想计算机”的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模型,在1945年进一步论述了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并于1950年在“计算机能思维吗?”一文中提出了机器能够思维的论述。1938年,德国工程师苏斯研制成第一台累计数字计算机。194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同一时代,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创立,生物学家设计的脑模型等都为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做出了理论和实践工具的巨大贡献。(二)形成期(1956-1961年) 1956年夏季的一次众多科学家参加的历史性聚会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学科诞生的标志。会上麦卡锡提议使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从而开创了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方向。自此以后美国开始形成了以人工智能为研究目标的几个研究组。 其中,纽厄尔、肖和西蒙的研究组编制了一个逻辑理论程序LT,模拟人们用数学逻辑证明定理的思想,采用分解、代入、替换等规则,证明了怀特赫德和罗素合著述中的一条定理;IBM工程研究组的塞缪尔研制的西洋跳棋程序;MIT研究组的麦卡锡发明的表(符号)处理语言LISP、他建立的行动计划咨询系统和明斯基的论文“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是人工智能研究这段时间内取得的四项重大突破。(三)发展期(1961年以后) 六十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揭示智能的有关原理,研究者们相继对问题求解、博弈、定理证明、程序设计、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二十多年来,不仅是研究课题有所拓展和深入,而且研究者们还逐渐搞清了这些课题共同的基本核心问题以及它们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关系。 除了一些科学家取得的代表性工作外,这一学期学术交流的发展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也有很大推动作用。1969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成立,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1974年欧洲人工智能学会成立,也是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1970年Artificial Intelligence国际性人工智能期刊被创办。相继地,英国、日本、西欧、中国等国家也都紧跟美国的步伐开始发展人工智能。二、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诞生50多年来,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在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规划和机器人等相关应用的方面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泛使用的互联网也正在探索应用知识表示和推理,构建语义Web,提高互联网信息的效用率。 如今人工智能这门学科仍处在蓬勃发展中,并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人工智能目前也总结出若干个对实现人工智能系统来说都具有一般意义的核心课题,包括:(1) 知识的模型化和表示方法;(2) 启发式搜索理论;(3) 各种推理方法(演绎推理、规划、尝试性推理、归纳推理等);(4) 人工智能系统结构和语言。 显然,这些课题的新成果都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课题的研究。此外,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具体应用领域来进行的。包括如下几个领域:自然语言理解、数据库的智能检索、专家咨询系统、定理证明、博弈、机器人学、自动程序设计、组合调度问题、感知问题。不过具体来说,人工智能目前还只能做到通过简单的学习,系统自动记住并适应,或做简单的分析。 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已经从跟踪学习进入自主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独立进行重大科学创新的新阶段。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 包括将人工芯片植入鸽子控制其行为、几何定理证明的吴方法、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仿生模式识别、云模型、开放逻辑、广义智能理论、泛逻辑学、信息-知识-智能的转化理论、仿人智能控制、变论域模糊控制、主体网格智能理论等。三、辉煌的未来 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共同研究,形成交叉学科智能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 如今科学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更高追求,人工智能这门学科一定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因为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学习等活动上,人工智能都将给人类提供极大的便利。电脑、机器人都可以人工智能化,为人类提供人性化服务。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教师,当你步入教室时,眼前的一个个大屏幕会立即启动,为你调出所有上课要使用的资料,并把它们按顺序排好。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课程内容讲出来。至于切换幻灯片等操作只需你手指轻轻一挥就能完成。 除此之外,更多的机器人也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像家务机器人、育儿机器人、伴侣机器人,等等。这些机器人可以很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并与人类交谈。 以上都是我对未来世界的设想。我相信科学家们通过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能使这些成为现实。然而,我并不能确定这些想象中的现象都能成为现实,就像科学家们不能确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会一直向好的方面发展一样。在我阅读的一些参考书目中,不乏会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人类将面临巨大威胁的观点。著名物理学家斯蒂尔霍金在1998年提出 “目前,计算机尚未显示出任何拥有智能的迹象。这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因为我们目前的计算机的复杂程度还比不上蚯蚓的大脑。但是在我看来,如果非常复杂的化学分子可以在人体内活动并使人类产生智慧的话,那么同样复杂的电子电路也可以使计算机以智能化的方式采取行动。” 雨果德加斯在智能简史一书中指出“21世纪末将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十几亿的人类死亡”,其原因就是“那时的人工智能机器会比人类聪明万亿的万亿倍,他们会将人类视为瘟疫或有害物,他们试图和人类交流,就像人类想要和石头说话。”书中的种种观点与论据让我不得不相信会有那样的一天的到来。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在肯定他的同时忽略它的危害。对此,我只能祈祷。 但是,不管结局如何,人工智能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将不可小觑,这一点毋庸置疑,至少现在的人类还没有到达那种生活水平。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